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西文史故事——“帶川門”和戚繼光的《挹秀館》詩

漢兒莊村在河北遷西縣的北部長城附近,現在還保留一座明代駐軍營城的南門,叫

“帶川門”

雖然城門樓上的建築已經缺失,近距離觀看到它,還是有壯觀、威武、大氣之感。城門洞南北縱深大約有十米左右,面向南的門額上嵌一石碑,寫著“帶川門”三個大字,兩旁有小字,介紹立碑人及修建時間,這是很珍貴的。


遷西文史故事——“帶川門”和戚繼光的《挹秀館》詩

帶川門的南邊不遠處,有潵河從西向東流過,門前一川碧水如帶,飄然向東,這或許是叫“帶川門”的原因。


漢兒莊處在山間一塊較開闊的平地上,當潵河從西面狹窄的山谷間衝出來,無數年的沖積形成了這個沖積扇。潵河在漢兒莊古城東面幾里遠處匯入灤河。

在古代,灤河、潵河方便了古城的水運交通,所以有更久遠的歷史。在這裡流傳有唐朝和五代的傳說,遼、金、元時期更是建有行政管轄的機關,由此往北不遠的興隆縣境內有金代名臣蕭仲恭之墓。


用相機拉近距離,帶川門額上石碑小字可以比較清晰地辨認。大字左邊的小字為,“欽差總理練兵事務,兼鎮守薊州、永平、山海等處地方總兵官,少保兼太子太保,中軍都督府左都督,東牟戚繼光;欽差協守薊州中路等處地方、分理練兵事務副總兵官、都指揮僉事,北平史宸、關中王撫民;欽差三屯車前營遊擊將軍、都指揮使北平李逢時立。萬曆八年歲次庚辰十二月吉旦。”

萬曆八年是公元1580年,戚繼光這一年五十二歲,距他調離薊鎮還有兩年多的時間;史宸在薊鎮碑刻記載中出現過幾次,時任薊鎮中協副總兵,他是衛所軍籍,屬興州前屯衛人,駐地在現在的豐潤城區附近,他去世後葬在左家塢鎮大松林村。

碑刻中出現最多的當是遊擊將軍李逢時,他字寫得好,在幾個地方有石刻題字留存,在香山紀壽中說出了“山川可與少保爭奇 ,少保當與山川敵壽”這樣的句子來讚美戚繼光,文采也不會差。車營遊擊將軍相當於當時“機械化”部隊的軍事主官。


遷西文史故事——“帶川門”和戚繼光的《挹秀館》詩


據記載,萬曆六年(1578年)陰曆十月,戚繼光曾經帶領手下將領查看漢兒莊一帶邊防狀況。他們發現漢兒莊城牆傾頹,城內居民只剩有十幾家了。而此地正處在松棚路的潘家口、龍井關中間,地理位置重要,駐兵卻非常少。如在此地駐防重兵,潘家口或龍井關發生緊急軍情,可以立即派兵支援,緩解危機。

於是戚繼光決定,暫時停止保河民兵營班軍的招募,(保河民兵營,是從保定,河間二府招募的民兵,額兵三千名,春秋兩防俱赴三屯營駐紮操練。)改從薊鎮本地招募同等數額人員,開始修建漢兒莊舊城,作為三屯鎮府戰車營的駐守之地。做完決定後,戚帥要在此地設宴慰勞手下將佐。遊擊將軍李逢時在這裡建了一座館舍,館前有一株古松,樹梢松針間還留有殘雪,戚繼光因景而命名館舍為“挹秀館”,並作詩一首。

挹秀館
孤松宛似蒼虯伏,黛色參差別館旁。喜看金湯開漢上,還將畚鍤卜灤陽。
群峰北擁王庭遠,一水東流帝澤長。潦倒卻忘身似寄,十年相對滯冰霜。


詩的大意是:蒼勁的古松啊,像虯龍低伏在空中,暗青色的松枝,錯落地伸展在挹秀館旁。我高興地感到,一座堅固的城池不久就要建成在漢兒莊,緊接著還要修繕破敗的營城——灤陽。城北的群山擁擠在一起,遙遠的邊塞啊,是這樣的荒涼,可是朝廷對我們的恩澤像潵河的水一樣綿綿流長。人生天地間是多麼短暫,請將那些不如意的事情遺忘,感恩朝廷,我們在艱苦環境中守衛邊塞,不知不覺已有十餘年的時光。


詩的前兩句寫景,緊接著言事,五、六句讚美朝廷,雖然遠離京城,我們能感到朝廷的關懷,因為感懷朝廷的恩澤,所以最後正能量的抒情,人生短暫,不要考慮個人得失,繼續努力為祖國保衛邊疆。


萬曆六年十月做了修繕營城的決定,北方的陰曆十月因為寒冷是不能做基建工程的。據記載,第二年,萬曆七年(1579年)漢兒莊營城開始重新修繕建設,並在當年完工。戚繼光從薊鎮本地招募士兵三千人,修建營房千餘間,成立“車前營”駐防漢兒莊,李逢時任“車前營'”遊擊將軍。


帶川門額石碑記載,南門建成於萬曆八年。既然營城在萬曆七年修繕完成,南門怎麼八年才建完呢?可以這樣理解,萬曆七年只是建完了周遭城牆,破舊的南城門樓還沒有翻建,古代在什麼方位建城門需要確定吉期吉時的,所以延遲到萬曆八年秋季重新修建了主城門南門,而南門額嵌石碑的時間卻延長到冬季的十二月,這也加深理解了為什麼是“十二月吉旦”立,吉旦在這裡就是選取的最吉祥的一天,不一定就指的是農曆每月的初一。


詩句裡的“還將畚鍤卜灤陽”,查看史料記載,灤陽營城處在喜峰口和漢兒莊營城之間,灤陽營城的舊城修建在漢兒莊營城之後,到萬曆九年五月方才完工,招募本地士兵三千,成立“車後營”,駐守灤陽城。這樣兩營城駐守精銳的“機械化”部隊車營,互為犄角,加強了防守力量。


時間已經過去了四百多年,挹秀館和古松早已找不到痕跡了,帶川門巍然挺立,這賴以當地人們的保護意識。讓歲月承載的歷史信息以實物的形式呈現在後來人面前,會讓我們感到歷史的直觀、生動、鮮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