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7.7《偷影子的人》:多点理解和陪伴,点亮孩子的“影子”

为每一个你所偷来的影子找到点亮生命的小小光芒,为它们找回隐匿的记忆拼图,这便是我们对你的全部请托。——马克·李维《偷影子的人》

《偷影子的人》是法国著名作家马克·李维的代表作,讲述了一个瘦小自卑的小男孩,因为拥有“能偷别人影子”的超能力,从而能听见别人的心声,并帮助别人点亮生命的温情故事。小说中,小男孩虽是拥有“读心术”这种超能力,但却从来没有读懂母亲和自己的内心。

在小男孩的成长过程中,他通过读懂别人的“影子”从而建立了知心的友谊,但却因为没有读懂母亲和自己,最终在母亲死亡前“缺席”。马克·李维通过小男孩能读懂别人“影子”的故事,告诉人们:了解一个人真正的需求,应该从理解和陪伴开始。多点陪伴和理解,让孩子的“影子”被点亮。

豆瓣7.7《偷影子的人》:多点理解和陪伴,点亮孩子的“影子”


1、 表面上是拥有超能力的幸运,实际上是内心盲目自闭的不幸

我自以为能从其他人的眼里看出一些不易察觉的东西,却不知道自己比他们更盲目。

这是《偷影子的人》中主人公在读懂别人影子时,发觉自己从未关心过自己的“影子”。他是一个转校生,因为身材瘦小,所以在班里受尽欺凌。

他在一次受罚中认识了学校警卫伊凡,发现自己拥有读懂别人“影子”的超能力。这看似是幸运的超能力,让他读懂了别人内心与表象的违和,从而了解别人真正的需求,实际却是忽略自己内心需求的开始。

因为主人公没有朋友,他发现用这种读懂别人“影子”的超能力,可以去与别人交心,然后成为朋友,所以他把注意力都放在了别人身上。这其实是一种渴求别人肯定的本能,也是一种自我存在感的确认。

正是因为这样,他开始忽略了身边人的心声,忽略了自己的心声。他读懂了伊凡的心声、读懂了克蕾儿的苦恼、读懂了吕克的梦想,甚至读懂医院里“绝食”的小男孩的心声,但唯独忽略了母亲和自己的心声。

这看似是不经意的忽略,实际却是内心盲目自闭的不幸。


豆瓣7.7《偷影子的人》:多点理解和陪伴,点亮孩子的“影子”

2、 三大原因,揭示了主人公为何内心盲目自闭

在主人公成长经历中,因为不曾有真正愿意了解他内心的人,所以他越来越自闭。在童年被欺凌的阴影里、父爱的缺失以及这种超能力令人难以置信的情况下,主人公越来越不愿向人透露自己的内心,也慢慢忽略了身边亲人的心声。

① 童年被欺凌的阴影,是他内心自我封闭的开始

诚如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蕾德·阿德勒所说: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而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童年的成长经历,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而主人公在童年时期就有很多不好的回忆。在他转学后,被同学欺凌,被同学嘲笑,而他只能埋怨自己身材矮小及年纪最小。

父母从未了解过他的心声,还以他在班里年龄最小为骄傲。父母完全体会不到他的痛苦,导致他的压抑无法释放。

主人公被身材高大的马格欺凌时,同学除了嘲笑之外,没有人同情他。这也为他不幸的童年埋下了“阴影的种子”,而这颗种子在他后来的成长中悄悄地发芽。

在电视剧《都挺好》中,苏明玉就是在重男轻女的家庭中长大,从小母亲的焦点都在哥哥们身上,从未在意过她。

为了供大哥去美国留学,卖掉她的房间;为了给二哥去旅游,钱也随便给;而她以优异的成绩要考清华,却被母亲以“女孩子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为由,让她读学费低的师范。

苏明玉从小备受苏明成欺负,父母对此视而不见。直至成年后她仍对苏明成耿耿于怀,在她的人生中也造成了长久的痛苦。

童年的阴影会伴随人的一生,它不会被轻易抹去,更不会无缘无故地消失,它会在我们成长过程中如影随形。

豆瓣7.7《偷影子的人》:多点理解和陪伴,点亮孩子的“影子”

② 父母关系的不和谐和缺失的父爱,导致他封闭的内心无法找到出口

我都是那个没办法让爸爸快乐,让他愿意留下的没用儿子。

主人公对于父母的离婚一直耿耿于怀,他把父亲离开的原因归咎于自身的不优秀。因为父母离婚的关系,从此父爱在他成长中缺失。

当站在领奖台上,他希望能看到父亲的身影,但是迎接他的是一次次的失望。直至他母亲去世后,他才知道,原来父亲在每个圣诞节以及每年他生日的时候都有写信给他,而且每次他站在领奖台上,其实父亲都站在远远的地方看着他。

他小心翼翼地想要变得优秀,想要成为父母的骄傲,即使父亲从未出现,他也无法停止对父亲的想念。但他不能把这些心事告诉母亲,因为他需要成为一个“懂事且优秀”的孩子。

因为父爱的缺失,因为母亲的隐瞒,他的心声无处宣泄。


豆瓣7.7《偷影子的人》:多点理解和陪伴,点亮孩子的“影子”


③ 难以启齿且不可思议的超能力,让他甘愿成为一个内心自我封闭的人

踩在别人影子上就把人家的影子带走,这可不是件小事。

这是主人公发现自己能“偷走别人影子”时的感受,其实这种读懂别人“影子”的行为,在心理学上叫读心术。

《广辞林》关于“读心术”是指握住人的手,根据其无意识的活动所引起的反应来探测其物品隐藏的地方的一种技术。

此词有两种含义:

第一种,认为自己脑中的想法能被别人“读出”类似“思维播放”,其实是精神分裂的症状。

第二种,认为有些人能够洞悉别人思想的特异功能。

人们常说“童言无忌”,但这并不代表是信任。主人公发现影子的秘密,发现自己拥有这种“读心术”时,他不敢开口,更不敢跟母亲说,因为当你真心跟他们说正经事时,大人从来不会相信。

因为拥有这种超能力,原本与高大的马格为敌的他,却开始同情马格;因为读懂了伊凡的内心,开导他去寻找幸福;因为读懂了吕克的梦想,而帮助他去追梦。因为这种超能力让他“获利”,从此他便不再抗拒,更甘愿成为守住这个秘密的人。

原本不善于表达内心想法的他,因为这个秘密,加速了他内心的自闭。他更加专注于去了解别人的内心,而忽略了母亲和自己的内心。

豆瓣7.7《偷影子的人》:多点理解和陪伴,点亮孩子的“影子”


3、告别内心盲目自闭,从理解和陪伴开始

人们常常把一些小事抛在脑后,一些生命的片刻烙印在时光尘埃里,我们可以试着忽略,但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却一点一滴形成一条链子,将你牢牢与过去连在一起。

在主人公成长过程中,如果母亲没有私自将他父亲的信藏起来,也许就不会加速他内心盲目自闭的结果。原本在他母亲晚年时,他可以避免“缺席”的愧疚。如果从一开始,他就被理解,他就不会自我封闭;如果他知道父亲的爱,母亲的在意,他就不会如此紧锁心扉。

看见孩子的问题,其实就是看见自己的问题。对于亲子双方而言,这是一个共同治愈,共同成长的过程。父母们要做的是向前一步,和孩子们一起推开那扇理解的大门,先看清自己的内心,才能真正解决孩子的问题。——英国儿童教育专家布拉夫曼博士在《看见孩子,看见自己》


豆瓣7.7《偷影子的人》:多点理解和陪伴,点亮孩子的“影子”


像中国著名的残疾人作家,张海迪,在5岁时因患血管瘤而导致高位截瘫,身体上的残缺让她无法像正常人那样上学。

她的父母用更多的陪伴来缓解她因不能和正常人一样生活的不安,并细心教会她读书认字。她靠自学完成大学英语、日语、德语以及世界语4种语言,并成功翻译了16本海外著作。

因为有父母的理解和陪伴,张海迪的心灵并没有像身体一样残缺。她乐观开朗并乐于助人,她通过自学医学,治愈1万多人。她成为人们精神的楷模,给世界各地送去温暖和希望。

在学习张海迪顽强拼搏精神的同时,能理解和陪伴帮她打开心扉的父母,更值得我们敬畏和学习。

写在最后

《偷影子的人》作为作家马克·李维温情三部曲之一,完美地展现了他温柔风趣的写作风格。这部作品也是马克·李维的第10部小说,出版当年位列法国全年销量排行榜的总冠军,被法国媒体誉为:销售得比影子消失的速度还快。

这部作品除了真挚感人的故事外,同时也引发人们对于孩子成长的思考。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更多的理解和陪伴,让我们用陪伴的力量点亮孩子的“影子”。


*作者简介:小蜗牛慢读书,一边读书,一边前行的小蜗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