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要适当给予自由,用“鱼缸法则”培养孩子,小孩会更快乐

最近有位家长跟我反应道,她的孩子已经上了小学了做事还是让人很操心,因为她的孩子在学校不会自己绑鞋带甚至不会自己一个人穿衣服。虽然在家里会有家长帮忙喂饭,但是孩子在家里仍然是学不会自己一个人吃饭,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其实家长这种"鱼缸式"的教育普遍存在许多家庭中,就像将孩子当作一条鱼一样圈养起来。

但是随着这样的教育会对孩子产生极大的影响,孩子会因此失去一定的独立自立的能力。就像被圈养习惯的宠物一样,一旦放生到野外就会体现出丧失生产能力的表现。作为家长别以为这样是对孩子孩子好,在培养孩子的时候家长要适当给予自由,了解"鱼缸法则"去科学正确的培养孩子,孩子会更快乐。

培养孩子要适当给予自由,用“鱼缸法则”培养孩子,小孩会更快乐

如何给孩子自由?作为家长要知道什么是"鱼缸法则"

对于大部分家庭来说,许多家里都会养着一条到两条的鱼,他们都会将鱼放在一个小鱼缸里。对于"鱼缸法则",有这么一个故事:以前在一个美国公司里面,有几十条鱼被养在一个大大的鱼缸里面,特别的是,在这个鱼缸里面的鱼好几年都没有长大了。

有一天董事长的儿子玩耍的过程中不小心将鱼缸打破了,于是工作人员不得不将那些长不大的鱼放养在外面的水池里面。等到两个月重新买到新的鱼缸后,工作人员将鱼捞起来才发现那些鱼突然长大了好几倍。那些鱼的体型由原来的三寸变成了一尺。

培养孩子要适当给予自由,用“鱼缸法则”培养孩子,小孩会更快乐

这就是所谓的"鱼缸发展"。对于我们来说,鱼缸就像我们的教育环境,孩子就是里面的一条条小鱼。当我们严格限制住孩子的环境的时候,孩子就难以发展。而我们给予孩子宽松的教育环境的时候,孩子就能健康发展,"鱼缸法则"所告诉我们的是,自由空间与教育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

无论是鱼还是孩子,都不应该被束缚,这样会限制成长。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年纪小,什么都不懂,听家长的是最好的。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假如家长没有给予孩子合适的自由空间的话,就会抑制住孩子的身心发展,使得孩子变成一个狭隘的井底之蛙。

家长要知道,过度的限制"鱼缸"会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

1、孩子的事情被家长全部包办

现在有一些孩子存在这样的一个毛病,那就是当遇到困难的时候,不会一个人想办法,而是下意识的去找家长,甚至是在未来孩子对于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也会毫无头绪。因为在小的时候就被家长套上了"枷锁",家长说要做什么就一定做什么,无论什么事情都必须经过家长同意和把关。

无论任何事情都由父母一手包办,就像是家长的附属品一样,这样导致孩子的依赖性强,以至于在以后做事没有任何自己的主见,也没有独立能力。

培养孩子要适当给予自由,用“鱼缸法则”培养孩子,小孩会更快乐

2、家长总是过度的限制孩子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家长对孩子的事情总是放心不下,无论孩子做什么事情都必须严格限制。比如孩子想要看个漫画书也会被家长说这说那的。孩子因此失去了自由和空间。这时候有家长认为,如果自己不好好限制住孩子,孩子就会很容易学坏了。

但是事实上,家长对于孩子的过度限制反而会更容易激发孩子的叛逆心理。

培养孩子要适当给予自由,用"鱼缸法则"培养孩子,孩子会更快乐

1. 让孩子自己去做选择

有些家长通常都会给自己的孩子铺好一条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走下去,家长会觉得自己拥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告诉孩子可以要孩子能够少走一些弯路。其实这样对孩子来说,过度的限制孩子的选择自由会给孩子带来许多的影响,比如当他们面临抉择的时候,甚至会做出错误的决定。

培养孩子要适当给予自由,用“鱼缸法则”培养孩子,小孩会更快乐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学就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现实生活中,作为家长需要对孩子做的事,让孩子自由去选择,而不是家长去限制他们的人生自由,当孩子学会如何自己选择的时候才会懂得如何负责自己的事情。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鼓励孩子自己说出自己的想法,并且鼓励孩子做出自己的选择,当孩子做出错误的选择的时候作为家长也不要因此去责怪孩子,只需要耐心去给予孩子一定的引导。孩子都不是笨孩子,正所谓"经验是孩子最好的老师。"通过孩子的一次次实践,孩子就会懂得其中的逻辑关系,就算载以后面临抉择孩子也不会逃避。

2. 尊重孩子的私人空间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还小,不需要什么私人空间,甚至有些家长还决定只要自己不看好孩子孩子就会作妖。但是这样的话就会很容易剥夺孩子的自由和私人空间。仿佛就像傀儡一样被控制着,

别以为这样可以教出一个乖巧听话的孩子,其实家长这样做更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抗心理。

培养孩子要适当给予自由,用“鱼缸法则”培养孩子,小孩会更快乐

难道说对孩子不管不顾吗?其实不是的,对于孩子错得十分明显的事情家长也要及时提醒,比如孩子过于沉迷手机和游戏,家长也要适当制止这些不良行为。但是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所做的事情他们心里有数,自己做的事情会自己安排,作为家长只需要在合理的范围内,交给孩子自由安排。

比如说,对于孩子的一些生活上的细碎的事情让孩子学会自己安排,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也会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每个孩子都并不是家长的附属品,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作为家长应该学会放手,尊重孩子的私人空间,让孩子学会自己探索,鼓励孩子去体会这个新世界。

3.鼓励孩子学会自我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一个有主见的人,想要让孩子成为这样的人,首先就需要家长鼓励孩子学会自我思考。因为擅长于自我思考的孩子,他们于是更有主见,他们会知道自己的想法是什么,这样的孩子做事更有条理。

培养孩子要适当给予自由,用“鱼缸法则”培养孩子,小孩会更快乐

作为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营造一种思考的氛围,使得孩子经常性的去思考这件事为什么是这样做的?家长也可以在孩子做事之前去问一问孩子自己的想法,并且鼓励孩子去实现。当事情成功之后就相当于孩子的思考有一定的结果,孩子就会更有成就感。

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积极的去引导孩子思考,比如说去问一下孩子为什么选择这件衣服,而不是这件衣服。当有孩子错误的地方,作为家长也需要及时的去纠正孩子,防止孩子走向歧途。渐渐的我们可以把这种方式应用到生活当中,同时也可以鼓励孩子养成这种好习惯,这样就会如孩子多了自己对生活的独立见识。

我是小A妈妈育儿师,也是5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