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欧美女排多数采用强力接应打法,中国多采用保障型接应打法?

年青的心1961


  • 谢邀请,欧美女排采用强力接应打法主要是因为运动员身体素质好,弹跳能力强,力量足,体力充沛,只要把球起高,无论是在前排,还是后排,强点可以连续进攻,优越的身体素质比较适合打强力接应战术。相对于欧美女排运动员,中国女排运动员身体素质明显不占优势,主要是弹跳能力,力量,体力上都有明显不足,这只天然的缺陷,这种情况下,中国女排只能采用适合自己发展的战术路线,接应轮最少需要接三轮一传,来保证前排的进攻,主要是接应轮换到后排,进攻距离比较远,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很难下球拿分,这种情况,只能让接应接三轮一传,解放前排四号位的一传压力,让前排有更多精力专注于进攻,这样的进攻战术体系成功率比较高。
    有一些球迷也问了,中国女排目前的这批球员都可以打后攻,像朱婷实力最突出,前后排进攻的成功率都非常高,为何不把朱婷调换到接应位置呢!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欧美女排进攻强点是在二号位,她们对二号位的拦防非常有心得,一旦朱婷在二号进攻受阻,中国女排的进攻体系会全面崩溃,中国女排必败无疑。朱婷身体的柔润性非常好,脚下移动速度快,特别是她下蹲的技术动作协调性非常好,这种天然优势最适合接一传,朱婷在中国女排主攻线上可以打大主攻,也可以打保障型小主攻,这才是她最厉害的地方,把她放在四号位,中国女排的进攻体系才能实现利益最大化。
    中国女排没有走欧美走强力接应打法,主要是因为我们的球员身体素质有差距,走保障型接应是根据自身的特点量身定做,非常适合中国女排整体战术打法。

知事渊博


强力接应 这类接应二传一般不参与一传任务,主要负责进攻,大多是2号位前排或后排的定点强攻以及来回球中的调整进攻。强力接应一般具有很强的进攻实力,网上突破能力强,是一支球队的核心和主要得分手。比如艾格努、博斯科维奇。

保障接应 也称作跑动接应,这类接应二传一般负责球队的六轮一传任务以解放前排主攻,进攻主要以偷袭、战术球(双背飞,背抠,前交叉等)为主。保障型接应二传的主要任务是一传,防守与串联,他们后排技术细腻、基本功扎实,相应的,网上实力不足是保障型二传共同的特点。比如新锅理沙、杨艺。

全面型接应 这类接应综合了前面两种类型的接应特点,有时会承担一部分(1至3轮)的接发球任务;战术进攻与定点强攻兼而有之。这类接应的特点即在每一个技术环节上都有一定的实力,但大部分全面接应缺少突出特点是一个普遍现象。比如龚翔宇、曾春蕾。

接应打法是根据球员特点安排,比如艾格努在郎平手下当然还是强力接应。再比如新锅理沙打不了强力接应,教练这么安排自讨苦吃。因为强力接应把着2号位或后二进攻,对方拦网有些困难,但前提是接应的扣球必须吸引1.5个拦网手。

朱婷、李盈莹谁要是该打接应,那自然后强力接应。对方留一个主攻防守肯定防不住,因此我方主攻下球机会增加。


云端美


欧美球队由于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加上她们传统习惯所以更热衷于强力接应打法,强力接应不接一传更释放了她们完全体的进攻空间,通过强攻获得压制上的优势,而排球进攻往往更能够获得先机。



中国女排的传统打法与欧美有本质区别

要了解中国女排为什么不选择强力接应打法还得看一下中国女排的传承,从八十年代老女排开始我们就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那就是强点在边攻位置主攻的是四号位位置,用边攻的主要进攻手段成就整个体系的攻防一体化,郎平指导就是那个时代杰出代表,而且在接应位置我们一直都是以一传和防守为主后来也有多面手接应二传,比如周苏红在承担接应任务同时也承担一定的二传任务,现在由于更加规范每个位置的作用所以接应二传这个名称很少提起。



具体中国女排接应区别于欧美的特点如下:

1、中国人本身由于工业化相对较晚所以我们在近代和欧美人产生了体质上的差异,无论力量还是弹跳以及攻击力度都不如欧美人,而强力接应需要的正是这方面的综合素质,比如现在的意大利埃格努、塞尔维亚的博斯科维奇、俄罗斯的冈察洛娃等等都具备了这样的身体素质基础,像埃格努更是趋于男性化,她们有这个基础条件而我们相对较弱。

2、中国出来强攻手的苗子都培养成了主攻手,这是中国女排的传统我们对于排球这项运动的认知更多的是出于我们对于自身的了解,像朱婷培养的方向就是大主攻,张常宁则尝试过接应位置不过效果并不好,用张常宁自己的话说不适应二号位的进攻,刘晏含郎平指导也曾经让她尝试过这个位置但是效果都不理想,这个我认为还是与我们习惯有很大关系,我们更热衷于四号位的强攻更能够在这个位置发挥我们的特长。



3、中国女排更追求战术体系和人的平衡,主攻手也需要接一传,虽然我们尝试过主攻手不接一传比如王一梅时期这样的大主攻,但效果同样不好,后来郎平指导全力改造中国女排主攻必须接一传,朱婷现在也要完成2-3轮一传任务,张常宁需要接六轮一传,而龚翔宇需要接3-4轮一传,这样的全面能力有效的提升了我们整体的攻防效果,就如篮球全能型球员已经成为各支球队的新宠,同理由于我们主攻和接应都具备接一传的能力能够有效的达到攻守的平衡点,会形成全攻全守的新的战术体系。

4、至少在这十年八年之中我们在接应的位置还应该是保障型接应为主,至于后来能不能出来这样的球员那得看后续的发展以及我们球员身体素质提高能力,当然出不出来强力接应也需要和我们战术体系相适应,从目前情况看中国这种全攻全守的体系是比较适合中国女排的现状,欧美强力接应实际上也弱化了主攻位置,有的球队接应的得分占据球队一半,一旦接应出现问题球队的进攻也会下降一半,实际上我们和意大利去年国家联赛分站赛的比赛就是最好的证明,一旦埃格努受挫那么意大利的整体进攻能力完全处于被动,强力接应有好处但同样有弊端。



全攻全守保障型接应更适合中国女排实际

2013年郎平指导接手中国女排之后便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队伍高大化以及攻防兼备是我们现在的特色,保障型接应在这种体系中起到了非常好的优化作用。

1、优化一传体系。我上文提到了我们的一传体系是主攻和接应来完成,大主攻朱婷接2-3轮一传,小主攻张常宁接6轮一传,这确保了主攻位置层次分明,张常宁全力接一传解放了朱婷为朱婷释放了更多的进攻空间,而接应位置曾春蕾+龚翔宇接3-4轮一传,这样的四人一传体系有效的保障了我们的一传体系不会被破坏,反轮时进行换位,当多点进攻受阻时就会进行变化打朱婷为核心战术,这个过程中曾春蕾和龚翔宇起到了优化调整作用。

实际上这样的一传体系在世界杯上展现的淋漓尽致无懈可击,龚翔宇的防守能力在这个时候也起到了奇效,同时通过灵活的换位能够达到多种战术制导致胜的效果。



2、优化二传体系。上文我提到了为什么叫接应二传实际上接应位置需要承担主力二传防守时的二传任务只不过现在弱化了加上丁霞能跑能跳所以大多数情况下丁霞完全能够撑起二传体系,但当丁霞参与防守没有回到位置时曾春蕾和龚翔宇必定承担一定的二传任务,龚翔宇本身就是二传出身,她是后来改打接应位置,细心的球迷也能够发现龚翔宇有时候弥补丁霞缺位然后承担起二传任务,她的整体调整球功力非常不错所以关键时刻她能够舒服的将球送到朱婷或者张常宁面前,说白了我们的接应已经朝全能化接应方向发展,这或许会是中国女排区别于欧美女排最大的不同,而接应位置全能化对二传体系同样起到优化作用。



3、优化自由人体系。这又是保障型接应区别于强力型接应的另一个不同,在中国女排体系中接应除了一传、进攻往往还要承担一定自由人的任务。特别是自由人被副攻替换下场时我们的接应就成为了自由人。世界杯期间龚翔宇在防守端的数据并不输于王梦洁,她有效的支撑起中国女排后场的防守,可以说这种保障型接应再次加强了中国女排整体的防守力度,提升了进攻端火力输出,这也是中国女排的最大特色。



总结:中国女排这种全攻全守体系很有点荷兰足球全攻全守的思路,而保障型接应在这个体系中承担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中国女排场上关键点,亚洲球队由于传统不同打法和欧美有本质的区别,欧美球队习惯于二号位的强攻所以将最强的攻手安排在接应位置,我们习惯于四号位的强攻所以将最强攻手安排在主攻位置,实际上无论强力接应还是强力主攻适合整体体系才是最成功的,之所以中国女排重回巅峰跻身一流强队行列还在于我们因地制宜的打造适合于我们的战术体系,无疑保障型接应就是这个体系一个非常亮眼的点,虽然进攻上我们保障型接应还处于劣势但在全能方面我们已经属于引领者。


醉眼观球


我们也需要强力接应,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而已。

龚翔宇作为中国女排的劳模战神,发挥一直比较稳定,只是由于自身原因,不可能发展成强力接应,没办法!

我们也需要强力接应,而且郎导让刘宴含、张常宁改打接应,就是要打造中国的强力接应。

刘宴含没有达到郎平的期待,所以就会逐渐淡出国家队,一传不好,没办法!

有人也想让李盈莹改打接应,可是郎平好像没有特别训练她,谁知道是真是假。

强力接应是世界排球运动的发展趋势,培养强力接应,势在必行!

世界上最优秀的强力接应博斯科维奇,艾格努等都是我们学习的对象,值得期待!

龚翔宇太累啦!能够培养一名优秀的强力接应是中国女排的最好的选择!

龚翔宇加油!


东邪体坛泰山


这个问题应该探讨过多次了,也算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

关于「强力接应打法」,本来就是欧洲女排为自己量身定做的一种打法,因为她们身体素质一流、运动天赋更好、个人能力更强、适合个人单打,并且,在欧洲这样的人才也不缺,所以,她们就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这种「人种优势」,寻找一个个人能力很强的球员来专门进攻,让全队围绕她来制定战术~于是,「强力接应打法」就出现了。

正是因为这是欧洲女排特有的打法,你才能看到,几乎每一个欧洲强队都有一个「强力接应」,比如:意大利有艾格努,塞尔维亚有博斯,荷兰有耶斯,德国有利普曼,俄罗斯有冈察洛娃,波兰有司马……即:对于欧洲女排来说,无强力接应就成不了强队。

另外,又因为欧洲女排引领着世界女排的发展潮流,于是,她们的这种强力接应打法又逐渐走向世界,被其他国家所模仿,慢慢地就成为了世界主流打法。

但是,任何事情都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适合别人的不一定适合自己,对于中国女排来说,由于我们在身体素质和运动天赋上不如欧洲球员,像欧洲那样的强力接应我们不太好找,而现在主攻位置却很强,那我们就干脆「以主攻为核心、走高快结合的打法」,而接应位置则侧重于保障~事实证明:这种打法更适合我们。

所以说: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主流的不一定就适合你~中国女排更善长培养主攻手所以,我们以主攻为核心更能打得得心应手。

但是,这并不是说:接应位置就是纯保障了,只是侧重而已,实际上要攻防兼备、技术全面才行~并不是谁都能打接应的。


星夜明瞳


中国女排不是不想采取强力接应的模式,只是我们从未出现过达到世界级强攻的接应选手。周苏红能够独成一派,还是源于她的跑动攻战术。像之前的陆倩、白云等早一代所谓的“强力接应”,与世界一流水平相比差距甚远。


如果我们有两个朱婷,谁不想在2号位打强力接应呢?

目前,几乎全世界的球队都知道中国队的软肋就在于2号位的进攻太孱弱。龚翔宇如果论一传、防守、串联等保障技术,应该说在世界上都是非常优秀的选手。而作为接应来说,她的进攻能力就很一般了。不要说在国际比赛上,就是在国内排球联赛龚翔宇的进攻也很一般般。但中国队还是离不开她,就是因为需要她的一传来保障朱婷这个强点的进攻。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有2个朱婷,4号位放上一个,2号位再放上一个,那中国女排岂不是无敌了?

老天就是这样公平,一个球队就是只拥有一个世界级的强攻点。像意大利的艾格努、塞尔维亚的博斯科维奇,如果这两个人跟朱婷同时放到一个球队,那这支球队的攻击力真是太可观了。中国女排从没有在接应位置,强攻实力达到一流水平的选手,当年的“梅楚革新”,王一梅也因改造失败而被放弃。

欧美球队都是打2号位强攻为主,中国队则以培养优秀主攻优先。

波兰的司马泽克、荷兰的斯洛特耶斯、意大利艾格努、塞尔维亚的博斯科维奇等等都是世界强力接应的代表。她们的培养模式就是从小注重2号位的强力进攻,这种打法也更超向于男排。由于欧美球员在身体素质上还是优于亚洲选手,亚洲球队包括日本、泰国、韩国、中国实际上都是打集体作战的球队。以传扣战术配合为主,小、快、灵、变等技巧型、战术球更多。

像朱婷这样身体素质出众的亚洲球员真是少之又少。像王一梅、王丽娜、杨昊、惠若琪、朱婷等等,中国队还是更多地从小培养优秀主攻。主攻和副攻的战术球配合,不需要像欧美强力接应那样连续进攻、起跳,更符合亚洲人的身体素质。另外一点,欧美和亚洲球队的最大不同点也是在于,欧美球队拦2号位的进攻比较得心应手,这也跟她们强力接应的打法有关。中国队强在4号位,这也让她们在拦网上有所不适应。

每支球队都是根据球员的个人能力、技术特点来打造自己的战术体系的。像现在的龚翔宇就很难做到当年周苏红那样的前交叉、双背飞等战术攻,这不光是需要龚翔宇的个人能力,更需要全队的一传质量以及副攻配合打双背飞的能力。不知道中国女排以后会不会出现世界级的强力接应,但目前只要有朱婷在,所有的进攻战术还是要围绕这位超级主攻来设计的。

目前,有朱婷的中国女排,边攻能力还是非常强的。袁心玥的高点背飞、三号位快球力量有明显增长;李盈莹左手进攻小斜线、直线打得很具个人特点,再加上张常宁、龚翔宇等人的一传保障,攻防还是很平衡的。每个球队还是按照自己的特点来吧,大家说呢?欢迎各位留言、评论,感谢关注!我是骑马寺的少年。

骑马寺的少年


欧美推崇强力接应,而中国女排喜欢用保障接应原因是什么,我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首先基层培养理念有差异。我们的基层选拔苗子时,把有点棒头的队员都推到主攻位置,而接应位置只能说是退而求其次,所以这也造就我们的进攻火力在主攻身上。郎导上任前,我们的培养模式是大主攻不接一传只管进攻,所以造就了很多球迷戏称的“梅系主攻”出现,大主攻不接一传,那么必须搭建小主攻、接应、自由人的一传体系,而我们以前秉承的是亚洲传统打法,接应没有绝对的强攻实力,只能因地制宜的打跑动,所以造就了之后的接应功能是保障一传,进攻靠偷袭的接应存在现状。

2013年郎导上任后,郎导非常希望能把国际潮流打法推行下去,那就是双主接一传解放接应,但是由于当时朱婷、张常宁等人一传不是很出色,所以郎导因地制宜用曾春蕾和杨方旭参与一传来弥补,也正在这种强行干预下,朱婷、张常宁等主攻硬生生把一传练了出来,但是我们的接应不够强力,再加上主攻还是要承担主要得分任务,所以接应继续接一传并且承担的任务越来越重来为解放主攻进攻!

那么可不可以把主攻改到接应位置,张常宁之前改过接应,她说打主攻时间长了,再回到接应位置不是很顺手,毕竟主打二号位和主打四号位扣球习惯和上步节奏还是有很大变化的。18-19郎导也有意去做过改变尝试,把郑益昕和刘晏含改到接应位置,但效果都不尽人意。现在国内联赛接应大多被外援把持着,本土的接应很多以保障为主,进攻软的要命,两年了只有一个杜清清露头还是那种一传和进攻都无特色的队员,所以国家队只能带着老将曾春蕾继续打比赛,可以说后继乏人,让我们的强力接应没有更多的选择余地。

我们也希望能有自己的强力接应出现,也希望下周期陈佩妍、吴梦洁等小将们能崛起,来填补这个位置的缺憾!


排球那些事


因地制宜,切忌生搬硬套!

欧美女排,尤其是欧洲女排通常都有一个强力接应,都是以接应为主打。这也是她们的一个传统,像意大利女排02年世锦赛夺魁时的托古特,07年以及11年世界杯登顶时的阿奎罗,现如今的明星接应艾格努等等,她们也是蓝衣军团取得好成绩的保证!

不只是意大利,像塞尔维亚女排的博斯科维奇,德国女排的利普曼,波兰女排的斯玛泽克,以及俄罗斯女排的刚查洛娃,她们都是球队攻城拔寨的排头兵!有的甚至能包揽球队近半数的分数。

而我们的接应多为技术全面的保障型,虽然强攻突破能力不突出,但能承接一传和防守,同时在副攻手的战术掩护下在二号位也具有一定的下球能力。并且我们已经具有了朱婷这一个绝对强点,对接应在右翼的任务自然也减轻了很多。

最后,如果我们有黑努,博斯那样的接应我们不会不用。关键是找不到!


smallorange1


并不是中国采用保障型的接应,而是一直以来就没有出过特别厉害的接应!其次,中国女排与欧美强队的打发不一样!

中国女排在陈忠和时期的主打战术就是快速多变,依靠接应的跑动穿插各种战术,双背飞,前交叉,背交叉,前飞等等,而那时候的七仙女阵容也非常齐整,队伍里面没有特别强的进攻点,但是每个人都没有短板,再加上稳定的一传,在二传的组织下,每个点都能打出来,而那时的接应周苏红在场上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后排参与接一传,前排各种跑动战术,眼花缭乱。在陈忠和之后,郎导接手中国女排开始进入郎婷时代,对比起陈忠和的黄金一代,郎导打造的这支队伍的战术更加鲜明,朱婷为战术核心,主攻和副攻左右开弓,由于朱婷承担了队里大量的进攻重任,所以龚翔宇更多的偏向于保障,再一个袁心玥在二号位也替她分担了不少的压力。

欧美强队都是主打接应这个位置,像塞尔维亚的博斯科维奇,意大利的埃格努,荷兰的斯洛特耶斯,德国的利普曼等等,为什么她们的打法跟我们不一样呢?第一个她们注重培养的点就是接应,基本有潜力的新人从小开始就是练习接应这个位置,再加上她们身体素质好,强攻能力突出,弹跳也出色,所以培养出来的接应基本都是球队的核心,这是她们一直以来的传统打法,从二号位突破,所以在培养选手这块就特别注重。

当然,并不是中国不采取强力接应打法,而是每支队伍根据自身的实力来布置不同的战术,朱婷在主攻位置突出,那么自然接应端需要在保障环节承担多一点任务。


排球boy


中国人的体质和欧美人不同,培养方式也不一样,决定了中国女排和欧美女排接应打法的不同。

欧美人身体强壮,弹跳能力强,力量大,可以不断的起跳扣杀,所以她们采用比较简单粗暴的打法,将球传高,接应在各个位置暴扣,这就是强力接应的打法,主攻则主要起到保障的作用。目前打得最好的就是塞尔维亚女排的博斯科维奇和意大利女排的艾格努。



中国人的体质相对弱一些,不可能这么连续起跳,力量也不足,所以进攻是以主攻为核心的打法,由两主攻轮流进攻。接应则采取保障型居多,老女排的郑美珠和黄金一代的周苏红都是这样的类型,现在的主力接应龚翔宇同样是保障环节相当出色。



中国女排采用的接应打法和中国排球的培养方式也有很大的关系。从小培养球员时,好苗子都被往主攻方向培养,往接应位置去的球员自然就不是进攻最强的了。实际上,中国女排的接应起保障性作用,也不是说就不要进攻了,而是攻防都需要,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样的球员更难培养。巅峰时期的周苏红,她的跑动进攻让对手无解,这也是中国女排的看家本领之一,比欧美暴力接应一点都不差。



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打法,适合的就是最好的,中国女排的接应需要的就是全能型人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