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下,我們讓“等不起的病”不用等

近日,我們醫院來了一位肺結核+急性胃穿孔病人老鄧。


老鄧,男,59歲,近一月來老覺得胸部滿悶不適,伴隨發熱和咳嗽,因疫情期間,老鄧本著能不去醫院就不去醫院。後來咳嗽實在厲害,於是來我院急診就診,轉診內科,醫生給老鄧進行了胸片檢查,胸片提示:患者右肺肺炎。


考慮疫情期間,我院當即啟用新冠疫情通道,轉至發熱門診,行胸部CT檢查。胸部CT提示:不除外結核可能。當日晚上,老鄧突發上腹部劇烈性疼痛,醫生查體見老鄧肚子繃緊,痛到碰也不能碰,當即啟動綠色通道,行急診腹部CT,CT結果發現老鄧胃穿孔了。


新冠疫情下,我們讓“等不起的病”不用等


新冠疫情下,我們讓“等不起的病”不用等

對於老鄧而言,有發熱、咳嗽,胸片提示肺炎,CT提示肺結核等症狀,同時又合併急性胃穿孔,而急診病毒核酸檢測結果還未出來。


這給臨床醫生帶來棘手的問題:老鄧的急性胃穿孔是需要急診手術的,不手術很容易危及生命,而老鄧合併肺部炎症(考慮活動期結核,新冠肺炎尚未完全排除),有傳染可能,搞不好引起大範圍感染。既往涉及肺結核的病人都是定點醫院診治,但新冠疫情期專科醫院暫停普通急診外科手術(致電胸科醫院、市八醫院瞭解到的),這種情況該怎麼辦?

為此,急診外科找到我們胃腸外科,於是我們組織醫務處、總值班、呼吸科、急診科和新冠組專家會診。最後專家組一致評估,老鄧的肺部病變不像新冠肺炎,考慮活動期結核。新冠是初步排除了,但肺結核活動期也是明確的,仍有傳染性。於是我們經過多學科會診,對鄧先生進行綜合評估,一致認為:急診手術是唯一的出路,但要做隔離性的手術。為此,專家組一致提出,動員醫院資源,開放專門用來做隔離手術的麻醉二區,啟動二級以上防護,術後轉單間隔離。

一切準備就緒後,我們胃腸外科團隊,在各部門積極配合下,順利開展手術。術中腹腔鏡探查發現老鄧十二指腸球部已經穿孔了,並腹腔大量積膿,於是行穿孔修補術+腹腔沖洗引流,術畢已是凌晨兩點。術後老鄧轉入我們胃腸外科病區隔離房間繼續進一步診治,3天后出院。住院期間老鄧新冠肺炎核酸結果回覆如專家組所料陰性。肺結核痰培養陽性。後續轉結核專科進一步治療。

事實上,疫情期間,廣東省中醫院的胃腸外科的醫生護士每天都在積極收治急診手術病人,其中包括急性消化道穿孔、難復性疝、腸梗阻、腸套疊等急腹症。在做好防護的同時,盡一切可能救治“等不起”的病人,在另一條戰線中日夜堅守著。

新冠疫情下,我們讓“等不起的病”不用等

新冠疫情下,我們讓“等不起的病”不用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