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为打而打”到“为何而打”,《叶问1》才是功夫片的经典之作

功夫片起源于上世纪20年代,兴于50年代,在80年代达到巅峰,纵向影响了很大一批80、90、甚至00后的电影审美水平,横向则将中国功夫文化带到了全世界。

我们曾经拥有很多堪称伟大的功夫片演员,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功夫片也逐渐凋零。

整个90年代,成龙只留下了一部《醉拳2》是纯粹的功夫片,更多时候他都在打造属于自己的时装动作片。而李连杰留下的除了《方世玉》和《新少林五祖》以外,还有6部《黄飞鸿》系列。

从“为打而打”到“为何而打”,《叶问1》才是功夫片的经典之作

回望功夫片的一路风尘,从《火烧红莲寺》到到《黄飞鸿》,最后的终点似乎要停留在《叶问》这里了。

在大多数观众眼中,《叶问》系列是一套精彩的商业功夫片,它饱含那些能够调动观众情绪的元素,扣人心弦的动作设计,引人入胜的剧情展开,以及从第二部开始就必不可少的李小龙轶事。

可是,如今再回看2008年的《叶问1》时,就会发现这部电影确实不同于后来的几部。

从“为打而打”到“为何而打”,《叶问1》才是功夫片的经典之作

在《叶问》之前,最好的功夫片是徐克的《黄飞鸿》,无论是动作设计还是思想理念,前三部电影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徐克利用传统和现代的矛盾,通过事件和细节塑造了一个侠之大者的黄飞鸿,让观众从这个人物身上看到了处于变革中的时代缩影,既反思了中国近代的种种谬论,也对中国的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

“功夫片”的功夫不再是“为打而打”,而是终于明白了“为何而打”。在此之后,功夫片渐渐进入了低谷,既没有了好看的动作设计,也少了志向高远的思想隐喻,取而代之的是注重视觉审美的时装动作片。

从“为打而打”到“为何而打”,《叶问1》才是功夫片的经典之作

直到《叶问1》的出现,才让人重拾了一丝对功夫片的希望。它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故事情节中的“稳”、“顺”、“细”,这三点恰到好处的构成了一部优秀的功夫片。


“稳”是优点,也是创新。

所谓的“稳”即指故事的情节发展稳定,以往的大多数功夫片,为了能够尽快的将剧情推进到打戏部分,往往会将故事的氛围进行刻意的迎合。但是《叶问1》在影片的前半段,却一直处于一个紧收的状态,尤其是第一场打戏。

廖师傅登门拜访叶问,二人彬彬有礼寒暄半天,结果叶问一句“我正在吃饭”,突然把比武这件事定义的无足轻重。

从“为打而打”到“为何而打”,《叶问1》才是功夫片的经典之作

廖师父比武心切愿意等待,结果从等人吃饭到一起吃饭,品茶、递烟、吃点心好不惬意,再配合着轻快的音乐,流露出令人忍俊不禁的小幽默。

好不容易等到动手了,廖师父心急火燎动作大开大合。叶问却只是轻拢慢捻,廖师父半天也近不了身,不由得更加急躁难当,可仍伤不着对方分毫。反而被叶问控制住身体,几个点到即止的招式,最终叶问将廖师父轻松打败。

影片中这一段拍的极好,既展示了咏春拳的技术特点,又隐藏了咏春拳的真正威力,给观众留下了无限的遐想空间。

从“为打而打”到“为何而打”,《叶问1》才是功夫片的经典之作

而第二场与金山找的对战,更是把这种“收”与“放”玩成了乐趣。

一边是酒楼争执,让叶问徒手夺枪,再次强调了他的武力值深不可测,一边是叶问与武痴林过招,刚露了一手,就被张永成呵斥制止,表达了她对叶问比武这件事的嫌弃与厌烦。

另一边是金山找开始单挑各路武馆,拳、脚、兵器都展示了一番。立住了他暂时“所向无敌”的形象,然后再将他与叶问的两条线逐渐拢合。

从“为打而打”到“为何而打”,《叶问1》才是功夫片的经典之作

与廖师傅比武一样,一开始叶问是断然拒绝,毕竟叶问和金山找之间还隔着一个张永成。于是编剧转而让金山找向张永成施压,最终才促成了这段比武。

这场比试的前半段,叶问仍然是以应付观察为主,金山找霸蛮的北方功夫如狂风过境,虽未伤到叶问分毫,但却砸坏了不少物件。

编剧此时巧妙的安排叶问的儿子叶准出来带话“爸爸,妈妈说你再不出手的话家里的东西就全破了”。

这段既表达了张永成对叶问功夫的了解和自信,也表达了对这些比武的不耐烦,催促叶问快点结束,一旦动起真格的,金山找就更是半点便宜都占不到了。叶问进攻所到之处,金山找出拳便遭制,最后用一条鸡毛掸子结束了比武。

从“为打而打”到“为何而打”,《叶问1》才是功夫片的经典之作

这就是整部影片的前半部分,两场比武为后面剧情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也激发了观众的好奇心,使得故事在“稳”中继续展开。


“顺”是看点,也是转折。

让故事在符合逻辑的情况下,能够顺利的发展下去,也让人物的心境顺着情节而变化,是《叶问1》的看点,也是转折点。

前两场的比武对于叶问来说,都带有轻松的“玩乐”性质,因为叶问确实是把比武切磋当做一种乐趣看待,有,就是好玩,没有,也无所谓,这和他养尊处优的生活环境有着极大的关系。

从“为打而打”到“为何而打”,《叶问1》才是功夫片的经典之作

剧情进入佛山沦陷后,叶问一家没了优渥的生活,他的心境也有了很大的变化。

在我要打十个的那一场戏中,叶问少有的表现了他愤怒的一面,即便这种愤怒依然带着他独有的儒雅和风骨,但从他动手时便能看出,这种气愤已经达到了骨髓深处。

“一打十”这场戏的本质是老鸟虐菜,也正是因为只有面对菜鸟,那些高难度的关节技能才能顺利施展出来。

从“为打而打”到“为何而打”,《叶问1》才是功夫片的经典之作

虽然这是影片中前半部分视觉观感最好的一场打戏,但这场戏的重点想要强调的并不是打斗场面,而是乱世之下各种人的群像展示,以及叶问的心态转变路程。

在廖师傅死之前,叶问只是一个不问世事、不教徒弟、独清独浊的人。直到廖师傅和武痴林的死,打破了他的之前的处世之道,这种震撼让习惯了过小日子的叶问瞬间失去了平时的从容。

对于叶问来说,或许“一打十”只是为了泄愤,在打完之后,冷静下来的叶问才开始思考。当气急败坏的质问李钊时,他自己又何尝不是在质疑自己。

叶问一个人行走在佛山的街头,日军的标志,以及路边躺着的百姓。在军车经过之时,叶问不得不让到路边,他有些不知所措,只能继续落寞的走着。

从“为打而打”到“为何而打”,《叶问1》才是功夫片的经典之作

虽然,在影片的后面也借着叶问的口,说出了他那时的想法。但这段镜头语言远远要比他的口述来得更有力道。

之后叶问便顺理成章的开始教棉花厂的工人们练武,也在三浦将军的威逼下,决定与他决斗。

我们都知道叶问能打,但是最终让叶问和观众都想明白的“为何而打”,才是整个剧情中的点睛之笔,也是编剧的棋高一着。


“细”是亮点,也是经典。

“细”既指人物性格的塑造注重细节,也是影片场景中的各种细节的体现。

首先是人物的细节,《叶问1》里有一个角色,那就是林家栋饰演的李钊。

从“为打而打”到“为何而打”,《叶问1》才是功夫片的经典之作

李钊与叶问是硬币的两面,叶问是具有神性的,是人类对于道德要求的完美模板,而李钊是人性的,是普通人所能做到的极限。

在以往的影视作品里,“翻译官”被做成了类型化的角色,他们胆小、狡猾、狗腿,还带着必不可少的愚蠢,而在《叶问1》中却塑造了一个真正有血有肉的人。

李钊这个角色充满了作为主体的”自我意识“,也由于这个角色的存在,才让《叶问1》这部电影增加了思考的深度和厚度。

李钊有三场戏都设置的非常巧妙,一场是叶问骂他是“走狗”之后,他先用中文说“我是一个翻译,我不是走狗”,之后又用日语喊了句“我是中国人”。

从“为打而打”到“为何而打”,《叶问1》才是功夫片的经典之作

这是李钊对自己所处的夹缝生存的一次发泄,他可能已经无数次的向同胞说明,自己只是一个功能型的职务,并不是卖国求荣的汉奸,他也无数次的想用日语对日本人喊出这句话,可惜一直都没有勇气,在被叶问骂了之后,无意识的喊了出来。

第二场是他把叶问一家藏起来后,被打了后他回到家时,镜头简洁明了的交代了他的家境,作为一个毫无战斗力又贪生怕死的普通人,他也有一家子老弱病残要养活,当翻译可能是他当下唯一可选的工作。

从“为打而打”到“为何而打”,《叶问1》才是功夫片的经典之作

第三场是李钊的两次翻译,“一打十”之后,三浦将军让叶问拿走十袋米,叶问说:“我不是为这些米来的”,李钊翻译成“他说他会再来”。三浦将军问他叫什么名字,叶问说:“我只不过是个中国人”,李钊翻译成:“他叫叶问”。

三浦将军抓了棉花厂的人,威胁叶问为日军教功夫,叶问说:“我不会教日本人,你那么想看我打,我就跟你打”,而李钊却翻译成:“他说他会好好考虑做教官的事,他还想与三浦将军你切磋”。

李钊的这两次翻译是乱世下小人物的真实写照,同时也能能触发大多数普通人的心弦,他没有当英雄的勇气和实力,却会在不起眼的地方闪耀自己的人性光辉,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拯救他可以拯救的人。

从“为打而打”到“为何而打”,《叶问1》才是功夫片的经典之作

除了人物细节上的处理,在剧情场景上也体现了精细之处。

当剧本设定了一个表达目标时,需要用主角、配乐、事件、环境、机遇等元素,从多个角度去构建,基础打好了自然就呈现在大众面前了。

就像影片的末尾,当叶问准备用标指结束三浦的生命时,却在最后时刻停了手。这一刻他在想什么,他要表达什么,导演没有选择用语言展示,取而代之的是音乐响起,但并不激昂的胜利之歌,而是带点悲凉的咏叹。

周围的人群欢呼雀跃,大喊叶问的名字,叶问却露出了迷茫的表情,镜头之中破败的街头,激动的人群,路边惨死的同胞,不断叠化切换。

从“为打而打”到“为何而打”,《叶问1》才是功夫片的经典之作

胜利的叶问反而越加的悲伤,突然叶问中枪,世界安静,阳光下如神一般的叶问轰然倒下,人群才终于爆发,在一片混乱中,人群逐渐向叶问靠拢。

这个镜头比《蝙蝠侠大战超人》早了8年,却也比《蜘蛛侠2》晚了四年,虽然一句台词都没有,但所传达的意境溢于言表。


在拍摄《杀破狼》时,叶伟信和甄子丹、洪金宝便有拍摄一部功夫片的想法,在进入2000年后,功夫电影几乎彻底崩盘,几年都不见得有一部功夫片面世,即便有,大多也都不温不火。

从“为打而打”到“为何而打”,《叶问1》才是功夫片的经典之作

当时正好赶上叶问故事逐渐在民间传颂,于是便想把二者结合,事实上如果叶问后人没有授权,他们也会拍一部类似的功夫片,只不过主角不会是叶问而已。

《叶问1》在剧本打磨和功夫的设计上,都有极高的完成度。对功夫片的叙事进行了创新,对剧情和人物的推进做了合理铺垫,同时又用了优质的细节拔高了影片的思辨水平,跳脱出了一般功夫片的套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