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7.7《偷影子的人》:多點理解和陪伴,點亮孩子的“影子”

為每一個你所偷來的影子找到點亮生命的小小光芒,為它們找回隱匿的記憶拼圖,這便是我們對你的全部請託。——馬克·李維《偷影子的人》

《偷影子的人》是法國著名作家馬克·李維的代表作,講述了一個瘦小自卑的小男孩,因為擁有“能偷別人影子”的超能力,從而能聽見別人的心聲,並幫助別人點亮生命的溫情故事。小說中,小男孩雖是擁有“讀心術”這種超能力,但卻從來沒有讀懂母親和自己的內心。

在小男孩的成長過程中,他通過讀懂別人的“影子”從而建立了知心的友誼,但卻因為沒有讀懂母親和自己,最終在母親死亡前“缺席”。馬克·李維通過小男孩能讀懂別人“影子”的故事,告訴人們:瞭解一個人真正的需求,應該從理解和陪伴開始。多點陪伴和理解,讓孩子的“影子”被點亮。

豆瓣7.7《偷影子的人》:多點理解和陪伴,點亮孩子的“影子”


1、 表面上是擁有超能力的幸運,實際上是內心盲目自閉的不幸

我自以為能從其他人的眼裡看出一些不易察覺的東西,卻不知道自己比他們更盲目。

這是《偷影子的人》中主人公在讀懂別人影子時,發覺自己從未關心過自己的“影子”。他是一個轉校生,因為身材瘦小,所以在班裡受盡欺凌。

他在一次受罰中認識了學校警衛伊凡,發現自己擁有讀懂別人“影子”的超能力。這看似是幸運的超能力,讓他讀懂了別人內心與表象的違和,從而瞭解別人真正的需求,實際卻是忽略自己內心需求的開始。

因為主人公沒有朋友,他發現用這種讀懂別人“影子”的超能力,可以去與別人交心,然後成為朋友,所以他把注意力都放在了別人身上。這其實是一種渴求別人肯定的本能,也是一種自我存在感的確認。

正是因為這樣,他開始忽略了身邊人的心聲,忽略了自己的心聲。他讀懂了伊凡的心聲、讀懂了克蕾兒的苦惱、讀懂了呂克的夢想,甚至讀懂醫院裡“絕食”的小男孩的心聲,但唯獨忽略了母親和自己的心聲。

這看似是不經意的忽略,實際卻是內心盲目自閉的不幸。


豆瓣7.7《偷影子的人》:多點理解和陪伴,點亮孩子的“影子”

2、 三大原因,揭示了主人公為何內心盲目自閉

在主人公成長經歷中,因為不曾有真正願意瞭解他內心的人,所以他越來越自閉。在童年被欺凌的陰影裡、父愛的缺失以及這種超能力令人難以置信的情況下,主人公越來越不願向人透露自己的內心,也慢慢忽略了身邊親人的心聲。

① 童年被欺凌的陰影,是他內心自我封閉的開始

誠如奧地利心理學家阿爾弗蕾德·阿德勒所說: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而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童年的成長經歷,可以影響人的一生,而主人公在童年時期就有很多不好的回憶。在他轉學後,被同學欺凌,被同學嘲笑,而他只能埋怨自己身材矮小及年紀最小。

父母從未了解過他的心聲,還以他在班裡年齡最小為驕傲。父母完全體會不到他的痛苦,導致他的壓抑無法釋放。

主人公被身材高大的馬格欺凌時,同學除了嘲笑之外,沒有人同情他。這也為他不幸的童年埋下了“陰影的種子”,而這顆種子在他後來的成長中悄悄地發芽。

在電視劇《都挺好》中,蘇明玉就是在重男輕女的家庭中長大,從小母親的焦點都在哥哥們身上,從未在意過她。

為了供大哥去美國留學,賣掉她的房間;為了給二哥去旅遊,錢也隨便給;而她以優異的成績要考清華,卻被母親以“女孩子讀那麼多書有什麼用”為由,讓她讀學費低的師範。

蘇明玉從小備受蘇明成欺負,父母對此視而不見。直至成年後她仍對蘇明成耿耿於懷,在她的人生中也造成了長久的痛苦。

童年的陰影會伴隨人的一生,它不會被輕易抹去,更不會無緣無故地消失,它會在我們成長過程中如影隨形。

豆瓣7.7《偷影子的人》:多點理解和陪伴,點亮孩子的“影子”

② 父母關係的不和諧和缺失的父愛,導致他封閉的內心無法找到出口

我都是那個沒辦法讓爸爸快樂,讓他願意留下的沒用兒子。

主人公對於父母的離婚一直耿耿於懷,他把父親離開的原因歸咎於自身的不優秀。因為父母離婚的關係,從此父愛在他成長中缺失。

當站在領獎臺上,他希望能看到父親的身影,但是迎接他的是一次次的失望。直至他母親去世後,他才知道,原來父親在每個聖誕節以及每年他生日的時候都有寫信給他,而且每次他站在領獎臺上,其實父親都站在遠遠的地方看著他。

他小心翼翼地想要變得優秀,想要成為父母的驕傲,即使父親從未出現,他也無法停止對父親的想念。但他不能把這些心事告訴母親,因為他需要成為一個“懂事且優秀”的孩子。

因為父愛的缺失,因為母親的隱瞞,他的心聲無處宣洩。


豆瓣7.7《偷影子的人》:多點理解和陪伴,點亮孩子的“影子”


③ 難以啟齒且不可思議的超能力,讓他甘願成為一個內心自我封閉的人

踩在別人影子上就把人家的影子帶走,這可不是件小事。

這是主人公發現自己能“偷走別人影子”時的感受,其實這種讀懂別人“影子”的行為,在心理學上叫讀心術。

《廣辭林》關於“讀心術”是指握住人的手,根據其無意識的活動所引起的反應來探測其物品隱藏的地方的一種技術。

此詞有兩種含義:

第一種,認為自己腦中的想法能被別人“讀出”類似“思維播放”,其實是精神分裂的症狀。

第二種,認為有些人能夠洞悉別人思想的特異功能。

人們常說“童言無忌”,但這並不代表是信任。主人公發現影子的秘密,發現自己擁有這種“讀心術”時,他不敢開口,更不敢跟母親說,因為當你真心跟他們說正經事時,大人從來不會相信。

因為擁有這種超能力,原本與高大的馬格為敵的他,卻開始同情馬格;因為讀懂了伊凡的內心,開導他去尋找幸福;因為讀懂了呂克的夢想,而幫助他去追夢。因為這種超能力讓他“獲利”,從此他便不再抗拒,更甘願成為守住這個秘密的人。

原本不善於表達內心想法的他,因為這個秘密,加速了他內心的自閉。他更加專注於去了解別人的內心,而忽略了母親和自己的內心。

豆瓣7.7《偷影子的人》:多點理解和陪伴,點亮孩子的“影子”


3、告別內心盲目自閉,從理解和陪伴開始

人們常常把一些小事拋在腦後,一些生命的片刻烙印在時光塵埃裡,我們可以試著忽略,但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卻一點一滴形成一條鏈子,將你牢牢與過去連在一起。

在主人公成長過程中,如果母親沒有私自將他父親的信藏起來,也許就不會加速他內心盲目自閉的結果。原本在他母親晚年時,他可以避免“缺席”的愧疚。如果從一開始,他就被理解,他就不會自我封閉;如果他知道父親的愛,母親的在意,他就不會如此緊鎖心扉。

看見孩子的問題,其實就是看見自己的問題。對於親子雙方而言,這是一個共同治癒,共同成長的過程。父母們要做的是向前一步,和孩子們一起推開那扇理解的大門,先看清自己的內心,才能真正解決孩子的問題。——英國兒童教育專家布拉夫曼博士在《看見孩子,看見自己》


豆瓣7.7《偷影子的人》:多點理解和陪伴,點亮孩子的“影子”


像中國著名的殘疾人作家,張海迪,在5歲時因患血管瘤而導致高位截癱,身體上的殘缺讓她無法像正常人那樣上學。

她的父母用更多的陪伴來緩解她因不能和正常人一樣生活的不安,並細心教會她讀書認字。她靠自學完成大學英語、日語、德語以及世界語4種語言,併成功翻譯了16本海外著作。

因為有父母的理解和陪伴,張海迪的心靈並沒有像身體一樣殘缺。她樂觀開朗並樂於助人,她通過自學醫學,治癒1萬多人。她成為人們精神的楷模,給世界各地送去溫暖和希望。

在學習張海迪頑強拼搏精神的同時,能理解和陪伴幫她打開心扉的父母,更值得我們敬畏和學習。

寫在最後

《偷影子的人》作為作家馬克·李維溫情三部曲之一,完美地展現了他溫柔風趣的寫作風格。這部作品也是馬克·李維的第10部小說,出版當年位列法國全年銷量排行榜的總冠軍,被法國媒體譽為:銷售得比影子消失的速度還快。

這部作品除了真摯感人的故事外,同時也引發人們對於孩子成長的思考。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孩子的成長需要父母更多的理解和陪伴,讓我們用陪伴的力量點亮孩子的“影子”。


*作者簡介:小蝸牛慢讀書,一邊讀書,一邊前行的小蝸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