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中国制造业增产显积极信号

【欧洲时报关梦觉编译】中国工业正在展示出令人惊讶的强劲经济信号:企业再次提高产量。

但数据并未能显示,它们的产品是否仍然能够顺利售出。中国的现状提示了德国未来将要面对的变化,德国NTV电视台撰文《中国出现出人意料的发展信号》对此进行报道。

经历了新冠疫情导致的、创纪录的退步之后,中国工业令人惊讶地恢复了增长。根据中国统计局(NBS)对企业进行的一项调查结果,官方公布的“采购经理人指数”继2月份触及记录低点35.7点之后,在3月份升至52.0点。这一数字位于50之上,就表示经济在增长。经济学家此前的预期仅为45.0点。

但是,分析专家们警告称不要高估增长幅度,毕竟,这一调查结果仅能表明业务有所好转,但没有说明增长幅度如何。他们预计在未来几个月中,依赖出口的行业还将面临欧美需求萎缩的困境。由于疫情危机,欧美都面临着严重的经济衰退。

德媒:中国制造业增产显积极信号

3月23日,工人在上海纳铁福传动系统有限公司武汉工厂工作。(图片来源:中新社)

上海金融公司华宝信托的经济学家聂文表示:“中国经济在第二季度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外国需求的下滑。”出口订单的减少和库存的增加表明了这一点。列支敦士登银行副行长Thomas Gitzel也认为:“只要美国和欧洲的经济不景气,中国就将继续面临病毒带来的困境。”此外,中国在实施严格的出行限制后恢复正常,就意味着感染者的数量可能会再次增加。

“但是中国的疫情发展也能体现出,等在我们前面的还有什么。”中国于1月份开始实行出行限制措施,现在经济才恢复正常。Gitzel表示:“对于欧洲和美国而言,这意味着穿越‘泪谷’所需的时间比许多人们希望的都要长。”

经济学家预测,第一季度的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将出现下滑。与去年同期相比,一些专家预计这次下滑幅度将达到9%或更多,这也将是30年来的首次下滑。

工业生产调查的子指数从27.8点上升到了54.1点,但即使这块“晴雨表”也出现了显著回升,新的出口订单也还是有所减少。调查发现,制造商们仍在面临巨大压力,超过一半公司苦于市场需求减少,有42%的公司表示存在资金问题。

尽管有复苏迹象,亚洲证券交易所的投资者们仍在保持警惕。在东京,日经225指数仍然收低,整个第一季度,该指数暴跌了20%,是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大跌幅。中国的股市指数则没有这么大的变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