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读些书吧,书会使位低而人品不微,贫困而志向不贱!

不用我说,很多人都知道,世界上平均读书最多的国家是以色列,我查阅了大量的调查资料,以色列平均每人年读书在五六十本,而我们堂堂大中国的人均年读书量一本左右。

真是汗颜。中国的五千年文明史发展进程中,文化源远流长,书籍浩如烟海,却大多沉睡在书架上,文化独步世界,却只有少数鸿儒巨匠努力发扬,跟随者相比于庞大的人口并不算多,这样的情形实在叫目今的我们这些喜欢读书的人着急。


多读些书吧,书会使位低而人品不微,贫困而志向不贱!

历史上的犹太民族流浪、漂泊了两千多年,经受过外族的驱逐和种族大屠杀,1948年,他们终于建立了自己的以色列国家。犹太民族是个苦难深重的民族,特别聪明,因此,这个族群特别团结,特别能吃苦,特别有战斗力,特别爱读书。

以色列人嫁闺女,首先是看男方是不是有知识、有文化,他们从来不会考虑金钱的因素,这和中国当下的状况有太多不同,现在的很多女孩子与父母首先关心、考虑的是男方的家里条件怎么样,是不是有个很好的工作,家庭负担是不是很重,等等,这种情形和以色列人的标准差的有点多。

以色列的年轻母亲在教育幼小的孩子时,在孩子面前放两件东西,一边是书,一边是糖,小孩子读一句,才被母亲允许用舌头舔一口糖。以色列是世界上科学家比例最高的国家,他们获得了27%的诺贝尔奖。

犹太人人特别聪明,平均智商是世界上最高的,我认为,这并不是上天眷顾犹太人,而是因为犹太人经历了太多的苦难,使得他们在无论恶劣的环境中都能顽强地生存,而生存的基本条件有两个,一是强健的体魄,二是智慧。以色列人的智商是长期颠沛流离进而适应进化的结果。

任何一个民族的现状都与之历史有关,这在犹太人身上证明得尤为突出。

为什么以色列人如此爱读书呢?

因为,犹太人非常明白,一个民族只有精神世界充盈、文化文明薪火相传,才是根本,才是生存下去最有力的保障,才永远不会被消灭,因此,读书学习成为了犹太人的国民性,成了他们真正的最伟大的传统。历史上犹太人饱学之士太多,以致于后来的以色列人前仆后继,努力学习。以色列政府特别重视教育,走在以色列的大街上,到处都是书店、书摊,以及免费对老百姓开放的公共图书馆。

虽然犹太人因为他们的高智慧受到了很多朝代强权毁灭式地迫害,虽然希特勒丧心病狂地贬犹灭犹以显示日耳曼民族的优秀,但是,犹太人还是坚强地生存了下来。

不喜欢读书的人,在读了我的这段拙言后,你是不是应该立即去买几本书来读?但愿能有这个效果。


多读些书吧,书会使位低而人品不微,贫困而志向不贱!

清朝的袁枚在《黄生借书说》写到“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

他说的意思是,书只有借来的才会认真去读,要快点读完,速度慢了,怕人家索要时读不完。因此,这种说法只是针对那些不愿读书、懒着读书的人,其目的是提倡人们多读书,并非是说,你要想读书,非得借人家的不可,否则就不读。

袁枚的话被时下好多人断章取义,拿作向别人读书的借口。其实,以我的观点,借我的书,可以,但是你要及时还,并且还不能损坏,好借好还再借不难嘛!

但是,事实却不是这样,有些人(并不是所有人)借书迟迟不还,甚至弄丢。有的还回来了,再看那书,褶褶皱皱,如小孩子的粑粑布,你说这书能愿意借吗?如我之爱书之人,常常不忍因为一本或几本书伤了与借书人的感情,只是想办法不借给上述两种借书人,既不伤了和气,又不借给他,在这方面我可以应对自如——这都是借书人给磨出来的。

也许有的人会说“不就是几本破书吗,才几个钱?有那么严重吗?”我要对这样的人说,第一,你绝对不是个读书人或者喜欢书籍的人;第二,对于爱书的人、爱读书的人来说,书籍是不能用金钱衡量的,如果你用金钱来谈书,只能说你真的很俗,纯正的雅过敏;第三,你弄坏了或者弄丢了人家的书,你还有理了?

此三点,话有点直,但是,你琢磨琢磨,应该有点道理吧。


多读些书吧,书会使位低而人品不微,贫困而志向不贱!

我这人对待别人的书有两个战略:一、如果你是个喜欢读书人或者喜欢收藏书的人,我绝对不会借你的书,因为,我知道借给我书你心疼;二、如果你不是一个喜欢读书、喜欢收藏书籍的人,书籍对你来说毫无意义,我在你的书架上发现了我垂涎欲滴的书,我便想方设法据为己有,即使有时候付些钱我也愿意。

有人说“偷书不算偷”,这种说法不好,偷就是偷,怎么还能不算偷了?有些人说那是偷知识偷文化,但那也是偷,总不如正大光明的好。

不偷书,不借书,是我现在的两条原则,若读书,只有自己买来,读时能在书上乱写乱画,读后还能收藏,为下一代亦积攒了精神食粮,岂不乐哉。

在这个熟悉的陌生城市栖身,六年半,买了三千八百本书,本本都是经典,小书房满满当当,我好满足,因为,这些是属于我的精神家园,每次从外面回来,我便沉溺其中徜徉。

没事的时候,我就瞎寻思,现在的年轻人为什么不喜欢读书呢?以色列人经济发达,生活充裕,但是那里的人们却能平静下来每年读那么多的书,我们差在哪里呢?

真羡慕以色列的人文环境,在那个国家最看重的是教育、品味和文化,有了这些,财富自然滚滚而来,因此,以色列人生活既富足又充实。而在我们国家,人们往往首先从一个人所持有的财富来界定层次的高低,这是一个天大的误区。

除了先天性因素,智慧、文化和思想一旦进入了你的精神世界,永远都不会走开。反观金钱、车子等那些身外之物,却不一定伴随你终生,一次失误,你可能由一个富翁就变成穷光蛋,这样的例子多了去了。再说回来,一旦你有了高于别人的智慧、文化和思想,你就不必担心挨饿受穷,起码每顿能享用一碗裹腹的还算好吃的饭菜,这便是内在素质的力量。

有的人说了:“你这话说的,站着说话不腰疼,我要买房子,有病了还要到医院花钱治疗,孩子要上学,哪样不需要钱?没有金钱是不行的。”

其实,我不反对赚钱养家,我也在赚钱养家。我要说的是,你要沉下心来读书,否则当你富得流油满地的时候,由于文化的缺失,你仍然很穷。

包括一些女孩子,也应该多读点书,你看张爱玲、林徽因、曾子墨、敬一丹等不同时代的女人哪个不是文化素养极高对社会做出大贡献的人?她们的女人气质远远超出那些靠脸蛋、绯闻博眼球的女明星,这是文化的力量。两种女人,前者接近完美,后者根本无法与前者媲美。

当然,演员中也有女神级别的人物,林青霞就是典型,她不但漂亮,而且肢体动作、语言、表情、一颦一笑都流露出超出常人的女人气质。看她写的《窗里窗外》,挺女人的,挺细腻的,挺浪漫的,挺感性的,只是文笔还需进一步修炼。

总之吧,人活一世,应该多读点书,百利而无一害。

贾平凹说的挺好,他说,人活着不能没有钱,但只要有一碗饭吃,钱又算是什么呢?穷不是咱们的错,书却会使咱们位低而人品不微,贫困而志向不贱。一定要把书看重,什么都不要眼红,但可眼红读书,朋友可以不交或少交,书之友不能一日不交。书是忌富,人富则思惰,要学会逼自己静心读书,深知书中精义。

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