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的“南季北孔”,“南季”季札你瞭解有多少?

在中國的歷史上,春秋戰國時候是我國文化和思想最輝煌燦爛的時代。那時候衍生出了諸子百家,他們的思想相互詰難爭鋒,成為了盛況空前的學術百家爭鳴。“南季北孔”就是其中之二。“北孔”就是咱們熟知的孔子,而“南季”卻沒有那麼響的名頭,甚至是少有人知,這到底是因為什麼?他又憑藉什麼可以跟孔子並稱“南季北孔”?

春秋戰國的“南季北孔”,“南季”季札你瞭解有多少?


“南季”是春秋時候吳國吳王壽夢的小兒子季札。季札是孔子的老師,也是孔子最仰慕的聖人。因為他和孔子齊名,又是歷史上我國南方的第一位儒學大師,所以也被稱為“南方第一聖人”。

春秋戰國的“南季北孔”,“南季”季札你瞭解有多少?


因為季札從小的時候就賢名在外,所以 吳王壽夢心目中最適合繼承王位的人就是他的小兒子季札了。不但壽夢一心想要季札繼位,而且就連季札的兄長們也覺得以季札的德行才幹,繼承王位最適合不過了,季札卻堅決不受,堅持把王位讓給哥哥。壽夢死後,壽夢的長子褚樊決定將王位讓給比自己賢明的季札,可是季札卻偏偏不接受王位。季札跟他哥哥說:“曹國的人想要擁立賢明的子臧做國君,來廢除無德無能的曹王,子臧卻拒絕了。子臧覺得應該堅守君臣之間應該有的忠義,為了消除國人擁立自己的念頭,子臧離開了曹國,來到了宋國。讓曹國人覺得擁立子臧沒有了希望,曹國的國君任然能在君位執掌國政。子臧謙恭不爭的美德,被人們稱讚成能"守節”的大德之人。先人的優秀典範銘記在心,國君的寶位,哪裡是季札我所能貪圖的?我季札雖然沒有什麼德行,但是自比先賢的心,我一直都有啊。”季札的德行深深的感動了吳國的臣民,他們就像百鳥朝鳳一樣,一心想要立季札為王。季札萬不得已,隱居到鄉野農村,每天勞動農耕,用以表達自己堅定的“守節”,吳國人這才打消了這個念頭。

褚樊過世前,仍然是忘不了自己的弟弟季札。他留下遺訓,讓後人一定要把王位依次的傳給弟弟,這樣就可以把王位傳到季札手裡,先王的遺願就達成了。繼位的夷味快死的時候,要把王位傳給季札,季札又一回的拒絕了。季札為了表達自己堅定的決心,又去歸隱了。

春秋戰國的“南季北孔”,“南季”季札你瞭解有多少?


季札出使鄭國的時候,遇見了子產。他們兩個一見如故,就好像是很多年的知心之交。季札對當時的時局有著異常明晰的洞察力,臨別的時候,他語重心長地跟子產說:“鄭國的國君沒有德行,在位不會太久的,將來鄭國的王位,一定會傳到你的手裡。你治理鄭國的時候,必須要謹慎,務必以禮來持國。不然的話鄭國很難避免敗亡的命運。”當子產目送季札遠去後,子產仍然覺得如雷貫耳,心裡感到萬分的悵惘。季札隨後又來到了衛國,通過和新老朋友的交往,季札發現衛國有許多的賢明之士,衛君也比較開明。他跟人說:“衛國有很多賢士良臣輔佐衛君,衛國是一個政治十分穩定,百姓安居樂業的國家。”“衛國多君子,其國必無患。”果然衛國在一段很長的時間裡,衛國一直都沒有什麼內亂戰爭。

季札出使的時候,經過徐國。徐國國君喜歡季札的佩劍,卻沒有說出來。季札心裡有數,因為要出使他國,季札並沒有把劍獻給徐國國君。等季札出使完回來時,徐國國君已經死了,於是季札解下了自己的佩劍,掛在了徐國國君墳旁的樹上,轉身走了。季札的從者說:“徐國國君已經死了,你現在再送他劍有什麼用?”季札說:“不是這樣的,我當初心裡已經決定要把這劍送給他了,怎麼能因為他死了而違背自己的諾言呢?”徐國人讚美季札,歌唱他說:“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脫千金之劍兮帶丘墓。”

季札死後,葬在了申港西南。後人在他的墓旁建季子祠,墓前立碑,傳說碑文“嗚呼有吳延陵君子之墓”10個古篆是孔子所書。

季札廟在東洞庭之武山錦鳩峰。滄浪亭五百名賢祠像贊曰:“有吳君子,讓國退耕;脫屣千乘,永垂令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