吼一嗓子老腔 ,寻找故事开始的地方......

八百里秦川

千万里江山

乡情唱不尽

故事说不完

扯开了嗓子

华阴老腔要一声喊

伙计哎抄家伙

华阴老腔要一声喊

喊得那巨灵劈华山呐

喊得那老龙出秦川呐

喊得那黄河拐了弯呐

太阳托出了个金盘盘呐

月亮勾起了个银弯弯

天河里舀起一瓢水啊

洒得那星星挂满天呐

……

吼一嗓子老腔 ,寻找故事开始的地方......

曾经在春晚舞台上唱响的《华阴老腔一声喊》,让观众感受到了传统文化创新的魅力。谭维维说,自己就是从流传了2000多年的华阴老腔中“挖”到了一块音乐瑰宝。


吼一嗓子老腔 ,寻找故事开始的地方......

华阴老腔,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源于奇险俊秀的华山脚下,是中国最古老的音乐之一。起始于西汉,发展于隋唐,鼎盛于明清,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吼一嗓子老腔 ,寻找故事开始的地方......

来段《关中古歌》感受一下……

伙计们:吃了喝了拉起家伙来!啊,

女娲娘娘补了天

剩块石头成华山

鸟儿背着太阳飞

东边飞到西那边

天黑了又亮了

人睡了又醒了

天王老君犁了地

豁出条犁沟成黄河

风儿吹月亮挂

东岸转到西岸边

麦青了又黄了

人兴了又张了

......

吼一嗓子老腔 ,寻找故事开始的地方......

华阴老腔被称为“中国戏曲的活化石”。听华阴老腔,嗓音里像揉进了黄土的尘粒,沧桑无限,有人形容华阴老腔“黄土地上一声喊,人间世上十分情。” 华阴老腔,有前朝的烽火连城,更有民间的烟火红尘。他们把祖祖辈辈的智慧都融会贯通在老腔里,同时也表达着他们的道德正义、人情练达。


吼一嗓子老腔 ,寻找故事开始的地方......

有人说再听都听不懂,可你听懂了就明白了两千年的华夏文明,老腔唱词里的华夏文化,你是否有所发现? 今天我们不妨就听着老腔,去打卡寻找唱词里的故事吧!


吼一嗓子老腔 ,寻找故事开始的地方......

“华阴老腔要一声喊,喊得那巨灵劈华山呐”,那么“巨灵劈华山”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华山是一整块花岗岩巨石,又怎能从中间劈开呢?在很久以前,西岳华山与山西首阳山连在一起,为一条山脉。传说天庭王母娘娘一次蟠桃宴会上,老寿星因孙大圣一句玩笑的话,倾倒了半盏玉浆,酿成了人间洪祸。霎时间,一条大河自西向东而来,河水一路奔腾怒吼,横冲直撞,摧毁了庄稼,淹没了房舍,华山脚下因大山阻挡,顿成汪洋大海。


吼一嗓子老腔 ,寻找故事开始的地方......


白帝少昊看到子民们流离失所、叫苦不迭的悲惨景象,心急如焚,请求玉帝派遣生的头如笆斗,眼似铜铃,毛发直竖,腰阔十围,貌似笨拙,行如猿猱的巨灵神来华山治水。巨灵神经过细心观察,发现华山和山西首阳山之间有一条窄狭的峪道,左手托着华山石壁,右脚蹬着首阳山跟,使尽全身力气,大吼一声,只见雷讯电劈,电光闪耀,一声巨响,两山开裂,百丈高的黄浪汹涌澎湃从两山之间奔腾东去。这便是巨灵神徒手劈华山的由来了。


吼一嗓子老腔 ,寻找故事开始的地方......

如今在山西首阳山根有巨灵神开山时的脚印,华山东峰崖壁上有五指分明的巨灵仙掌。

另有老腔唱词: “天王老君犁了地,豁出条犁沟成黄河……”。 “天王老君犁地”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神仙还需要犁地吗?犁的又是哪里的地呢? 原来老君犁的地便是华山三险之一的老君犁沟。(千尺幢、百尺峡与老君犁沟并称华山“三险”)每当游客们步行至自古华山路,经千尺幢、百尺峡一路往上爬去,临近群仙观到猢狲愁间的一段沟状险道便是老君犁沟。


吼一嗓子老腔 ,寻找故事开始的地方......

那神仙为什么要犁地,还要从这里说起:古时候,华山下有家大财主,大家都叫他“活阎王”。活阎王打着“乐善好施”的幌子,到处招摇撞骗.有一年,活阎王想了个新花招,说是要给华山上的神修路,骗来不少银钱。他又逼着那些交不起租子的穷苦佃户们来华山修路,指明要在北峰下那段光石坡上修出一条路来。长工们来到山下一看,天哪!这么险恶的山,连站脚的地方都没有,怎么修路!不修又不行,没奈何只得整天凿呀!开呀!由于工程艰难,开山凿石时打伤手的、闪坏腰的、跌断腿脚的、不慎掉下深渊丢了性命的不计其数!长工个个敢怒不敢言,满肚子怒气、怨气无处诉说。不料这股怒气凝得多了,直冲上空。一天,玄元教主君骑着青牛路过华山,被这股怨气拦住了,老君动了恻隐之心,便想替这些穷苦人开这段山路。

吼一嗓子老腔 ,寻找故事开始的地方......

老君神通广大,他把如意一吹,如意就变做一铁犁,丝绦解下作为缰绳。又吸口气向空中一吹,霎时满山云雾弥漫,风吼雷鸣,山摇地动。把开路的人吓得惊慌失措,急忙躲藏起来。老君驾上青牛,扶着铁犁,朝这片光石坡开犁了。一直犁到群仙观才收了犁。然后他让牛卧在一边休息,自己把犁挂在北峰后的石壁上,就驾云去了。

吼一嗓子老腔 ,寻找故事开始的地方......

待到云开雾散后,修路的长工们精细的发现,一条新凿成的石沟直通北峰,喜出望外,跪在地上—个劲地磕头,感谢神人搭救。后来大伙为了感谢老君,便把这条路叫作了“老君犁沟”。


吼一嗓子老腔 ,寻找故事开始的地方......

现在,“老君犁沟”的石壁上的条条纹络犹如亲自翻出来的一道道温土, 犁痕也还在,而老君的青牛化作一块巨石,就是现在的卧牛石。


吼一嗓子老腔 ,寻找故事开始的地方......

听着融合了华山故事的老腔,遍寻故事发生的地方,想想都让人向往与激动,发掘未发现的,发现更经典的,吼一嗓子老腔,让气氛活跃起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