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少年多不贱”这是杜甫诗中的一句,请问杜甫都有哪些同学?

上善若水敬业乐群


“同学少年多不贱”之句出自于《秋兴八首》其三中的一句。作者/唐朝/(诗圣)杜甫(712年一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世人尊称”诗圣”,原籍河南省巩县(今巩义)。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一生存于世的诗近1400左右首。由于所作的诗接地气,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现实,所表现的大都是平民生活,同时也有评击官宦阶层,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等铭句,故称其“诗史”。在中国古典诗中(唐诗、宋词、元曲)备受后人喜欢。文献中常出现“李杜”(李白、杜甫合称),”小李杜(李商隐、杜甫合称)。

《秋兴八首》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其二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金华。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其三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信宿鱼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其四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王候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驰。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其五

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云移雉尾开宫扇,日晓龙鳞识圣颜。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点朝班。

其六、

翟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珠帘绣柱围黄鹤,锦缆牙墙起白鸥。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洲。

其七

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其八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风凰枝。佳人拾翠春相问,仙吕同舟晚更移。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本诗创作背景 “安使之乱“(755一763年,至广德年结束),共持续8年之久。杜甫是在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弃官。《秋兴八首》于唐大历年秋公元766年,诗人途经夔洲(今四川奉节一带)所作,因秋而感一一诗兴作赋,故称“秋兴”,全诗八首,即《秋兴八首》。此时此刻的诗兴,包含凄楚,怨叹等多维心情。

诗中”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已表明作者处身于日暮途穷的困苦生活之中,回想当时的同学人人都混得风声水起,而他却落泊它乡。就本句所提到的同学都有哪些呢?从有关资料查阅有以下:

王维(701一761)唐,河东(山西永济,字:摩诘,号称:摩诘居士,世称“王石丞”,雅号:”诗佛”,画家。

高适(704一765年),字:达夫、仲武,渤海郡(河北景县)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渤海县候,世称:”高常侍”

孟云卿(725一781年)字:升之,山东平昌人(山东商河西北),进士,唐肃宗时任校书郎。

元结(719一772年)字、次山,号漫叟、聱叟,浪士、漫郎,天宝(759年)进士,唐文学家,河南人(洛阳),曾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史翔幕参谋,代宗时、任道洲刺史,后入朝。

岑参(715一770年)边塞诗人,南阳人,天宝三年(744年)进士,曾任:嘉洲刺史,世称岑嘉洲。

郑虔(691一759年)字趋庭、若齐,河南荥阳荥泽人,一生集文学家、诗人、书画家、药师,军师为一生,在古代诗人中无人冠之,上通天文、下晓地理。杜甫称他为“荥阳冠众儒”。

严武(726一765年)字季鹰,华阴人,武士/诗人,曾任成都伊。

李白(701一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浪漫主义诗人,世称“诗仙”。一生与杜甫交往虽短,但情至深,有“李杜”之雅。

其实杜甫之同学还很多,如李商隐,贾至等等。在唐朝诗歌盛行时期,许多著名墨客均与诗人有过交往和诗会交流。本评述只限于常见的资料查阅,不尽祥明,见谅🙏


偷间闲谈


这两句出自《秋兴八首》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意思是,年少时一起求学的同学大都已飞黄腾达了,他们在长安附近的五陵,穿轻裘,乘肥马,过着富贵的生活,我却注定要为一个信念苦渡人间。

若问杜甫的同学,不管是正史还是野史,都没有明确的说。

不过他的朋友到是可以列举一二:李白、王维、储光羲、高适、岑参、贾至、孟云卿、严武、元结、郑虔、任华。这些都是。然后他跟李白相识的时间呢虽然短,但友谊却是最好的。哪个最有才华最有出息就不用我说了

其中大概与李白、孟浩然交情最深吧,所谓相见恨晚,惺惺相惜!



蘅芜君杂谈


 题主所问的这句“同学少年多不贱”出自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寓居四川夔(kui)州(今重庆奉节县)时创作的以遥望长安为主题的组诗《秋兴》其三,是杜诗七律的代表作之一。

原诗: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裘马自轻肥。  

要理解这句诗,我们得从整首诗的写作背景及内容来分析,方可得到最佳的答案。

公元755年,是天宝十四年,这一年爆发了影响大唐王朝,甚至中国历史发展的大事件——安史之乱!在长安寓居10多年以求仕进的杜甫,终于在这场战乱中获得了低微的官职,可是不久,又因直言进谏而被问罪贬官,他逐渐对这些官场倾轧厌倦。为了躲避战乱,他离开了长安。

杜甫的诗歌风格就是从此而开始转变得接地气,亲民生了。时代不幸诗人幸。

先到秦州(今甘肃天水)淹留三个多月,后又继续向西南而去,投奔当时的朋友剑南节度使严武。后来,在蜀的朋友帮他安家立业,在浣花溪畔修筑了一所草堂。在那里,他度过了一段相对安逸的时光。

后来,失去依靠的杜甫离开了成都,沿江东下,又到夔州停下了漂泊的脚步。这一时期,我们就看到了《登高》,《秋兴八首》这系列传世佳作。

这一年,是公元768年秋天。这一组诗的主题就是身居夔州北望长安。

那么,杜甫的同学少年究竟指的是谁呢?

严格地说,这是泛指那些青年时期所结识的一群文人雅客,他们在这场安史之乱中,并不像杜甫那样潦倒困厄,比如高适、王维、郑虔、储光羲、贾至、孟云卿这些人,大多身居要职,显贵一时。杜甫在这里对他们含有嘲讽的语气。

这里需要特别强调一下,同时代的伟大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和杜甫有深厚的友谊,杜甫毕生以他们的友谊为荣。当然,他也知道李白在安史之乱之前已经离开了长安寓居江南,他对李白只的无尽的思念与牵挂,这里的嘲讽对象是不包括李白的。


子非文化


李白、王维、储光羲、高适、岑参、贾至、孟云卿、严武、元结、郑虔、任华。这些都是。然后他跟李白相识的时间呢虽然短,但友谊却是最好的。


东宫彧卿


他主要点的是高适和岑参。


用户3253102189658


很多啊,有孟浩然,王维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