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酒釋兵權——劃時代的和平演變

導語:自古以來共患難易,同富貴難。每當談到開國皇帝時,我們總是無法擺脫這兩個成語,即“兔死狗烹、鳥盡弓藏”。似乎開國皇帝在大業已成之時都會採取極端之法解除隱患,也許這就是帝王之術。然而“杯酒釋兵權”確實一個例外之舉。

五代十國-亂世紛爭(時代背景)。

杯酒釋兵權的發起者是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提起宋太祖則不得不提及其出身時代背景—五代十國。五代十國是自盛世唐朝滅亡後的一段分裂期,對於文人和世家來說是一個黑暗時代,也是古代歷史上一個武官徹底打壓文官的時代,文人成為百無一用的擺飾品。亂世之中趙匡胤選擇了“馬揹走天下”這條武官之路。

出生于軍人家庭的趙匡胤,從小就有將軍夢,家庭的背景給了少年的趙匡胤獨有的意氣風發,少時頗有義氣,重信用,為人敢闖敢拼,俗話說性格決定命運,馬背少年也慢慢走上成名之路。

杯酒釋兵權——劃時代的和平演變

宋太祖

義社十兄弟。

在趙匡胤早年從軍時,有一群與他有著相似的背景的“熱血青年”先後參軍,可謂是“臭味相投”於是趙匡胤與他們結為兄弟,榮辱與共,而他們這群人先後成為禁軍高級將領,最終將趙匡胤扶上了皇位,史書上稱之為“義社十兄弟”。

“義社十兄弟”,這個看上去很“江湖”的名稱並不是小說或者電視劇裡面編出來的,而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它是以趙匡胤為骨幹的十位軍界後起新秀組成的結拜兄弟組合。

杯酒釋兵權——劃時代的和平演變

義社十兄弟

宋人李攸《宋朝事實》卷九·勳臣記載:

“太祖有義社兄弟十人,助帝位不朽之功也。

兄弟齊心,功成名就。

五代十國中後周建立不久,郭威(後周開國皇帝)便駕崩了,皇位傳給了義子柴榮,是為周世宗。

周世宗即位後,他得到的並不是一個太平天下,而是一個“爛攤子”,用現代話來說就是軍閥割據,各自稱王的時代。“屋漏偏逢連夜雨”,此時周世宗柴榮迎來了一場北漢和契丹聯合南侵的大規模戰爭。可這場軍事危機,對於義社十兄弟來說,卻是一個難得的機遇和挑戰。幾乎每個人都在這場戰役中建立了戰功,尤其趙匡胤,憑藉在這場著名戰役——“高平之戰”中的出色表現,趙匡胤一舉成為後周炙手可熱的軍事將領。

杯酒釋兵權——劃時代的和平演變

問鼎之戰

一戰揚名天下—高平之戰。

趙匡胤由一個普通將領最終成為北宋的開國皇帝,主要在於他和兄弟們完全掌握了後周最精銳的軍事力量-禁軍。

高平之戰是北漢與後周之間的一場戰役,此役後周大勝。公元954年,後漢開國皇帝劉崇聯合契丹乘機南下,打算乘後周內部還不穩定的情況下打擊後周的力量。這場戰爭其實是周太祖郭威挑起的,在之前郭威反漢的過程中,為了斬草除根建立大周,郭威派人將即將赴任的天子劉贇截殺,劉贇正是劉崇的兒子。殺子之恨不共戴天,惱怒的劉崇索性一不做二不休,自己在太原府稱帝,史稱後漢,與郭威的後周分庭抗禮。不幸的後周郭威突然去世,後周內部出現政局動盪,劉崇覺得機會來了,遂與北方的契丹聯合,向後周進軍。

954年初,契丹率騎兵數萬人,迅速到達晉陽(今太原)與後漢軍聯合,高歌猛進,一直打到潞州(今山西長治),後漢主將劉旻,張元徽,楊袞(契丹首領),多路大軍進攻後周,大戰一觸即發。

杯酒釋兵權——劃時代的和平演變

高平之戰

後周大將李筠派部將穆令均率領兩千人馬迎擊。穆令均中伏被殺,損失千餘人。李筠退回潞州。

周世宗柴榮決定親自領兵抵抗北漢的進攻。契丹首領楊袞秘密探查了後周大軍陣勢和軍容後大驚失色並認為:周軍強大不可貿然進攻,否則大事休矣。劉崇卻不以為然,命張元徽率領東軍先進攻。後周的右軍主將樊愛能、何徽怯敵,一戰即潰,有上千步兵投降,這更加助長了劉崇的囂張氣焰。

然而在高平之戰中柴榮冒著矢石的危險親臨戰場,鼓勵軍中士氣,軍中士氣大振,在周軍右翼潰退的不利情況下扭轉戰勢,擊潰了後漢大軍。後漢主將張元徽的戰馬被射倒,其人也被周軍斬殺。周軍乘勝追擊,一直攻到太原。 在此役中,趙匡胤表現出色,打破僵局,使得後周由危轉安,被加封為殿前都虞候,從此得以迅速崛起,成為周世宗日後倚重的大將,可謂是國之重臣。

兄弟齊心—黃袍加身

世宗死後,子柴宗訓即位,石守信被任職殿前都指揮使。在李繼勳、趙匡胤成為節度使後,義社十兄弟中的石守信再次走進權力中心,由於石守信長期和趙匡胤在後周殿前司共同做事,他不僅僅是趙匡胤的部屬、親信,兄弟,更慢慢成為成為趙匡胤的副手,此時權利天平慢慢偏向趙匡胤,這才有了後來的“陳橋兵變”。十人之中,石守信、王審琦等和趙匡胤兄弟之情最深,積極擁護趙匡胤,數人都參與了陳橋兵變,成為了宋朝開國功臣,在宋朝建國之後一度權力很重。

杯酒釋兵權——劃時代的和平演變

陳橋兵變之黃袍加身

從前期宋朝搭建過程中我們不難看出,趙匡胤的優秀的軍事本領以及耀眼的人格魅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並且征服了這些兄弟,不然也不可能這麼多兄弟以他為首,這也側面反應了一個帝王的雄心與謀略,以及兄弟間的無隙配合。

可以說大宋王朝的建立基礎就是“義社十兄弟”。

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在兄弟的擁戴下趙匡胤一夜之間成為大宋王朝的開拓者,大業已成

兄弟情?帝王術?

建立大宋的宋太祖趙匡胤會不會“兔死狗烹”呢?會不會兄弟反目、兵戈相見呢?

顯然歷史沒有重現這一幕,趙匡胤沒有忘記一路走過來的兄弟之情,但也知道馬背上可得天下,不可治天下,他需要一個“溫和”的權力演變來完成“武治到文治的過渡”。

於是有了“杯酒釋兵權”,這次酒會註定名垂千古,因為它開啟了權力和平過渡的先河。

杯酒釋兵權——劃時代的和平演變

和平演變

現代人對“杯酒釋兵權”褒貶不一,有人說“杯酒釋兵權”開啟了“君臣相和”的佳話。也有人說“杯酒釋兵權”釀成了宋朝的“貪汙成風”和“中文抑武”的滅亡禍種。

不管如何評價我們不能否認“杯酒釋兵權”中太祖皇帝的帝王之術和兄弟之情。

杯酒釋兵權——劃時代的和平演變

帝王之術

提起這個詞,太多人既熟悉又陌生,其實帝王之術為“陽謀與陰謀”。

相同的一面是以各種理由和莫須有罪名開罪有功之臣,達到清除異己、鞏固統治的政治目的。而二者間的不同則反映了帝王的智慧和人格魅力。

宋太祖趙匡胤,在“黃袍加身”以後,大局已定,並且自己手握大權的情況下,為了加強君權集中鞏固新生政權,太祖完全可以“卸磨殺驢”,消除後患,可是趙匡胤沒有這樣做而是採取了溫和的演變手段。

杯酒釋兵權——劃時代的和平演變

兄弟情

史書記載建隆二年七月初九日。晚朝會議結束後,趙匡胤把石守信等兄弟全部盛情挽留下喝酒,酒宴即將開始,在酒興正濃,兄弟之情流於嘴邊之時,宋太祖示意屏退侍從。

他輕嘆一口氣,面色苦悶的說道:“我當初要不是靠兄弟們出力,是做不上這個皇帝的,這中間的兄弟之情我是銘記於心。然而,當天子也不容易,整日憂心忡忡,還不如當初做節度使自在。”石守信等兄弟幾人連忙問其緣由,宋太祖不慌不忙說道:“這不難猜到,皇帝寶座誰不想收入囊中呢?”。

從“杯酒釋兵權”前半段對話中,我們不難可以看出,軍人出身的趙匡胤說話沒有文人的含蓄,比較直白,將心中苦惱之間告訴兄弟們,讓大家一起討論怎麼解決。

石守信等人聽了,知道這話中有話,驚恐萬分,連忙磕頭說:“陛下何出此言,現在天命已定,誰還敢有異心呢?”

宋太祖說:“我知道你們雖然無異心,如果你們部下如果有不臣之心,把黃袍加在你的身上,你即使不想當皇帝,到時候恐怕也是身不由己了。”(很直白的表明自己的擔憂,進一步說明心中顧慮)

在兄弟數人惶恐之際,以為要鳥盡弓藏之時,宋太祖緩緩說道:“人生在世,不過像白駒過隙那樣短暫,所有想富貴一生的人,也不過是想多收斂錢財,安享太平晚年,讓子孫後代免於貧窮罷了。

你們不如放棄手中兵權,到地方任職去,可以多置辦良田美宅,為子孫後代積累下長遠產業;同時多買納歌姬,日夜飲酒相伴為樂,終養天年;最後我同你們再結為婚姻,君臣之間,兩無猜疑,上下相安,這樣不是很好嗎?”

杯酒釋兵權的多面性

這就是“杯酒釋兵權”和平演變的整個過程,不難看出趙匡胤已經展現出來他的帝王之術。此時的他不但為個人考慮,更要思考如何建立一個和平穩定的大宋王朝。

他沒有采取極端之法而是與兄弟們推心置腹,開誠佈公,雖說有幾分威逼利誘之嫌,但也不難看出趙匡胤採取這種方式就是為了顧及兄弟之情,留下“君臣相和”的佳話。

事實上宋太祖皇也兌現了對兄弟們的承諾,與他們締結兒女親家,讓他們下放到地方過著富貴的生活,甚至對他們貪汙腐敗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可否認太祖此舉做法對後世宋朝的發展埋下了禍根但也說明了太祖是重兄重義的人。

宋太祖之所以採取這種溫和的方法,肯定有兄弟情誼,義薄雲天的因素在裡面,更多的主因是因為,親身經歷五代十國的紛爭,過夠了刀口舔血生活的趙匡胤深知天下需要太平,不需要任何殺戮和血雨腥風,此時天下太平需要休養生息,文治時代即將來臨,文人和世家需要重新被啟用。

金字塔頂的權利平穩過渡為宋朝贏得了良好的名聲,也打下了重建大好河山的基礎,隨著科舉興世,文人治國,一個繁華的大宋王朝即將呈現在世人眼前。

杯酒釋兵權——劃時代的和平演變

杯酒釋兵權

結語:

“杯酒釋兵權”開啟了“君臣相和”的千古佳話,它不在像其他王朝般相愛相殺而是罷手言和,他開啟的是一種新的皇權的平穩過渡手段,讓“無情最是帝王家”多了一絲情誼、一絲溫暖,更開啟了“兄弟情深似海”的盟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