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咖啡承认交易造假股价暴跌;拼多多做拼小圈的真正意图?


瑞幸咖啡承认交易造假股价暴跌;拼多多做拼小圈的真正意图?

微信公众号:商业科技创投圈(spark-share)

如果你想要打造一支有狼性的团队,就要先问问,你是一个狼性的老板吗?如果你不是,就不要期待你的团队有狼性,一将无能累死三军。想要打造一支狼性的团队,除了领导自己要变为狼性的管理者外,还要做三件事。首先,作为领导,你一定要知道员工想要什么,要知道员工为什么奋斗。创业酵母创始人及 CEO 张丽俊指出,从人性上来说,员工不会为领导奋斗,也不会为公司奋斗,只会为自己奋斗。这时应该想想团队要什么,看能不能达成共识。其次,整个团队应该有共同的目标。最后,团队一定要能拿到结果。若能持续拿到三到五次结果,一定能激发团队的狼性。但如果领导每次布置的任务团队都无法完成,那么下次无论你说什么,也没有人会相信你了。

今日商业科技焦点:
✅瑞幸咖啡承认交易造假股价暴跌
✅拼多多做拼小圈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什么样的剧集能够撬开观众的钱包?
✅完美日记逆势拿下 1 亿美元融资,估值翻倍达 20 亿美元


✅亚马逊:向淘宝学运营


瑞幸咖啡承认交易造假 22 亿元:股价暴跌 83%

北京时间 2 日晚间,瑞幸咖啡发布公告,承认在 2019 年第二季度到第四季度期间存在伪造交易行为,涉及销售额大约 22 亿元人民币。瑞幸咖啡方面表示,公司董事会已成立了特别委员会,以监督内部调查。消息一出,瑞幸咖啡股价在盘前交易中急转直下,一路暴跌逾 80%。随后,瑞幸咖啡盘中熔断暂停交易,跌幅达 78.55%,报 5.62 美元/股。此前在今年 1 月 31 日,做空机构浑水公司称收到关于瑞幸咖啡的 89 页匿名报告,通过调查发现瑞幸咖啡从 2019 年第三季度开始捏造财务和运营数据,夸大门店的每日订单量、每笔订单商品数、每件商品净售价,营造出单店盈利的假象,掩盖单店亏损的事实。日前,美国多家律师事务所发布声明,提醒投资者,有关瑞幸咖啡的集体诉讼即将到最后提交期限。

拼多多做拼小圈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拼多多 2 月上线,在首页显著位置推出的拼小圈。根据拼多多的说法,该功能是为了分享真实购物体验,有助于从消费侧完成“去伪存真”的鉴别环节。但前提是,必须要先考虑消费者的体验感受。极点商业评论发现拼多多官方尚未就用户对拼小圈的大量吐槽发声。所以,拼多多做拼小圈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瞄准五环内的拼小圈
1) 2018 年上市后却一直未盈利的拼多多,股价就像坐上了过山车,加上阿里、京东对下沉市场的发力,深感发展危机的拼多多,悄然谋求转型,向五环内迈进。
2) 由于 2019 年微信加强了对外链的管理,过去拼多多赖以生存的社交电商流量受到重挫。拼多多被迫将发展战略倾向于平台补贴,开始以“百亿补贴”的烧钱方式,加大向“五环内”迈进的力度。
3) 拼多多接下来为了赢得更多五环内用户,会让消费者了解商品“真实评价信息”,为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做参考。

小瞧了五环用户
1) 目前,从用户对拼小圈的反馈来看,会发现很有意思,甚至分为几种类型:迷惑不解的、愤怒难平的、威胁卸载的、围观偷窥的。但不管是哪种心态,都正在表明——对于那些曾经“理解不了拼多多核心的五环内用户”,其实拼多多对此也很可能没有真正理解,甚至小瞧了。


2) 尽管拼多多官方表示设置了多重隐私保护机制,手动关闭通讯录授权等等,但从不少用户反馈来看,其实是软件自动帮助完成“添加好友”申请。
3) 用户在拼单成功后,事实上很难注意到底下会有一行非常不起眼甚至差点隐形的“拼单即将同步到拼小圈,点击取消。”对大多数用户而言,不经意间就会默认同步到拼小圈。

隐私界线和企业底线责任
1) 从大量用户反馈情况来看,拼多多无论是技术、还是层面,都未做好准备。
2) 某种程度上拼多多其实是在利用、纵容着其他用户的偷窥欲。哪怕对他人而言,在拼多多上购买廉价商品,本身或许就是最敏感和最不想对外人道的。

并不乐观的未来生态
1) 在社交生态这条路上,一切非用户自发的“促进”,很容易引发“反噬”,只会带来负面效应甚至引火烧身。
2) 即便拼小圈将来引入 MCN 机构或者 KOL 等头部内容账号,但答案仍不乐观。这是因为,每个人的购物需求、喜好并不相同,是好友推荐更好,还是算法推荐更好,如果寻找一条长期的生存发展之道,这并非两难选择。

✨你如何看待拼小圈的上线?如果收到好友申请,你会选择通过吗?#拼多多 #电商 #拼小圈

什么样的剧集能够撬开观众的钱包?

视频网站的超前付费点播,正在迎来第三个关键性节点。至此,优酷、芒果 TV 正式入局,和腾讯、爱奇艺一起瓜分超前付费点播这块蛋糕。只是,经历了《陈情令》的高调试水、《庆余年》的引发争议,超前付费点播的市场接受度究竟如何呢?回归理性,“广撒网”的超前付费点播现状下,什么样的剧集能够撬开观众的钱包?高昂的内容成本和亏损现状下的视频网站,迫切需要探索新的盈利点,超前付费会是那条有效路径吗?“娱乐独角兽 ”做出独家解析:

13 部头腰部剧扎堆,“广撒网”下谁在撬动用户钱包?
1.未来超前点映会成为一种常态
1) 2020 年开年至今,13 部视频平台自制剧先后开启超前点播,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2) 2 月 4 日《将夜 2》热度值增幅明显大于其他更新日,并在 2 月 5 日拿下 9497 的最高热度值;《爱情公寓 5》在开通超前点播的 1 月 28 日及之后两天热度值达到 9700+,较之前后两周效果显著;


2.但此时乐观为时尚早
1) 虽然 Q1 多为优质 IP 加持、自带话题和热度的作品,但在超前付费方面市场反馈却各有不同,从整体热度曲线和播放量曲线来看,市场效果虽有但略微有限。
2) 《两世欢》《大主宰》以及《猎心者》市场反馈同样比较微小。三部剧在开通超前点播的节点上,相关热度数据均无明显拉升。
3) 《重生》从其刚刚在周四开通超前点播来看,效果也并不十分显著。
4) 市场对于超前付费点播的热情,既与剧集自身的话题热度、口碑质量密切相关,但更重要的则是剧集本身的受众特质,受众垂直、用户黏性高的剧往往更能加深观众的付费意愿。这一点在尚未解锁超前点播的在播剧和待播剧的市场反馈上亦能窥见一二。

平台困局待解、用户权益受损,超前付费真能成 2020“新常态”?
一场用户和平台之间的利益争夺战正在拉开
1) 如今,腾讯爱奇艺先后破亿的付费会员规模、头部大剧的付费会员拉新能力都是市场考量的标准。
2) 和超前付费相携而生的资源泄漏、盗版肆虐等,始终是视频平台面临的重大问题。
3) 对于大部分付费会员来讲,超前付费点播模式带来的是对自身利益的损害,伤害了用户的情感;与此同时,同质化严重、质量参差不齐的作品也很难撬动用户的二次付费热情,甚至引发用户的“逆反心理”带来用户的流失。这种情况下,能够让用户心甘情愿付费的优质内容,也就成了两者达成一致的唯一纽扣。



✨你如何看待现如今诸多视频的超前付费点播?谈谈你的看法。#爱奇艺 #优酷 #腾讯视频#视频

完美日记逆势拿下 1 亿美元融资,估值翻倍达 20 亿美元

疫情下常戴口罩,本来美妆产品需求不大,但国产美妆品牌完美日记被传又完成新一笔融资。据科技媒体 The Information 报道,初创公司完美日记在今年 3 月早些时候获得了一亿美元融资,由 Tiger 老虎基金(中国)领投,厚朴投资和博裕资本跟投。据了解该交易的人士称,此次融资使该公司的估值达到了 20 亿美元。同时,据报道,完美日记在 1 月和 2 月的销售额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 250%。

逆势拿到融资的完美日记,从创立品牌到如今估值达 20 亿美元,只用了三年。为了扩大影响力,完美日记充分发挥了社交媒体的力量,可以说是在社交媒体滋养下迅速成长起来的品牌。一方面,完美日记在微博、小红书、微信、抖音、快手等平台建立了官方账号,并积极运营,投入很大的成本和心血。另一方面,完美日记选择男性明星做代言人,吸引大量女性用户,同时强化运营,增加粘性。此外,和网红主播、KOL 合作,想方设法贴近年轻消费者生活。另外,完美日记还热衷出联名款,其曾和大英博物馆、Discovery 探索频道合作,推出联名款,再找美妆、时尚等垂直领域 KOL 进行推广和宣传,从效果来看,屡试不爽。完美日记也没有放弃线下。最新的融资也为其线下店扩张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



不过估值翻倍,完美日记依然面临诸多难题。首先是愈发激烈的国货美妆赛道,新出的国产彩妆包括 Girlcult、橘朵、Colorkey 等也在奋力追赶蚕食市场。其次是以代工厂加工为主的完美日记,自有产品核心壁垒十分脆弱。而且这套打法已经有人在复制。为了应战,完美日记试着扩充品类,建立新品牌,但从目前来看,相关尝试并不算成功。新品牌还涉嫌违规,多款产品被下架处理。看见今天的消费者异常聪明,有更多的产品选择和购买渠道,在没有明星效应和 KOL 推广的前提下,完美日记试图复制自己成功经验,都难以成功。

今时今日,国外美妆巨头在中国市场已经开始拥抱变化,同时,国货新品牌则在试水线下。无论渠道还是营销,双方开始短兵相接,能够预测,未来的美妆行业,竞争只会更加激烈。如何从 OEM/ODM 代工模式中建立起坚固的技术壁垒,国货美妆的答案决定着自己的未来。#消费

亚马逊:向淘宝学运营

一直以来,大家对亚马逊的印象都是电商界的鼻祖,是淘宝、京东等平台初期的模仿对象。现在看来,似乎出现了相反的趋势。亚马逊为应对疫情,公然抄「阿里作业」,宣布将吸收 10 W 共享员工,疫情结束后再恢复正常。但实际上,这并不是亚马逊第一次「偷师」阿里了。



✨亚马逊「模仿」淘宝做直播?
去年,亚马逊推出了直播带货功能,直播按照不同细分领域分类,比如健身、美妆、美食等,尽管和淘宝直播很像,但只能算是全面低配版的「淘宝直播」被吐槽说「没有学到淘宝的精髓」,主要有以下三点理由:

1️⃣ 主播互动不够密切
亚马逊直播缺乏互动性,聊天区异常冷清,主播一本正经地进行产品介绍,用户的参与感不强。
2️⃣ 直播频次不够频繁
亚马逊的直播场次以及每场直播的时长相对较少,播出的时间也不固定,有不少直播是之前的回放视频。
3️⃣ 氛围打造不够热闹
亚马逊直播间的界面设计是冷淡风,带货时也没有太多限时折扣促销活动缺少营销氛围。即使亚马逊后来添加了兑换折扣码的新功能,但与淘宝比起来还是相形见绌。

✨亚马逊为赚钱,全方位「偷师」淘宝?
1️⃣「社交电商」亚马逊
去年年底,亚马逊上线了一个针对卖家的工具 amazon posts,允许品牌在亚马逊市场范围内的社交媒体上,创造发布由自身品牌策划的帖子信息流。简单来说,就是店家在 amazon posts 上发布商品帖子,质量好的就会被同步到各大社交平台上,获取大批流量。

2️⃣ 亚马逊版「淘宝客」
淘宝上有一种职业叫做淘宝客,他们利用商家店铺发布的优惠商品做导购,赚取佣金, 比如蘑菇街和各种「优惠福利群」。如今亚马逊也开始利用第三方「淘客」给用户发送邮件推销折扣商品,或让「淘客」把任务推广给社交软件大 V,由他们在粉丝福利群里进行营销。
3️⃣ 抖音、油管多视频平台种草、带货
国内淘宝商家常常利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软件来种草、带货。随着抖音海外版 TikTok 在全球爆火,亚马逊商家们也开始通过养号或者找网红达人投放广告的方式,引导大家去亚马逊商铺下单。YouTube 也有很多红人在视频下方放上对应商品的亚马逊链接进行引流。
4️⃣ 限时、限品牌优惠券
亚马逊的优惠券策略和淘宝很相似,下载注册即可领取新人专享的优惠券。这些优惠券的使用套路和淘宝差不多,都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才行。比如特定时间之内、特定的品牌、某种品类产品、 购买商品数和支付金额需要达到一定的数额等等。
5️⃣ 达人背书,站内给商品导流
亚马逊引入了 KOL 推荐的机制——编辑推荐位,也就是找一些比较知名的达人写一段推荐语,给产品做背书。
6️⃣ 视频化商品介绍

一直以来,亚马逊的商品详情页只有一些简单的照片,文字介绍也比较单调。对此亚马逊做出了改变,添加了大段的解释话语和视频演示,让用户全方位地看到实物。

✨除了直播,亚马逊在引流、种草、转化等各个方面都「偷师」淘宝,你怎么看待亚马逊学习淘宝做运营呢?#营销

商业科技创投圈

产品服务推特圈

卫星授时研究所

功夫英语精进圈

热搜头条娱乐圈

微信公众号:商业科技创投圈(spark-shar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