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五霸——黑犀(和它的“亲戚”们)

犀牛是奇蹄目、犀科动物的总称,是世界上第二大的陆地动物。

犀牛体型大且笨拙,体长2.2~4.5米,肩高1.2~2米,体重2800~3000千克。犀牛角长在鼻子上面,有的种类有两只角,有的一只角。两只小眼睛长在脑袋两侧。

犀牛的皮肤是动物中最厚的皮肤,厚度有4~8cm,而且非常坚硬,连普通步枪的子弹都打不透。成年犀牛有厚重的铠甲保护,又有坚硬的犀牛角做武器,在自然界鲜有天敌。

非洲五霸——黑犀(和它的“亲戚”们)

牛椋鸟

虽然犀牛的皮肤又厚又硬,但是褶皱里的皮肤却十分娇嫩,常有寄生虫住在里面。

犀牛和牛椋鸟是互利共生关系,对于牛椋鸟来说,犀牛是一张移动的餐桌,其皮肤里的寄生虫足够饱餐一顿。对于犀牛来说,牛椋鸟既可以清除身上的寄生虫,还能起到放哨的作用。

犀牛的眼睛不太好使,当牛椋鸟发现有食肉动物暗暗靠近时,就突然叫着飞走,让犀牛获得警报。

非洲五霸——黑犀(和它的“亲戚”们)

黑犀

黑犀位列非洲五霸之中,是犀牛中脾气比较坏者,会主动攻击任何陌生的气味或声音。黑犀牛跑的很快,即使在荆棘中也可达45km/h,在没有击中目标时,转身掉头也很快。身披坚硬的甲胄,挺着锐利的犀角,脾气差,眼神还不太好,就像坦克一样横冲直撞。能位列非洲五霸还是有原因的。

黑犀尽管名叫黑犀,但并不是因为长得黑,它的体表颜色更接近灰白色,这个名字是用来区别白犀。事实上这两种犀牛的颜色并没有明显的差别,主要是体型和外观不同。

黑犀的体型相比于白犀较小,吻部尖而且唇突出,由于黑犀是生活在丛林里,所以这样的嘴更适合取食灌木中鲜嫩的枝叶。而白犀以短草为食,吻部较宽,适合把嘴贴在地上吃草。

非洲五霸——黑犀(和它的“亲戚”们)

白犀是犀科白犀属的动物,是世界上数量最多的犀牛,白犀是现存犀牛中出现最晚,进化最先进,智商最高的。白犀大脑重360克。

白犀可分为北部白犀和南部白犀两个亚种,南部白犀主要分布在南非、纳米比亚、津巴布韦等国。曾经分布于肯尼亚等中非、东非地区的北部白犀实际上已经灭绝了。

非洲五霸——黑犀(和它的“亲戚”们)

曾经世界上最后一只幸存的雄性北部白犀“苏丹”被切除犀角24小时保护起来,但不幸的是它已经在2018年去世了。这种曾经在非洲大陆上所向无敌的远古巨兽被人类猎杀到仅剩两头,还是一对母女,养在捷克动物园里,这意味着北部白犀再也无法繁衍出下一代了。

非洲五霸——黑犀(和它的“亲戚”们)

白犀体大威武,它的角也是所有犀牛中最长的,最高纪录为158.7cm,又细又长,极为特殊。犀角通常都是前角较长并且稍微向后弯曲,长60~90cm,后角较短,长50cm左右,雌兽的角比雄兽的更长。

非洲五霸——黑犀(和它的“亲戚”们)

白犀主要在傍晚,夜间和清晨活动,白天在茂密的草丛中休息。喜欢在泥泞的水池和沙质的河床上打滚,裹在身上的泥浆可以防止蚊虫叮咬。

它们埋头吃草时,七八个小时也移动不了一公里,吃过的草地如剪草机剪过一样整齐。

犀科动物中只有白犀是10只左右组成群落生活在一起,它们会用散布粪便的方式标识自己的领地,雄性犀牛会允许带着孩子的雌性犀牛或小犀牛经过自己的领地。雄性在争夺领地时,会用角相互攻击。

非洲五霸——黑犀(和它的“亲戚”们)

印度犀牛体重4000磅,鼻子上只有一只角,奔跑速度55km/h,而且擅长游泳,它的听觉和嗅觉都很好,视力和其他犀牛一样,也很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