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還是那個月亮,人已不是那人,28個字感受1000多年前的中秋夜

唐代詩人寫中秋的詩很多,唯獨王建的這首《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角度巧妙,意境優美,讓我們有幸和唐代大詩人一起感受1000多年前的那個中秋夜。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中庭地白樹棲鴉",寫地下、樹上,以景為主,使人直接回到現場。

月亮還是那個月亮,人已不是那人,28個字感受1000多年前的中秋夜

"冷露無聲溼桂花",寫桂花、露水,以"無聲"兩字,瞬間讓人靜下來,用心去感受夜色。

"今夜月明人盡望",一個"盡"字,將視野放到全天下的所有人,這一夜,所有人都在團圓望月。

"不知秋思落誰家",由景思情,這個本該團圓之夜,有多少遊子在外思家?

詩人王建生於768年,卒於835,這首詩距今大約已1200餘年。詩中所描述的中秋夜,今天讀來,依然感同身受,月亮依舊靜靜地在守候著我們美好的星球,伴隨一代代人度過一個個中秋節,只是斗轉星移,人不同了。

用篆書、隸書、漢簡、楷書、行楷、行草六種書體書寫這首《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技藝不精,徒增笑料耳。

月亮還是那個月亮,人已不是那人,28個字感受1000多年前的中秋夜


月亮還是那個月亮,人已不是那人,28個字感受1000多年前的中秋夜

月亮還是那個月亮,人已不是那人,28個字感受1000多年前的中秋夜


月亮還是那個月亮,人已不是那人,28個字感受1000多年前的中秋夜


月亮還是那個月亮,人已不是那人,28個字感受1000多年前的中秋夜


月亮還是那個月亮,人已不是那人,28個字感受1000多年前的中秋夜

注:圖片來自網絡,書法作品作者郝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