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得志:能以才干效家国,英豪成名宜趁早!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韩愈的《马说》虽是在写千里马,其实也侧面说明了一个人功成名就的艰难。

学成文武艺,售与帝王家。

少年得志,能以才干报家国,那是件天时地利人和的幸事。

历史上就有很多年少成名的风流人物。

少年得志:能以才干效家国,英豪成名宜趁早!

1. 甘罗:历史上最年轻的宰相

甘罗,战国时期秦国名臣甘茂的孙子,著名的少年政治家。

自幼聪明过人,年少拜入秦国丞相吕不韦门下,任少庶子。

少年得志:能以才干效家国,英豪成名宜趁早!


12岁时,成功劝说张唐入相燕国,出使赵国使计让秦国得到十几座城池,甘罗因功得到秦始皇赐任上卿、封赏田地房宅。

虽然他算不上品行忠厚的君子,但也是战国时期名副其实的谋士。

司马迁《史记》:"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

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

少年得志:能以才干效家国,英豪成名宜趁早!

《偶题》杜牧(唐)

甘罗昔作秦丞相,

子政曾为汉辇郎。

千载重逢王侍读,

当时还道有文章。


2.王勃: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勃,唐代诗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王勃为四杰之首。

王勃自幼聪敏好学,才识过人,声动朝野。

少年得志:能以才干效家国,英豪成名宜趁早!

据《旧唐书》记载,他六岁即能写文章,文笔流畅,被赞为"神童"。

九岁时,读颜师古注《汉书》,作《指瑕》十卷,展示出非凡的才学。

十二岁以后,王勃到长安学医,拜长安名医曹元为师,对《周易》、《黄帝内经》很有研究,精通医道。

十六岁时,应幽素科试及第,授职朝散郎,成为唐王朝最年少的朝廷命官。

不久,王勃笔下生花,撰写《乾元殿颂》,辞采华美,惊动皇帝。

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是上乘之作,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为千古名句。


少年得志:能以才干效家国,英豪成名宜趁早!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3.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霍去病,西汉名将、杰出的军事家,官至大司马、骠骑将军,封冠军侯。

霍去病是名将卫青的外甥,皇后卫子夫的姐姐与霍仲孺的私生子。

年少时出身贫寒,从士兵一步步成长为大将军大司马。

少年得志:能以才干效家国,英豪成名宜趁早!

善骑射,重方略,用兵灵活,勇猛果断,勇冠三军。

17岁初次征战,就率领800骁骑深入敌境数百里,杀死匈奴单于的爷爷,俘虏了匈奴的相国和单于的叔父,打得匈奴丢盔弃甲。

在两次河西之战中,霍去病大破匈奴,俘获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连山。

在漠北之战中,霍去病封狼居胥,大捷而归。

一生出征匈奴七次,斩杀和俘获匈奴敌军五万多人。

少年得志:能以才干效家国,英豪成名宜趁早!

霍去病值得让人缅怀的,不是他的威武荣华,赫赫战功,而是他"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据说霍去病大胜归来,汉武帝为他建造房舍府宅,霍去病坚辞不就,曰"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元狩六年,霍去病因病去世,年仅23岁。

武帝很悲伤,调遣边境五郡的铁甲军,从长安到茂陵排列成阵。给霍去病修的坟墓外形像祁连山的样子,把勇武与扩地两个原则加以合并,追谥为景桓侯。

霍去病因连年征战被损害健康,英年早逝。

少年得志:能以才干效家国,英豪成名宜趁早!


他本人并没能"去病"长寿,但他却能为家国去除心腹大患,实实担的起"去病"二字。

《横吹曲辞·出塞》王维

居延城外猎天骄,

白草连天野火烧。

暮云空碛时驱马,

秋日平原好射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

破虏将军夜渡辽。

玉靶角弓珠勒马,

汉家将赐霍嫖姚。


4、周瑜: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

周公瑾,三国时期吴国著名将领、战略家,在江东孙氏开基立业,创立魏蜀吴三足鼎立局面起了重要的作用。

少年得志:能以才干效家国,英豪成名宜趁早!


关于周瑜,最出名的大概就是“既生瑜,何生亮”。

说周瑜是因为嫉妒诸葛亮而死,如今看来实在可笑。

少年得志:能以才干效家国,英豪成名宜趁早!


周瑜出身士族,其祖辈父辈都是汉时高官,是妥妥的官三代。

年少就与江东最有权势的继承人孙策交好,是根正苗红的太子党,创业条件绝佳。

“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这可是文艺青年高富帅一枚。

又娶素有美名“江南有二乔,河北甄宓俏”中的小乔为妻,真真是神仙眷侣,且与江东主君孙策为连襟。

少年得志:能以才干效家国,英豪成名宜趁早!

少年得志事业有成,21岁起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后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

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江东孙氏集团军队与刘备军队联合,赤壁之战大败曹军,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后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

上天何其厚爱,天下好事全给他占尽啦。

怎么可能还会因为嫉妒他人而死。

别人嫉妒他还差不多。

看来“既生瑜,何生亮”应该改成“慕公瑾雄烈,效雅量高节”。


5、淮阴侯韩信:成败一知己,存亡两妇人

韩信年少窘迫,幼年受胯下之辱,受漂母一饭之恩。

纵然衣食无着,仍励精图志,痴迷兵法。

少年得志:能以才干效家国,英豪成名宜趁早!


先加入项羽营中但不受重用,后受萧何引荐为刘邦效力。

刘邦拜25岁韩信为大将军,让韩信的军事天才得以发挥。

后来韩信在楚汉之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先后率军平定魏国,背水一战击败赵国,又率军北上降服燕国,在潍水一带全歼龙且率领援齐的二十万楚军。

少年得志:能以才干效家国,英豪成名宜趁早!

28岁的韩信与刘邦等人会师垓下,围歼楚军,最后迫使西楚霸王项羽自刎,西汉建立。

韩信为汉王朝的建立所作的贡献是决定性。

少年得志:能以才干效家国,英豪成名宜趁早!


司马光认为:“汉之所以得天下者,大抵皆韩信之功也。

清代诗人包彬作诗云:

《淮阴侯庙》

鸟尽良弓势必藏,

千秋青史费评章。

区区一饭犹图报,

争肯为臣负汉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