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中元節和除夕頭幾天,為逝者燒紙錢的習俗是什麼時候開始的?

生動局面


相傳,東漢蔡倫發明了造紙術,天下轟動,名利雙收。蔡倫的嫂子見了眼紅,逼使蔡倫的哥哥蔡莫學造紙,蔡莫未得要領就揹著弟弟自己造起紙來,造出的紙又黑又粗,無人來買,堆積滿屋。蔡倫的嫂子深感內疚,急火攻心突然死亡,蔡莫一氣之下,就在妻子靈前燒起紙來,燒著燒著聽見妻子在棺材裡喊:“開門,開開門!”人們打開棺蓋,蔡莫妻子坐了起來,嘴裡還叨咕說:“陽間有錢通四海,陰間用紙做買賣。不是丈夫把紙燒,誰還肯放我回來。”後來逢人便說,我死了,小鬼把我送到閻王殿,閻王讓我去受罪,在途中我丈夫燒了紙,送了錢,小鬼們就爭搶起來,他們拿到了錢,就把我從地獄中放回來了。這樣,蔡莫造的紙能在陰間當錢使的消息很快傳開,原來堆積如山的紙就被搶購一空。蔡莫知道是妻子為了賣紙,特意裝死,也沒深怪於她。由此,喪家燒紙的習俗就流傳下來,至今民間喪祭燒的還是類似的粗紙。


百忍齋


民間有一種傳說,燒紙錢的習俗源自造紙術發明者東漢朝蔡倫之徒尤秀才。據說這是他為了推銷紙張而想出來的辦法,尤秀才先假裝重病死去,再讓其妻告訴所有鄰居,若將紙張剪成銅錢形狀焚燒,賄賂神祇,死者即可復活。鄰居都不相信,後來尤妻一燒,尤果然立刻復活。於是“紙”立刻成為最暢銷的產品。這些說法,都被認為鄉野傳說,娛樂可以,卻不太可信。必定蔡倫不可能去用紙燒了,紙在當時應該算書寫用的重要東西,也只能在皇宮、官府裡使用,代替笨重的竹簡、木簡,不可能用來燒紙。


明天更好6692


首先,起初的祭祀沒有那麼多節日的。也更不會燒紙錢。

最初的祭祀是上酒肉,燒黍稷。《禮記·禮運》稱:“夫禮之初,始諸飲食。其燔黍捭豚,汙尊而抔飲,蕢桴而土鼓,猶可以致其敬於鬼神”。意思是說,祭禮起源於向神靈奉獻食物,只要燔燒黍稷並用豬肉供神享食,鑿地為穴當作水壺而用手捧水獻神,敲擊土鼓作樂,就能夠把人們的祈願與敬意傳達給鬼神。研究文字的起源也會發現,表示“祭祀”的字多與飲食有關。

祭祀儀式隆重,而且最初是有身份之人才能進行的活動。後來由於奴隸制的廢除祭祀儀式慢慢流向民間,後漸漸演變為更加簡單的燒紙錢,畢竟造紙術的進步使祭祀成本越來越少。再後來就逐漸出現很多花樣,比如元寶,紙人,花轎啥的,現在甚至還出現手機,銀行卡,面值幾億的天地銀行紙錢[捂臉][捂臉][捂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