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殿名話天文 內外文明大不同 千百年來都外用 原來祂是內文明

天文殿名話天文 內外文明大不同 千百年來都外用 原來祂是內文明

——從北魏平城天文殿說起 看龍文化內文明的天文真諦

大同市傳統文化促進會·德慧智文化教育委員會

大同市傳統文化促進會·道德龍文化文明委員會

康繼業

天公作美、心靈感應。有趣,筆者幼時有個乳名,叫天文,稍大以後讀書才有了官名。家中同胞弟兄姊妹九人,排行男性老二、上有兩姐,大排行老四;且上有哥帶“文”的小名、下有弟也小名有“文”。雖說,本家裡弟兄們,僅有三個帶“文”字的弟兄,然而親戚姨家兄弟們加起來,帶“文”的也是就足夠八九個。這個“文”、那個“文”,說起來,好像都是一個“文”。所以,對於這個“文”總有一種說不出的親近感,一見了就想多看幾眼、多思考四次。即使見了書中的文也是這樣。

天文殿名話天文 內外文明大不同 千百年來都外用 原來祂是內文明

同頻共振、同氣相求。這不,在為了探求生命健康規律的文化,欲求健康智慧和命運順遂,而在當代國學名家熊春錦先生所著的《龍文化的文明與教育》一書中,就看到了對於“文明”、“文化”、還有“天文”、“人文”與“地理之文”講的明明白白、清清楚楚,一下子,對於自己這個借用而起的乳名,也有了一個深刻的認識,從而引導向本著的“天文”去學、去修、去實踐、去追求。

量子糾纏、天人相應。湊巧,在研究學習大同北魏歷史文化時,為了廣泛汲取歷史和當今研究成果,當收看了周思源教授在百家講壇“千古一後——文明太后”,專門訂購閱讀了周思源教授作家的《風華絕代馮太后》後,忽然發現作家在回溯文明太后的歷史傳奇中,提到了北魏遷都平城所建的第一個宮殿,就叫“天文殿”,這不由得引起了我的探秘興趣,看看這個“天文殿”又具有怎樣的神奇之處呢?

下面,我們就從研究北魏歷史天文殿及其相關“天文”一詞外文明外求法之用,與內文明、內求法之道,向諸位進行彙報交流,以便“內外結合、虛實相應、表裡如一、中西合璧”地,走進中華民族祖聖先賢給我們留下的東方龍文化的文明與教育,為發揮真正龍的傳人作用,盡綿薄之力。

(一)、北魏天文的神聖

一是天文之殿的落成

據《魏書·太祖紀》 載:天興元年(398)“秋七月,遷都平城,始營宮室,建宗廟,立社稷。……冬十月,起天文殿。……十有二月己丑,帝臨天文殿,太尉、司徒進璽綬,百官鹹稱萬歲”。

公元398年,這一年拓跋珪(歸),秋季收穫之七月,遷都於外長城之內、雁門關內長城之北、土地厚實、河流縱橫、四面環保的盆地平坦——漢代時稱呼的平城,並順天而建天文之殿,應人而設帝臨之堂,受命於天(文)而官呼萬歲,從此大同歷史上的平城京畿出現了北魏帝王舉行登基朝拜、決定重大軍國大事、鋤奸朝議任命賞罰等朝廷決策活動的重要場所與生動景象。

二是遷都之年的殊勝。

1、這一年,乃天興之年。398年北魏剛剛建國月餘,便決定從關外的盛樂遷都至關內的平城。而且這個時間節點,正是:金旺(七月)生水(亥子月)而水得土(丑月)制,竣工之後便迎來次年寅卯春意盎然,蒸蒸日上之象。

冥冥之中是不是把握住了老子聖人“三生萬物”之數,無疑之中莫非運用了黃帝老祖“建八正”之理,總而言之似乎暗合了天機、順應了天理、感應了自然。反正,北魏遷都來至這寓意太平之城的——平城(今大同市),興建起了天文之殿的宮廷,並從戊戌這年十二月才開始改年紀元為“天興”元年,並一直沿用到404年十月,歷史5年。而奠定了在大同近百年的基業,乃至文化復興的“三文一後(文成、獻文、孝文、文明太后馮氏)”中興盛世,並經文明太后的漢化改革推進,順利推動孝文帝中原遷都洛陽,直至完全重新融匯進中華隋唐一統華夏民族之中。

2、這一年,乃魁罡之年。戊戌,在命理學中,也指魁罡,四柱神煞之一。辰為天罡,辰是水庫屬天罡;戌為河魁,戌是火庫屬地魁;乃陰陽絕滅之地。

查法:日主見者為是。辰戌相見為天衝地擊,魁罡格在日柱方能入格。有云:壬辰庚戌與庚辰,戊戌魁罡四座神,不見財官刑煞並,身行旺地貴無倫。

此外,戊戌(狗年)年,干支戊戌,是戊幹戌支,戌土為戊土之根,戊之祿,也可謂戌,干支五行,皆為陽土,土厚實而積極向陽。納音五行平地木,乃有“神頭祿”之稱也。

3、這一年,乃興替之年。這個398年,在中國南北朝時期,是北魏與東晉的對峙之年;在北方,慕容德自立為南燕皇帝,稱燕王;十月慕容盛稱帝。在西方國家,是基督教被立為羅馬帝國國教之年。

4、這一年,乃誕賢之年。例如,范曄(398--445),出生於此年,字蔚宗,順陽(今河南南陽浙川)人,南朝宋國出現了一位在文化領域的政治家、歷史學家,范曄才華橫溢,史學成就突出,其《後漢書》博採眾書,結構嚴謹、屬詞麗密,他的《後漢書》與《史記》、《漢書》、《三國志》並稱“前四史”。因該是為智能意識文化的賢者。

5、這一年,乃機變之年。如北魏遷都平城之年,如清朝末期的1898年光緒皇帝的康梁變法之年,儘管失敗,但文化覺醒。如2018年的世界性貿易戰,看似危機,但我們化危為機,反而有利,天道順矣。如2018戊戌年,試看筆者,多年欲為道德根文化在地方呼籲,而終於在“為政而聚德者、忠一而函德者、立德樹人而智慧奉獻者們”的親睞下、親率近百名有德之師,赴浙江嘉興嘉善參加了全國德慧智教育論壇後,終於轉折之機把我,在是年秋季開學,典禮啟動,把中華德慧智教育理念試點引進了大同雲州區,為繼承弘揚民族文化雲州區為大同市帶了個好頭,為復興偉大中國夢的道德文化教育開了個好頭!

三是天文之殿的神聖

從公元398年,這一在北魏歷史上,具有重大意義的“天文”來臨、“天興”紀元後,第二代北魏皇帝拓跋嗣明元帝,於天興六年,即公元403年在“天文殿”繼位慶典;第三位北魏皇帝拓跋燾太武帝於423年在“天文殿”登基,改元始光;……第五位北魏皇帝拓跋浚(濬)文成帝,於452年在“天文殿”繼位;第六位北魏皇帝拓跋弘獻文帝,於465年在“天文殿”繼位;第七位北魏皇帝拓跋宏孝文帝,於471年僅5歲就在“天文殿”繼位……

由此可見,天文殿之名,在北魏歷史上,佔有舉足輕重的極其重要的作用和意義。使用頻率之高、形名呼喚之多、心理輻射之廣、作用意義之大,是可想而知的。

四是天文之殿的側影

這個天文之名,也更應該影響了後來“以文化戎、以文治國、以文中興”的文成皇帝、獻文皇帝和孝文皇帝,以及其中三代紐帶和關鍵的馮太后,即逝世後被諡為“文明”的褒獎的馮太后,史稱“文明太后馮氏”。

這一歷史,我們可以從如下摘錄於周思源教授《風華絕代馮太后》中的一段“文成臨危當皇帝,馮雁十四封貴人”傳記中,可見一斑。

天文殿名話天文 內外文明大不同 千百年來都外用 原來祂是內文明

自從正平二年(452)三月太武帝拓跋燾,遭太監出身(十三歲入宮被閹割)的宗愛設計謀害而死後,北魏宮廷便經歷了一場血雨腥風,所謂“太監復仇”、“矯詔奪嫡”、“迎立新帝”、“子貴母死”(拓跋浚被擁立為皇帝母親鬱久閭椒房賜死),馮雁隨拓跋浚而一同有了新的使命!

《北史·卷二》:中常侍宗愛構逆(謀殺),(太武)帝崩於永安宮,時年四十五。秘不發喪。愛又矯(偽造)詔皇后令,殺東平王翰(拓跋翰),迎南安王餘(拓跋餘)立。

《魏書· 卷四十一》:南安王餘為宗愛所殺也,(殿中尚書源賀部勒禁兵,靜遏外內,與南部尚書陸麗決議定策,翼戴高宗(文成帝拓跋浚)。令麗與劉尼馳詣苑中,奉迎高宗。(源)賀守禁中為之內應,俄而麗抱高宗單騎而至,賀乃開門。……

“皇上口諭,宣馮春衣即去天文殿(此乃皇帝即位大殿,然後才是天華殿天安殿)見駕!”馮雁連忙跪下道:“馮雁遵旨。”

坐在龍塌上的拓跋浚看見馮雁已經站在了天文殿外,不禁面露微笑。他朝身邊太監小聲說了一句,那太監大聲道:“春衣馮雁進殿聽旨!”拓跋浚微笑說道:“馮雁,經太皇太后陛下恩准,朕選你為貴人,協助太皇太后總領後宮諸事。”這次,竟然由宮女越過中式、椒房直接冊封為貴人,這已經極為罕見,何況還“協助總領後宮諸事”,簡直就是為將來立後作鋪墊。……

《魏書·皇后傳》對此有記載:馮雁“年十四,總高(文成帝拓跋浚)踐極,以選為貴人。”

“天文殿”……“皇上口諭:請馮貴人即迴天文後殿。”馮雁要求皇帝陪她參觀天文殿。原來,天文殿是魏朝最早建立的大殿,新帝登基歷來在此進行,馮雁從來未來過。直到單壬宣過太后令,天文殿原有太監宮女統統撤走,這時都換成了自己的人,文成皇帝住進了天文後殿之宮。……

(二)、天文真諦的闡明

公元398北魏遷都平城,並首先建築和命名了天文殿、其次天安殿、天華殿,且以天文殿為主而開啟了北魏天文殿內傳奇的宮廷朝代政治治理。

那麼,這外用的天文背後究竟蘊藏著怎樣的內文明或者宇宙天地自然的奧妙與道理呢?

這個答案,我們完全可以在熊春錦先生的《龍文化的文明與教育》一書當中P45頁:“咬文嚼字細論東方之‘文’”之一的“天文、人文與地理”闡釋到:

“文”,在兩千五百年以前的東方龍文化時期,在人們的慧識尚未完全關閉喪失之前,祖先們將慧觀萬物所知,歸納為三個大的系統,分別稱之為:天文,人文,地理。地理,也是一種“文”,只是慧觀中的結構形態,與慧觀‘天’和‘人’所觀察到的“文”,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故單獨以“理”而命名。

天文殿名話天文 內外文明大不同 千百年來都外用 原來祂是內文明

東方龍文化中慧觀下誕生的“文”和“理”的本義,到底是不是儒學智能所理解的(像織錦、布帛等上的)“花紋”和(石頭、木頭、玉石等上的)“紋理”呢?《說文解字》:“文,錯畫也。象交文。今字作紋。”從這個《說文解字》的解釋中可以看出,智能文明無法解讀《易經》當中所提到的“內文明”以及“見龍在田”和“天下文明”。

孔子六十多歲才開始學習《易經》,他還沒有自己學生顏回那種坐忘的能力和水平。六十多歲開始學易,他能不能在自己的體內見到這個“內文明”?能不能夠見到體內的 “見龍在田(下丹田、或中丹田、上丹田)”而“天下文明”呢?是需要考證的。

現在解讀《易經》裡面的這些名詞,從中可以看出,如果我們不能產生“內文明”,當然就不能“見龍在田”,“內文明”就不能夠出現,因為這是完全在慧觀內視當中出現的。只有慧識和智識同步去解讀,我們才能真正掌握這個“文”的本義,和後來在智能文明中衍生出來的多種智能型的解讀,並且能夠真正產生突破,也就容易理解東方龍文化的真諦的確是“內取諸於身,外取諸於物”。

“天文”真諦:是在慧觀智觀共運之中,仰觀於宇宙天空時,所發現的宇宙天體能量結構物元圖,名之為“天文”。

天文殿名話天文 內外文明大不同 千百年來都外用 原來祂是內文明

“人文”真諦:是內觀於體內,所發現的能量結構物元圖,名之為“人文”。

“地理”真諦:是俯瞰大地時,所發現的地氣能量結構物元圖,名之為“地理”。

“《易經·賁》之《彖》曰:賁,亨。柔來而文剛,故亨。分,剛上而文柔。故以“小利有攸往”,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所說的這個“天文”和“人文”都是指“內文明”慧觀當中揭示的文。

站在東方龍文化的範疇中,去解析什麼叫 “天文”、什麼叫“人文”、什麼叫“地理”,智能文明的解析是大相徑庭,大大地不同的。

現在很多人解釋什麼叫“天文”的時候,認為“天文”是指天上的星體,並且人類還發明瞭望遠鏡,去進行觀察。但可惜,東方龍文化的“天文”,絕對不僅僅是觀察天上肉眼可見的星星。對於肉眼可見的星星,只是觀察其中的體元、物元和質元的座標定位圖,但並不是真正的“天文”。

對於“地理”來說,也存在這樣的情況,也有很多的誤解。山脈有自己的“文”,叫龍脈之“文”,平原上也有地龍之“文”。山有山文,田園也有田文,水裡面也有水文。山文,水文等各種地理之文,並非指的肉眼可見的“文”。

五嶽的“文”,全部都雕刻在石碑上。華嶽的文、嵩嶽的文、泰嶽的文、恆嶽的文、衡嶽的文,那就是它們的山文。五嶽真形圖,是慧觀下發現的山脈地理“龍紋”。

(三)、天文廣泛的外用

通過如上,我們便知道了第一部分北魏所建天文殿之天文,也就是應用了“內文明”易經當中的“詞彙”而已,但可能暗合了或者部分契合了冥冥之中的天象物元結構能量之機,本人“天文”乳名,也是外用借用而已,離內文明揭示相距甚遠。

再看我們當今普遍認識天文之說,亦都是外用而已。

請看網絡揭示天文:天體在宇宙間的分佈、運行等現象天文陰陽曆算。《後漢書·張衡傳》 天文學詳細解釋:日月星辰等天體在宇宙間分佈運行等現象。古人把風、雲、雨、露、霜、雪等地文現象也列入天文範圍。

請看辭海解釋天文: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的《辭海》之中,也是沒有解釋。只是根據以天文作為冠名而已。如學科類冠名,諸如《天文學史》、《天文學大成》、《天文地球力學》、《天文年曆》、《天文氣象雜佔》等;動態器具冠名,諸如:天文制導、天文動力水準、天文衛星、天文望遠鏡、天文觀測等;靜態器具及地點其他類,諸如:天文表、天文點、天文單位(及其角)、天文館、天文臺等等。

不比不知道,一比下一跳。

天文殿名話天文 內外文明大不同 千百年來都外用 原來祂是內文明

科學即使發展到瞭如今,也遠沒有達到我們古代祖聖先賢在慧觀狀態下所揭示的宇宙真諦,天文、人文、地理,三大分類所定義之高。我們應該在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過程中,一定要走進東方龍文化的文明與教育當中,,走進德慧智教育理念實施的經典誦讀當中,走進以伏羲易道文化、黃帝法道文化、老子德道文化為主根,以孔子儒學文化、釋家佛學文化為輔根的中華道德根文化當中去,汲取真正的道德精神營養,走一條捷徑而不是在外面遊離、皮毛上跳舞、隔牆瘙癢式的研究。因為大智大慧者們,已經為我們搭好了橋、鋪好了路、修通了渠,但等有緣者、有心者、有志者們進入探寶取經,最終走向成功的健康智慧、命運順遂、幸福快樂的人生理想彼岸!

2020年4月2日(農曆庚子年三月初十晚吉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