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变姥姥,小学教材再变惹争议

外婆变姥姥,小学教材再变惹争议

事件详情:近日,网友爆料称,上海小学二年级的语文课文《打碗碗花》、《马鸣加的新书包》,原文中的“外婆”全部被改成了“姥姥”。为何要这么改?上海教委针对这一问题曾答复:“姥姥”是普通话语词汇,而“外婆、外公”属于方言。所以为了标准考虑改成普通词汇,然而这一解释并不能服众,还引发了如潮水般的质疑和抨击。

网友评论:外婆变姥姥,小学教材再变惹争议

宁缺说:除了这一层面的争议之外,作为录用为教材的篇散文来说,每一个字都是优秀作者斟酌再三写下的,而文学的本质就是要去承载人类的情感世界。每一个字的使用都是情感的一份表达,如果强行因为某个为标准化的原因而不顾及全文的情感需求,想来并没有益处,毕竟标准也要以人为本。

外婆变姥姥,小学教材再变惹争议

中华的文字和语言博大精深又有着独特的含义和表达,就像“姥姥”这种词汇都充满了个人的回忆,想像一下:葡萄藤下,姥姥坐在摇椅上摇着扇子,小孙子在旁边玩耍开心的叫着姥姥,多么好的童年景象,而如今非要把姥姥改成毫无熟悉感的词汇,这对拥有这种回忆的人来说,何尝不是一种变相的伤害。

有时候在文章里方言俚语使用的越多人物塑造越丰富越生动。鲁迅、老舍、茅盾、叶圣陶他们的散文文章里面方言词一直在用的,那鲁迅的文章放在课文里你改吗?所以有的是词不必要改的,不知道各位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评论。

外婆变姥姥,小学教材再变惹争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