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一個擁有和尚,農民,流氓三重人格的明太祖


公元1328年,元天曆元年,元朝河南江北行省安豐路濠州鍾離東鄉農民朱五四的家裡,一個嬰兒呱呱墜地。據說當時滿屋紅光,周圍鄰居以為發生火災紛紛前來救火。這個一出生就鬧出如此大動靜的嬰兒就是朱元璋。雖然朱家貧困連一頓飽飯都吃不上,但是家人努力生活日子還過得去。朱元璋16歲時飢餓加上瘟疫奪走了家裡人的性命,自己也被迫出家當了和尚。可是,動亂的世道和尚竟也做不得,迫不得已流亡乞討。朱元璋在淮西、豫東等地歷練了三年,也正是這三年開啟了朱元璋從農民、和尚、乞丐到參加起義軍,最後開國稱帝的傳奇一生。

朱元璋:一個擁有和尚,農民,流氓三重人格的明太祖


一個和尚的苦惱

元至正四年(1344)春,朱重八還不滿十六週歲出家當了和尚。朱元璋在皇覺寺半飢半飽的小和尚生活,只過了五十天。作為新入寺的和尚,他年齡最小,地位最低,所有掃地打水做飯上香之類的雜活全是他的,吃飯時他卻是最後一個。幹了一天活飢腸轆轆,到口的卻常常只有半碗殘茶剩飯。朱元璋在家中雖然也吃不好穿不暖,但畢竟是家中的老小,從小到大都是受關心受照顧的角色,到了廟裡,實在難以適應。

誰承想這半飢半飽捱打受累的日子,後來居然也成了甜蜜的回憶。不久全縣大飢,寺廟裡的糧倉也迅速空了下去。第五十一天,老和尚把幾個和尚叫到一起,宣佈糧食已盡,只好封倉,叫大家各謀出路……

當朱元璋背上破包袱,提上木魚和瓦缽,走出皇覺寺破敗的大門的那一刻,世界在他眼裡變了。在此之前,他朱元璋是被許多套定位系統牢牢鎖定在大元社會的一個細胞不論是戶籍本、家譜,還是和尚度牒,都表明他是被這個社會牢牢控制著和規定著的。他是大元朝濠州府鍾離縣太平鄉孤莊村的一個男丁,是朱氏和陳氏家族親戚網中一個不可缺少的結點,經緯分明,一目瞭然。他的未來生活本來是恪守三綱五常、鄉規民約,信奉鬼神,尊敬長上,安分守法,勤苦成家,春種秋收,娶妻生子,生老病死。

可是,因為這一場大饑荒帶來的鉅變,他身上所有的鎖鏈都被扯斷了。父母不存,兄弟失散,一切家族親戚關係都被割斷了,只剩下他孤零零一個人。官府不再管他,甲長不再管他,甚至現在連寺廟也不再管他,平生第一次,他一無所屬,在這個世界上失去了定位。

現在,展現在他面前的天地是無序、混亂、兇險的。失去了家族和寺院的庇護,他就像斷了纜繩的一隻小船,任何一股大浪打來,都有可能吞沒他。他深知,從此之後,可以依靠的,只有自己了。

他沿著鄉村小路,一直向南走去。老和尚說南邊年景好點。路邊的景色變得越來越陌生,經過一個大村子,他挑了一家高門大戶的院子,有點膽怯地扣動了門環。

可以想見,從一個重信譽、好面子的農民家庭出來的孩子,第一次向人家開口要飯要突破多大的心理障礙。

老半天,門開了,門裡人探頭看了一眼,不耐煩地“咣”地又把門關上了。朱重八心裡一涼。正當他猶豫不決轉身要走的時候,門又開了一條縫,一隻拿著勺子的手伸了出來。重八趕緊把瓦缽伸過去,勺子一傾,一把生了蟲子的糙米嘩嘩滑落:“今天已經過去三個化緣的了,就這點了,快走吧!”

中午,朱元璋就在村邊的破廟裡找幾塊石頭,支上瓦缽,倒上水,把這把米煮得半生不熟,勉強填了填肚子。

脫下僧衣當流氓

艱苦的流浪生活就此開始了。他先是向南一直走到合肥,接著又往西走到河南固始。隨後的幾年中,他又相繼流浪到河南信陽、臨汝,往東折向河南淮陽,經河南鹿邑、安徽亳縣,又回到過安徽阜陽。一路跋山涉水,雲水飄揚。可以想見,一個十七歲的孩子的乞討路上會品嚐到多少常人體會不到的飢餓、孤獨和艱辛。他吃過大戶善人施捨的白麵饅頭,也曾吃過草根、野菜。他住過高門大戶的下人房,住過村邊的破廟,也曾經睡在山洞山崖,睡在雪地裡風雨中,天為幕地為席。他一路念過佛號,也幫人打過短工。在許多城鎮裡他和乞丐們打過架,有的時候,他也曾加入當地丐幫。實在飢餓難耐的時候,他有幾次還做過小偷,趁農忙村民們都下地的時候,跳牆進入人家家裡,偷廚房的食物、櫃裡的銀錢,也偷院裡的雞鴨。

傳說深秋的一天,朱元璋走到一個叫剩柴村的地方,已經幾天水米沒粘牙,忽然在村邊發現了一棵柿子樹,上面掛著幾個霜打過的紅柿子。他攢起最後的力量,爬上樹去,一口氣吃了十幾個,總算活了下來。發跡之後,至正十五年(1355) 朱元璋帶領大軍又一次路過這裡,發現這棵柿子樹還在。朱元璋不禁感慨萬端,下馬抱樹痛哭,又脫下自己的紅袍,披在樹上,說:“封爾為凌霜侯!”

朱元璋:一個擁有和尚,農民,流氓三重人格的明太祖

朱重八三年遊蕩,相當於在社會大學讀了三年書。由於悟性高,他的成績也非常出色。經過最初的不適應,他已經成了流浪的老手。這種生活讓他大開眼界。

和平靜的孤莊村比起來,外面的世界實在是太複雜、太龐大、太繁華了。他見到了在孤莊村裡無論如何不可能見到的社會百象。

改頭換面當將軍

這個時候,朱元璋與當年的劉邦一樣,不再想單單隻做一個地痞流氓了。面對元朝的殘酷統治,百姓顆粒無收,面對生存,流氓的朱元璋看到了百姓的疾苦。此時郭子興的紅巾義軍已經崛起,朱元璋決定去當義軍。當流氓的確自己能吃飽,可是如何讓天下人吃飽呢?這個時候的他已經有了大的抱負。於是他放了一個農民軍中小軍官,因為看夠了農民軍各種“統御無法”的糟爛表現,後來扯旗拉隊伍,更是堅決對“散兵遊勇”說不。朱元璋的部隊,從一開始就建立嚴格的紀律與管理條令。甚至他最親信的徐達常遇春等名將,早年都曾因違反紀律,當著三軍將士的面揍得皮開肉綻。李自成農民軍在北京城燒殺搶掠的場面,要是換成朱元璋的部隊,早不知多少兵痞人頭落地了。

朱元璋:一個擁有和尚,農民,流氓三重人格的明太祖

擁有嚴格紀律的朱元璋部隊,在逐鹿天下的年代裡,更有高強度的軍事訓練體系。以朱元璋的話說“克敵在兵”。其軍隊每年都要有嚴格的檢閱,將領們必須每天親自帶領士卒操練,嚴格的“訓練考勤”,貫徹其麾下每支部隊。每逢重大戰役,軍隊更要提前舉行軍事演習,並獎賞演習中的有功將士。

於是,哪怕在朱元璋“高築牆”的發展年月裡,戰事並不多的朱元璋軍隊,戰鬥力卻也默默增長,這支淮北農家子弟組成的隊伍,終於如鋒刃出鞘般,將兇悍的元朝騎兵打的嗷嗷北逃,一舉完成由南向北一統天下的大業。

以這個場面說,馬上皇帝朱元璋,堪稱中國古代頂級練兵強人。

時勢所迫的銳變

之後的朱元璋,逐漸強大,平張士誠,滅陳友諒,北伐中原。建立了明朝。這不免讓我產生疑惑?朱元璋從農民到和尚再到流氓,直到最後的起義軍。到底什麼讓他有這麼大的銳變?

元末人口日益繁盛,政府統治力下降,社會越來越呈現多元化,世相越來越紛繁。僅就騙子來說,就多如牛毛。如今中國社會上的種種騙術,千百年前就已經流行在江湖。元代文獻記載過於簡略,我們可以引用《武林舊事》所載宋代市井情形來參照一下:

商業繁華之區,人口密集,遊手好閒的人,實在太多了。有所謂“美人局” (以妓女為姬妾,誘引少年人) ,櫃坊路局 (以賭博遊戲結黨等手法騙錢) ,水功德局 (以求官、覓舉、恩澤、遷轉、訟事、交易等為名,假借聲勢,脫漏財物) ,不一而足。又有賣買物貨,以偽為真,至以紙為衣,銅鉛為金銀,土木為香藥,變換如神,謂之“白日賊”……以至頑徒如“攔路虎”“九條龍”之徒,尤為市井之害。故尹京政先彈壓,必得精悍鉤距、長於才術者乃可。

朱元璋:一個擁有和尚,農民,流氓三重人格的明太祖

三年行走於險惡的江湖,朱元璋對中國的社會有了深入的瞭解。在和各色人等打交道時,他認識了善良、慷慨,也見識了冷酷、邪惡,領略了勇敢、義氣,也見到了苟且、墮落。三年流浪,讓他對人性有了深刻的認識。在朱元璋晚年,他頗為得意地對自己的子孫們說他“閱人既多,歷事亦熟”“人之情偽,亦頗知之”“人情善惡真偽,無不涉歷”。這知人的本領,相當程度上就是在三年江湖生活中歷練出來的。

江湖深刻地改變了他的性格。走出孤莊村時,雖然已經表現出與一般孩子不同的膽大聰明,他本質上畢竟還是一個質樸的農村少年。流浪生活大大損壞了他的道德素質。對天天都在飢餓線上掙扎的他來說,活著就是目的,吃飽就是價值。“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實用主義不可避免地成了流浪兒的生命哲學。只要能弄到吃的,什麼事他都做過。他搶過比他更飢餓的人的糧食,替人背過屍體,甚至掘過墳盜過墓。長時間的混跡江湖,使朱元璋習慣了原本不可想象的偷盜和欺騙。

豪傑耶?無賴耶?

趙翼對朱元璋的評價被許多人認為十分準確:蓋明祖一人,聖賢、豪傑、盜賊之性,實兼而有之者也。

我認為朱元璋是一個流氓化了的農民。農民是他的本質,但是隨著環境的改變,一個流氓的朱元璋問世了。隨著豪傑一般的朱元璋問世了,一代雄主就此降臨。開始了他波瀾壯闊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