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書法之長——溥心畬

學者書法之長——溥心畬

​溥心畬先生


學者書法之長——溥心畬


學者書法之長——溥心畬




學者書法之長

——溥心畬

阿 迪


溥心畬(1896—1963年)愛新覺羅·溥儒,北京人,出身皇族,姓愛新覺羅,又名溥心畬,號西山居士、西山逸士等,是前清宗室遜清恭親王奕欣之孫,末代皇帝溥儀的堂兄。自幼在宮中習經史子集,詩文書畫。幼年的溥心畬在文風鼎盛的清宮中,已經頭角顯榮,慈禧太后曾以“本朝靈氣都鍾於此童”大為誇讚。1913年北京法政大學畢業,後就讀青島威廉帝國研究院修西洋文學史。1914年畢業於德國柏林大學。1914年5月與羅清媛女士完婚,遷居頤和園聽鸝館,專事繪畫和經史小學,不問時事。1949年定居臺北,任教於臺灣師範大學。善山水、人物、花鳥。山水以“北宗”為基,筆法以“南宗”為法,有“南張北溥”(“南張”為張大千)、“渡海三家”(與張大千、黃君璧並稱)之稱。

溥心畬學問很深,平生著述有:《四書經義集證》、《群經通義》、《爾雅群言經證》、《經訓類編》、《六書辯證》、《靈光集》、《慈訓纂證》、《論畫》、《上方山志》、《秦漢瓦當文字考》、《吉金文考》、《漢碑集解》、《經籍擇言》、《寒玉堂詩文集》等。但歷史的變故讓這位舊王孫經受了三百年前八大石濤相似的苦痛和磨礪,“顛沛喪亂,苦心志而傷世變。”他是一位很有民族氣節的人,“七七”事變後,日寇侵佔北平,建日偽政權,因為他的出身和名望,脅迫他參加,他堅臥不起予以拒絕。日軍頭子又親至他家,奉巨金請他作畫,他拒不與畫,亮節為世所重。1949年,溥心畬去了臺灣,仍然拒絕作官,居陋巷,以教書賣畫為生。故,他的詩書畫表達了故國之思、身世之感、離亂之情,以至情真而沉痛,哀深而動容。如詩:“為客南溟近,思鄉北斗遙。”、“靈均作賦悲君國,豈獨鄉心入夢中”;如畫:取南宋院體畫“邊角畫法”,意有殘山剩水之義;如書:散發著清氣、正氣。其心境在藝術表現上也就於蕭疏高逸、古雅清寂中平添了一層落寞之情、一介高士風度。

溥心畬的書法之博取,其《自述》中已詳盡,此不贅述。本文只談其書法與眾不同之處。

一、書從成親王入手,於歐、柳、趙、文嗜臨有加,取其歐嚴、柳正、趙古、文直。

二、書得古法空中落下,筆筆成形之妙。此源於古帖《博古堂帖》。

三、書得《蘭亭》、《聖教》微妙處,將其中古法的微量不平衡放大加強,遂成奇變。

四、書得晉唐寫經的仙氣。

溥心畬說:“一生之學在於經學,餘事為詩,其次書法,畫再次耳。”所以,其書脫俗氣,洗浮氣,除匠氣,而有貴氣。

溥心畬楷書,法度謹嚴,瘦硬峻峭,剛正不阿,磊落雅緻。淡泊明志,寧靜致遠。不流世俗,不媚權勢。他不似八大“白眼看世界”,而是正視現實,直麵人生,恪遵操守,名節為重。“若似月輪終皎潔,不辭冰雪為卿熱。”

溥心畬行草,漫天飛花,翩翩高冷。行筆爽利斬截,絕無拖泥帶水。字字獨立,字字翔舞。但細觀每個字卻如八大畫中鳥或石一樣的不穩,也許近似隱義。溥心畬善用使轉騰挪之法,字字之間在整體矛盾的張力中求得平衡,最見險絕之妙。當然他的篆書、隸書也迥然高格。“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但他的書法裡有著一份揮之不去的沉重,那就是寄寓了他惆悵的家國情懷!




學者書法之長——溥心畬


學者書法之長——溥心畬


學者書法之長——溥心畬


學者書法之長——溥心畬


學者書法之長——溥心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