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隐身:从“气功大师”到“资本大鳄”,曾令健力宝资不抵债


张海隐身:从“气功大师”到“资本大鳄”,曾令健力宝资不抵债

01

1988年,14岁的张海考入河南大学武术专修班。据说,那时他就具备了“特异功能”。他可以将冬青树叶含在嘴里,变小后再吐出,但树叶的轮廓不变。

1992年,他在西安、荆门、武汉办了三个气功授课班,到1993年,他已经给数十万人上过课。按最低标准每人40元的初级班计算,10万人就是400万元。

张海隐身:从“气功大师”到“资本大鳄”,曾令健力宝资不抵债

“气功大师”张海

当他1995年举家迁居广州时,已经拥有名车与豪宅,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富豪。

手中有了一定资本,加上当时气功影响力越来越小,在一次公开演讲授课时,张海宣布退出“气功大师”的舞台,考虑转型。1996年,他成立河南心智实业有限公司,次年又成立了河南菩提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1996年,张海和另外两个合作者筹资1亿改组中航科技下面一家财务顾问公司,也就是日后的深圳凯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2000年4月,凯地联手河南心智收购深圳东方时代投资有限公司,此时东方时代刚刚入主由36所名牌大学发起成立的中国高科。2001年,凯地又先后投资银鸽投资、深大通和浙江国投,张海摇身一变,成了资本市场大鳄。

2001年12月下旬,张海从广州到上海办事,在飞机上翻阅报纸时,突然看到健力宝股权转让的消息,飞机一降落,他立即买了一张回程机票,赶往健力宝总部三水。

尽管所有的人都对他的年轻感到难以置信,他名片上的头衔还是镇住了他们:中国高科董事长、方正科技董事、香港康达控股董事长、香港慧德基金董事局主席、深圳亿众和投资公司法人代表。

他开出的条件也让人满意,承诺按李经纬的出价收购,出面的公司将是浙江国际投资信托公司——一家国营企业。于是,谈判以惊人的速度推进。

张海隐身:从“气功大师”到“资本大鳄”,曾令健力宝资不抵债

健力宝总部

2002年1月,还在四处筹钱的李经纬,被告知:“这事已经定了,我们现在决定把健力宝卖给浙江国投。”

第二天,在三水健力宝山庄,举行了一个仓促的签约仪式,健力宝向浙江国投转让75%的股份,作价338亿元。李经纬坐在会场一角,难掩落寞神情。第二天,他“含泪仰天”的照片,刊登在门户网站和财经媒体上,观者无不为之动容

2002年8月,在新加坡顶级豪华游轮“处女星号”上,千余名北京、上海、广州、香港等地的嘉宾,见证了28岁的张海作为健力宝总裁的首次亮相。当时的他年轻有为,一切尽在掌控中,令人好生羡慕。

02

入主健力宝以后,张海舍掉五六个亿的营业额,把健力宝下面的非健力宝品牌产品全部停产,之后推出“第五季”。在高密度广告攻势下,“第五季”全年获得 10亿元的销售额。这让张海的信心爆棚,2003年,他又推出了一个全新的产品——“爆果汽”。

张海隐身:从“气功大师”到“资本大鳄”,曾令健力宝资不抵债

张海

健力宝集团资源向新产品的过度倾斜,让核心产品健力宝运动饮料,不知不觉间被雪藏了。过度的产品延伸和广告营销,让健力宝定位变得模糊不清,从运动饮料的领导者,沦落为一个不知所云的饮料品牌。

张海还大肆进行资本扩张。从2002年底到2004年初,健力宝收购了西北化工、河南 平顶山宝丰酒业、华意电器、湖北双环科技,投资了3个足球俱乐部以及江西景德镇健康产业园。

健力宝集团开始拖欠供应商货款、经销商货物。之后,又发生了产品变味事件,近2亿元的产品和价值几千万元的原材料堆在仓库。

2004年,健力宝陷入了最低谷,虽然号称总资产47亿元,但实际负债近30 亿元。考虑到还有大批应付账款,健力宝集团事实上已经资不抵债。

2004年8月,张海被健力宝集团宣布“下课”。此时,李经纬也早已因“涉嫌转移巨额健力宝资产”失去自由。不无讽刺意味的是,这年底,健力宝全体员工大会召开,仍是待罪之身的李经纬坐着轮椅出现在大礼堂。他微笑着向所有人挥手,前面的人拼命想跟他握手,后面的人挤不过去,就跟在后面拍手。

2005年3月,张海被拘留。2007年2月,他因职务侵占和挪用资金一审获刑15年,后来经过减刑,于2011年1月刑满释放。到2013年,因为涉及立功减刑造假,法院撤销了对张海的两次减刑裁定。而他出狱以后,已经逃往境外。

张海从来不回避媒体的关注,而是运用他出色的语言艺术与记者们周旋。尽管很多时候,人们觉得他有些答非所问,但他坚持类似的表白:“为什么我会离开健力宝?因为我执着于民族实业而不被理解,而被排挤出局。我对健力宝的情感很深,我不希望任何人伤害它。如果还能够让我继续实现做民族品牌的梦想,还有在健力宝期间没有完成的梦想,我会更认真做一个商人。”

读者诸君,你们相信他说的话吗?

这里是“独角兽小报”,如果内容对您有价值,可以关注我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