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疫情影响供应链中国货稀缺?德媒:不必惊慌

【欧洲时报关梦觉编译】新冠病毒吞噬了全球供应链,在德国,不仅作为支柱产业的汽车业已经受到影响,其他多个行业也未能置身事外。超市里的货架会否变得空荡荡?德媒《商业周刊》撰文称,消费者其实可以保持冷静。报道全文编译如下:

德国联邦统计局2月中旬报告称,“中国再次成为德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这似乎是个好消息。中国是德国的全球最大进口来源地,去年,两国之间的贸易额接近2060亿欧元,德国对华进口额增长了3.4%,达到近1100亿欧元。

但是,至少从新冠病毒危机升级之后就可以看出,紧密的一体化显然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由于疫情发展导致经济生产下降甚至停顿,中国的供应链已中断数周,受到冲击的不仅有德国的汽车制造商、供应商,连零售业和农业也已感受到了影响。由于供应不足,超市的货架是不是很快就要空了?

疫情影响供应链中国货稀缺?德媒:不必惊慌

3月2日,江西省新余市一公司太阳能组件生产线正在赶制海外订单。(图片来源:中新社)

没有问题,至少在食品供应方面。总体而言,来自中国的食物数量并不占决定性地位。根据外贸相关统计,德国从中国进口的食物以果蔬罐头、香料和鱼为主。此外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番茄酱生产国之一、也是最大的大蒜出口国。

麦德龙集团已证实,由于距离较远,德国很少从中国进口新鲜水果、蔬菜或肉类。该公司发言人称,中国作为食品供应商的重要性对麦德龙集团而言“相当低”,目前,“从中国进口食品到欧洲没有困难”。眼下中国的供货只在一些关键产品类别上存在问题,比如口罩。在非食品领域,为春夏两季订购的货物(如烧烤架和电风扇)也已经在运输途中了。麦德龙方面称,这些产品也没有遭遇断供的风险。

服装行业的情况相当困难。中国作为欧洲的服装供应国发挥着重要作用,2019年上半年,德国从中国直接进口的服装总价值超过30亿欧元。此外,中国还要向孟加拉国、越南等其他服装制造国提供面料及纽扣等原材料。鉴于这种情况,今年春季,各大服装连锁店的供应可能会首次出现缺口。平价服装快消品牌Primark已经对即将出现的供应问题发出警告。

德国食品和农产品出口协会主席Holger Hübner认为,中国本身也在面临超市货架无法补满的压力,其主要原因是物流中断。在港口,到港集装箱本该立即被接走,但进口公司现在只能派很少的人前往收货,导致卸货速度大大降低,留给冷藏集装箱的空间很少。此外,中国内陆运输也受到冲击,用于配送的部分大型冷库被关闭,所以,“目前的供应合同只能缓慢履行,德国的库存量会因此增加。”因集装箱利用率受限,德国对其他亚洲国家的出口也受到了间接影响。

在这种混乱局势中,肉类生产商如美国巨头泰森食品公司等都遭遇了损失,德国最大的生猪屠宰场T.nnies也表示遇到了出口困难。由于非洲猪瘟的爆发,2019年,中国本土猪肉供应几乎减少了一半,对猪肉的进口需求量急剧增加,价格也迅速上升。但疫情目前正在削弱中国的需求量,Holger Hübner表示,“这是因为人们不得不取消社交聚会,呆在家里。”尤其受到影响的是餐饮市场,如餐馆和食堂:“在这方面,目前订单量出现显著下降,但下降程度尚未确定。”

此外还有来自中国产品是否可能引起感染的担忧,对此,德国当局的态度很明确:不会感染。德国农业部长尤利娅·克勒克纳说,来自中国的食品不会令人感染。她最近表示:“根据目前的认知水平,食品等进口商品不太可能成为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源。”她参照联邦风险评估研究所的结论解释称,主要原因是新冠病毒的环境稳定性相对较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