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子與棋手的博弈——魯肅借荊州背後隱藏的致命殺招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利用魯肅的仁厚,遊說江東,建立了孫劉聯盟,赤壁一戰打敗了曹操八十餘萬大軍。然後,巧借荊州,智取西川,奠定了三分天下的格局。原本東奔西竄的劉備集團,憑藉諸葛亮天人般的智慧,在曹操、孫權的夾縫中巧取豪奪,佔據了三分天下之一分,開創了蜀漢基業。

在羅貫中筆下,魯肅彷彿就是諸葛亮的一枚棋子,說服孫權、舌戰群儒、草船借箭、妙借東風,把一盤決定漢末歷史走向的大棋局玩弄於股掌之間。

其實,這都是羅貫中或者說是毛宗崗父子尊劉貶曹,無限抬高甚至妖魔化諸葛亮的所為。歷史真實中,操控孫劉聯盟,打贏赤壁之戰,乃至奠定三分天下之人,正是《三國演義》中被諸葛亮當做棋子的魯肅魯子敬。其中,把荊州借給劉備,又是這盤大棋局中非常精妙的一著,可謂推動歷史朝著三分天下方向發展的關鍵一子。

東漢末年的群雄爭霸逐漸演繹到三國“演義”,魯肅是歷史關鍵節點上最重要的人物。假如覆盤這段歷史大棋局,我們似乎能夠驚奇的發現,魯肅才是這盤棋局的高明棋手,諸葛亮反倒成了棋局中的一枚棋子。魯肅每走一子,都驚心動魄,殺機四伏。


棋子與棋手的博弈——魯肅借荊州背後隱藏的致命殺招

預伏殺招,謀劃“鼎足”三分天下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魯肅接受周瑜之說,率部投奔孫權。建安五年,在一次會議中,孫權聽了魯肅的發言,十分欣賞。賓客散後,孫權單獨招回了魯肅,向他詢問天下大計。魯肅對孫權說:“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為將軍計,惟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此時,可乘北方諸侯混戰之際:

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此高帝之業也。(三國志·魯肅傳)

魯肅的這番話,透露出一個重大信息,就是天下將呈“鼎足”之勢。然而,此時,劉備尚在四處奔波漂泊之中,北方列強中原逐鹿,正處於如火如荼之際。魯肅認為,曹操一定能夠平定北方,但他卻不敢取代漢室。因而,在魯肅眼中的“三足鼎立”就是東漢王朝、曹操、孫權的三分天下。

孫權聽了魯肅的話,簡直不敢相信,認為自己只能做一個保東南一方平安,盡力輔佐漢室的臣子,魯子敬所提及的目標是不可能達到的。到了公元229年,東漢滅亡的第九年,孫權稱帝。在登基大典上,孫權想起魯肅當年所說的話,感慨不已,對群臣說:“昔魯子敬嘗道此,可謂明於事勢矣。”孫權的意思是說,魯肅早就對我說過會有今天,他真是有先見之明能夠預料天下大勢之人。

然而,當年魯肅提出鼎足天下的戰略構想後,孫權雖然認為很是高明,但卻沒有依照此策積極推進,而是據守江東,臣服漢室。直到建安八年,曹操掃平北方之後,孫權似乎才意識到天下大勢已經按照魯肅的預料,朝著“鼎足”方向發展了。於是,起兵攻打黃祖。此戰,雖然大破黃祖水軍,但卻沒有攻佔江夏。此後,孫權於建安十二年、十三年連續對江夏用兵,終於將黃祖擒斬。

但是,此時已平定北方的曹操,開始向荊州進兵,孫權只得放棄江夏,只擄走了數萬人口。《三國演義》中說,孫權攻打江夏的目的主要是為了給父親孫堅報仇。孫堅曾經與劉表作戰,被劉表部將黃祖所殺,孫權三次攻打江夏,當然也有為父報仇的目的。但是,攻佔江夏,推進魯肅的戰略規劃,才是其根本原因。只不過,孫權坐失良機,失去了進伐劉表,佔據荊州,扼住長江天塹,然後建立帝王霸業,與漢室、曹操爭奪天下的最佳時機。


棋子與棋手的博弈——魯肅借荊州背後隱藏的致命殺招


《三國演義》中讚揚諸葛亮“隆中對”,說孔明先生未出茅廬而知三分天下。查閱歷史,劉備三顧茅廬是在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據魯肅提出“鼎足”之說已經過去了七年時間。諸葛亮是二十七歲的時候出山相助劉備的,反推過去,魯肅提出三分天下的時候,諸葛亮才二十歲。

《蜀書·諸葛亮傳》說,孔明先生原本是山東琅琊陽都人,父母早喪,跟隨叔父諸葛玄來到了荊州。建安二年,也就是魯肅提出“天下鼎足”的那一年,諸葛玄死於民變,諸葛亮便到南陽鄧縣,躬耕於隆中。此時,估計諸葛亮尚未靜觀天下大勢,三分天下之策恐怕還沒有腹稿。

因而,也有觀點說,諸葛亮的“隆中對”有抄襲魯肅“鼎足”之嫌。這個並沒有實錘依據,《三國志·諸葛亮傳》很清楚的記載了諸葛亮躬耕南陽時,“好為《梁父吟》”,熟知春秋戰國以來的天下局勢演變,因而,每以管仲、樂毅自比。對此,與諸葛亮交往甚密的崔州平、徐庶深以為然。諸葛亮關注天下大勢,總結歷史經驗,得出“鼎足三分”的預判,是完全可能也十分可信的。

何況,魯肅是在孫權單獨召見時,提出了“鼎足”戰略規劃,恐怕連很多東吳要員都不一定知道。而且,諸葛亮的“鼎足三分”與魯肅所見略有不同,“隆中對”很明顯是為劉備量身打造的,“三分天下”的主角是劉備、曹操、孫權。

兩份“鼎足三分”戰略出自兩大謀略家之手,可謂不謀而合,也為後來的孫劉聯盟順利締結奠定了戰略基礎。更要命的是,魯肅、諸葛亮的戰略眼光不約而同的盯在了兵家必爭之地——荊州。於是,孫劉兩家在這塊土地上展開了異常激烈的大博弈。魯子敬技高一籌,不僅完勝諸葛亮,還把蜀漢淪為東吳“打手”,導致在“鼎立”格局中最先折足。

魯肅在“鼎足三分”的戰略謀劃中隱伏了致命殺招,劉備集團不過是一枚暫時被運用的棋子而不在魯子敬的三分定鼎的戰略謀劃之中。遺憾的是,孫權缺乏孫策霸氣,沒有在北方紛亂之際奪取先機,接手東吳八年時間裡,基本上是固守父兄基業,幾乎沒有向西開疆拓土。別說孫權及早佔據荊州,只要乘曹操平定北方群雄之時,擴大地盤或向西發展,恐怕曹操也不敢輕易南下,三足鼎立的局面會更早形成。同時,東漢王朝也不會挺到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天下”將是魏吳爭霸的格局。


棋子與棋手的博弈——魯肅借荊州背後隱藏的致命殺招

退求其次,締結孫劉聯盟共治曹操

孫權攻佔江夏,擒殺黃祖,但卻不敢據此以取荊州。此時,曹操已經基本完成統一北方大業,收拾人馬,鋒芒南指,意欲一統華夏。與魯肅、諸葛亮一樣,曹操南征的戰略目標也是首先奪取荊州。然而,曹操佔據荊州並非是要謀求三分天下,而是要一舉蕩平孫權、劉表兩股勢力,天下盡收囊中。恰在此時,劉表病故,留下了荊州這副爛攤子。

魯肅得知這一消息,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而且,準確的預見到,要穩定荊州局勢,使之成為東吳屏障以抵抗曹操渡江,劉表的兩個兒子是靠不住的。因而,魯肅及時向孫權建議:

今表新亡,二子素不輯睦,軍中諸將,各有彼此……若備與彼協心,上下齊同,則宜撫安,與結盟好……請得奉命吊表二子,並慰勞其軍中用事者,及說備使撫表眾,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備必喜而從命。如其克諧,天下可定也。今不速往,恐為操所先。(《三國志·魯肅傳》)

魯肅認為,劉備雖然依附於劉表,但卻是“天下梟雄”,只有他才能夠穩住荊州局面,成為抵禦曹操的重要力量。倘若曹操攻打荊州,劉備孤立無援,則有投降曹操的可能。如此,東吳就無比危險了。從魯肅的話語中不難看出,這個時候,已經是在催促吳侯做決策了。好在孫權雖無其兄開疆拓土的雄心壯志,但還是繼承了孫氏家族的鐵血基因,有志於爭霸天下。因而,在魯肅的勸說下,孫權力排眾議,決心與曹操決一死戰。此時的孫權唯魯肅之計為聽,當即決定讓魯肅前往荊州。

魯肅帶著孫權的書信,火速北上。然而,確如魯肅所料,劉表的兩個兒子在大敵當前之際沒有形成合力,曹操幾乎兵不血刃的佔據了這個決定東漢末年曆史走向的戰略要衝。魯肅在路途中得知劉琮已經投降曹操,於是倍道兼程去尋找劉備。走到當陽長坂坡時,魯肅與劉備會合。


棋子與棋手的博弈——魯肅借荊州背後隱藏的致命殺招


《三國志·先主傳》中記載,當時“曹公將精騎五千急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餘里,及於當陽之長坂。先主棄妻子,與諸葛亮、張飛、趙雲等數十騎走,曹公大獲其人眾輜重。

《三國演義》第四十一回、四十二回書著重寫了這一段故事,但卻沒有提到魯肅在這裡與劉備相遇。魯肅見了劉備,拿出孫權的書信,陳述東吳將依仗長江天險與曹操抗衡,希望劉備與孫權結盟,共同對抗曹操。這是劉備求之不得的事情, 對魯肅的提議非常愉悅。為了促成孫劉聯盟,魯肅對諸葛亮說,我與你哥哥子瑜(諸葛瑾)是好朋友。 於是,孫劉兩家便在當陽約定聯盟,共抗曹操。

劉備掙脫曹操追擊後,邀請魯肅到了夏口,商議具體聯盟事宜。劉備派諸葛亮與魯肅一道前往江東,去見孫權。在魯肅的提議、策劃和主持下,孫劉聯盟在火線達成。

不知何故,陳壽在《三國志·先主傳》中沒有提及魯肅當陽之行,《三國志·諸葛亮傳》還這樣記載孫劉聯盟締結之事:先主至於夏口,亮曰“事急矣,請奉命求救於孫將軍” 。大概,《三國演義》據此演義,把孫劉聯盟的主角說成了諸葛亮。羅貫中的故事是這樣寫的:

魯肅聽說劉表去世,曹操大軍已經佔據荊州,劉備也已經逃到夏口。於是,向孫權建議,以弔喪為名前往夏口,勸說劉備共同抗擊曹操。這個時候,諸葛亮對劉備說:“曹操勢大,急難抵敵,不如向孫權求救,以為應援。使南北相持,吾等於中取利,有何不可?” 劉備說,江東人才濟濟,怎麼可能按照我們的意圖行事?

諸葛亮胸有成竹的說,曹操以百萬之眾南下,江東肯定會有人前來找我們探聽虛實。他們派人過來,我便趁此機會前去江東,憑藉三寸不爛之舌,“說南北兩軍互相吞併。若南軍勝,共誅曹操以取荊州之地;若北軍勝,則我乘勢以取江南可也。”


棋子與棋手的博弈——魯肅借荊州背後隱藏的致命殺招


孔明的計謀原本並非孫劉兩家共同抗曹,而是讓曹操、孫權相互吞併,不管哪一方獲勝,劉備都可以佔據優勢,從中牟利。 諸葛亮的如意算盤打得實在是精妙,因而,魯肅到來之後,還沒來得及陳述孫權的意思,諸葛亮就一番說辭把魯肅弄得暈頭轉向。

《三國演義》這樣寫故事,其實並沒有大毛病。在諸葛亮的戰略構想中,也是要奪取荊州。然而,劉備不忍奪取兄長劉表基業,先後錯過了佔據荊州、襄陽的絕佳時機。不過,這其中有一個問題,即便是劉備佔據了這兩個地方,他是否能夠抵擋曹操的進攻呢。因而,劉備的“不忍”背後,應當隱藏著諸葛亮的算計,那就求救於孫權以避免覆滅的命運。之於孫劉聯盟而言,劉備這邊恐怕是處於被動的。實際上,據《三國志·蜀書·先主傳》所說,劉備的打算是去投奔舊交蒼梧太守吳臣。

原本佔據主動的魯子敬在羅貫中筆下成了任由諸葛亮擺佈的棋子,老老實實的按照孔明先生的意思,帶著詭計多端的臥龍先生到江東主導了赤壁之戰以及三分天下的走勢。原本由孫權方面提出來,劉備所期望的孫劉聯盟,反倒變成了魯肅乞求劉備援手江東,救九州八十一郡於水火之中。

其實,依據正史記載,魯肅是在孫權錯失良機,失掉荊州戰略要地之後,面對曹操壓力的情況下,給孫權所出的退一步自保的策略。按照當初的計劃,劉備根本就不是魯肅眼中的三足之一,曹操大軍南下,孫權尚無力與之抗衡。以劉備在江北策應,迫使曹操面臨兩線作戰,東吳得以自保,劉備則繼續以屏障之勢,抗擊北面之敵。

《三國志·吳書·周瑜傳》中,記載了孫權採納周瑜、魯肅的建議,決心與曹操決一死戰時講到一番話:“老賊欲廢漢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呂布、劉表與孤耳。今數雄已滅,惟孤尚存,孤與老賊,勢不兩立。”此時,劉備依然不在東吳爭霸天下的對手之列。所以,魯肅的孫劉聯盟戰略只是把劉備作為一枚棋子,佔據江北策應東吳作戰。

魯肅的計劃得以順利實施,曹操尚未在長江完成集結,劉備就率先與曹操接戰。《三國志·武帝紀》中說:“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果如魯肅所言,江北劉備僅以兩萬兵馬就抵住了曹操的攻勢,為江東備戰,最終取得赤壁之戰大勝贏得了時間。

孫劉聯盟在赤壁之戰中發揮了巨大作用,也成為中國歷史的一大拐點——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由此形成。


棋子與棋手的博弈——魯肅借荊州背後隱藏的致命殺招


詭借荊州,孫劉博弈暗藏殺機

孫劉聯軍在赤壁火燒曹營,然後乘勝追擊,一直將曹操趕至南郡。作為戰勝一方,孫劉兩家便開始了利益劃分。劉備率先出手,表劉表長子劉琦為荊州刺史。同時,出兵南征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長沙太守韓玄、桂陽太守趙範、零陵太守劉度皆降。 赤壁之戰一年後(公元209年),劉琦病死,群僚推舉劉備為荊州之主。

據《三國志·魯肅傳》說,劉備從劉琦手中接過荊州事務後,便致書孫權“求都督荊州 ”。江東群僚認為,讓劉備統領荊州事務,等於是為自己養了一隻猛虎,隨時都將威脅江東。魯肅力排眾議,勸說孫權答應劉備的請求,其目的還是為了“共據曹公”。但是,魯肅有個條件,那就是讓劉備都督荊州,並不是把這個地方讓給劉備,而是暫時“借”給他。

借,是要還的,說明荊州應當是孫權的地盤,暫時讓劉備有個安身立足之地。劉備得了荊州,自然要發展勢力,這樣,就可以防止曹操南下,繼續維持孫劉聯盟的局面。因而,孫權將荊州“借”給劉備的消息傳到許都,“曹公聞權以土地業備,方作書,落筆於地。”

這就奇了,劉表原是荊州刺史,此地即為劉氏所有。赤壁之戰,又是劉備佔據了荊州,表奏劉表的兒子為荊州刺史,還是劉氏的地盤。即便是劉琦死後,劉備接手都督荊州事務,這個地方依然是名正言順的歸劉氏所有,完全不需要向東吳去“借”。


棋子與棋手的博弈——魯肅借荊州背後隱藏的致命殺招


史書中沒有講清楚劉備為何要向東吳“借”荊州,退一萬步講,劉備與劉表父子沒有這層關係,也是從戰爭中奪取的地盤,孫權有什麼資格說荊州就是自己的?這是一處很詭異的歷史,《三國演義》中說,赤壁之戰後,劉備移兵公安(油江),製造奪取南郡的假象。周瑜知劉備在公安,便做出判斷,與魯肅商議,迅速進兵攻打南郡。

經過近一年時間的交戰,周瑜終於將曹仁從南郡打跑。但是,諸葛亮則暗中派趙雲襲取了南郡,遣關羽佔領了襄陽,以張飛奪取了荊州。於是,彷彿荊襄九郡都歸於劉備。

實際上,史書中沒有任何一處提到荊州是這般情況下,成為劉備的地盤的。假若按照《三國演義》的說法,劉備是自己奪取的荊州,而且,還是從曹操手中奪取的,最多是利用了周瑜攻打南郡,牽制曹操方面的兵力和注意力而已。如此,“借”荊州便不能成立。

《三國志·武帝紀》、《吳主傳》中都提到一件事,即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十二月曹操、孫權在合肥的一次局部衝突。

《武帝紀》中說,“孫權為備攻合肥。公自江陵徵備,至巴丘,遣張憙救合肥。權聞憙至,乃走。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軍還。備遂有荊州、江南諸郡。”這則記載說,孫權是為劉備攻打合肥,這件事情是發生在赤壁之戰前夕。曹操從赤壁敗走後,劉備就得到了荊州。


棋子與棋手的博弈——魯肅借荊州背後隱藏的致命殺招


《三國志·吳主傳》則把攻打合肥的事情講得比較清楚,赤壁之戰後,孫權攻打合肥,曹操曹公自荊州還,遣張喜將騎赴合肥。未至,權退。

時間上雖然很清楚了,但是,《吳主傳》卻沒有提到打合肥是為了給劉備找個安家之處,也沒有講到曹操從荊州前往合肥,劉備乘機襲取了荊州。但是,《吳主傳》中提到了另外一件事,說是劉備得了荊州之後,孫權感到很害怕,便把自己的妹妹嫁給了劉備。綜合各方面的信息,應當是劉備乘赤壁之戰曹操敗往北方之際,奪取了荊州。

既然如此,劉備為何要向孫權“借”荊州呢?假如是借,完全是劉備欠孫權的,應當無條件歸還,孫權犯得著攻打給劉備攻打合肥來換荊州嗎?

有觀點認為,孫權是在魯肅的建議下,把東吳佔據的荊州部分地區借給了劉備。這個觀點似乎值得商榷,以魯肅的戰略謀劃,是絕對不會做出這樣的讓步的。如此戰略要地,涉及到東吳生死存亡的大事,魯肅不可能如此糊塗的把荊州全部“借”給劉備。

即便是劉備乘機奪取了荊州城(實際上劉備的治所依然是在公安),孫權方面則據守江北,很容易襲取甚至奪取這個“帝王之資 ”。從後來的歷史中看,東吳在沒有討回荊州之前,一直在與劉備爭奪荊州所屬四郡。說明赤壁之戰後,武陵、長沙、桂陽、零陵這四個長江以南州郡都沒在孫權手中,何況江北所屬地區了。當時,南郡都還在曹操手裡,孫權卻任命程普為南郡太守,說明荊州也已經劃入江東版圖,只是沒能掌控在手而已。

然而,歷史上確實發生過劉備借荊州這件事。綠野老道認為,劉備借荊州只有一種情況,那就是赤壁之戰後,劉備僥倖得到了這個州郡。但是,北面曹操虎視眈眈,南面孫權也把這裡當做必爭之地。以劉備的實力絕對守不住這個戰略要地,為了藉助孫權勢力以暫時自保,繼續維持孫劉聯盟局面以圖大計,便自認弱小而向東吳“借”荊州。所以,借荊州其實是借勢力,劉備為避免腹背受敵,勉強保住荊州的無奈選擇。劉備得了西川,勢力強大了,便一口賴掉了歸還荊州的承諾。

那麼,孫權方面呢?魯子敬把荊州借給劉備,周瑜、張昭等都持反對意見。其實,魯肅借荊州暗藏殺機,孫劉聯盟從這個時候開始,進入了血腥的搏殺階段。到底鹿死誰手呢?


棋子與棋手的博弈——魯肅借荊州背後隱藏的致命殺招


調虎離山,“隆中對”終成南柯一夢

諸葛亮所規劃的三足鼎立戰略,同樣是以荊州為戰略要地。在《隆中對》中,諸葛亮是這樣描述荊州的重要性的: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其中,“利盡南海,東連吳會”這一條正是針對魯肅“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的防禦和進攻策略的。荊州據長江之險,正是東吳所依仗的天然防線,假如荊州落入曹操、劉備之手,都可以直接順流而下,長江天險將不復存在,東吳便時刻面臨全盤崩潰的危險。

諸葛亮的計劃比魯肅的戰略更明目張膽,可以面對兩種選擇,既可以向北面進攻,更可以順流而下直通吳會,三吳之地一鼓而下之。而且,諸葛亮佔據荊州之後的下一步計劃就是奪取益州。這個戰略意圖實現後,對東吳的威脅可謂加倍。諸葛亮不僅可以遣一上將從荊州北出宛洛,逐鹿中原,更容易從益州順流而下,與荊州相聯形成源源不斷的攻勢,無論從戰力保障還是後勤保障方面,蜀漢集團將佔盡優勢。

魯肅對諸葛亮的戰略謀劃洞若觀火,一眼就看清楚劉備集團最先攻擊的目標不一定是北方的曹操,而是東南的孫權。當時的局勢也是如此,曹操統一北方之後,勢力強大,無論孫權、劉備都不足以與之抗衡。更為重要的是,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劉備自稱漢室宗親,在漢室尚存之際,劉備即便有實力奪取北方,但名不正言不順,恐怕不會貿然興兵以招不忠不義的罵名。

所以,綠野老道認為,諸葛亮《隆中對》所策劃的首選攻擊目標不是曹操,而是孫權。這可能就是諸葛亮所說的“天下有變”,即曹操篡位,東漢王朝滅亡。此時,劉備才能名正言順的從荊州出兵北伐。


棋子與棋手的博弈——魯肅借荊州背後隱藏的致命殺招

對此,東吳的策略是攻佔其他地盤,與劉備置換荊州。周瑜掌兵時,便對南郡、合肥發起攻擊,孫權也不惜親自出馬,爭奪曹操的地盤來換取荊州。這兩個地方孫權都沒有拿下來,南郡反倒為劉備所得。於是,魯肅把目光瞄準了益州。

當時,周瑜、甘寧建議孫權西取益州。孫權沒有答應,反倒去諮詢劉備,西蜀是否可取。劉備一聽,立即謊報孫權,說,我與劉璋都是漢室宗親,現在劉璋得罪了手下,我也感到很害怕。請孫將軍讓我前去處理這件事,如果劉璋實在不聽,我就把他放歸山林。孫權大概聽信了劉備的謊話,於是,劉備入川,不久就奪取了益州。

這件事情記載於《三國志·吳書·魯肅傳》,雖然沒有寫得很明確,但應當與魯肅有關。魯子敬對諸葛亮的《隆中對》分析得非常準確,劉備遲早是要奪取西川的。不如就此將劉備調入西川,再要回荊州,實現戰略轉換。所以,周瑜、甘寧建議攻取蜀地,孫權不僅沒有采納,反而去告知劉備。大概其中有魯肅在發揮作用,虛張聲勢,讓劉備迫不及待的入川。

劉備入川是在公元211年,赤壁之戰剛剛過去三年時間,以劉備所積蓄的力量,輕易拿下恐怕不易。而且,曹操也在這一年,派鍾繇入漢中討伐張魯,東吳則明確提出來要出兵攻打。迫於形勢,劉備率兵入川。果不其然,劉備、諸葛亮輕視了川蜀人才及實力,在西川打得很不順利。龐統陣亡之後,劉備、諸葛亮不得不調集荊州重兵,以主力入川作戰。奪取益州之後,曹操進兵漢中,於是,曹劉兩家在漢中展開爭奪。


棋子與棋手的博弈——魯肅借荊州背後隱藏的致命殺招

劉備大軍在漢中與曹操打了兩年時間,基本無暇東顧,此時的荊州勢單力孤,為東吳隨時襲取提供了有利條件。

起先,劉備既要瞞著孫權,又要不引起劉璋的懷疑,企圖神不知鬼不覺的得了益州。所以,留下了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等大將,確保荊州不丟失。假如龐統不死,益州如願輕易拿下,東吳要想如後來那樣比較輕鬆的奪回荊州,恐怕就不那麼容易了。

現在,在史料中已經查不到孫權為何要向劉備通報取益州的想法,也不可能再知道魯肅是否對益州的局勢進行過評估,料定這個地方不一定能夠輕易奪取,這才將劉備提前實施了金兵益州的計劃。但是,從後來的局勢發展來看,劉備得了益州,確實幫助東吳實現了戰略轉換,解除了東吳的戰略壓力。同時,因為劉備入川,孫權奪取荊州,三國鼎立局面才宣告正式形成。

而劉備、諸葛亮因為將主要精力集中在川蜀漢中,戰線拉得過長而無法對荊州實施有效支持,也迫使關羽孤懸一方,兩面受敵。關雲長失荊州是遲早的事情,東吳不偷襲,曹操也隨時有可能佔領。

荊州丟失,意味著諸葛亮《隆中對》所制定的戰略規劃徹底破產,“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的爭霸宏圖被一筆勾銷。

孫權成功的將劉備引入西川,然後奪回荊州,基本上實現了魯肅的戰略謀劃。公元220年收回荊州之後,孫權於公元229年稱帝,中國歷史進入到三國時代。


棋子與棋手的博弈——魯肅借荊州背後隱藏的致命殺招

高明的棋手 天作棋盤星作子

從上述分析來看,赤壁之戰之後,三國尚未成型。以魯肅的戰略謀劃而言,曹操依然強大,東漢王朝也沒有走到末路。但是,因為局勢驟變,劉備在諸葛亮的輔佐下,加入了爭霸行列。這個變化原本不在魯肅的戰略大局之中,但魯子敬審時度勢,果斷提出聯劉抗曹策略,等於是把劉備拉入了遊戲圈,進入到自己的棋局之中。

魯肅的聯劉抗曹計劃是單獨給孫權彙報,且悄然實施的。此時,周瑜的計劃是率三萬精兵進駐夏口,而夏口卻是劉琦鎮守,諸葛亮給劉琦獻計避禍之時,早就準備的後手棋子。周瑜名曰進駐,實則佔領,根本就沒有考慮到聯合荊州共治曹操。假如劉備到了夏口,周瑜依然把這裡當做抗擊曹兵的前敵陣地,那麼,有沒有可能促成孫劉聯盟呢?恐怕很難。

當時,劉備在諸葛亮的建議下,準備投奔蒼梧太守吳臣。這樣,劉備便可退出赤壁之戰,達到諸葛亮靜觀戰局,然後從中取利的目的。從蒼梧地理位置來看,同樣可以出兵北上佔據荊州。幸虧魯肅及時趕到,說服劉備與孫討虜聯手,避免劉備深入南方,聯手吳臣,成為臥榻之側的心腹之患。東吳若勝,劉備抄後路,在奪取荊州的同時,也可以選擇往西北方向發展,奪取益州,兌現《隆中對》。曹操若勝,則東吳必亡。

魯肅見到劉備、諸葛亮之後,態度非常誠懇,促成了孫劉聯盟。此時,劉備、諸葛亮似乎有急於求成,坐地掠奪戰果之嫌,便改變主意,放棄了南渡計劃,與孫權聯手就地抗擊曹操,謀求發展。這樣一來,為赤壁之戰孫劉聯軍的勝利和三國局勢的形成奠定了基礎。因而,這一盤棋是魯肅在操控,劉備、諸葛亮倒成了一枚棋子。


棋子與棋手的博弈——魯肅借荊州背後隱藏的致命殺招


赤壁之戰結束後,魯肅不急於瓜分戰果,而是選擇戰略退讓,把荊州憑藉東吳強於劉備,成劉氏集團立足未穩之際,把荊州“借”給了劉備。同時,保留了長沙、益陽、常德、桂陽、零陵等中間地帶,以備戰略轉換。劉備奪取西川之後,魯肅加緊實施討回荊州的計劃,與劉備據理力爭。

且說劉備得了西川,便開始實施南圖戰略,試圖奪取江南各郡,推進諸葛亮的《隆中對》計劃。上文講到,諸葛亮進攻的首選目標就是東吳,這一點,可以從劉備對江南各郡的爭奪上一窺端倪。因而,劉備從西川率兵抵達公安,命令關羽攻佔益陽。

魯肅清楚的看到了劉備的意圖,在益陽與關羽對峙,並調集兵力,準備攻打長沙等四郡。然而,此時,魯肅依然需要穩固孫劉聯盟,並不準備在這個時候自相殘殺,而讓曹操有機可乘。魯肅在益陽約請關羽,導演了一場單刀會,迫使劉備讓步,以湘江為界,劃定雙方轄區。魯肅的這次行動,制約了劉備集團的向南漸進的策略,也為日後奪取荊州做了前期準備。

劉備在東吳的壓力下,佔領了益州,並在與曹操的爭奪中得勝,收取漢中。這樣一來,諸葛亮的《隆中對》計劃似乎已基本形成。但是,東吳面臨的危險卻成倍增長。然而,魯肅並沒有慌亂,而是蓄甲以待,對荊州虎視眈眈。

《三國志·呂蒙傳》說,魯肅起先看不起呂蒙。在鎮守陸口時,魯肅有一次途經呂蒙駐地。部下勸說魯肅“呂將軍功名日顯,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顧之”。於是,魯肅前去看望。一見面,呂蒙就問魯肅:

君受重任,與關羽為鄰,將何計略,以備不虞。

魯肅故意應道,如果有什麼情況,臨時採取對策也不遲。呂蒙一聽急了,說道:“今東西雖為一家,而關羽實熊虎也,計安可不豫定”。於是,呂蒙為魯肅“畫五策”。魯肅於是站起身來,拍著呂蒙的背說:“呂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於此也。”


棋子與棋手的博弈——魯肅借荊州背後隱藏的致命殺招


魯肅對呂蒙提前謀劃奪取荊州之計非常讚賞,對他“刮目相看”。魯肅拜見了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為好友。魯肅去世後,孫權依其提議,任命呂蒙鎮守陸口,魯肅的兵權盡呂蒙。由此可見,魯肅在“借”荊州,然後奪取荊州方面有非常長遠的謀劃佈局,並非讓劉備長期佔據。

在魯肅的謀劃中,劉備只是一枚棋子,作為牽制曹操並抵擋曹操的擋箭牌。如果誘導其西入蜀地,則勢必將戰線拉得很長而對荊州失去控制。在北面曹操大兵壓境的情況下,關羽不得不選擇主動出擊,以解除兩面受敵的壓力。

《三國演義》說,關羽拒不執行諸葛亮“東和孫權,北拒曹操”的既定方針,對孫權很不友好。其實不然。孫劉聯盟是有條件的,利益死結就是荊州。這個死結不解開,孫權是絕不會無條件妥協,攻佔荊州勢在必然。而曹操也時刻沒有放棄對荊州的覬覦,同樣希望得到荊州為進退之本。關羽在荊州,對曹操是個威脅,同時,也阻止了曹兵再次南下的步伐。

關羽不得不選擇向北進攻,儘量解除腹背受敵的危局。而遠在成都的劉備,依然忙於應對周邊蠻夷的叛亂,提防曹操對漢中的進攻。到蜀漢滅亡之時,劉備集團所能控制的實際地域非常有限,後來的歷史學家甚至還得出了蜀漢只有九十餘萬人口的結論。如此,劉備還有能力顧及東面的關羽嗎?

魯肅的這一招實在厲害,諸葛亮被限制在狹小的一隅,無法施展《隆中對》的戰略計劃,三國局面相對比較穩固。魯肅生前一直極力維持孫劉聯盟的戰略格局,三足鼎立穩步向三國推進。然而,魯肅死後,形勢驟變,關羽失荊州,迅速被斬首。假若魯肅還在,關羽恐怕不會過早的退出歷史舞臺吧。

荊州易主,關羽授首,三國相對穩定的局面被打破。雖然在此後的若干年中,諸葛亮勉力北伐,但因為荊州丟失而被斬去一翼,諸葛亮總有天神般的智慧,也很難光復漢室,回到炎劉時代了——歷史就這樣向前推進。


棋子與棋手的博弈——魯肅借荊州背後隱藏的致命殺招


三國時代,英雄輩出,天作棋盤星作子,一盤驚天大棋局留在了中國歷史燦爛的星空。無論曹操、劉備、孫權,還是魯肅、諸葛亮……都是偉大的棋手,也是這局大棋的一枚棋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