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拥有80万大军,为何在鸦片战争中无法击败不到2万人的英军

鸦片战争,是中国进入近代的标志性战争,也是西方国家大规模入侵中国的开始。根据相关资料显示,鸦片战争中,英国出兵大约19000人,而且是劳师远征。当时清朝全国军队大约有80万军队,投入战争的大约有10万。在兵力上,清朝占据绝对优势;在形式上,清朝是防守作战,以逸待劳。那清朝为什么会一败涂地。

清朝有80万兵力,但是兵力分散

清朝当时有80万的兵力,其中八旗军队20万,绿营60万,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常备军。不过,如此多的军队显然是无法全部投入战场的。清朝的军队基本分散地驻扎于地方,并没有一直规模庞大的机动性部队。当时英国进攻的广东、福建、浙江、江苏驻扎的军队占据清军总数的四分之一,不过依然无法全部调动。

清朝拥有80万大军,为何在鸦片战争中无法击败不到2万人的英军

清朝军队

在鸦片战争中,道光皇帝不断下达命令,让内陆省份向东南沿海调兵。在鸦片战争中,调往广东的外省兵力达17000人,调往浙江的最多达18000多人,调往江苏的达13900人。加上本地原来的军队,和外省调集的军队,东南沿海的总兵力达到了25万人。

清朝拥有80万大军,为何在鸦片战争中无法击败不到2万人的英军

如此多的兵力,为什么还是感觉兵力不足。其原因是兵力分散。清朝在全国的80万军队,都分散地驻扎在了每个乡村、每个关卡。这种分散的驻扎兵力有利于加强对全国各地的控制,但是不利于集中兵力对外作战。而且这些军队的分工十分明确,不能轻易干涉其他位置的防务。在第一次定海之战时,定海镇总兵竟以其部“专管巡防洋面,无守城之责”为由“不肯退保城池,以致县城失陷”。

即使发生了战争,这些兵力也不能全部调走,因为他们负担的杂务比较多,如当时的天津驻扎军队800多人,其中看守仓库、监狱、城池等就占去了200多人。为了防止农民起义,清朝更是无法将军队调走。实际上,这就是中央集权国家的缺陷,为了“防民防贼”,只能将军队分散在全国各地。

英军流动作战,清朝军队数量优势无法体现

尽管,清朝兵力分散,但是当时东南地区毕竟拥有了25万的兵力,能够投入战场的达到了10多万。和英军最多时的19000人相比,清朝军队还是占据了绝对优势的。那么为何清朝军队还是守不住防线呢?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英国是流动作战,清朝则是四处守城。

清朝拥有80万大军,为何在鸦片战争中无法击败不到2万人的英军

第一次定海之战中,清朝在此设置军队2600多人,然而实际投入的兵力只有1000多人。英军的兵力则是战列舰5艘,兵力不详。

沙角、大角之战,清朝投入的兵力只有1000多人,英国3艘战舰。

虎门之战中,清朝投入兵力8000人,英国战舰10艘。

乌涌之战中,清朝投入1600人,英军战舰5艘。

广州之战,清朝兵力约10000人,英军战舰12艘。

厦门之战,清朝兵力约5000人,英军战舰10艘,兵力2519人。

第二次定海之战,清朝兵力约5000人,英军战舰7艘,兵力2843人。

浙东之战,清朝兵力超过万人,英军战舰9艘,陆军2000多人。

乍浦之战,清朝兵力约7000人,英国战舰7艘,登录作战英军2000多人。

吴松、宝山之战,清朝兵力7000多人,英军战舰7艘。

镇江之战,清朝兵力大约4300多人,英军6900多人。

就全国而言,清朝在兵力方面占据绝对的优势,然而细化到每一次战役,清朝的兵力优势就难以体现了,到了后期,甚至在战役中的英军数量超过了清朝兵力。为什么清朝不将这些部队集中起来对付英军呢?原因就是清朝的海岸线十分长,而英军处于流动作战的状态,清朝不清楚英军第二个进攻点是在什么位置。

清朝拥有80万大军,为何在鸦片战争中无法击败不到2万人的英军

英军在进攻过程中不会占据城市,因为这样会分散兵力去守城。在英军进攻下一个地点时,就算是被占据的城市或者据点都会主动放弃。曾经的流动作战是清朝的优势,在萨尔浒之战中,努尔哈赤就是利用游牧民族的流动作战方式击败了明朝军队。然而,如今清朝的也无法应对英国在海岸线的流动作战,只能疲于奔命。

双方武器差别导致英军战舰不受威胁

根据当时的记载,清朝1840年使用的武器和开国之初的是差不多的。清朝的陆军主要使用刀矛弓箭,配备一定数量的鸟枪、抬枪等,而英军士兵的主要装备是伯克式前装滑膛燧发枪、布伦士威克式前装滑膛燧发枪。清军的鸟枪长2.01米,射程100米,射速为每分钟1-2发,英军枪械射程为300米,射速为每分钟3-4发。

清朝拥有80万大军,为何在鸦片战争中无法击败不到2万人的英军

在火炮方面,清朝使用的是乾隆年间、康熙年间甚至明朝留下了的火炮,有些是很早从西班牙、葡萄牙进口的佛郎机炮、红夷炮等。这些大炮在欧洲是200多年前所使用的,也就是说清朝的火炮落后了200多年。

清朝拥有80万大军,为何在鸦片战争中无法击败不到2万人的英军

在水军方面,清朝有舰船242艘,在营驾驶的118只。清朝的舰船最大的能载炮30门,载员一百多人,小船只能载炮四到六门,载员一二十人。英军最大的三艘军舰,载炮数量都达到了70多门。而且英国大炮的射程和质量都是远远高于清朝,导致清朝的水师不会对英军造成任何威胁。

这样,英国的军舰就能够在中国沿海随意流动。英军可以决定发动进攻的地点,时间,规模,而清朝一直处于被迫应战的局面,整个海岸线都处于一片紧张的局面。在许多次战役中,英军见好就收,不会陷入僵持战,一旦清军人数开始增援,英军立马开始袭击下一个地点。在整个鸦片战争中,英军伤亡只有523人,清朝伤亡高达22000多人。

清朝拥有80万大军,为何在鸦片战争中无法击败不到2万人的英军

综上所述,清军虽然数量多,但是由于防务面积大,海岸线长,导致兵力分散。由于清朝水师无法威胁英国舰队,使得英军可以在沿海随意流动,使得清朝军队难以防御。实际上就是相当于英国军队采取了游击战术对抗清朝的人海战术。这场战争,英军有东南亚、印度等地进行资源补给,因此可以长期持续。但是对于清朝来说,经不起长期的消耗,最终清朝只能签订《南京条约》结束战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