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天長地久一一人生的追求

在這裡,恕我直言,開門見山:為什要說是人生的追求呢?因為人生不追求“天長地久”,也就不會有美好幸福的生活。如果只是暫時的,那真是很悲哀啊!

《道德經》:天長地久一一人生的追求

為此,不管是普通的工作者,還是成功人士和正在自主創業中的人土,都要以《道德經》中“天長地久”的思想來作指導,並用於實際行動中,定會取得成功,人生也會過著“天長地久”的美好幸福生活。

為了更好理解《道德經》“天長地久”的思想,並用於實際中去。不致於一碗雞湯只唱高調而沒有實際作用。以便更有說服力,那就先來把【原文】作解讀: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道德經》第七章節,天長地久

原語譯:天地之所以能長久,因為天地不是為了自己而生存,所以它能長久不衰。聖人先把自己放在最後,反而能在先,把自己置之度外,反而能保護自己。這不是無私心嗎?反而成就了自己。從這一原語譯便知幾層意思含義:

一,天地不是道,而道在天地之間,也就是天地由道而生。天地長久,道更是長久的。

為此“道”通過天地間的萬事萬物也包括社會中的每個人充分體現出來。道含在天地裡,也存在於每個人的心中,所以人得道了就能長久。

二,“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天地不自生而長久,還不僅僅是這個理由。天長地久的根夲原因,也並不是又什麼特定的方法,而是靠天地自己的本性,也就是天地的本性是無私的,就是天地並不是為了自己而生存。

天,陽光雨露,滋潤萬物,普照萬物。地,承載萬物,孕育萬物生長。天地正因為毫不考慮自己,所以才能天長地久,長生不老。

三,“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其實就是說聖人也要知道地天的目的,不但要像天地一樣無私,而且要居後,要處下,反而會得到人們的愛戴和敬仰。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保護大自然,敬畏大自然”。

《道德經》:天長地久一一人生的追求

以上就是根據【原文】之所以天地長久的原因,講的就是宇宙間的問題,從而也包括了人生的根本問題。《道德經》中的“道”,明天道以推人事,明人道以應天地,就是天地與人類為一體的原則。

為此,在現實社會中,人的行為也要合乎天地的“天長地久”狀態,才會使人生同樣獲得“天長地久”。特論幾點要點:

01

做人要得道,要有道教思想來適應天地的自然而然的行為。天地自然而然地為人類服務,那麼作為人類社會中的一員,也要適應自然而然的為社會服務。

如:成家立業,夫妻恩愛,養育兒女,孝養父母等,這些及以為常的自然而然之事,應該盡到義務並做好,才能修德一身好,給自己帶來天長地久的幸福生活。

02

做人要無私,得道之人就要像天地一樣無私。有私心慾望,在社會上身敗名裂,得不到他人的支持和幫助,形成“獨打鼓,獨划船”的境地,就辦不成大事。

比如:一個創業者,總是把他人的利益來肥自己而發起來,這肯定是長久不了的。應該以自己客觀存在的優勢(能力),自然而然的來求發展,一步一步蹬高就是自然狀態,那一定會取得成功,而且經久不衰。

03

人不要出風頭,這是道教思想的特別提醒。要以天地的自然清靜無為,把自己置之度外,反而能保全自己。

也就是做人要居後,反而能成就自我,能領先。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越要臉越沒有臉,越沒有臉反而越有臉”,其實這是真實道理。好多人總是太要臉,大顧及自己的面子,結果往往沒有面子。

被如:有的人有了一點成績,總覺得自己高高在上,很了不起,眼睛長在頭頂上,自視很高。結果往往成功不了,反而被別人瞧不起。“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槍打出頭鳥”就是說明這個道理。

而那些不把自己當一回事,謙虛卑下的人。反而能學到很多東西,並能有所成就,還會天長地久。

《道德經》:天長地久一一人生的追求

綜上所述

就是《道德經》天長地久,人生追求的道理。人生在世,不管成功與否要想天長地久的生活幸福美好,就必須遵從天地無私奉獻的規律。與天地狀態融為一體,才會得到人生的美好幸福生活並與之天長地久。

要永遠知道這句話“有錢並不一定幸福”,也就是事與願違,有了錢以後就是快樂不起來。

有的家庭為財產爭奪而出人命,這就是因為沒有把獲得的財富,反回給社會事業(捐款),而不合乎天地的無私狀態。

為什麼呢?就是因為私心大重了,沒有適應天地狀態而引起下一代不成才,不成器而應證一句老話“富不過三代”,而不會有天長地久。

為此,也就是應證前面所講的,《道德經》天長地久一一人生的追求,千真萬確。


《道德經》:天長地久一一人生的追求

總而言之

《道德經》天長地久這種智慧,應用到人們現實生活中的每一個方面。使之內心安適,俯仰無愧,從一天至一年,從一年至一生都活得很踏實,活得至真,至善,至美,以至天長地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