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讀些書吧,書會使位低而人品不微,貧困而志向不賤!

不用我說,很多人都知道,世界上平均讀書最多的國家是以色列,我查閱了大量的調查資料,以色列平均每人年讀書在五六十本,而我們堂堂大中國的人均年讀書量一本左右。

真是汗顏。中國的五千年文明史發展進程中,文化源遠流長,書籍浩如煙海,卻大多沉睡在書架上,文化獨步世界,卻只有少數鴻儒巨匠努力發揚,跟隨者相比於龐大的人口並不算多,這樣的情形實在叫目今的我們這些喜歡讀書的人著急。


多讀些書吧,書會使位低而人品不微,貧困而志向不賤!

歷史上的猶太民族流浪、漂泊了兩千多年,經受過外族的驅逐和種族大屠殺,1948年,他們終於建立了自己的以色列國家。猶太民族是個苦難深重的民族,特別聰明,因此,這個族群特別團結,特別能吃苦,特別有戰鬥力,特別愛讀書。

以色列人嫁閨女,首先是看男方是不是有知識、有文化,他們從來不會考慮金錢的因素,這和中國當下的狀況有太多不同,現在的很多女孩子與父母首先關心、考慮的是男方的家裡條件怎麼樣,是不是有個很好的工作,家庭負擔是不是很重,等等,這種情形和以色列人的標準差的有點多。

以色列的年輕母親在教育幼小的孩子時,在孩子面前放兩件東西,一邊是書,一邊是糖,小孩子讀一句,才被母親允許用舌頭舔一口糖。以色列是世界上科學家比例最高的國家,他們獲得了27%的諾貝爾獎。

猶太人人特別聰明,平均智商是世界上最高的,我認為,這並不是上天眷顧猶太人,而是因為猶太人經歷了太多的苦難,使得他們在無論惡劣的環境中都能頑強地生存,而生存的基本條件有兩個,一是強健的體魄,二是智慧。以色列人的智商是長期顛沛流離進而適應進化的結果。

任何一個民族的現狀都與之歷史有關,這在猶太人身上證明得尤為突出。

為什麼以色列人如此愛讀書呢?

因為,猶太人非常明白,一個民族只有精神世界充盈、文化文明薪火相傳,才是根本,才是生存下去最有力的保障,才永遠不會被消滅,因此,讀書學習成為了猶太人的國民性,成了他們真正的最偉大的傳統。歷史上猶太人飽學之士太多,以致於後來的以色列人前仆後繼,努力學習。以色列政府特別重視教育,走在以色列的大街上,到處都是書店、書攤,以及免費對老百姓開放的公共圖書館。

雖然猶太人因為他們的高智慧受到了很多朝代強權毀滅式地迫害,雖然希特勒喪心病狂地貶猶滅猶以顯示日耳曼民族的優秀,但是,猶太人還是堅強地生存了下來。

不喜歡讀書的人,在讀了我的這段拙言後,你是不是應該立即去買幾本書來讀?但願能有這個效果。


多讀些書吧,書會使位低而人品不微,貧困而志向不賤!

清朝的袁枚在《黃生借書說》寫到“書非借不能讀也。子不聞藏書者乎?七略四庫,天子之書;然天子讀書者有幾?汗牛塞屋,富貴家之書,然富貴人讀書者有幾?”

他說的意思是,書只有借來的才會認真去讀,要快點讀完,速度慢了,怕人家索要時讀不完。因此,這種說法只是針對那些不願讀書、懶著讀書的人,其目的是提倡人們多讀書,並非是說,你要想讀書,非得借人家的不可,否則就不讀。

袁枚的話被時下好多人斷章取義,拿作向別人讀書的藉口。其實,以我的觀點,借我的書,可以,但是你要及時還,並且還不能損壞,好借好還再借不難嘛!

但是,事實卻不是這樣,有些人(並不是所有人)借書遲遲不還,甚至弄丟。有的還回來了,再看那書,褶褶皺皺,如小孩子的粑粑布,你說這書能願意借嗎?如我之愛書之人,常常不忍因為一本或幾本書傷了與借書人的感情,只是想辦法不借給上述兩種借書人,既不傷了和氣,又不借給他,在這方面我可以應對自如——這都是借書人給磨出來的。

也許有的人會說“不就是幾本破書嗎,才幾個錢?有那麼嚴重嗎?”我要對這樣的人說,第一,你絕對不是個讀書人或者喜歡書籍的人;第二,對於愛書的人、愛讀書的人來說,書籍是不能用金錢衡量的,如果你用金錢來談書,只能說你真的很俗,純正的雅過敏;第三,你弄壞了或者弄丟了人家的書,你還有理了?

此三點,話有點直,但是,你琢磨琢磨,應該有點道理吧。


多讀些書吧,書會使位低而人品不微,貧困而志向不賤!

我這人對待別人的書有兩個戰略:一、如果你是個喜歡讀書人或者喜歡收藏書的人,我絕對不會借你的書,因為,我知道借給我書你心疼;二、如果你不是一個喜歡讀書、喜歡收藏書籍的人,書籍對你來說毫無意義,我在你的書架上發現了我垂涎欲滴的書,我便想方設法據為己有,即使有時候付些錢我也願意。

有人說“偷書不算偷”,這種說法不好,偷就是偷,怎麼還能不算偷了?有些人說那是偷知識偷文化,但那也是偷,總不如正大光明的好。

不偷書,不借書,是我現在的兩條原則,若讀書,只有自己買來,讀時能在書上亂寫亂畫,讀後還能收藏,為下一代亦積攢了精神食糧,豈不樂哉。

在這個熟悉的陌生城市棲身,六年半,買了三千八百本書,本本都是經典,小書房滿滿當當,我好滿足,因為,這些是屬於我的精神家園,每次從外面回來,我便沉溺其中徜徉。

沒事的時候,我就瞎尋思,現在的年輕人為什麼不喜歡讀書呢?以色列人經濟發達,生活充裕,但是那裡的人們卻能平靜下來每年讀那麼多的書,我們差在哪裡呢?

真羨慕以色列的人文環境,在那個國家最看重的是教育、品味和文化,有了這些,財富自然滾滾而來,因此,以色列人生活既富足又充實。而在我們國家,人們往往首先從一個人所持有的財富來界定層次的高低,這是一個天大的誤區。

除了先天性因素,智慧、文化和思想一旦進入了你的精神世界,永遠都不會走開。反觀金錢、車子等那些身外之物,卻不一定伴隨你終生,一次失誤,你可能由一個富翁就變成窮光蛋,這樣的例子多了去了。再說回來,一旦你有了高於別人的智慧、文化和思想,你就不必擔心捱餓受窮,起碼每頓能享用一碗裹腹的還算好吃的飯菜,這便是內在素質的力量。

有的人說了:“你這話說的,站著說話不腰疼,我要買房子,有病了還要到醫院花錢治療,孩子要上學,哪樣不需要錢?沒有金錢是不行的。”

其實,我不反對賺錢養家,我也在賺錢養家。我要說的是,你要沉下心來讀書,否則當你富得流油滿地的時候,由於文化的缺失,你仍然很窮。

包括一些女孩子,也應該多讀點書,你看張愛玲、林徽因、曾子墨、敬一丹等不同時代的女人哪個不是文化素養極高對社會做出大貢獻的人?她們的女人氣質遠遠超出那些靠臉蛋、緋聞博眼球的女明星,這是文化的力量。兩種女人,前者接近完美,後者根本無法與前者媲美。

當然,演員中也有女神級別的人物,林青霞就是典型,她不但漂亮,而且肢體動作、語言、表情、一顰一笑都流露出超出常人的女人氣質。看她寫的《窗裡窗外》,挺女人的,挺細膩的,挺浪漫的,挺感性的,只是文筆還需進一步修煉。

總之吧,人活一世,應該多讀點書,百利而無一害。

賈平凹說的挺好,他說,人活著不能沒有錢,但只要有一碗飯吃,錢又算是什麼呢?窮不是咱們的錯,書卻會使咱們位低而人品不微,貧困而志向不賤。一定要把書看重,什麼都不要眼紅,但可眼紅讀書,朋友可以不交或少交,書之友不能一日不交。書是忌富,人富則思惰,要學會逼自己靜心讀書,深知書中精義。

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