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前傳之一:漢室將傾病毒滋長,外戚宦官纏殺鬥權

《三國演義》開篇"推其致亂之由,殆始於桓、靈二帝。桓帝禁錮善類,崇信宦官。及桓帝崩,靈帝即位,大將軍竇武、太傅陳蕃,共相輔佐;時有宦官曹節等弄權,竇武、陳蕃謀誅之,機事不密,反為所害,中涓自此愈橫。"

三國前傳之一:漢室將傾病毒滋長,外戚宦官纏殺鬥權

漢朝盛極一時,奠定中華帝國的版圖和文化,我們也被稱為“漢人”。但大漢的衰敗在於人禍,尤其是東漢中期開始的外戚和宦官作亂,皇上只是擺設,成為玩弄的工具,實在令人扼腕嘆息。

周建立以後,為堅決權力的繼承問題,克服殷商的兄終弟及繼承製的弊端,採取了父死子繼的規制,並嚴格規定嫡長子繼承製,對權力交接制定了原則和程序,確保王朝永固,社會安定。據說這個完備的權力承繼制度,是周公制定的,周武王來實施的。

這套王位繼承製的整套做法,基本上被後來的帝王所遵守和繼承。這套做法,有了規定和規矩,就被認為是理所應當的準則,視作法令延續下來,減少了很多紛爭。

再周密的制度,總有漏洞。其中最現實的問題是當繼承的皇帝是小孩子,或沒有能力掌握權力怎麼辦?這就為外戚和宦官干政作亂提供了舞臺和空間。

三國前傳之一:漢室將傾病毒滋長,外戚宦官纏殺鬥權

小孩子當皇帝,他最親近的人自然是母親,如果母親不能參政,才會輪到小皇帝的叔伯和兄弟。可往往女人的權力慾望,遠遠大於人們的認知。小皇帝母親最親近的人,自然又是孃家人,往往是母親的哥哥弟弟輔佐姐姐或妹妹,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專用詞彙,外戚。

中國歷史上母后掌握權力,委權於外戚,第一個人是秦昭王母宣太后。《史記》:"昭王立,年少,宣太后自知事,以同母弟魏冉為將軍,任政,封為穰侯。"太后攝政,始於此也“。這個宣太后,就是大家看電視劇《羋月傳》,耳熟能詳的羋月。

孔子說:"名不正,言不順。"司馬光編撰《資治通鑑》,開篇就引用這一段話。子路問:老師要治理國家,先做什麼?孔子說,必須先名分,名分不正,說起話來就不順當合理,說話不順當合理,事情就辦不成。這其實也是司馬光搞《資治通鑑》鴻篇鉅製的初衷和出發點。

權力天理上是皇帝的,政權掌握在皇帝手裡,才算名符其實。若是外戚執政,便大權旁落。皇帝在爭權的過程中,離他最近的人是宦官,明清稱太監。皇帝的叔叔和兄弟,反而不好親近皇帝,宦官就成為皇帝的依靠力量。

三國前傳之一:漢室將傾病毒滋長,外戚宦官纏殺鬥權

宦官,是閹人,是服務宮廷的傭人。男人喪失性功能後,是廢人,本來是被人看不起的,地位低下,但因為在皇帝左右,離權力中心很近,就成了玩弄權力的人,顯貴一時。漢朝設立"中常侍"這一職位,其實就是宮廷的傭人。宦官有了地位,就象土壤適合細菌生長,乘皇室無能時興風作浪。東漢中後期,尤其明顯。

東漢從中期開始,政權主要控制在外戚和宦官兩大集團手中。這兩大集團各謀私利,互相鬥爭,政治黑暗。外戚與宦官本質上沒有什麼差別,都是寄生在皇權專制上的新冠病毒。

外戚與宦官的鬥爭始於和帝永元四年(公元92年)至桓帝延熹二年(公元159年),共發生大的鬥爭四次,都以外戚失敗,宦官勝利而告終。宦官集團逐步加強並獨攬大權。


三國前傳之一:漢室將傾病毒滋長,外戚宦官纏殺鬥權

第一次,宦官鄭眾捕殺竇氏。漢章帝死,和帝繼位,但他只是十歲的孩子,母親竇太后順理成章臨朝執政。在當時,寡婦和孤兒掌大權是有困難的,於是竇太后以兄竇憲為侍中,出入宮廷,掌握大權,後又任車騎將軍、大將軍。這是東漢一代的外戚專權的開始。

竇憲的弟弟、兒子、女婿親戚都在京師,官居高位。刺史、守令等地方官吏多出於竇氏門下。權力觸角伸展到每一個角落。竇氏權傾京師,驕橫無比,不可一世,為非作歹。

他們的奴僕也狗仗人勢,"依倚形勢,侵陵小人,強奪財貨,篡取罪人,妻略婦女。商賈閉塞,如避寇讎。有司畏懦,莫敢舉奏。"搶奪錢財,侵略婦女。商戶關門,唯恐躲之不及。人們受到欺壓,也不敢言語。更猖狂到,根本不把皇帝放在眼裡,還陰謀想殺害和帝。還是個孩子的和帝,知道消息後很惶恐,但也無能為力,每天提心吊膽,惶惶不可終日。

兔子急了也會咬人。永元四年(公元92年),和帝時十四歲這年,稍微懂事,膽子也大了,不是我活就是你死,他與中常侍鄭眾密謀,捕殺了竇氏兄弟及他們的同黨,竇憲自殺,竇太后被迫歸還政權給和帝。這是宦官對外戚的第一次打擊。想象一個孩子能有這麼大的本事,還是宦官鄭眾出力謀劃,立了大功,鄭眾也因功封侯,宦官的政治勢力大大加強。

三國前傳之一:漢室將傾病毒滋長,外戚宦官纏殺鬥權

第二次宦官李閏、江京誅戮鄧氏。和帝死後,他的兒子才出生100多天,在襁褓中被立為殤帝,但一年後也死去。另立和帝之侄劉祜為帝,這就是安帝,年齡也不大,不過13歲,母親鄧太后就臨朝執政,這和當年竇太后執政情況非常相似。

鄧太后自然也依靠他的哥哥鄧騭,讓他做大將軍,掌握朝政大權。稍微不同的是,鄧太后是一個比較有政治才能的人。她一面依靠外戚鄧氏,讓鄧氏引進有一些有學識、有才能的士人做官,確保有才能的人做事,不至於烏煙瘴氣。

另一方面,鄧太后對外戚的違法行為,嚴加管束,不讓他們壞事。這樣下來,一時政治情況還比較清明。與此同時,她又權衡宦官,給宦官一定的權力空間,依靠宦官辦事,宦官的權力也在擴大。

鄧太后什麼都考慮得很周到,但對自己的兒子瞭解還是不夠。安帝雖然當上了皇上,但自己認為是出自支庶,名義不正,心理有這個疙瘩。又加上太后沒有歸政給他的意思,他心中很不自在,鬱悶至極。

建光元年(公元121年),鄧太后終於死了,安帝等到了機會,策劃奪權不含糊,而且還有點小謀略。同年,安帝的乳母王聖與中黃門李閏、小黃門江京等,誣告鄧氏有"廢立"之謀,鄧騭知道要變天,尋個好死吧,就自殺了。

他這一自殺,鄧氏其他族人也明白大勢已去,不是自殺,就是丟官保命。這是宦官對外戚的第二次打擊。李閏、江京都升任中常侍,江京還兼大長秋。大長秋這個官,就是掌管宣達安帝的閻皇后旨意,管理宮中事宜,為皇后身邊受信任的近侍。李閏、江京與安帝閻皇后之兄閻顯共掌朝政。

三國前傳之一:漢室將傾病毒滋長,外戚宦官纏殺鬥權

第三次宦官孫程捕殺閻氏。閻皇后是一個既妒忌又貪權的人。她鴆殺太子保的母親李宮人,又陷害太子保,將保貶為濟陰王。安帝死,閻後想長期掌權,就與閻顯、江京等迎立濟北王劉壽的兒子劉懿為帝,想把皇權握在自己手裡。幾個月後,劉懿死,她又想再立一個小孩。但事還未成,中黃門孫程等合謀殺掉江京、閻顯,迎立原太子濟陰王保,這就是順帝,閻太后雖然沒有丟掉性命,但靠邊站了,權力和她沒什麼事了。這是宦官對外戚的第三次打擊。


三國前傳之一:漢室將傾病毒滋長,外戚宦官纏殺鬥權

第四次宦官單超等誅除梁氏。順帝時,他的大舅哥梁冀為大將軍,錄尚書事,專權近20年,先後立過三個皇帝(衝帝、質帝、桓帝),親屬黨羽佈滿朝廷和州、郡,外戚勢力達到頂峰。質帝就說梁冀是"跋扈將軍"這句話,就被梁冀毒死。朝廷大小官吏升遷,都得先向梁冀謝恩,送大量的賄賂。

這些官吏到任後,再瘋狂搜刮人民,地方官吏向中央送貢品,要將最好的貢品,先送給梁冀,次品送給皇帝。梁冀飛揚跋扈到凌駕於皇帝之上,比皇上還象皇上。

有個故事,能說明梁冀的殘暴。扶風人士孫奮家中很富,梁冀送給他一套馬車,就是四馬一車那種,向他借錢五千萬,表面上還有虛假的裝飾禮儀。士孫奮知道梁冀這是變相的掠奪,也不敢不給,就給了他三千萬。

哪知道梁冀大怒,胡說士孫奮的母親是梁家的奴婢,偷盜了梁家白珠十斛,紫金千斤,於是逮捕了士孫奮兄弟,士孫奮死於獄中,全部家產被沒收,其資產共值一億七千萬錢。梁冀還劫掠幾千口平民為奴婢,叫這些奴婢為"自賣人"。

三國前傳之一:漢室將傾病毒滋長,外戚宦官纏殺鬥權

梁冀在洛陽周圍強佔民田,調發農民建造了一個私人苑囿,周圍千里,比皇上的宮殿還氣派。梁冀心愛這個園子,不許任何人觸動苑中的一草一木。有人不小心誤殺了苑中的一隻兔子,竟有十多個人因受牽連而遭殺害。梁冀的殘暴可見一斑。

梁冀一家前後有7個人封侯,出了3個皇后,6個貴人,2個大將軍,尚公主3人,其餘任卿、將、尹、校的有57人。桓帝本是河間王劉開之孫,15歲時,為梁太后和梁冀所立,他對於梁冀也是很懼怕。

延熹二年,(公元159年),梁皇后死。桓帝與中常侍單超、具瑗、唐衡、左悺、徐璜等五人合謀,以虎賁、羽林千餘人包圍了梁冀的府第,梁冀自殺,梁氏的族人親戚,不論長少,不是被殺,就是免官,一時"朝廷為空",朝裡都沒人了,足見梁冀任用的人都是自己親戚和親信。沒收梁冀的財貨被出賣後,共得30餘億。這是宦官對外戚的第四次打擊。單超等五人以功同日封侯,世稱"五侯"。武侯中單超早死,四豎專橫,民間稱之為"左迴天,具獨坐,徐臥虎,唐兩墮",虐遍天下,民不堪命,從此以後,東漢的政權為宦官集團所壟斷。

三國前傳之一:漢室將傾病毒滋長,外戚宦官纏殺鬥權

宦官和外戚的爭鬥還沒有完,三國的開篇又以外戚的滅亡為開篇,無知小人何進不但被宦官所殺,還引出了董卓亂中華的亂局,三國英雄也在共滅董卓的鑼鼓聲中登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