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和蒙古最终之战,为什么全军覆没?

历史思想家


盟友。在铁木真开始攻打西夏时,西夏要求金国援助,。

“敌人相攻,中国之福,何患焉?”

这导致西夏难以独力对抗蒙古,因而臣服蒙古。

2、和亲。夏襄宗皇后是克烈部札阿绀孛的女儿,而札阿绀孛的两个女儿分布是铁木真妻子和拖累妻子唆鲁禾帖尼——蒙古、忽必烈、旭烈兀、阿里不哥四人的母亲。在西夏臣服蒙古后,西夏和蒙古的和亲越来越多。。

西夏的军事体制

西夏的军事体制是和辽朝一样都是部落兵制,加入一些宋朝军事制度进行改良。

西夏军队最小的单位是抄,每抄为3人:主力1人,辅助1人,负担1人。

和宋朝一样,西夏枢密院是最高军事机构,下设诸司。

军事级别分别是:统军、行主、佐将、佐首领、小首领。

和宋朝有禁军、厢军、乡兵的中央、地方兵种一样,西夏也有中央和地方两种军。

西夏中央军分为:

擒生军,约十万;

卫戍军,约2.5万,部署在兴庆府,和宋朝的禁军一样都是主力;

侍卫军,约5千,是从贵族子弟中选拔出来的卫戍军,专门负责护卫皇帝安全,和金国的合紥谋克军是一样的;

泼喜,约200人,是西夏的炮兵

铁鹞子,原本300人,后扩充到一万,是西夏的重甲骑兵;

撞令郎,由俘虏的汉人组成,是炮灰;

步跋子,有横山等山间部落组成的步兵,经常和铁鹞子配合作战。

地方军分为左厢军、右厢军和十二监司军。地方军最高人数达到50多万。地方军主要由骑兵和步兵组成。

总的来说,从西夏的军事体制来看,西夏军的战力也并不比蒙古军低。

  1. 西夏军队有数量却没有质量,军力衰微!最后的决战,虽然西夏此时名义上仍有数十万的军队,但是精锐早已经在十几年的战争中消耗殆尽
  2. 蒙古军队的铁骑在成吉思汗的调教下,所向披靡!蒙古部落在铁木真的步步为营下,逐渐成为了统一的政权。成吉思汗之名呼之欲出,这个时候的蒙古铁骑可以说是世界上战斗力最强的军队了。
  3. 君主昏庸,内耗不断!当金国迅速崛起灭掉辽国并南下消灭北宋的政权的时候,西夏此时还与金国交好,可是伴随这君主的更替,到了成吉思汗的蒙古势力崛起以后,西夏的君主采取亲蒙仇金的政策,虽然暂时与蒙古没有交恶,但是在与金国的争夺中也加速消耗了国力。

不可忽视


西夏这个国家并没有同时期的辽、宋、金有名,但是他存在的时间也有189年,他先后熬死了北宋、辽两国,最终败亡给了蒙古。

西夏是党项人李元昊于1038年建立的,前期和北宋、辽并列。北宋曾和辽国联合起来共同攻打西夏,却没打过……那时西夏的兵力达到50万,算得上强盛。

1115年女真族的完颜阿骨打建立了金国,西夏为了制衡宋辽,向金国俯首称臣。

1206年铁木真建立大蒙古国,即成吉思汗,他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早有摩擦的金国,为了破坏金夏联盟,不断攻击西夏的城池,总的算起来打了三次。

当时在位的西夏皇帝是夏襄宗,赶紧派人向金国求救,但金国不但不救,还幸灾乐祸,夏襄宗一怒之下转而投了蒙古,跟着成吉思汗一起攻打金国。

西夏之所以能顽强生存在宋、金、辽之间,在于他的国策,谁能给他带来利益他就跟谁结盟。

蒙古并不是好对付的主,毕竟他们是那个时候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后就开始对外作战。

很快,蒙古对西夏发动了大规模进攻,很快接连击败西夏军队,占领了西夏大片领土。

蒙古刚建国,蒙古士气高涨,急需对外扩张,金国势力强大,必然不能一口气打败,西夏时期较弱,要自己的军队在进攻西夏的过程中,军队可以得到锻炼的机会。

西夏占据河套平原,拥有不错的粮食储备,这要缺粮的蒙古十分重视。

蒙古经过几次和西夏军队交战,已经十分了解西夏军队,这个时候西夏军队,在蒙古军队面前是个空白的,完全没什么秘密可言。

蒙古军队十分强大,并经过对战西夏几次大战获胜。

蒙古对西夏发动灭国之战,十分残酷,要大量西夏将领对蒙古军队产生了恐惧。

西夏虽然进行了数次抵抗,无奈始终不是蒙古对手,最终他们走向了灭亡。


威史


首先作为跟蒙古人近在咫尺的邻居,西夏怎么可能不成为蒙古人眼中的肥肉?而成吉思汗西征,也多次要求西夏提供支援,而也是后来西夏在成吉思汗的一次西征中没有提供军队和物资的支援而惹恼了成吉思汗,最终迎来了蒙古人愤怒的铁蹄!

蒙古多次攻打西夏的借口,一般有这些:一是西夏与蒙古的死对头金国交好,或者联合金国抗击蒙古。二是西夏不按照协议向蒙古缴纳岁币。三是西夏不随蒙古出兵攻打别的国家(比如花剌子模等)。四是西夏不按时向蒙古提交质子(把西夏皇帝的儿子送到蒙古为人质)。

蒙古军经过了前四次在西夏的练兵和摸底,对西夏军队的兵力情况、战术打法、将领实力,以及西夏皇室处理问题的方法都一清二楚。可以说打起来知根知底,可以针对性地进行战术布置安排。

比如,蒙古军与西夏交锋的第一战,蒙古军拖雷的军队3万人,西夏阿沙敢不军队10万人。本来蒙古军兵力居于劣势,但是拖雷在指挥这次大决战的时候,因了解西夏军队的打法,最后反而以少胜多,全歼阿沙敢不,拿下黑水城。

再比如,蒙古军本来想像第四次次那样,先攻西夏都城中兴府,但是,他们知道中兴府兵将众多,无法攻下,于是假装攻打中兴府的大门灵州城,从而把中兴府的30万大军诱出来,采用“围点打援”的方式,一举歼灭西夏这30万大军,从而让都城中兴府成为一座空城。

有了上面的分析以后,咱们再来回答,蒙古在和西夏最后一次大决战中,西夏为什么不堪一击?

西夏实行的是全民皆兵,老百姓和平时期就是农民种田耕地,战争时期就是士兵上阵杀敌!所以虽然号称有三十万军队,事实上是有水分的,精锐部队也就十万左右!其余都是老弱病残!而蒙古军队征战无数,训练有序,身经百战,且士气高昂,战斗力比西夏军队高出不少,所以虽然西夏军队也是视死如归,奈何敌我差距太过悬殊,所以并挽救不了失败的结局!

再加上突如其来的大地震,更是让正处在亡国边缘的西夏遭受毁灭性的打击,地震这天灾,加上蒙古人入侵这人祸,使得西夏国力消耗殆尽,无力再战,最终李晛投降,西夏全部沦陷,至此,西夏灭亡!


M墨墨M


西夏的崩溃更像是国家经济基础无法支撑长时期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引起的军事上的溃败

西夏经济基础薄弱,无法支持长期战争

在西夏的国土范围内有低丘、高山 、平原、沙漠以及绿洲、戈壁等,看似环境不错,实质上其中沙漠、荒漠、戈壁和山地全部国土的一半还多。

比如,史籍就记载,有些年份“兴灵自春不雨 ,至于五月, 三麦不登, 饥民相食”。

对外贸易是维持西夏经济的重要手段,粮食 、绢帛、茶叶都是西夏短缺的。

西夏和辽金之间的贸易也是如此。

西夏人口严重不足,生产、战争与人口矛盾

西夏所处的地区自古以来人口稀少,唐安史之乱后 100多年的藩镇割据混战局面和周边游牧民族的侵扰,使得这一地区想要增加人口更加费劲。

《西夏纪》中说,“元昊倾国入寇,不过四五万,老弱妇女举族而行 ”,也就是西夏立国时人口少得可怜。

为了补充人口,西夏人甚至专门成立了一支军队叫做“擒生军”。

有统计显示,西夏人口最多的时候估计也只有300万左右。青壮年都打仗去了,谁来种地。

内斗不断,国力内耗

李元昊强行将儿子宁令哥的妻子纳为妃子,惹怒宁令哥,最终被宁令哥挥刀削去鼻头,流血过多而死。这场皇宫里发生的弑父惨案,为西夏的未来蒙上一层重重的阴霾。此后,西夏内斗不断,政变频发,母党专政,外戚专权,使得朝政混乱,社会动荡不安,国力内耗严重。


蒙古人自成吉思汗统一各部之后是越打越大,越打越猛。蒙古军队赔上了他们的成吉思汗才,在最后才迫使西夏末帝弃城投降。

注意,不是被攻破,是出城投降。

之后,蒙古人为泄愤选择屠城。。


老海讲历史


三十多万西夏军全部覆灭的原因有二:第一个就是成吉思汗当时已经下定决心要消灭西夏,加上蒙古军骁勇善战,所以出手解决了西夏军队。第二个就是西夏军经过前几次的战争,已经是战斗力不足,所以无力抵抗蒙古骑军的铁骑,败给了蒙古兵。其实西夏也是有心无力,毕竟国家小,抵抗力不行。

这次的大决战并不是成吉思汗第一次出兵讨伐西夏,早在前几次成吉思汗已经去征伐过西夏了,但是当初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拿下西夏。这对成吉思汗来说就是一种耻辱,想我蒙古铁骑所向无敌,怎么能连一个西夏都拿不下呢?这让我成吉思汗的脸面往哪儿放?所以,作为老大的成吉思汗心里非常憋火,势必要消灭西夏。

所以成吉思汗一直在找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去讨伐西夏,经过几次交战之后,成吉思汗估计也察觉到西夏兵的短板,于是派出自己的精锐部队,决定要一举拿下西夏,找回自己的脸面。要知道蒙古兵战斗力十足,再加上前几次的经验总结,拿下一个西夏也是很有可能的,所以这次战争对成吉思汗来说,是抱着必胜的决心去的。

而对于西夏来说,前几次战争已经消耗了大量的精力,西夏各方面都有些满足不了军队的需要。尤其是战斗力方面,虽然号称是三十万,但是里面的精锐估计都不到十万,因为西夏军平时还要务农,职业军人不多,这样就导致战斗力不行,败给兵强马壮的成吉思汗也很正常。




小老鼠的救赎


1226年大决战中,西夏军队并没有30万,而且毫无斗志

夏献宗接的是个烂摊子,蒙古摆明了灭亡金国之后就要灭夏,为了求得一线生机,夏献宗决定联合金国对抗蒙古,趁成吉思汗西征花剌子模时联合漠北反抗蒙古的势力,准备先巩固自己的北疆,再去找金国。

但蒙古也不傻,很快识破了夏献宗的意图,蒙将孛鲁率先攻入西夏,第二年,得胜而归的成吉思汗也率大军进攻西夏。

为让蒙古退军,夏献宗签订了屈辱的条约,但这也只换回不到两年的和平。

1226年,成吉思汗以夏献宗没有履约为由,兵分东西两路夹攻西夏,这就是题主所说的大决战。

成吉思汗自领东路军,首先拿下兀剌孩城以西的黑水城,后来又击败位于贺兰山的西夏大将阿沙敢不,最后到达浑垂山;

蒙古大将阿答赤率领西路军,先后拿下甘州、沙州和肃州等要邑。


两路大军直逼西夏都城中兴府(今宁夏灵武西南),夏献宗忧虑而死,他的侄儿南平王李睍继承帝位,是为夏末帝。

数年征战中,西夏早没了当初能战宋辽联军的强盛,军事力量极其衰弱,虽然号称军队30多万,其中真正的士兵也就10多万,其他都是现征的民夫,其战力微不可计,如何能与彪悍的蒙古大军对抗?

从士气上来说,蒙古正是上升期,势不可挡,而西夏早已失去了锐气,根本不相信自己能逃脱蒙古的铁蹄,许多将领不战而逃。

1227年,夏末帝出城投降,西夏灭亡。中兴府被屠城,城市建筑遭到了极端破坏,人口被屠杀过半,非常悲惨。


【结语】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会发现,西夏惨败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

1、从一开始就选择了错误的同盟;

2、过程中有多次和蒙古分道扬镳的机会;

3、一直在以自己的国力为蒙古的崛起添砖加瓦。

总之,它挡了蒙古的路,成吉思汗必然要踢走拦路石。


宠宝贝贝


说起西夏国,相信大家都听说过,但不一定了解。认真的说,西夏这个国家存在的时间,超过了大辽国和大金国,也超过了北宋王朝。西夏存在了189年时间,这个数字已经不算短暂。西夏先后熬死了辽国和北宋,但为何最终会败给了刚刚崛起的蒙古。认真的说是西夏的外交战略出现了问题,西夏的外交战略很圆滑,但最终开始走向畸形。

西夏国建立的初期,与北宋王朝爆发了一系列的战争。虽然击败了宋朝的几次进攻,但人力物力与宋朝相比差得远。因此,西夏采取了与辽国结盟的办法。利用强悍的辽国去挤压宋朝,为自己获取生存空间。从实力上来说,宋朝和辽国都远远强于西夏。西夏与辽国闹僵之后,又迅速向宋朝求和。到了北宋后期,宋朝开始主动进攻西夏,西夏再次与辽国结盟。由始至终,西夏的外交战略都十分的圆滑。

在辽国和北宋灭亡的时候,西夏都会趁机咬一口。因此在12世纪中期,西夏的国力进入了鼎盛时期。金国崛起之后,主要的对手是南宋,西夏则在名义上臣服于金国。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好几十年,在这段时间里,分散的蒙古正在逐步统一。到了1206年,铁木真建立了统一的蒙古汗国。其实在建立之初,蒙古军队已经开始进攻西夏。不得不说,经过长时间的磨砺,西夏军队的战斗力也在下降。面对强悍的蒙古军队,西夏一败再败。

在蒙古军队的威胁下,西夏与金国断绝。随后,蒙古军队开始大举进攻金国,曾经不可一世的金国一败涂地。此时的西夏干了什么呢?西夏趁机进攻金国西部的疆土,这等于断绝了自己的后路。如果西夏抱着蒙古的打退,或许还能支撑一段时间。但蒙古军队撤退以后,西夏又违背了自己的承诺。这回彻底激怒了蒙古,蒙古军队西征结束之后,开始调集主力进攻西夏。此时的西夏向金国求援,金国却没有一点动作。

西夏利用自己有利的地形对抗蒙古军队,确实也取得了一些胜利,但没有挽回自己的败局。蒙古军队的进攻很有章法,将西夏分割成了好几个部分,然后逐一歼灭。到了公元1227年,蒙古军队最终灭掉了西夏国。存在了189年的西夏国灭亡,走进了历史的坟墓。由于对西夏非常痛恨,蒙古军队进行了一系列的屠城,而且毁坏了西夏的书籍和建筑。直到现在,西夏历史的研究,都是历史学中的难题。

灭掉了西夏国之后,蒙古下一个目标就是金国。此时的金国已经是苟延残喘,丝毫没有当年的风采。即便是这样,金国还打算进攻南宋。这彻底激怒了南宋,再加上本来就有仇,南宋开始与蒙古联合夹击金国。其实对于南宋来说根本没有选择,不是南宋刻意要进攻金国,而是金国不愿意和南宋结盟。公元1234年,建立了100余年的大金国最终灭亡。





华严



蒙古崛起之后,首要的目标就是女真人的金国。

蒙古与金国乃是世仇,女真人自己酿的苦酒,需要女真人用自己的鲜血来勾兑。

征服金国的过程,充分体现了蒙古人的狡猾和奸诈。

那时候的蒙古仍然没有摆脱部族的闲散习气,面对成建制的金国军队,蒙古人还没有十足的底气。

于是蒙古人把目光放到了另一边的西夏。

其实宋代历史,有很多的三国博弈。

当年的辽、宋和西夏是一种三国关系。

后来辽、金、宋又是一种三国关系。

现在,蒙古、西夏和金,又是一种三国关系。

西夏那旮旯没什么好说的,一个字“穷”,两个字“太穷”。

全国的希望都集中在银州一带,此外皆是荒原盐地。

穷山恶水出刁民,西夏人狡猾而没有信用。

蒙古军队一进入西夏,就打的西夏军队崩溃

第一次就打了黑水城,蒙古人走了。

从这时候起,蒙古人的练兵模式就开启了。

西夏被蒙古打怕了,蒙古就要求西夏臣服,

但是蒙古不是北宋更不是南宋,光是口头臣服不能满足蒙古。

蒙古要求,西夏人你去打金国。

西夏人傻眼了,但是没办法,。

金国很郁闷,金国知道蒙古要对付自己,。

于是,西夏和金国很忙,他们一直在打仗。

打到打不动了,西夏就和金国结盟,然后背叛蒙古。

就这样,一年年过去,西夏被彻底折腾惨了。

而女真人也被西夏彻底拖住了步伐,疲于应付。

这时候,蒙古人一直在发展,狡猾的大漠苍狼嘴角露出一丝冷笑。

终于,西夏和金国打累了,而蒙古羽翼也硬了。

于是,蒙古大军杀进西夏,西夏国灭。


随心行


第一,虽然西夏党项人也曾是非常强悍的民族,但是由于几代君主崇尚儒学,实际上西夏党项人在一两百年时间里已经熏陶的和中原汉人差不多了,中原君主都封孔圣人为"文宣王"而西夏君主封孔圣人为"文宣帝"其对儒家圣贤的尊崇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超过了中原王朝,正是由于长期的儒家思想熏陶,使得党项人失去了过去野蛮,好斗,尚武等游牧民族习性.实际上这时的西夏人和中原汉人本质上已经没太大差别了.

第二,西夏当时立国也有很长时间了,已经进入了这个国家发展的中晚期,各种社会矛盾和阶级对立也已经开始激化,无论是综合国力,还是国家的凝聚力都已经今非昔比.

您所列举的军队呀,士气呀这些我觉得都是表面上的问题,西夏失败的真正原因其实就是我上面说的那两条,军力和士气这些问题实际上就是以上两点的具体体现.至于你说的宋还有几坐城可以守一下,我想主要因为中国南方多山,有些城池依靠有利地势,钓鱼城就是非常出名的易守难攻,而西夏的国土草原比较多,也没什么太险可以依靠的地形,所以城池不如有些宋的容易守住,而且西北的地理环境和蒙古挺相似的,更利于蒙古骑兵发挥其优势.


香洲谢霆锋


元蒙时期,蒙古大军曾三次西征,铁骑踏遍欧亚地区,所到之处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但鲜为人知的是,蒙古铁骑曾惨败给过一支埃及骑兵,历史上将这场战役称之为“艾因贾鲁之战”。

公元1251年7月,成吉思汗之孙蒙哥成为蒙古大汗后,一面命令同母兄弟忽必烈率军进攻南宋,一面令旭烈兀继续率大军西征。公元1252年,旭烈兀命大将怯的不花为先锋,率1.2万骑兵开路,次年旭烈兀带着大部队正式西征。

和前几次西征一样,蒙古铁骑一路摧枯拉朽,无人能挡。1258年,蒙古铁骑攻破巴格达(今伊拉克首都),阿拉伯帝国灭亡;1260年,叙利亚最大城市大马士革被怯的不花攻破,统治埃及、叙利亚、也门地区的阿尤布王朝灭亡,至此伊斯兰世界中只剩下埃及的马木鲁克骑兵拥有抵抗之力。

马木鲁克原意为“奴隶”,最初是服务于阿拉伯帝国哈里发的奴隶兵,效忠于埃及阿尤布王朝,后势力不断扩大,形成一个独特的贵族集团势力。马木鲁克骑兵采用终身训练制度,作战经验非常丰富,且装备精良,每名士兵配一匹举世闻名的阿拉伯马,身披锁子甲,头戴铁盔,武器为一支长矛、一张强弓、一面盾牌和一把大马士革弯刀。

单从装备而言,马木鲁克骑兵丝毫不逊于蒙古骑兵,甚至更胜一筹,但人数较少,仅千余人,否则早就将蒙古大军赶出伊斯兰世界了。

公元1260年9月3日,马木鲁克骑兵和蒙古大军在巴勒斯坦那布卢斯附近的艾因·贾鲁平原决战,如果马木鲁克骑兵输了,蒙古大军将彻底征服伊斯兰世界,因此也可以说此战关乎伊斯兰世界的存亡。

据史料记载,当时蒙古军队参战人数约为2万,其中部分是从当地强行征集的混合部队,主力蒙古骑兵不过万余人;埃及方面以马木鲁克骑兵为主力,加上阿拉伯帝国、阿尤布王朝等残留武装部队,人数在12万左右(也有专家认为人数在2万左右)。

战斗开始后,双方在艾因·贾鲁平原进行了惨烈的厮杀,结果令人意外的是,战无不胜的蒙古大军竟然一败涂地,主将怯的不花阵亡,2万蒙古大军全部战死,此战也是蒙古西征史上第一次在野战中被对手全歼,成为蒙古西征的终结之战。

一向战无不胜的蒙古铁骑为何会败得这么惨?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一,旭烈兀回国带走盟军主力。1259年,蒙古大汗蒙哥进攻南宋,在重庆钓鱼山负伤后身亡,蒙古内部为争夺大汗宝座大打出手,旭烈兀为支持哥哥忽必烈,带着西征主力回国,仅留下怯的不花前锋部队少量军队,因此被马木鲁克骑兵钻了空子。

二,蒙军四面皆敌,孤立无援。蒙军一路西征,摧毁数十个伊斯兰国家,杀人无数,被当地人视为“恶魔”,当地人个个都和他们有血海深仇,虽然表面上臣服,但心里恨透了蒙古人,因此一旦有机会必然不会放过蒙古人。

三,骄兵必败。作为伊斯兰世界硕果仅存的一支武装力量,马木鲁克骑兵担负着拯救伊斯兰世界的重任,因此个个只能死战,而蒙军由于长期以来的胜利,产生轻敌之心,所谓骄兵必败就是这个道理。

蒙古大军溃败后,主将怯的不花力战而亡,其余士兵也全部战死沙场,无一幸存。此战之后,蒙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被彻底打破,此后蒙军再没有继续西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