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哈拉的故事》(上)


《撒哈拉的故事》(上)

讀到了《白手起家》。

沙漠,想象中是浪漫的。現實中是艱苦的。

好書,是值得反覆品讀的。

好文字,是樸實無華,簡潔有力,透著溫度和靈性的。

從窗邊的小豆豆,到城南舊事的小英子,到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海倫,到愛的教育的小作者,到目送的一篇篇,到現在的三毛撒哈拉,感受淡淡的憂傷,感受溫暖的愛,感受苦難中的真善美。

想到一句:把苦難的日子過成像花一樣,幸福在於發現。常常喜樂。

三毛有富裕的原生家庭,有父親的錢與愛,有荷西的踏踏實實一磚一瓦砌房子,家就成了沙漠裡的美麗風景。

我想到了一句話,房子是租的,日子不是租的。把住處的牆壁,傢俱,物什,都變成打造成自己稱心如意的,穿的看的全是自己喜歡的,吃的用的全是自己喜歡的,這就是富足幸福的生活。

三毛,講結婚,講鄰居,講行醫,講看洗澡,講駕照,每篇文章的題目都很簡練契合。

結婚記,懸壺濟世,娃娃新娘,荒山之夜,沙漠觀浴記,愛的尋求,芳鄰,素人漁夫,死果,天梯,白手成家。

普通人眼裡平淡無奇或者一晃而過的事情,在三毛的眼中和筆下,就繪聲繪色活靈活現的流淌出來。就像三言兩筆的漫畫,重點突出,讓人過目不忘。

這些文字裡,我看到了女文青三毛對生活的熱愛,樂觀的跳動的助人的心,對丈夫的愛和對父母的情。

也看到了三毛的敏感和靈性,和對藝術的感覺。

缺水的沙漠,單單一個洗澡的不便,皮膚防曬的挑戰,就能讓人卻步不前,三毛卻在這裡捱過了寂寞孤苦冷,過起了活色生香的日子。這個女子有著多麼強大又純真的心臟啊。

苦難中開出花,行走的沙漠玫瑰,就是她。

因為有信仰,有荷西,有父母,愛就是強大的後盾和力量源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