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工作堅持幹三年,你會有怎麼樣的改變?

無論何時,如果你覺得有東西在摧毀你的生活,那個東西就是你自己。——查理·芒格

如果告訴你,一份工作必須咬緊牙關幹滿三年,你會覺得如何?

或許這個要求,會嚇跑80%的年輕面試者。

如今的職場,80後已經感受到了空前的中年危機,辭職失業想都不敢的事情,但是對於90後這群年輕人來說,辭職看上去再平常不過,無需承擔任何的成本,再找下一份工作就是了。


一份工作堅持幹三年,你會有怎麼樣的改變?


而“裸辭”成為一種年輕人們的一種追求。裸辭是什麼意思?是沒有退路的失業,指的是還沒有找好另外一份工作,在工作上可能因為自己受委屈了就辭職的行為,沒有任何的退路可言。

做好一份工作,需要三年

一般來說,在職場中,真正瞭解和做好一項工作需要三年時間。

第一年只是新鮮感,適應工作;第二年,不懂就問,逐漸學習;第三年,摸到竅門,熟練操作。

所以,接觸一項工作後,需要三年才能看出自己是不是適應這個職業。

現在許多年輕人心焦氣燥,有的幹了不到幾天就離職了,有的也就堅持個兩三個月就放棄了,人生短暫,多追求一些東西無可厚非,但是,把來回跳槽的經歷寫進工作簡歷裡,會讓其他招聘者懷疑你的穩定性,或者質疑你的能力。

堅持待在一個公司兩三年,積累工作經驗,培養自己的興趣,提高自己的能力,多學、多做、多練,至少兩年後再考慮去留問題。

而馬雲對年輕人裸辭也有一些看法:年輕人不要動不動就辭職,要給自己下定一個3年的目標,一份工作幹滿3年再辭職。


一份工作堅持幹三年,你會有怎麼樣的改變?


而現在的年輕人就職情況卻讓人大跌眼鏡。

據數據顯示,70%以上的年輕人平均每7個月就辭職換一份工作,入職的理由各不相同,但是辭職的理由都是大同小異。

現在的年輕人辭職,大多數都是找不到自己的目標,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對於一份工作的把握和捨棄,說得簡單一點全看自己的心情,對於很多人來說,總是會把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上升到職業發展,上升到自尊心,從而容易產生衝動的辭職行為。

其實,裸辭,並不是一種自豪感,更不是一種可以拿來炫耀的行為,毫無理性行為的背後,其實就是對未來的一無所知,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

堅持三年,會如何呢?

有人問道:“同一所院校畢業的學生,為什麼畢業10以後差距越來越大?

因為你一直在跨行換工作,你做一年,和別人做5年的成果,能一樣嗎?


一份工作堅持幹三年,你會有怎麼樣的改變?


記得有這樣的故事:

《幹法》的作者稻盛和夫年輕時就是就是被迫進入了一家瓷器廠,起初並不喜歡,但家裡人又不允許他辭職。

絕望中稻盛和夫心想,”要辭職離開公司,總要有一個義正言辭的理由吧,只是因為不滿就辭職,那麼今後的人生也未必就能一帆風順吧。“

於是23歲的稻盛和夫做了一個決定,”先埋頭工作“不在發牢騷,不再抱怨,發自內心的認真去做這份工作。

他本來感興趣的是石油化學,但現在他開始把鍋碗瓢盆都搬進實驗室,還訂購了美國最專業的陶瓷雜誌,開始潛心工作。

這樣幾年下來,不但獲得了大量的科研成果,更是產生了”工作太有意思,太有趣了“這樣的感覺。

大家應該都知道,後來稻盛和夫的研究成果就是京瓷創立初期的主打產品。


一份工作堅持幹三年,你會有怎麼樣的改變?


無論你現在的工作是什麼,只要認真對待,找到工作中的樂趣和意義所在,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畢竟遇到難題,只會想換工作的人,是永遠成不了大事的。

關注行知牛,防止走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