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家持牌消金公司業績PK:招聯、馬上領先 長銀五八成黑馬

10家持牌消金公司業績PK:招聯、馬上領先 長銀五八成黑馬

經濟觀察報 記者 老盈盈10家持牌消費金融公司陸續揭開了其2019年業績的“面紗”。

從目前披露的幾家業績來看,招聯消費金融、馬上消費金融、中銀消費金融無論營收、淨利潤還是總資產規模依然“獨領風騷”,位居前三;而僅成立三年的長銀五八消費金融成為了最大的“黑馬”,無論營收和淨利潤都實現了最大的增長,其淨利潤較上一年更是同比暴漲了1809%。在10家持牌消金公司中,僅華融消費金融去年處在虧損狀態,虧損了將近2億元。

消費金融公司發展多年,競爭格局發生了巨大變化,依然不斷有新的玩家進入消金的戰場,近日建行、小米、光大和平安集團也爭相入局。有分析指出消金行業正從增量市場步入存量市場,競爭加劇,銀行攜資金優勢和信用卡場景優勢“入場”,短期內,銀行系消費金融公司對頭部優質客群的把控力不會鬆動。但此時,消費金融公司的競爭,更多地是科技與場景的競爭。從這個角度看,銀行系消費金融公司在策略上多失於保守,優勢難以充分發揮;相比之下,其它產業系、互聯網巨頭系消費金融公司,往往能迸發出更大的潛力。

招聯、馬上領先 長銀成“黑馬”

截至3月30日,共10家持牌消費金融公司披露2019年業績,分別是招聯消費金融、馬上消費金融、中銀消費金融、中郵消費金融、中原消費金融、哈銀消費金融、晉商消費金融、湖北消費金融、長銀消費金融和華融消費金融。

絕大部分持牌消費金融公司營業收入及淨利潤均取得正向增長,其中招聯金融無論營收還是淨利潤都超越了其餘9家,不過因為捷信消費金融尚未公開披露完整業績報告,尚不確定誰才是業績之王。2019年招聯金融營業收入107.40億元,同比增長約54.4%,淨利潤14.66億元,同比增長約17.0%;其次為馬上消費金融,營收89.99億元,同比增長9.22%,淨利潤8.53億元,同比增長6.49%;隨後為中銀消費金融、中郵消費金融,營收分別43.15億元、37.25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4.71%、78%;淨利潤6.59億元、3.49億元,分別同比增長約17.89%和72%。從總資產規模來看,招聯消費金融、馬上消費金融、中銀消費金融、中郵消費金融總資產分別達926.97億元、548.15億元、329.02億元和306.54億元,均處在10家公司前列。

在一眾已披露業績的消金公司中,僅成立三年的長銀五八消費金融成為了最大的“黑馬”,無論營收和淨利潤都實現了最大的增長。2019年該公司營收收入7.12億元,同比增長565%,淨利潤2.1億元,較上一年同比暴漲了1809%,增長速度最快;不過2019年上半年長銀五八消金依然處於虧損的狀態,根據長沙銀行2019年半年報顯示,2019年上半年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99億元,淨利潤為-4336.81億元。中原消費金融營收12.2億元,同比增長134%,成為已披露財報中增幅第二大的消費金融公司。此外,晉商消費金融去年實現營收3.72億元,同比增長10%,淨利潤0.52億元,同比下降36.3%,總資產基本上與上一年持平,但整體資產規模在消金公司中是最低的。湖北消費金融去年取得營業收入13.79億元,較上一年同期增長67.76%,淨利潤1.11億元,同比增長7.77%。

相對於前兩年的高增長,消金行業增速繼續放緩。例如招聯消費金融2017年其營收增幅為171%,到2018年下降到67%,至2019年再降至54.4%;而中銀消費金融也從2017年的68.34%營收增長,下滑至2018年的28.04%,再下滑至2019年的-14.71%。這與宏觀經濟下行及外部經營環境變化帶來的各項成本增加、消金行業監管趨嚴、更多主體進入消金領域行業競爭更加激烈等原因不無相關,導致的行業整體增速放緩。

值得注意的是,在10家消金公司中,僅華融消費金融去年處在虧損狀態。3月27日晚,合肥百貨發佈了2019年報,披露了聯營公司華融消費金融的業績。年報顯示,合肥百貨2019年因投資華融消費金融產生4553萬元虧損,較上期下降4839萬元,而虧損原因是因為華融消費金融淨利潤變化所致。合肥百貨持股比例23%,按照此計算,華融消費金融2019年約虧損1.98億。

華融消費金融的過往業績也“堪憂”。2016年虧損3680萬元,2017年實現扭虧,淨利潤達1.05億元。但到了2018年,華融消費金融雖取得盈利,但斷崖式下跌至1240萬元。2019年上半年,華融消費金融實現營業收入5.67億元,淨虧損1.77億元。截至2019年9月末,華融消金總資產55.15億元,前三季度營業收入8.08億元,淨虧損1.88億元,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7487萬元。

持牌消費金融公司擴容提速

消費金融公司發展多年,競爭格局發生了巨大變化,銀行系、產業系和互聯網系等巨頭紛紛爭相湧入該市場,而且在這個發展的過程當中,依然不斷有新的玩家進入消金戰場。

3月30日,建行副行長紀志宏在召開的業績發佈會上表示,建設銀行設立消費金融公司是戰略上的安排,已經籌劃了一段時間。建行有意進入消費金融市場是基於中國消費潛力的判斷。中國經濟發展已經轉向內需主導,消費促進經濟穩定增長的作用在復血,雖然短期消費有受到影響,但是隨著疫情的有效控制,消費領域的潛力很大,特別是隨著消費結構性升級,消費信貸的長期前景很廣闊。

無獨有偶,“搶奪”持牌消費金融公司的聲音不絕於耳。1月17日,銀保監會官網發佈關於籌建重慶小米消費金融有限公司的批覆,同意小米通訊技術有限公司在重慶市籌建重慶小米消費金融有限公司。1月10日,光大銀行也發佈公告稱,已獲批在北京市籌建北京陽光消費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在光大銀行獲批不久前,險資巨頭平安集團也獲批在上海籌建平安消費金融公司。

截至目前,我國已有30家持牌消費金融公司獲批,其中24家公司已開業,富銀消費金融、冀銀消費金融、易生華通消費金融、平安消費金融、重慶小米消費金融、北京陽光消費金融6家公司正在籌建中。

除了牌照擴容外,也有不少銀行、互聯網巨頭等通過入股的方式介入這塊稀缺的牌照,例如新浪微博運營主體公司入股包銀消金、度小滿金融入股哈銀消金成第二大股東、紅塔銀行入股蘇寧消金;玖富數科入股湖北消費金融,也將成為第二大股東。

麻袋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蘇筱芮對2020年消金公司批設的預判是:首先過去一年間,大量非法金融活動及其產業鏈相繼出清。在“開正門、堵偏門”的原則下,2020年或迎來消金批設的新窗口;其次,銀行系,以及有金融背景的主要出資人將繼續獲取監管青睞,此前在消金業務上已積累業務經驗的將更具優勢;再次,強實力外資股東或將抓住中國對外開放的積極態度,加速與國內機構的股權聯姻。

蘇寧金融研究院互聯網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對記者表示,在當前市場環境下,消金行業正從增量市場步入存量市場,競爭加劇,銀行攜資金優勢和信用卡場景優勢“入場”,短期內銀行系消費金融公司對頭部優質客群的把控力不會鬆動;對其它消費金融公司而言,更多地還是與銀行系消金公司錯位競爭,佈局次優質和相對劣質用戶,向下搶奪小貸公司、互聯網金融平臺的用戶群。此時,消費金融公司的競爭,更多地是科技與場景的競爭。從這個角度看,銀行系消費金融公司在策略上多失於保守,優勢難以充分發揮;相比之下,產業系、互聯網巨頭系消費金融公司往往能迸發出更大的潛力。

2019年9月底,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發佈了《2019年中國消費金融發展報告》,指出目前我國消費金融獲得率偏低,仍有近40%成年人從未獲得過消費金融服務。報告預計,我國消費金融行業整體仍會有五年以上的高速成長期,預計表內消費金融佔總信貸規模有可能突破25%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