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樂相和 祭孔大典———上杭縣己亥祭孔大典側記

張慶明 張芸/文


  “維此己亥仲秋,公元2019年9月28日,乃至聖先師孔子二千五百七十年誕辰,吾等華夏胞民,鹹集上杭鄉賢,謹具鮮卉果蔬,佾舞雅樂,肅祭聖師,恭獻此文”———龍巖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祭孔文化”傳承人林祝齡正在大聲誦讀祭文。一場祭孔盛典在上杭縣瓦子街文廟隆重舉行。


  上杭文廟歷史悠久。宋乾道四年(1168年),縣治從鍾寮場遷至郭坊村時,即建有儒學。宋嘉定十六年(1223年)徙建現址。後因毀於水或壞於蟻,幾次遷徙修建。至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仍移回原址重建。從始建至今已有800多年了。新中國成立後,政府幾次撥款修繕,熱心人士捐鑄孔子及其四弟子銅像。2001年,上杭文廟被列為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成為上杭尊崇儒學的見證。

禮樂相和  祭孔大典———上杭縣己亥祭孔大典側記


林華春 攝


  金秋送爽,丹桂飄香。晴空萬里,祥雲悠悠。盛裝的上杭文廟彩旗飄飄,鑼鼓喧天。身穿漢服的佾生、執事和身批綬帶的主祭、陪祭、從祭以及觀禮嘉賓在文廟大門中前就位,肅靜。
  十點整,祭孔大典開始。
  鳴贊。鳴贊後,贊禮官介紹大典籌備情況。此次活動由上杭縣文化體育和旅遊局、上杭縣客家聯誼會主辦;上杭縣文化館、龍巖市漢服文化研究會承辦;上杭縣融媒體中心、龍巖市漢禮坊文化傳播公司、上杭縣國學經典學校、上杭縣養正幼兒園、上杭縣義工協會協辦。上杭縣文化體育和旅遊局黨組書記、局長鍾育發致開幕詞。上杭縣人民政府副縣長藍玉華擔任主祭,鍾育發及上杭縣政協秘書長、縣客家聯誼會副長黃其華等擔任從祭。

禮樂相和  祭孔大典———上杭縣己亥祭孔大典側記


佚名 攝


  首先進行的是沃盥禮。“奉匜(音同儀)沃盥”是華夏民族在祭祀典禮之前的重要禮儀。兩執事配合,一人執水勺,一人捧巾,主祭、陪祭、從祭由佾生2引導,依次走到桌前,盥洗、拭手、薰香。盥洗後在大門依序站成單列。沃盥,是在舉行重大禮儀活動之前的潔淨儀式,潔淨身心,端正儀容,以示對先賢的恭敬、對儀式的鄭重。沃盥畢———全體肅立,面向孔廟大殿。
  然後是 “啟戶”。佾生2人就位、開門。擂鼓三通,鳴金三點。贊禮官率領兩執事、主祭、陪祭、從祭,踏著鼓點依序沿石拱橋右側、中門右廊至大殿前,面向大門於香爐前肅立,列一橫排,主祭在中,主持人在右後側站立。佾生14人、啟戶口佾生2人尾隨至坪中列隊、就位。嘉賓尾隨入場。奏古琴曲《神人暢》。《神人暢》是中國著名古琴曲,此曲表達了昔日部落領袖“堯”祭祀之時彈琴,奇妙琴聲感動上天,使神降臨,與人們歡樂歌舞,共慶盛典。它的音調古樸粗獷,節奏鏗鏘,其淳樸自然的原始祭神舞蹈節奏使得曲風蒼古雄健,如江河行地;音節清瑩透亮,似日月經天。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天人合一”觀念在此曲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禮樂相和  祭孔大典———上杭縣己亥祭孔大典側記


佚名 攝


  然後是“迎聖”。全體祭官面向大門,行三鞠躬禮,迎接聖賢!進行第一次佾舞。古代樂舞的行列稱為“佾”,“八佾舞”即每行八人,共八行六十四人;還有“六佾”“四佾”和“二佾”。佾舞規模視被祭祀者的地位和級別而定,如天子用八佾,諸侯用六佾,士大夫用四佾。跳文舞時右手執羽,常用雉尾,左手執籥。中國明清以來,佾舞成為祭孔時專用樂舞。


  接著進行祭祀環節。全體祭官轉身入殿,面向聖人,肅立。依次進行燃燭-獻花-獻餚-獻爵-誦祭文。獻花(執事抬上花籃,主祭整理花籃綬帶後,倆執事將花供上。獻花畢,主祭領陪祭、從祭向聖像一拜)。獻餚。獻爵。奉祭文(執事呈祭文,主祭宣讀祭文。祭文抄寫於卷軸上,卷好,閱讀時展開,讀完對摺合上,執事奉回祭文)。請主祭誦祭文。主祭誦祭文後,執事接過祭文至大殿前香爐中焚化或放置於香爐中。全體轉身向外,面向大門肅立。望燎!奏樂!進行第二次佾舞。行拜禮。全體轉身,面向先師以及各位聖賢行三次大揖禮!

禮樂相和  祭孔大典———上杭縣己亥祭孔大典側記

林華春 攝


  最後是 “辭聖”。贊禮官率祭祀人員、執事轉身出大殿,站於前廊,辭聖。行一鞠躬禮,恭送聖人。奏樂,進行第三次佾舞。祀事既成,先賢嘉饗,伏願某親,備膺五福,保國宜族。
  祭孔儀式結束後,祭祀人員及觀禮嘉賓共同觀賞“禮樂相和”文藝演出。主要節目有漢舞《子衿》、射禮《君子之爭》、漢舞《幽蘭操》,還有民樂演奏《懷古》《琵琶詞》,幼兒《千字文武術操》、武術表演《臥虎藏龍》等。孔子希望他所倡導的禮樂教化能夠通行天下,使人修身養性,體悟天道,謙和有禮,威儀有序。《禮記·樂記》中說:“樂者,天地之和也;禮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別。”在孔子的教育體系中,六藝綱舉目張,“禮樂書數射御”在今天的教育體系中,仍然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古邑上杭,人傑地靈,尊師重教蔚然成風,歷朝歷代文韜武略、人才輩出。從元至清獲取功名者有900多人,其中有進士50人、武狀元1人,現代有高考狀元、奧運冠軍獨領風騷。文人墨客知名畫家更是佳作碩繁、代不乏人。上杭“詩畫之鄉”“山歌之鄉”“木偶之鄉”“將軍之鄉”,四海聞名。孔子離去了兩千多年,其倡導的儒家文化所代表的價值、精神、智慧,亦將不斷弘揚光大,造福中國千秋萬代,澤被人類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