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逸語:莫談世間道德低,古典智慧《止學》談“隱惡”


隱瞞惡行不可恥,

人性本就愛朋戚,

就算有理也難直,

莫談世間道德低。

談表面和實際的關係,古典智慧《止學》中說“隱惡”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不足或出錯。而如何對待別人的錯誤,這是一種品德。有一個說法,你的朋友,會在眾人面前誇獎你,和你獨處的時候批評你。你的敵人則相反。我們先不論這種說法是否正確,但是這是一種很有趣的現象。也就是,我們發現,無論是誇獎還是批評都不是真實情況的完全反映。也就是你的朋友和敵人,無論立心如何,讓你得到的都不是完整的信息。

探尋“隱惡”的含義,看看書中如何說。

1) 君子堪隱人惡。來源於:《止學》。全文如下:忠臣不表其功,竊功者必奸也。君子堪隱人惡,謗賢者固小人矣。解釋如下:君子會幫別人遮醜。

  我們做事很簡單,其實都是根據自己的親屬遠近而為。

  把親屬遠近當作是自己做事的準則,似乎也是有問題的。

相關詞語解釋:

1) “隱惡”解釋為:1.隱瞞惡事。2.指鮮為人知的惡行。漢·徐幹《中論·譴交》:“故民不得有遺善,亦不得有隱惡。”。

2) “詭辯”一共在《蘇菲的世界》中出現25次。“詭辯”,詭辯論本身是一種方法論。更準確地說,詭辯論是一種論證方法,它的根本特點是歪曲地論證,詭辯不同於武斷,也不同於謠言。武斷是根本沒有理由,人們一看就是強詞奪理;謠言是無中生有,人們一聽就是居心險惡。但詭辯在論證其道理時,總是要拿出一大堆的“根據”,所以,在表面上,總能迷惑一部分人。

3) “詆譭”解釋為:意思是毀謗,汙衊。出自《後漢書·鍾離意傳》:“帝性褊察,好以耳目隱發為明,故公卿大臣數被詆譭,近臣尚書以下至見提拽。

  其實,比起是否隱瞞別人的善惡,更可怕的是詭辯式的做出詆譭。這種詆譭是很恐怖的,因為這個是不理性的。人卻是一種沒有理性的動物,總是憑著自己的感覺和善惡走。這種行為令人和沮喪,因為這是我們都在糊里糊塗的行動。我們遇到問題,最喜歡的不是理性的思考,而是通過詭辯術,來完成自己的目的。

  詭辯也不是沒有好處的,比如我們可以質疑。當然沒有理性的質疑也是危險的,特別我們是基於自己的角度。

  因此君子隱惡是一個很值得商榷的結論。如果只是單純的隱惡,其實是非常的危險的,非常的有害的。也是一種寵溺。作為真真的君子,還是要以改善整個社會的道德水平為己任,如果單純的隱惡只是一種表面上的好,而不是真正的提高。

  把隱惡和顯惡都應該作為一種手段,而且是有效的利用這些手段,這才是君子。

  君子和小人,有時候還真的沒有辦法通過單個行為去判斷,畢竟同一種動作,也會有完全不同的效果。


寂寞逸語:莫談世間道德低,古典智慧《止學》談“隱惡”

★張口亂語★:小人之所以為小人,這是因為有違道德。而君子如果也有違道德,其實就是小人了。

作者“寂寞寒窗空守”詩云:

寂寞安寧,寒窗空守。

專注經典,認真分析。

另闢蹊徑,金剛智慧。

拋磚引玉,同為精進。

№395日期:20040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