鍼灸:針刺的各種手法原理介紹

針刺的基本手法,是指進針後使用的種種用以取得針感,並進行補瀉的基本操作而言。輔助手法是指進針後為促其得氣,並使針感增強、擴散,或進行補瀉,

在施用針刺基本手法同時,所配合施用的操作而言。

針灸:針刺的各種手法原理介紹

(一)基本手法

1、進(插)

所謂進,是將針刺透皮膚後,根據所刺部位的深淺分天、人、地三部,從淺層向深層向下插入的操作過程,也就是從天部刺入人部或地部的進針動作。《靈樞·官針》所載: "微旋而徐推之”中的“推”字,即“進”之意。其目的是為了得氣(取得針感),或施行補瀉。根據進針的速度,有急進與慢進之分。

2、退(提)

所謂退,是將針從深層提到淺層,向上引退的操作過程,也就是從地部提至人部、天部,或由人部提至天部的退針動作。《靈樞·官針》所載: "伸而還之”中的“伸”字,即“退”之意。其目的是為了散氣(減弱針感),或施行補瀉。根據退針的速度,也有急遲與緩退之分。

針灸:針刺的各種手法原理介紹

3、捻(轉、旋)

捻即將針刺入一定深度後,用拇、食兩指,一前一後交替的動作,也就是拇、食兩指向內、外來回捻轉的操作過程。《靈樞·官針》所述:“切而轉之” ,“微旋而徐推之”中的“轉”與“旋”字,皆指“捻”而言。可用於催氣、行氣或施行補瀉。捻轉時可在既定深度來回捻轉,但最大角度不宜超過360度(一圈),否則就會引起疼痛。捻轉的快慢可根據病情酌定。

4、留

留是將針置留於穴內之謂。《素問·離合真邪論》所述:“靜以久留”是說當針剩入後,要安靜地多留一些時間,這種靜留以待氣至的方法,稱為“靜留針”。如果在留針過程中,由於病情的需要,還要繼續施用手法,即並非靜止不動以待氣至,或欲達一定補瀉目的的方法,稱為“動留針”。具體留針與否,採用何種留針法,留針時間長短,主要依病情而定。

針灸:針刺的各種手法原理介紹

5、出

出針法是指行針已畢,將針拔出的操作過程,即先以左手拇、食指,或中、食兩指,固定被刺腧穴周圍皮膚,右手持針輕輕捻退至皮下,然後迅速拔出,或將針輕捷地直接向外拔出。《針灸大成》:“指拔者,凡待針欲出之時,待針下氣緩,不沉緊,便覺輕滑,用指捻針,如拔虎尾之狀也

。”明確指出了出針的時機和要領。出針的快慢必須結合病情和補瀉手法的需要。若拔針後,針孔偶有出血,是由於刺破血管所致,用消毒幹棉球於針孔處輕輕按壓即可。

(二)輔助手法

1、循(攝)

針刺後如無針感,用手在經絡上下按摩施術。循法多用於經氣不足,氣至遲緩的虛證,以手指隨經脈的順逆,輕柔地上下循按,是一種催氣手法。《針灸大成》說:“指循者,凡下針若氣不至,用手指於所屬部分經絡之路,上下左右循之,使氣血往來,上下均勻, 針下自然氣至沉緊。”說明此法可推動氣血,激發經氣,是一種補法。攝法則多用於邪氣有餘,經氣澀澀的實證,以大指爪甲重壓經脈上下,迫令邪氣散洩,是一種瀉法。故《針灸大成》說:“如針下邪氣滯澀不行者,隨經路上下用大指爪甲切之,其氣自通行也”。

針灸:針刺的各種手法原理介紹

女人針灸師準備點擊針

2、彈

針刺後在留針過程中,用手指輕彈針柄,使針體微微震動,以加強得氣的感應。《針灸問對》說:“如氣不行,將針輕輕彈之,使氣速行。”《針灸大成》說:“彈而努之,此則先彈針頭,待氣至。’”指出此法可激發針感,用於得氣遲緩的患者。

3、刮

針刺達一定深度後用指甲刮動針柄,是一種催氣、行氣之法。如以右手拇指抵壓針柄頂端,同時用食指或中指指甲從針柄下端向上刮動,叫“單手刮針法”,如以左手拇指或食指抵壓針柄頂端,右手拇指或食指指甲或從上向下,或從下向上刮動針柄,叫“雙手刮針法”;又以左手拇、食指夾扶針體下端,右手拇指和食指指甲作端旋形,從下向上刮動針柄,稱作“旋刮術”。應用刮法可以加強針感的擴散。

針灸:針刺的各種手法原理介紹

4、搖

針刺得氣後,以持針的手搖動針柄,可以行氣,故《針灸問對》說:“搖以行氣”。若出針之時搖動針柄,可使針孔擴大,用於瀉法,所以《針灸大成》說:“針搖者,凡出針,三部欲瀉之際,每一部搖一次……如扶人頭搖之狀,庶使孔穴開大也。”如直立針身而搖一般可增強得氣感應;如臥倒針體而搖,則可使針感向一定方向傳導。

5、飛

針刺達一定深度後,先行捻轉,然後放手,拇、食兩指張開,如鳥飛展翅之狀,一捻一放,反覆數次,可使針感增強,作為強力催氣、行氣的方法。即如《醫學入門》所載:“以大次指捻針,連搓三次,如手顫之狀,謂之飛”。

針灸:針刺的各種手法原理介紹

6、搗(震顏)

針刺達一定深度後,右手捏持針柄,作較大幅度的連續提插動作,稱為“搗”。此法要求針刺的方向、深度距離相同,指力亦應相等。若作較小幅度,較快速的提插,狀如顫動者,稱為“震顫法”。上法均可增強針感。

毫針行針手法以提插、捻轉為基本操作方法,根據臨證情況,選用相應的輔助手法。刮法、彈法可應用於不宜施行大角度捻轉的腧穴;飛法可應用於某些肌肉豐厚部位的腧穴;搖法、震顫法可用於部位較為淺表的腧穴。通過各種行針手法的運用,促使針後氣至或加強針刺感應,以起到疏通經絡、調和氣血、防治疾病的作用。

針灸:針刺的各種手法原理介紹

感謝大家的耐心閱讀,歡迎留言評論一起探討中醫藥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