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河南人說說商南人眼中的西峽

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商南縣曾廣泛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商南人有三大敵人——美帝、蘇修、西峽人。”這是為什麼呢?

一個河南人說說商南人眼中的西峽

河南陝西兩省邊界

一個河南人說說商南人眼中的西峽

河南陝西兩省邊界

陝西省的商南縣與河南省的西峽縣相鄰,雖然兩個縣在經濟上互通有無,通婚現象也很普遍,但是商南人一直不大喜歡西峽人,尤其是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商南縣曾廣泛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商南人有三大敵人——美帝、蘇修、西峽人”。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兩個縣雖然都地處山區,但兩地人的觀念卻大不相同。商南人大都滿足於現狀,競爭意識不強,尤其是不願意背井離鄉,比如改革開放好多年了,那裡還沒有什麼變化,還在按部就班地過他們的傳統日子。但這時的西峽已有許多年輕人到商南尋找機會。很快,商南就出現了由西峽人引發的第一撥經濟現象:在開食堂或商鋪熱的同時,大批西峽年輕人單槍匹馬擁向深山鄉村,賣家用品,賣老鼠藥,還有照相的,用商南人的話說,就是“到處都是西峽人”。

剛開始時也無所謂,後來商南人猛然發現,來這裡的西峽人多數已經成為小老闆,成為商南縣的第一批富人,他們穿著時髦的喇叭褲,戴著手錶,騎著嶄新的自行車,而且他們在成為各個民營行業的奠基者後,大都不在當地招收員工,下屬全是他們老家來的父母兄弟及親朋好友;更讓他們不能忍受的,是當地許多漂亮姑娘一個個被西峽人“拐走”,到西峽新家結婚生子了!

這還了得?商南的資源本來就很少,尤其是大山裡的姑娘,更是稀缺資源,過去她們的目標是走出深山找婆家,這已經導致當地許多小夥子打光棍,現在可好,西峽人又來拐騙他們的大姑娘,這還了得?“文革”中商南人只有美帝、蘇修兩大敵人“侵略”、“威脅”他們的生存,現在,新的“敵人”又來了!於是,“商南人有三大敵人——美帝、蘇修、西峽人”這句話,很快就流傳開了!

筆者是西峽人,與商南縣有多家親戚,對這種現象比較瞭解。在我看來,西峽雖然地處偏僻的伏牛深山,屬於河南的邊緣地帶,但附著在河南人身上的基本性格特徵,在西峽人身上都可以清晰地看到。比如他們具有中原人最古老的“客家精神”,只要需要,就敢於走出家門闖一闖;到了陌生的地方,只要有活幹,無論是髒是累是險,他們不挑不揀,不計報酬,任勞任怨,堅忍不拔,勤儉節約,用一個個微小的成功不斷地積累財富和能量,不斷“蠶食”當地的各類資源,最後落地生根,發家致富。

西峽人還完全具備河南人另一個特點:顧家——男人們掙了錢,自己不捨得花,攢上一筆,就馬上寄給遠方的家人。他們孝敬父母,忠誠老婆,大多數都是“妻管嚴”,更願意為孩子犧牲一切,在這方面,商南人做得不太好。據我長期觀察,商南縣的許多男人都有家長作風,對老婆說一不二、不想為孩子做太多犧牲的也不少,這些,也許是商南姑娘們甘願被西峽人“拐騙”的秘密所在吧!

西峽人是河南人的一個縮影,改革開放以來,外省人對河南人產生了不少誤解,其原因也許不止一個,但“商南式誤解”是不是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呢?

□《大河報》

□《美帝·蘇修·西峽人》嶽建國(河南鄭州)

□周德倉 圖

□編外整理:

據1913年的統計,河南省各類土匪有四十萬,豫西土匪就有十餘萬,說豫西是土匪的大本營,可是一點都不為過,豫西的土匪自稱是蹚將。所謂“蹚將”指的是蹚著水過河,也就是摸著石頭過河混一天算一天的意思。

民國十二年(1923)7月,豫匪王老五率眾千餘,由河南荊紫關(河南淅川,與商南東南接壤)到商南,沿途燒殺搶劫,後竄盧氏。是年,各地鄉紳、民眾為防匪打劫,紛紛加入併成立各種教會學習武藝。青山一帶有“白帶會”,清油河一帶有“硬肚會”及各地的“大刀會”、“扇子會”等等。

民國十五年(1926)春,由盧氏(河南盧氏,與商南西北部接壤)過來的老王太、崔二旦率武裝千人,駐紮在清油河、試馬寨、捉馬溝等處。縣長常紹先帶領民團和縣警備隊在皂角鋪阻擊,被擊退,回縣後下令各商戶、居民晚間守城。次日上午全部向西南撤走。12月,從西安敗退的鎮嵩軍35師退到商南。敗兵如狼似虎,沿途奸擄燒殺,無惡不作。馮玉祥的1個旅追到商南,鎮嵩軍逃往河南。

民國十八年(1929)春,縣教育局以蠶習所為基礎,改青山書院為縣職業學校。4月,河南洛陽王松周,率武裝萬餘人,駐紮在富水、縣城、五里牌、試馬寨一帶,燒、殺、搶、掠,司令部設縣政府內。7月,無番號武裝“梅司令”率眾攻破三角池朱家寨,打死朱家寨保衛團長朱太壽,將朱家寨搶劫一空,併到處拉“肉票”,坐地索款。後被永青鄉兵趕走,竄入盧氏。

同年,春秋皆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