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黃渤那張臉

這是一張稍顯瘦長的臉,五官各司其職,默契配合又相互逗弄,它顯得溫和而又帶點自嘲,調皮卻又無公害。


看,黃渤那張臉


這張臉的主人叫黃渤,媒體稱他為"50億先生"。截至十一長假結束,黃渤主演或參演的電影票房已達50億,這是此前從來沒有國人能達到的紀錄。而在專業的領城,十年前,他就已經拿過金馬獎最佳男主角了。周呈馳稱他為"喜劇王中王"。威尼斯電影節主席馬克穆勒看完《鬥牛》後,則乾脆稱他為"中國的卓別林"。


倒是導演陳可辛的說法比較簡單:"我覺得黃渤的臉很有故事。"

喜劇的臉


黃渤長著一張喜劇的臉——有誰會否認這個判斷呢?別的不說,單是那張大嘴,笑起來就比

其他人大三分之一,再配上眯起來的小眼睛,就顯得更大了。


而黃渤喜劇之路的開端,便是與甯浩、徐崢合作的《瘋狂的石頭》。正是在那部片子裡,人們記住了頭髮散亂,滿臉漆黑,邊吃麵包邊瘋狂逃跑的小配角黑皮——到現在, 你還可以在網上找到GIF動態圖。這形象成了黃渤的標誌,幾乎在後來拍的電影中都能找到。


到了《瘋狂的賽車》,黃渤從配角變成了主角。這一次,電影裡的黃渤騎著兩個輪子的自行車跑贏了四個輪子的汽車。這也是黃渤主演的第一部票房過億的電影。在黃渤的"50"億裡面,喜劇貢獻了一大半,2014年黃金週期間上映的《心花路放》更是創造了一天一個億的驚人票房紀錄。


"誰會拒絕愉悅?"黃渤說,平時大家都很累,好不容易放假了,當然更願意去電影院放鬆一下,而不是去找不痛快。


對黃渤來說,通俗是第一要務:"尤其是喜劇,曲高和寡一定不是一個好玩的東西。你把笑點埋得太深,三分鐘以後,信息量一過去,沒有效果了,所以,只能比觀眾多走半步。"


說這些時,黃渤想起拍攝《心花路放》時的一段經歷來。當時他們拍攝酒吧裡的一場戲,放著國外的曲子,大家跳得也挺好,但總感覺差那麼一點。這時候,俗遍全國的"廣場舞曲之王"《最炫民族風》響起來了,"劇組裡High得...."黃渤短暫停頓了一下,接了句,"電影也一樣。


看,黃渤那張臉


小人物的臉


當這張臉不笑的時候,你會發覺透出的是苦澀。影評人史航說:"最容易想到黃物的表情,是被人責難無助辯解的表情,那也是大多數草根中國人最容易出現的表情。"

除了甯浩、徐崢,電影上經常和黃渤聯繫在一起的一個名字是管虎,這個組合帶給觀眾的憂傷遠比歡笑要多。

2001年,管虎籌拍電視電影《上車,走吧》,男一號則是黃渤的朋友高虎。管虎說,希望找一個會說方言、長得醜的人來演男二號,一個農民工。高虎想到了黃渤。黃渤先寄過去張照片讓導演看,那是他為歌廳唱歌拍攝的海報,年輕時髦,眉字間透著英氣。管虎看照片就想放棄,禁不住高虎苦苦勸說,才讓黃渤過去試鏡。

從此黃渤就和底層小人物結下了不解之緣,2005年在管虎導演的電視劇《生存之民工》中再演民工,然後是笨賊、小混混、鑽井工人、包工頭、豬肉佬..... 最上檔次的,也不過是《人在囧途之泰囧》中的商務人士——依舊是一副欠扁樣,一直到《親愛的》。陳可辛談到為何選擇黃渤飾演丟失兒子的小店主,說"黃渤的臉和表情都有一種苦相"。


"他當時也就是普通人長相,外形沒啥特點,但絕對不算醜。" 黃渤的高中老師龐青說,後來扮醜"可能是因為角色需要,走帥哥路線不沾光。他確實算勵志的典型,如果形象特別好,或者家庭背景好都會少走彎路,但他都靠不上"。


"我過早地成熟了。"多年以後,黃渤這樣回憶自己的人生。1991年,17歲的黃勒和和三個朋友成立了"藍色風沙樂隊,在全國走穴。他們遇到過騙子,請他們吃飯,點上一桌豪華大餐,其間以手機沒電了為由借了他的手機,轉身消失,有人請他們演出,許以每場兩千元,結果只有幾百塊,結完賓館的費用,身上只剩下幾塊錢,靠著當地一位曾經同臺但並不熟悉的朋友才擺脫困境。


他們也不是沒有騙過別人。有報道稱,他們曾靠著蹩腳的粵語,打著"香港威猛演唱團"的旗號,去哈爾濱演出。演出結束後,坐公交車被人認出來了,責問他們香港的明星怎麼還坐公交車?黃渤只好以"領略冰城風光"搪塞過去。


這種生活,讓黃渤近距離地接觸到中國最真實的生活面貌。那時候,黃渤並不知道,這些經歷,多年以後會成為自己演戲的一個經驗基礎,"比如說黑社會老大,你讓一個從小嬌生慣養的人演黑社會老大,他不知道怎麼演,只能瞎演。但你見多了,腦子裡一下就蹦出來,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


他和隊友們不斷轉場,閒暇時也自己寫歌,寫出來,寄到唱片公司,石沉大海。


直到遇上管虎,《上車,走吧》拍了12天,結果獲得了金雞最佳電視電影獎。走在紅毯上,黃渤看著鞏俐等明星,這讓他有些飄忽:"唱歌七八年沒做到的事,電影只用了十來天就做到了。


看,黃渤那張臉


憨傻的臉


看似"憨傻"的形象跟黃渤不沾邊,相反,按管虎的說法,黃渤"每個毛孔都透著聰明"。


在演藝界,黃渤是一個罕見的沒有一句差評的人,他能輕易把每一個人都"照顧"到。


多年來,黃渤就是媒體記者最喜歡採訪的明星之一,不但親切近人,而且經常會在採訪時替記者想著怎麼出內容,不斷操著本不該操的心。


他不會拒絕。《痞子英雄》導演蔡嶽勳在接受採訪時就說,當時拍第二部時原定主角是黃渤跟趙又廷,但沒想到第二部的劇本弄完才發現,黃渤抽不出時間,只好把原劇本推倒重寫,分出主要的戲份給了林更新。為此黃渤覺得非常內疚,不但零片酬出演,還在宣傳時跑前跑後。


2007年他回青島做活動時,碰到高中老師龐青,那時兩人已經十多年沒見了,"黃渤很自覺地站起來,手垂在兩側,像個學生一樣欠身,改用青島話說,'老師,你怎麼過來了?'"兩人後來互留了手機號碼,"逢年過節還會發發信息"。


實際上,沒有人會單純到認為銀幕下的黃渤憨傻,人們只是喜歡這種姿態——可接近的人變得越來越受歡迎。


曾有媒體人寫了一篇《為什麼這個時代人人都愛黃渤》,收到網友最多的回覆是:"黃渤不帥。"還有人說,黃渤"自知也會自嘲,但不下賤,絲毫沒有攻擊性,甚至能成為大家的笑料和參照物"。


看,黃渤那張臉


時代的臉


這個受歡迎的人有點累了。


高強度的拍攝、宣傳,加上做主持、唱歌、演話劇、工作室……這幾乎是過去那幾年裡黃渤的常態生活,黃渤開始表示自己想要休息一段時間。


"這次是真想。電影除了是你的工作,更吸引你的是興趣。沒有興趣支撐,遭罪就成了真的遭罪。憑什麼大冬天我在雪地裡站著,你在那兒吃飯呢?如果你對這個東西不熱愛,你就不能扛。現在這個樂趣慢慢減少,應該停一下。"


這種狀態以前也出現過。那時候,唱歌的理想始終在舞廳裡打轉,毫無進展,黃渤接受姐姐建議,回到青島辦廠,代理韓國機床。


黃老闆的形象一般是這樣的:每天打著光亮的髮油,夾著皮包,遊逛於工廠、酒桌之間。喝高了,被司機扛上車,迷迷糊糊間,路燈昏黃的燈光不斷打在他的臉上。


20多歲的黃渤怎麼可能適應這種生活?他關掉工廠,繼續回到歌廳。


但這時候,敏感的黃渤發現聽眾對音樂的態度已經發生了變化。他有段時間,常用突然轉身跪在地上的動作結束演出,每一次總能把觀眾的情緒調動到高潮。但有一次,他發現臺下的觀眾,有人磕著瓜子,有人摟著姑娘聊天,他跪不下去了。


"這是個心理變化。 曾經以為那是個理想,後來發現你乾的事情跟你的理想是兩回事。"黃渤說,"這時候,音樂就成了雞肋。"


然後是電影拯救了黃渤,而現在似乎又到了同樣的節點。


只是這次稍有不同,對黃渤來說,表演依然是他最珍視的東西,觀眾也一直是他很小心在意的群體。他曾經在管虎書生意氣、要那些不願意看自己作品的人"在家看電視"時,現場打斷他,說"這就是與觀眾為敵"。黃渤自稱有服務性人格,讓媒體有得寫,讓觀眾有得笑,大家都快樂地把活幹了。他比以前任何一個階段,都明白觀眾的意義。


而觀眾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明白黃渤的意義——誰會去為難一個笑著的人呢?


這已經是一個屬於黃渤的時代了。


看,黃渤那張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