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起義2個黃埔1期生,1個被蔣介石下令槍決,1個被我軍槍決

《天擇雜談》由原國防大學教員、軍史專家天擇創辦,歡迎關注~

1927年的5月,九省通衢的武漢市處在煙雨濛濛中,雨霧與江浪相接,江浪與雨霧相融。在雨霧中,依稀可見一樓臨江,懸山而立,這就是黃鶴樓,一個年青人在站在高樓上眺望江景,並寫下了一首有名的詩句:

秋收起義2個黃埔1期生,1個被蔣介石下令槍決,1個被我軍槍決

茫茫九派流中國,

沉沉一線穿南北。

煙雨莽蒼蒼,

龜蛇鎖大江。

黃鶴知何去?

剩有遊人處。

把酒酹滔滔,

心潮逐浪高。

此時的主席34歲,這首詩表達了他的豪情壯志,他認為只有槍桿子裡面才能政權,並在八七會議上明確地提了出來,主動請纓組織領導秋收起義,秋收起義前,主席要求中央從南昌起義部隊派一兩個團的兵力到湘南參加起義,中央經過研究後決定第二方面軍總指揮部駐武漢國民政府警衛團參加秋收起義。

秋收起義2個黃埔1期生,1個被蔣介石下令槍決,1個被我軍槍決

這個警衛團是1927年夏成立的,是在原葉挺獨立團一個留守營的基礎上組建的,團長為盧德銘,警衛團下轄4個營,一營長餘灑渡,二營長鍾文璋,三營長陳浩,四營長黃巨川,其中盧德銘、餘灑渡、陳浩為黃埔軍校1期畢業生,鍾文璋為黃埔軍校2期畢業生,黃巨川是保定軍校畢業的,盧德銘、餘灑渡、陳浩和鍾文璋都是中共黨員。

這裡需要說明一下,第二方面軍的總指揮張發奎為什麼會允許共產黨員掌握警衛團?這並不是因為張發奎傾向革命,而是他想利用共產黨員幹部,因為共產黨員幹部目光遠大,平時能以身作則,作戰時能身先士卒,不怕苦、不怕死,帶兵帶得好,部隊戰鬥力強,比如葉挺獨立團是一個鮮明的例證,葉挺獨立團在北伐時被稱為鐵軍,張發奎想利用共產黨員的力量來壯大自己的實力,以保持部隊的榮譽和戰鬥力,以達到個人飛黃騰達的目的,所以在張發奎的第4軍的裡曾經有五六個共產黨員當團長。

秋收起義2個黃埔1期生,1個被蔣介石下令槍決,1個被我軍槍決

警衛團的3個黃埔軍校畢業的營長,其結局大不一樣,其中2個被處決,只不過1個被蔣介石下令處決,1個被主席下令處決,另外1個營長失蹤。

被蔣介石下令處決的第1營營長餘灑渡。餘灑度於1898年出生於湖南省平江縣。1924年考入黃埔軍校第1期,與團長盧德銘是同期同學,又同為葉挺獨立團的連長參加了北伐戰爭,但是餘灑渡驕傲自大與自身能力不足的矛盾非常突出,無論是理論水平、口才和實際指揮能力,都無法與盧德銘比肩。

所以餘灑渡遠不如盧德銘提升快,在汀灑橋戰鬥中,盧德銘升任營長,餘灑渡還是連長,葉挺擔任第24師師長後,盧德銘升任團長,餘灑渡才提升為營長,所以餘灑渡非常不服氣,他總有一種懷才不遇的煩惱,在秋收起義前,盧德銘帶領韓浚和辛煥文3位團領導離隊去武漢尋找黨中央。盧德銘走後,餘灑渡立即宣佈自己為團長。並參加了秋收起義,但是在秋收起義中,其表現很差。

秋收起義2個黃埔1期生,1個被蔣介石下令槍決,1個被我軍槍決

一是他擅自收編邱國軒的部隊,在此過程中,他沒有親自調查、沒有對其部隊進行混編、沒有對官兵做細緻的思想工,而是盲目相信邱國軒,結果邱國軒帶領部隊反叛,給起義部隊造成重大損。二是餘灑度自恃是黃埔軍校的畢業生,自認為行軍打仗有一套,對農民出身的主席瞧不起,自始至終堅持“取瀏陽,攻長沙” 的觀點。他這種不顧現實,不服從前委領導規勸和不聽取大多數前委委員的意見,令人大失所望。三是在蘆溪戰鬥中,因餘灑度越權指揮,部隊一時混亂不堪,總指揮盧德銘為掌控部隊、冒死衝殺,後中彈犧牲。四是餘灑度軍閥主義嚴重,權力慾望非常強。

1927年秋,主席帶領部隊駐在水口鎮時,時任特務連黨代表的羅榮桓找到了很多報紙送給主席,其中有一張報紙有南昌起義失敗的消息,時為工農革命軍的前委委員餘灑渡得知這個消息後,不住地哀嘆,悲愴之極竟哭了起來,當天晚上便離開了工農革命軍。最後發展到脫離黨組織,參加了譚平山、章伯鈞等人組織的中華革命黨。

秋收起義2個黃埔1期生,1個被蔣介石下令槍決,1個被我軍槍決

1931年11月,餘灑渡在上海被國民黨特務逮捕,餘灑度表示願意“悔過自新”,投靠了蔣介石。1933年,被委任為國民黨軍第六十一軍政訓處少將處長,當時國民黨軍貪汙腐敗非常嚴重,尤其高級干將更是如此,餘灑渡為了滿足自己奢侈的生活,竟然利用職權走私並販賣毒品,販賣毒品需要很多環節,但是餘灑渡太過貪婪,販賣毒品所得大多進入自己腰包,這引起其他人的不滿,並導致事情敗露,被押往南京,蔣介石親自下令槍決。

蔣介石對黃埔1期畢業生通常是非常愛護的,但是卻下令將其槍決,由此可見蔣介石對其不恥程度。

秋收起義2個黃埔1期生,1個被蔣介石下令槍決,1個被我軍槍決

被毛主席下令槍決的黃埔軍校1期畢業生是第3營營長陳浩。

陳浩是湖南祁陽人,黃埔1期畢業生,和餘灑渡的關係非常好,他在校期間加入中國共產黨,後來進入武漢國民政府警衛團任3營營長,在三灣改編時,被任命為中國工農革命軍第1師第1團團長。

1927年冬,陳浩率工農革命軍打了下茶陵,他私自任命一個叫譚梓生的人為縣長,當地農民押來土豪陳大頭,然而譚梓生卻判其無罪,事後得知陳浩竟然和陳大頭的媳婦勾搭成奸,除此以外,他還存在貪汙腐敗等其他問題,事情敗露後,本來就想投敵的他決定拉走隊伍。

陳浩準備投靠的對象是國民黨第13軍軍長方鼎英,因為方鼎英是其在黃埔軍校的老上司,但他拉走的隊伍在半路被主席截住,並將其關押。隨後主席召開擴大會議,擴大會議組織特別法庭,審判陳浩等4人的反革命罪行,決定判處死刑,主席下令執行槍決。

秋收起義2個黃埔1期生,1個被蔣介石下令槍決,1個被我軍槍決

在法庭上陳浩表示不服,要求死後給他蓋一面工農革命軍的旗子,未得到特別法庭准許,行刑時,他驟然唱起《國際歌》。主席知道後,讓人埋葬時給他們的屍體上蓋了一面工農革命軍的旗子。

秋收起義2個黃埔1期生,1個被蔣介石下令槍決,1個被我軍槍決

餘灑渡和陳浩作為黃埔1期生,在當時都可以說是天之嬌子,但為什麼都被槍決了,其根本原因是理想信念的喪失。真正的革命者需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在任何艱難困苦的情況下也不能屈服,並能夠經得住各種誘惑。其實在現代社會,一個人要想成就一番事業,也必須要經歷各種磨難,所謂“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就是這個道理。

《天擇雜談》由原國防大學教員、軍史專家天擇創辦,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