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遍清華園,古樹何鬱郁


我們是在清華園裡長大的孩子。一撥撥兒的,走出去,留下來,有多少人,不知道。幼的,老的,尚在的,故去的,都對這方園子,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

清華園是個老園子。如今經過學校的南征北戰,東拓西擴,疆土已至4000餘畝。大大超過了當年康熙帝建園時的規模,情調也不似當時那麼精巧雅靜了。尤其是近70年來,新體大樓拔地而起,把清庭皇囿圍在了中間,談不上融匯,充其量,就是個雜合體。但不管怎麼說,這塊土地卻給我們帶來了快樂和回憶。這裡有坡、有塘、有路、有石、有花、有樹、有草,尤其是那些花草樹木,更有味兒--------韻味兒、詩味兒、更富野味兒。

清華園,始建於康熙朝,成於乾隆時期的1767年,算來已有250多年的歷史了。如今,當年的建築古蹟,幾乎看不見了。而僅存的工字廳和古月堂,本應盡力維保,孰料想,十幾年前的一位賢達校長,竟將工字廳拆倒新建。從此,工字廳便與古蹟文物斷了緣。園子裡再也找不到清時的古蹟了,只留下民國時期的西洋建築以做為老清華的標準了。

值得慶幸的是,清華園裡還留存了可做為歷史見證的明清時期的二三百株古樹,吾輩深受其蔭庇。當你走到那些古樹之下,仰首瞻望,見那莖幹虯曲蒼勁,蔥蘢勁秀,昂首雲天,巍峨挺拔,枝杈重疊,冠蓋如雲。低頭再看那些古樹暴於地表的根系,盤根錯節,龍盤虎臥。當用手撫摸著纏繞歲月痕跡的黑色而粗糙的樹皮,似乎聽到了幾百年悠悠的歷史回聲。和古樹在一起,我們顯得那麼渺小和稚嫩。這些默默無聞的古樹,它們隱蔽在土坡上,叢林裡,河塘畔,樓區間,不炫耀,不聲張,凝斂厚重,樸實無華。但每一棵都承載著厚重的歷史。我是搞園林的,出於專業習慣,素對古樹有興趣。雖在清華生活了近七十年,卻從未細細踏勘過這些古樹。此次疫情氾濫,不能遠足,成天悶居家中,閒極無聊,突發奇想,把清華園的古樹看一遭,做個記錄,寫篇短文,配點照片。此事得到了發小龐沄的鼎力相助,幫我圖文並茂,編篡成文,發在發小兒群上,讓我們這些清華園的孩子們也來認認古樹祖先吧!


一、清華園古樹的主要分佈

清華園自清始建至今,面積已逾4000多畝。而具有200年曆史的老園,只能從工字廳向西至荷花池不遠的範圍。清華園古樹的主要分佈也正好處於古園的位置,即工字廳、古月堂、水木清華一帶,包括甲、丙所,工會後土坡,一教後等地。其次在民國時期建築附近,如圖書館、二校門、北院、照瀾院、大禮堂、化學館,舊水利館附近亦有分佈。五六十年代的建築周圍,如9003大樓,東主樓等在建造之時恐也植了些大齡苗木(如雪松),如今也有部分達到了古樹標準。

隨著清華東擴,東部大石橋,東南部西柳村等村落併入了校園區域。原栽植的古樹也自然歸屬了清華園。其中園內樹齡最長者——明末古槐,恐怕就是西柳村的遺產。

由清華大學園林科編寫的“清華樹木”一書,介紹了清華擁有240株古樹。2017年,市園林局對全市古樹進行統一調查,重新掛牌。按兩級標準而定,即:100-300年樹齡者為二級,300年以上樹齡者為一級。我在找尋的過程中,難免有遺漏缺失,所以與校方統計有差距。經我調查,園內掛牌古樹共184株,其中一級11株,二級173株。一些位置相鄰,胸徑較大,樹勢健壯,一、二級分枝粗度與掛牌者相近者,我自認為是二級疑似,共55株,以上合計為239株。

二、淺談清華古樹

藉助餘暇,我對清華古樹逐一頂禮。回案造表統計:常綠喬木(松、柏)佔71.2%,落葉喬木佔28.8%。以我個人的興趣和認知,將這些古樹進行擬人化分群,並附上照片。


(一)至尊長者

所謂至尊,即最年長尊貴者。清華的古樹,絕大部分都是前清產物,唯有一棵明末的國槐。樹齡為378年,即明崇禎年。位置在東部6教與3教之間綠地。雖然它處的位置不在老園內,但含在現今校園裡,自然就應該算為清華古樹。

古樹的至尊長者了。其樹勢高大偉岸,粗壯。樹冠完整,均衡。胸徑逾1米以上,分枝渾厚,挺拔。其立於兩座現代化建築間,更顯得蒼勁,端莊,極具承載力。

(圖1):國槐。樹齡:378。位置:3-6教間綠地。級別:一級。

踏遍清華園,古樹何鬱郁


(二)貴胄老君

清華園有一級古樹11株,尤為珍貴,真可謂貴胄老君。

除了上述那棵明代古槐外,其他均為常綠喬的松柏。含檜柏8株,油松2株。說起一級檜柏,大家最為熟悉的應 是二校門內馬路兩側矗立的古柏,其樹齡分別為366年和345年。此二君樹冠雖不十分碩大,但主幹挺拔,昂首雲天,大有直衝雲霄之勢。樹態肅穆,規整,有如兩位盡職的內廷侍衛。

(圖2):檜柏。樹齡:366年和345年。位置:二校門內。級別:一級。

踏遍清華園,古樹何鬱郁

在舊北院情人坡東南,有一株古柏,樹齡353年,由於被其他樹木遮擋,遠觀不明顯。走近細看,見此君雖不高大,但枝幹虯曲離奇,如龍騰躍,更有一番風采。

(圖3):檜柏。樹齡:353。 位置:舊北園情人坡東南。 級別:一級。

踏遍清華園,古樹何鬱郁

隱藏在老土木館北坡樹叢之中,聳立著一株樹齡為363年的老檜柏。它與位於靜齋東坡,水木清華北坡的四棵古柏勢態基本相當,樹齡在310-360年左右。棵棵蒼勁古樸,令人仰止。

(圖4):檜柏。樹齡:363年。位置:老土木館北坡。級別:一級。

踏遍清華園,古樹何鬱郁

(圖5):檜柏。樹齡:313。位置:水木清華北坡。級別:一級。

踏遍清華園,古樹何鬱郁

(圖6):檜柏。樹齡:313。位置:水木清華北坡。級別:一級。

踏遍清華園,古樹何鬱郁

(圖7):檜柏。樹齡:313。位置:工字廳北平臺西。級別:一級。

踏遍清華園,古樹何鬱郁

(圖8):檜柏。樹齡:348。位置:靜齋東坡。級別:一級。

踏遍清華園,古樹何鬱郁

在水木清華北坡和靜齋的東坡上,有兩棵清華園為數不多的一級古油松。樹勢高大,頗為醒目。尤其聞亭西北的那棵,襯托著聞亭和禮堂,更顯得蒼勁天驕,氣宇軒昂。

(圖9):油松。樹齡:313。位置:水木清華北坡。級別:一級。

踏遍清華園,古樹何鬱郁

(圖10):油松。樹齡:343。位置:靜齋東坡。級別:一級。

踏遍清華園,古樹何鬱郁

(三)特殊老者

清華園的古樹,多以松柏為主。落葉喬主要是國槐、榆樹、銀杏等。在清華古樹群體中,還有幾種較為特殊的種類,尤顯稀貴。

梓樹:

在1-2公寓前,植有一排樹齡179-213年的梓樹,共有八棵。還有一株長勢不佳未掛牌,這些梓樹,雖不強健,但如此成排集中種植,確不多見。這些梓樹與泡桐混植在一起,有可能當年營建1-2公寓時,竟將大齡梓樹與其相似的泡桐做為行道樹成排種植,也算是一種好的設想。

(圖11):梓樹。樹齡:201。位置:2公寓前。級別:二級。


踏遍清華園,古樹何鬱郁

棗樹:

在清華家屬區,棗樹數量不少,但樹勢健美者,寥寥無幾。在29樓東側綠地上竟有一棵樹齡163年的二級古棗。此樹胸徑超過80釐米,高度15米左右。樹冠完整,平鋪舒展。主幹突出,分枝明顯,曲勁有力,節突如杵,樹皮似鱗,一看便生滄桑之感,不禁油然起敬。

(圖12):棗樹。樹齡:163。位置:29號樓東側綠地。級別:二級。

踏遍清華園,古樹何鬱郁

椿樹:

人們普遍認為椿樹無奇,但在清華丙所中庭內有一株樹齡為164年的古椿樹,實為少見。我藉故混入其內,才得以端詳。

(圖13):椿樹。樹齡:164。位置:丙所中庭。級別:二級。

踏遍清華園,古樹何鬱郁

朴樹:

在北院情人坡,有一株長勢怪異的小葉朴樹。樹齡為199年,(北京最老朴樹為300餘年)樹高不足5米,但枝杈平展,軀幹彎曲,有如數條黑龍騰空而起 ,很值細細品味。

(圖14):朴樹。樹齡:199。位置:北院情人坡。級別:二級。

踏遍清華園,古樹何鬱郁

桑樹:

少兒之時,多家養蠶。故桑樹在園內 多有分佈。近年來因無人養蠶,樹已不多見,尤其是大齡桑樹。最近在尋找古樹的過程中,意外在中6樓南楊振寧宅東側樓角發現一株243年的古桑。由於建築的影響,樹冠已偏,但老樹新枝,分外鮮活和矯情。

(圖15):桑樹。樹齡:243。位置:中6樓南。級別:二級。

踏遍清華園,古樹何鬱郁

水杉:

水杉原產江南,近30年來,北京園林行業從南方引進,試種成功。但種植範圍有限,且長勢一般。沒想到,在清華老圖書館綠地上,植有兩株胸徑超過70釐米,高度超過20米的老水杉。這麼大的水杉,在北京也屬稀罕。樹齡分別為183年和203年。

(圖16):水杉。樹齡:183。位置:老圖書館前。級別:二級。

踏遍清華園,古樹何鬱郁

(四)老叟群譜

清華園的古樹,以檜柏為主,樹齡最長者366歲,最幼者是113歲。大都長勢健壯,老而彌堅。

(圖17):檜柏。樹齡:210。位置:荷花池望橋東坡。級別:二級。

踏遍清華園,古樹何鬱郁

(圖18):檜柏。樹齡:220。位置:工會土坡西。級別:二級。

踏遍清華園,古樹何鬱郁

(圖19):檜柏。樹齡:215。位置:丙所南坡。級別:二級。

踏遍清華園,古樹何鬱郁

(圖20):檜柏。樹齡:203。位置:靜齋東坡。級別:二級。

踏遍清華園,古樹何鬱郁

(圖21):檜柏。樹齡:210。位置:物理館北路。級別:二級。

踏遍清華園,古樹何鬱郁

(圖22):檜柏。樹齡:214。位置:高1樓北。級別:二級。

踏遍清華園,古樹何鬱郁

(圖23):檜柏。樹齡:240。位置:聞亭土坡。級別:二級。

踏遍清華園,古樹何鬱郁

(圖24):檜柏。樹齡:195,203。位置:3-6教間。級別:二級。

踏遍清華園,古樹何鬱郁

除去檜柏,白皮松、雪松、油松的古樹也有一定的數量。清華園的白皮松樹齡最大者,是一教北一棵233歲的叢狀白皮松。其他白皮古松 長勢也很齊整。

(圖25):白皮松。樹齡:154。位置:停車場前。級別:二級。

此樹系從發小張海韻家移植而來,傷了元氣,故長勢羸弱。

踏遍清華園,古樹何鬱郁

(圖26):白皮松。樹齡:200。位置:化學館前。級別:二級。

踏遍清華園,古樹何鬱郁

(圖27):白皮松。樹齡:224,167,185。位置:9003樓前。級別:二級。

踏遍清華園,古樹何鬱郁

清華園的古雪松,大都長勢雄壯,尤以老圖書館前,9003樓前 ,一教前的長得更加偉岸。主樓和禮堂前那幾株對植的古雪松,雖位置顯要,但長勢相對平庸。工字廳西的雪松樹齡已263歲,主樓北的一株雪松業已261歲。

(圖28):雪松。樹齡:263。位置:工字廳西配電室。級別:二級。

踏遍清華園,古樹何鬱郁

(圖29):雪松。樹齡:235。位置:9003樓前。級別:二級。

踏遍清華園,古樹何鬱郁

(圖30):雪松。樹齡:176。位置:主樓。級別:二級。

踏遍清華園,古樹何鬱郁

(圖31):雪松。樹齡:246。位置:一教東。級別:二級。

踏遍清華園,古樹何鬱郁

(圖32):雪松。樹齡:232。位置:主樓北。級別:二級。

踏遍清華園,古樹何鬱郁

清華園的古油松,數量雖不多,但長勢健壯,蒼勁。樹齡幼者133,長者343。水木清華北坡的313歲的油松,映著古亭,意境深遠。晨鐘催學子,高林鑑風流。

(圖33):油松。樹齡:186。位置:西門主路北。級別:二級。

踏遍清華園,古樹何鬱郁

(圖34):油松。樹齡:168。位置:工會北坡。級別:二級。

踏遍清華園,古樹何鬱郁

(圖35):油松。樹齡:156。位置:工會北坡。級別:二級。

踏遍清華園,古樹何鬱郁

(圖36):油松。樹齡:220。位置:丙所中庭。級別:二級。

踏遍清華園,古樹何鬱郁

(圖37):油松。樹齡:240。位置:水木清華北坡。級別:二級。

踏遍清華園,古樹何鬱郁

在工字廳南的綠地上,有3株元寶楓古樹,樹齡為163-215歲,長勢雖不十分突出,但在清華園內,也算是稀物了。

(圖38):元寶楓。樹齡:215。位置:工字廳南綠地。級別:二級。

踏遍清華園,古樹何鬱郁

清華園內還存有6株古銀杏樹和6株古欒樹,散佈在工會北坡、西門主路北、一教前和水木清華北坡等地,其級別均為二級。西門主路北的古銀杏,聞亭北坡、一教西的欒樹,很有觀賞價值,值得一看。

(圖39):欒樹。樹齡:212。位置:工會北坡。級別:二級。

踏遍清華園,古樹何鬱郁

(圖40):欒樹。樹齡:210。位置:水木清華北坡。級別:二級。

踏遍清華園,古樹何鬱郁

(圖41):銀杏。樹齡:210。位置:西門主路北。級別:二級。

踏遍清華園,古樹何鬱郁

(圖42):銀杏。樹齡:198,190。位置:三至六教間綠地。級別:二級。

踏遍清華園,古樹何鬱郁

清華園裡大約有10株古榆樹,在老土木館北路角的那一棵最為醒目,胸徑粗度一米左右,樹冠寬碩而完整。

(圖43):榆樹。樹齡:234。位置:老土木館北路角。級別:二級。

踏遍清華園,古樹何鬱郁

古榆最為集中的地方,就在西門附近的綠園。這原本是西院東側的一片綠地,當年地下水位高時,地表有多處小水窪,不時有清水湧出。形成潺潺細流。地上長著許多喜溼的植物,如水蔥、水蒜、大蓼、節葎草等。當我們還是孩子的時候,就經常在這塊綠地上玩耍、嬉鬧。逮蜻蜓、蟋蟀,捉迷藏。那些大榆樹,便成了我們藏身的隱蔽處。這裡充滿了我們對童年和青少年時期的美好記憶,而大榆樹則伴隨著我們那個無憂的歲月。今天,當我們已步入老年,而那挺拔、矍鑠的6株老榆樹均已進入了200年的樹齡。站在它們巨大的足下,仰望著那半空中飄逸的細枝,心中一陣湧動,思緒連連。

(圖44):榆樹。樹齡:245。位置:綠園。級別:二級。

踏遍清華園,古樹何鬱郁

古槐在清華園內分佈較廣,以照瀾院最多。年長者263歲,其它也進入200歲了。只可惜保護得太差,圍困在住宅院子裡,棲身在路邊,基本上沒有任何保護措施,現已老態龍鍾,盡顯殘敗之態。

(圖45):國槐。樹齡:263。位置:照瀾院。級別:二級。

踏遍清華園,古樹何鬱郁


清華園裡的古樹,是百年清華大學的見證。它們站在歷史的層面,飽嘗了時代的滄桑。清華人來去匆匆,而樹是人非。一年年春去秋來,這些古樹雖年高老邁,但依然生機勃勃,樹繁葉茂。它們所發出的悠悠古曲,讓人們思古撫今,感慨萬千。

清華的發小兒們,希望你們騰出點時間,去拜拜這些老樹,去瞻望一下這些歷史老人吧!!


2020年4月2日完成於清華園


附件:清華古樹一覽表

踏遍清華園,古樹何鬱郁

踏遍清華園,古樹何鬱郁

踏遍清華園,古樹何鬱郁

踏遍清華園,古樹何鬱郁

踏遍清華園,古樹何鬱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