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經典的三大陽謀,一個比一個無解,比陰謀厲害百倍,妙極了

古代的陰謀家有很多,讓老張記憶猶新的有一個,那就是範睢,在範睢的諸多建議下,秦王嬴稷開始擺脫秦宣太后羋八子的掌控,接著強行逼迫戰功卓著的丞相魏冉,讓他交出兵權給範睢。

在白起坑殺趙國四十五萬士兵的時候,範睢因為嫉妒而向秦王提出,讓白起收兵回國。結果白起失去了攻佔趙國的大好機會,後來在範睢的冷讒言推波助瀾之下,一代戰神白起最終被秦王賜死。

史上經典的三大陽謀,一個比一個無解,比陰謀厲害百倍,妙極了

陰謀是詭計,小人最喜用這些計倆,但是比陰謀更可怕的是陽謀,讓你在明知道是圈套的情況下還不得不跳進去。今天老張來給大家盤點一下歷史上,你不得不服的3大陽謀:

以功分桃,最後三人卻拔劍自刎

春秋時期齊景公麾下有三名大將,由於多年跟隨其征戰四方,三個人都立下許多戰功,於是他們都滿滿心高氣傲,目中無人,於是齊景公便有了幹掉這三個人的想法,於是一天叫三個人過來,拿給他們兩顆桃,讓他們憑功勞大小來分桃。

史上經典的三大陽謀,一個比一個無解,比陰謀厲害百倍,妙極了

第一個公孫接頓時說起了自己的重重往事,認為自己有功,於是便拿起一顆桃,第2個人田開疆也認為自己護國有功,又拿走了一顆桃,最後沒有拿到桃子的古冶子,當即悲憤不已,論功勞,他確確實實是大於這兩個人的,並且有勇有謀。

於是當即指責兩個人的行為,相當於“潑婦罵街”,兩個人聽完之後確實覺得羞愧萬分,於是在齊景公面前拔劍自刎了,而古冶子也是傻眼了,認為自己害死了他們,無顏面對他們,於是也拔劍自刎。

主父偃“推恩令”,大矛盾成小矛盾

西漢文帝時期,面對地方諸侯王的割據勢力與中央政府之間的矛盾,賈誼闡述了一條終將閃耀在歷史長河的終極陽謀。這條陽謀被記載在《陳政事疏》(即《治安策》)中:“欲天下之治安,莫若眾建諸侯而少其力。力少則易使以義,國小則亡邪心。”

史上經典的三大陽謀,一個比一個無解,比陰謀厲害百倍,妙極了

西漢武帝時期,“用主父偃謀,令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而漢為定製封號,轍別屬漢郡。漢有厚恩,而諸侯地稍自分析弱小云”。

縱觀古今中外,能夠如此以堂皇之謀解諸侯之局,實在令人拍案叫絕。

這條計謀融合了分而治之的思想,加入了移花接木的巧力。

什麼是分而治之?把諸侯一拆十,十拆百,分崩瓦解對手的實力。權利的分解,一定帶來權利的角逐和紛爭,最終讓諸侯成為一盤散沙,而無力與中央抗衡。

史上經典的三大陽謀,一個比一個無解,比陰謀厲害百倍,妙極了

什麼是移花接木?把皇權和諸侯的矛盾,轉移成諸侯和諸侯的子孫矛盾,轉化成諸侯子孫之間的矛盾。把國家的矛盾轉化為細小的家務矛盾,則大矛盾消融,小矛盾崛起。

得此一人,劉邦才可平定天下

張良雖然只是一個文弱之士,不曾揮戈迎戰,卻以謀略著稱。他一生反秦扶漢,功不可滅;籌劃大事,事畢竟成。歷來史家,無不稱讚他那深邃的才智,極力稱讚他那神妙的權謀,肯定張良的一生有助於秦亡漢立的歷史進程。

張良所提策略都為劉邦所採納:不立六國後代;聯合英布、彭越,重用韓信;追擊項羽,殲滅楚軍。漢朝建立,力勸劉邦封雍齒,釋疑群臣……

史上經典的三大陽謀,一個比一個無解,比陰謀厲害百倍,妙極了

可以說,劉邦是因得到張良才得到天下,沒有張良,就沒有後來劉邦的大漢江山。張良有如此多的成就,離不開他前期所讀《太孫兵法》也就是現在的《素書》。

一本奇書到底好在什麼地方?

《素書》全書僅六章,一百三十句,一千六百三十字,卻道盡了人性善惡與世間百態。比如,“以明示下者暗”、“小功不賞,則大功不立;小怨不赦,則大怨必生”、“怒而無威者犯,好眾辱人者殃”皆是出自此書。

每一句箴言都是切中要害,一針見血,讀來如醍醐灌頂、豁然頓悟,其對人生的指導意義不言而喻,值得我們每個人讀上一讀。

史上經典的三大陽謀,一個比一個無解,比陰謀厲害百倍,妙極了

本書採用了《素書》的權威原著,參照《四庫全書》並加上了宋代宰相張商英的注和清代王氏的點評,力求為讀者提供原汁原味的原典,並在此基礎上甄別、博採眾家之長,為原典作了簡易通俗的譯文以及入情入理的精彩評析。

史上經典的三大陽謀,一個比一個無解,比陰謀厲害百倍,妙極了

針對每一個觀點精心選取了大量妙趣橫生的歷史案例,融知識性、哲理性、故事性、趣味性於一體的特點,使讀者能夠深刻感受到《素書》的博大精深,同時也能使讀者在修身、持家、為人處世、智謀、才幹等方面有所收穫。

史上經典的三大陽謀,一個比一個無解,比陰謀厲害百倍,妙極了

這本書只需要59元,也就是兩包煙錢,卻能夠給你換來無窮無盡的智慧。

讀一遍則人生順達,看透人性,直指人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