管理者必須埋頭苦幹,同時又要望向高山

德魯克老先生為我們描述了管理者的兩項任務,並強調“每一個負責這兩項工作的人,都屬於管理者”。

一是“造就真正的整體”,如樂團指揮;

二是“決策和行動與長短期的要求統一”,不僅要做好過橋的準備,更要在過橋之前就把橋造好。

管理工作是什麼?管理者有兩項特定的任務,企業裡其他人不需要履行這些任務。每一個負責這兩項工作的人,都屬於管理者。

管理者必須埋頭苦幹,同時又要望向高山

任務一:造就一個真正的整體

管理者要造就成一個真正的整體,使之大於各部分之和,使之成為產出高於投入資源總量的生產實體。不妨用交響樂團指揮來打比方,指揮通過自己的努力、願景和對各種樂器的領導把噪聲變成鮮活的樂章。但指揮手裡有作曲家寫出的樂譜,他只需要進行闡釋即可。管理者則既是作曲家,又是指揮家。

這一任務要求管理者找出自己所掌握的資源(尤以人力資源為首)裡蘊藏的優勢,並將它最有效地發揮出來,同時抵消其弱點。只有用這種方法,才能創造出真正的整體。

它要求管理者將企業的三大主要功能實現平衡與協調,即:

管理業務、管理管理者、管理員工和工作。

如果一項決策或行動滿足了一項功能,但卻削弱了另一項功能的績效,那麼它同時也就削弱了整個企業。一項決策或行動必須始終在這三個領域都合理。

管理者必須埋頭苦幹,同時又要望向高山

創造真正的整體,這項任務還要求管理者在每一次的行動中,都同時想到企業整體的績效和結果,以及為實現協同績效所需的不同活動。

或許,就是從這個意義上看,樂團指揮的比喻最為恰當。指揮必須始終聆聽整個管絃樂隊的演奏,但同時又兼顧單個樂器,如第二雙簧管的演奏。同樣,管理者必須始終考慮企業整體的績效,同時又考慮比如所需市場調研活動的績效。

通過提高整體的績效,管理者為市場研究鋪墊了範圍,造就了挑戰。通過提高市場調研的績效,管理者又為改善企業整體結果鋪平了道路。管理者必須始終雙管齊下地問:

更好的企業績效需要什麼?

這要求進行什麼樣的活動?

這些活動能夠實現什麼樣的更好績效?

它可能給企業結果帶來什麼樣的改善?

管理者必須埋頭苦幹,同時又要望向高山

任務二:讓每一個決策和行動與長短期的要求統一起來

管理者的第二項特定任務是,讓每一個決策和行動與長短期的要求統一起來。管理者必須有所犧牲,但又不能危及企業。這麼說吧,他們必須把鼻子狠狠貼在磨刀石上,埋頭苦幹;同時又抬起眼睛望向高山,一一這是猶如雜技般的壯舉。

或者換個比喻,他們既不能說“等我們到了再跨越這座橋”,也不能說“下一個100年才算數”。他們不但要為跨越遙遠的大橋做好準備,更要在遠未到達的時候就修好大橋。如果管理者不著眼於未來的100年,那就根本不會有未來100年,老實說,說不定連未來5年都撐不到。

不管管理者做什麼,都務必在短期內合理,同時符合長期的目標和原則。而且,如果無法在兩套時間維度上實現協調,至少也得保持平衡。

管理者必須埋頭苦幹,同時又要望向高山

管理者必須仔細算計要讓企業在長期的未來做出怎樣的犧牲,以保護當下的利益;又或者為了明天犧牲今天的利益。管理者還必須儘可能地限制犧牲。他們必須儘快修復它帶來的損害。

一位經理要在兩套時間維度上生活和採取行動,為整個企業的績效負責,也為自己所經手的組成部分負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