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第一次偷拿了家里200块钱,妈妈如何做能让孩子感恩一辈子?

用户62770535332

首先,孩子的这种行为是不可取的,家长应当立刻阻止,不论孩子 是 出于什么原因,这都不是应该的。小时候的一些行为会影响到 他以后 ,所以,该批评还是得批评。

要改正孩子的行为,家长也要付出努力。美国心理学家和行为学家斯金纳的行为强化理论认为行为 之所以能够发生变化,是由于强化的作用。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两种。正强化也叫积极强化,是指当在环境中增加某种刺激,有机体反映概率增加。负强化也叫消极强化,是指当某种 刺激在有机体环境消失时,反应概率增加,这种刺激是有机体试图避开的。

孩子偷钱家长一定 要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先批评,让孩子也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在孩子认识到严重性后,家长就要换种策略,安抚他,问明白他为什么会这么做,并帮助他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孩子也是有自己的思考能力的。

我认为一味地批评死不可取的,最好的做法是与孩子 成为朋友,认真倾听他们的诉求,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帮助他们完成,记住,是帮助他们,而不是满足他们。比如,你可以跟他们约定,当你完成一件事情时,我可以帮你完成一个心愿。这样,他们不仅会很有 动力,而且还能改掉他们的一些坏的习惯。

学习也是一样的。有些孩子不喜欢学习,有的喜喜欢玩游戏,有的喜欢画画,有的喜欢其他的,这时候我们可以和他们约定,当你完成一定的学习目标 时,我可以允许你玩多长时间。这样他们的抵触情绪不会很大。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和孩子的有效沟通是很重要的,很多 事情的发生都是因为没有有效的沟通。要让他们明白,他自己也是家里的一员,任何事情都可以通过沟通来解决的。一味地打压是不可取的,这只会激发他们的逆反心理,做出更加过分的事情来。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您有帮助,写的不好,O(∩_∩)O谢谢


人生随想

我是林珊,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青少年心灵成长辅导师,注册OH卡咨询师,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星级咨询师,“童心理”讲师。


当发现孩子偷拿了家里的钱,家长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感到不可置信?想到孩子什么都不缺,为什么还要欺骗我?是不是被同学带坏了?还有没有背着我做了什么坏事?家长往往越想越多,越想越生气、越担心孩子的前途,甚至伤心落泪。

父母首先要做的是:让自己冷静下来。

1) 了解自己有强烈情绪反应的原因。

家长这种挫折感来自于孩子的行为违背了家长的预期,深怕孩子从此步入歧途,而急切地希望将孩子导回到正途上。


2) 明白孩子不会因为一次不当行为就变坏。

有调查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撒过谎,尤其是做错事要面对父母时;大部分人在孩童时代都曾经拿过一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然后放下各种猜想,保持开放的心态,倾听孩子的想法。

1) 平静地询问孩子这么做的原因,看到孩子的初心

孩子的这个行为通常是希望在父母不知情的情况下满足平时不被满足的愿望。Ta明白这个行为很可能不被父母所允许,这么做的时候心中很矛盾,他的愿望十分强烈,抱着父母可能不会发现的侥幸心理,才会冒险行事。

假如父母能体会到孩子希望在自己面前是个好孩子的心愿,会感到些许慰籍吧。

又或许孩子拿了这笔钱想要帮助一个朋友,想为妈妈买个生日礼物?


2) 尊重孩子的想法,不要指责

假如父母一味地指责,孩子会觉得羞辱、难堪,指责会吞噬掉孩子心中的愧疚,激起逆反心理,可能和家长对着干。

批评是很难让人接受的,就算是建设性的批评。批评只会让孩子在自己周围升起厚厚的保护壳,将你和Ta之间隔开,更不用说能听得进了。更大的恶果是孩子失去了自尊。

接下来在爱的前提下和孩子一起分析和学习。

1) 将行为和人分开来对待

孩子做错了,但Ta仍然是父母的宝贝,父母依然爱Ta。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永远都在,不会因为他做错了而不爱Ta。


2)犯错是成长的契机

只要我们和孩子都能理解错误是学习的机会时,就会产生一种对错误感到有趣和好奇的感觉,并想知道能从错误中学到什么,气氛就轻松多了。


3) 从这件事中能学到什么

如果要孩子承认错误,保证“再也不这样做了”,只是缓解到家长的焦虑。改正或补救有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通常无法一次到位。孩子就是在错误中获得经验而成长的。和孩子讨论假如还有类似的情境,孩子能怎样以适宜的方式来应对。在讨论的过程中,创造出一种有趣和学习的氛围,而不是沉重批判的气氛。


4)孩子本来想要用这笔钱去做父母不希望Ta做的事

孩子冒着被父母发现,可能被责骂被处罚的危险来做这件事,可见这件事对Ta来说有多重要,父母该反省之前禁止孩子的初衷,阻止的方式上是否过于武断。所以父母最好的做法,就是亲切、耐心地和孩子重新商讨此事。

总的来说,这个问题并没有标准答案。父母的内心肯定是爱孩子的,当父母接纳孩子的不完美。孩子像树一样,自然而然有向上向阳光生长的能力。即便有各种因素的影响,有了来自父母正向力量的支持和信任,孩子就有勇气承认自己会犯错,而错误并不影响自己的价值,明白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学会自己承担后果。父母的包容和理解会让孩子心存感激,反思自己,相信自己有能力做的更好。


林珊

一位热爱生活,亲切温暖的心理咨询师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青少年心灵成长辅导师,注册OH卡咨询师,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星级咨询师,“童心理”讲师

咨询领域:婚恋情感、情绪困扰、亲子关系、社交职场


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

相信很多坐在电脑前的大人们,包括笔者自己,小时候都偷拿过家里的零花钱。

记得还是在小学二,三年级的时候,家里有一个不上锁的衣柜。衣柜的最顶层柜板上面,铺着一层报纸,上面放着衣物。而在报纸下面,不知是父母有意还是无意,总是有一些一毛,两毛的纸币。

当时家里的条件并不太好,父母也没有给小孩子零花钱的意识。那时小学里并没有小卖部,使一些大叔大婶挎着提篮,靠着校门外的墙根,叫卖着粑粑,面窝,发糕(哎,写着写着饿了怎么破)。

作为姐姐的我,经常时不时从柜板上拿一毛钱,买2个粑粑或发糕,弟弟一个,我一个。似乎这样的行为持续了整个小学(上初中就集体吃食堂早餐了)。

现在回忆起来,有意思的是,柜板上从来没有空过。是因为拿钱的次数不是很频繁,还是每次拿的金额也不是太多,父母没发现,还是父母发现了也在意?不得而知。长大了虽然好奇,但是并不想追问父母。而笔者自己,也还是健康成长为自律自立的社会人,并没有因为当初的行为而长篇。

回到正题。

孩子第一次偷拿家里的钱,而且是200元钱。

这样一个前提下,作为妈妈,首先要检讨,是否有在孩子适当的年龄,给孩子零花钱;是否给孩子机会,学会正确支配自己的零花钱。

如今大家都知道,财商跟智商和情商一样重要。而给孩子机会,学习支配零花钱,是给他认识金钱的重要一课。是钱支配人,还是人支配钱,直接关系到一生的幸福。

第二,了解下孩子需要这200元钱,是为了什么。是为了一个求而不得的昂贵玩具,还是应对校园欺凌的金钱勒索?

第三,让孩子认识这种行为是不恰当的,给孩子弥补的机会。

无论是出于什么原因,都要明确告知孩子,这样的行为不恰当,妈妈不认可。但是,根据实际情况,给孩子机会弥补。

如果孩子已经用钱买了玩具,可以通过帮助妈妈做家务,或者减少一段时间零花钱来补上;如果是校园欺凌,那就是另外一个话题了。孩子遇到校园欺凌,没有第一时间告诉父母,而是自己想办法解决,作为妈妈,要重新走进孩子的心,成为孩子心中坚强的依靠,要做的努力就更多了。

人,并不是生来就知道如何为父为母。如何成长为合格的父母,也是需要长期学习,不断总结的历程。


小尾巴乐园

孩子一次从家里偷拿不小数额的钱,能让孩子记住妈妈对自己做“坏事”的态度,请记住是态度!则是让孩子从心里感恩妈妈的关键。

我们都知道孩子偷拿钱的过程,本身是知道对与错的,但是如果妈妈对孩子的行为表现出极端愤怒,甚至用粗暴的方式惩罚孩子时,往往让孩子对妈妈的表现产生不满心理。当孩子把注意力都集中在对妈妈惩罚自己的不满上面时,孩子则会忘记自己的错,只顾着和妈妈产生心理对抗。

有一位妈妈,发现上小学四年级的儿子从家里偷200元钱后,她并没有马上教育孩子,而是保持冷静的态度,观察儿子的神态。她发现儿子不敢看自己的眼睛,甚至想刻意回避和自己的接触。这位妈妈又在儿子下楼玩耍的时候,悄悄检查了一下他的书包、卧室和书房,发现儿子拿这些钱买了最喜欢的课外书,书包里还有些零食的残渣,在枕头底下还有小玩具。妈妈妈又到小区附近儿了经常去的商店做了解,商店的老板告诉她,你儿子最近在我这里经常买饮料和零售,有时还会请小伙伴一起吃。妈妈通过系列的调查,终于搞清楚儿子拿这些钱去做什么了。

这位妈妈,把儿子最喜欢的吃的用的玩儿的东西分别买了一份,然后用盒里装起来,外面还做了漂亮的包装。她告诉儿子,这周妈妈会给你惊喜,只要你放学后马上回家,你可以在家里找到一个很漂亮的小礼盒。儿子听说有惊喜,放学后路上没有停留,直接进了家放下书包就开始找礼盒。当孩子找到礼盒打开后,看的东西立刻让她高兴不起来了,原因是这些东西都是他偷拿家里的钱买过的,孩子以为是妈妈把自己的东西装在这个盒子里的,于是就去找自己藏的东西,发现东西仍在。孩子立刻明白了,妈妈知道自己偷拿钱买东西的事,但是妈妈没有揭穿,而是给自己留了面子。

儿子拿着礼盒,想了半天,走到妈妈面前,先是感激妈妈给自己买的礼物,然后又向妈妈坦诚相告做了不该做的事,并保证以后不再那样干了。妈妈微笑着说,儿子,你越来越像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了,妈妈要表扬你的诚实的勇敢呢。因为你知道自己做了不应该做的事。但是妈妈也有责任啊,我也要做自我批评呢。因为妈妈以前忽视了你内心想什么,需要什么。以后只要你相信妈妈,有什么想法就大胆地告诉妈妈吧,妈妈会合理满足你的,因为妈妈相信没有什么比儿子拥有诚实的好品质更重要。

妈妈一边温和和儿子聊天,一边看儿子的小脸,她看到儿子眼睛里晶莹的泪花。妈妈清楚,儿子被自己的行为,自己的话语感动了。从那以后,妈妈会主动关心儿子需要什么,儿子也愿意把心里话告诉妈妈。孩子从那以后再也没有从家里偷拿过钱。

温馨提示: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而故事的那位妈妈是跟着我学习家庭教育,经常指导的家长,后来我和这个男孩子聊天的过程中,对这件事也得到了验证。


韩国成老师

文/酒翁

我非常开心能够看到这类问题,这种问题越多的出现,证明现在的父母都在努力学习如何做一个聪明且合格的父母。

在我们小的时候,我们的父母不会太多的去考虑:他们对我们做的一些举动,对我们的心理和未来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父母只求眼下的胜负:他们用武力或者嗓门战胜了孩子,孩子会记住这一刻父母狰狞的面孔和下手无情的鞭打,听话的孩子,不会有下次,可不听话的孩子,则会继续有下一次,且下一次的金额会更大。

但现在的父母不再像以前的父母,现在的父母开始逐渐重视眼下的决定会对孩子以后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是好事,这让我们看到了父母在学习与进步。

回到题目,孩子从家拿走200,父母应该如何做才能让孩子感恩一辈子?

我不赞同最后一句话的一个词:感恩。

虽然我们经常说,孩子需要懂得感恩,但并不是父母对孩子做的任何一件事,父母都希望孩子给予感恩,为人父母,意在教育,教育是父母的分内之事,倘若一定要带上感恩二字,总觉奇怪。

因此,若我提问,我则会将最后一句改为“父母应该如何做才能让孩子不会因此而留下心理阴影”。

我个人认为,作为父母的我们,不能在孩子面前轻易说出“偷”这个字眼,虽说孩子眼下也许不会明白“偷”这个字眼,但等他长大后,孩子迟早会明白,当他回过头来,想到曾经有一个时间段,我的父母说过我“偷”家里的钱,心里或多或少,都会留下一些阴影。

孩子背着父母,拿家里的钱,在我看来这种事无关金额大小,只要出现了这种情况,父母在知晓后,就应第一时间找孩子聊聊。

聊聊无非就是向孩子了解为什么需要这笔钱,以及为什么不直接向父母提出需要这笔钱,而选择背着父母拿钱?

这笔钱是去买好吃的零食了?还是去买什么喜欢的玩具了?若是因为这些,父母可以告诉孩子,这些吃的,玩的,可以向父母提出,与父母一起协商购买。

但有一个非常不好的现象:学校霸凌事件。现在这种事情非常的多,遇到这种事情,父母则需要立即介入,并给予孩子正面、温暖的引导,并需要去到孩子的学校,与校长老师了解此事,此时的父母,务必给孩子一个坚强可靠的后盾,带领孩子勇敢的面对。

多说一句,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父母不仅仅需要给孩子提供物质需求,还需要给孩子提供精神需求,而精神需求,则来自良好的沟通,积极的面对。


你好,我是酒翁,希望我的回答你会喜欢,谢谢大家~~


寒舍阅独

年幼的孩子大多不知道偷盗行为的卑劣之处,无论是出于什么样的心理,在孩子第一次出现偷东西行为时,作为父母都需要巧妙引导和教育,注意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不过分惩罚和责备,不激发他们的反抗和报复心理。

无论是在育儿书还是网路论文等上,看到过非常多聪慧的妈妈处理这样事情的方法。印象比较深的是,一个妈妈在发现自己孩子偷了家里50块钱的时候,她没有立马去跟孩子对峙或者批评责怪孩子。而是在一家人一起吃午饭的时候,忧心地说:“哎,我不见了50块钱,家里肯定遭小偷了。”这时没有人说话,她接着说:“我是不是应该报警呢,警察叔叔破案能力很厉害,一定能发现蛛丝马迹,一定能帮忙找出这个小偷,并追回那丢失的50块钱。”

听到这些后,孩子露出了害怕的眼神。后来,在妈妈不注意的时候把50块钱归还了原位。妈妈后来笑着说:“妈妈真是老糊涂了,数钱都数错了,原来没丢钱呢!”孩子偷偷地笑了。

这个妈妈巧妙地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的同时,也引导了孩子归还钱。


90后妈妈米米

作为两孩妈妈,

我觉得这个问题问偏了,我们教育孩子成人成才,不是为了让孩子感恩的,遇到孩子偷拿家里钱的情况,父母应该关注的是:如何既不给孩子带来长久的负面影响,又有效防止此类事情再次发生。

我的建议是分成以下几个步骤做:

第一步,确认有没有其他情况。

认定孩子偷拿家里的钱,一定要特别谨慎,不能一发现现金的或者卡上的数目不对,就认为是孩子拿的。

尤其是有的爸爸妈妈平时比较马虎,自己花掉却忘记了的情况,也是有的。所以首先要确认钱的数目是不是真的不对了,自己或者爱人有没有花掉,有没有可能是家里来的其他人把钱给拿走了,需要反复确认没有其他可能,而且孩子确实有多花钱买东西的现象之后,再去询问孩子是否拿了。

第二步,询问孩子是否拿了钱。

请注意,我这里用的是“询问”,不是“质问”,爸妈应该在大家都心平气和时平静地问孩子:“爸爸/妈妈放在这里的钱少了200块,是不是你需要买什么给拿去用了?”孩子看到大人没有马上严厉批评,会更容易诚实地说出实情。请注意,一定不要用“偷”这样的字眼。

有的父母一发现孩子拿钱,马上怒不可遏,气急败坏地质问孩子,甚至打骂孩子,这对防止孩子继续偷拿钱没有任何好处,反倒会让孩子因为害怕而不敢说出实情,或者因为害怕而产生抵触,甚至孩子可能会在心里悄悄地想:“下次我再谨慎点”。这样就又会诱发孩子撒谎。

第三步,平静但严肃地告诉孩子,需要用钱和爸爸妈妈说,不可以自己拿。

跟孩子确认他确实拿了钱后,需要马上平静、严肃地告诉孩子:“你需要用钱买什么,要和爸爸妈妈说,不可以自己悄悄拿走。”

当然,我们也可以和孩子解释,为什么他不能自己悄悄地从家里拿钱,比如“除了给你的零用钱,家里的钱是由爸爸妈妈支配,用来生活或者储蓄、理财的,你还小,不可以自己动用,你零用钱不够,可以跟爸爸妈妈再要,想买什么东西,也可以跟爸爸妈妈说。”

你的态度明确、坚定,孩子自然明白,爸爸妈妈希望他怎么做、不希望他怎么做。

如果是我来处理,与孩子相关的步骤就到此为止,我不会再没完没了地批评孩子。要知道,再教育孩子上,并不是你说得越多、越严厉,就越有效。有用的话,认真说一遍就够了。

第四步,夫妻两人的事后反思和调整。

做完前三个步骤,和孩子相关的部分就完成了,但不能到此为止,爸爸妈妈两个人还需要避开孩子,认真反思这件事是如何发生的,父母要做出哪些调整。

孩子偷拿家里的钱,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特别想要什么东西,而爸爸妈妈不答应给买,二是从父母这里得到的爱和关注不足,让他试图用某种出格行为来赢得更多的爱。

无论哪种原因,其实都需要父母做出调整,或者是适度满足孩子的需求,或者是增加对孩子的关注。

我们家有两个孩子,家里零用的现金都是放在敞开的书架上,随手取用,但孩子从来都不会去动。我们家对孩子花钱的办法是:

大儿子(初三)每十天半个月给100元零用钱,不够了可以随时要;小儿子六年级,还没给零用钱。两个孩子需要什么,都可以跟爸妈妈妈说,合理范围内(偶尔购买一次性付款的电脑游戏,我们也认为是合理范围),都马上给买,不批评,也不拖延。家里有个抽屉,是“零食仓库”,总是备着孩子爱吃的东西,孩子想吃什么,也会随时跟爸爸妈妈说,比如“妈妈买点果汁吧,果汁喝完了”,或者“妈妈你下次买点面包干”。

这样做下来,两个孩子对自己拿钱去花没有任何欲望,连每年从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那里得了压岁钱,也马上交给爸爸妈妈帮他存进自己的卡里,从不会拿到几千块马上就想买买买。

总之,我们的观点是,父母日常对待孩子的方式没有偏差,孩子不会出现偷拿钱的情况;即便出现了这种情况,父母也不必认为就是天大的事,非马上把孩子大骂一通,而是要特别注意自己的方式方法。教育孩子,毛毛细雨比疾风暴雨有效得多。


真心爸妈

您好。

相信作为父母的我们,可能有机会发现自己的孩子拿了家里的200块钱,我们是怎么做的呢?

有部分父母认为必须对孩子的这一行为做出严厉的处罚,除了声色俱厉的呵斥可能还会有一些附加的体罚,如:打手心,打屁股,罚跪,罚站,禁止吃饭等。先罚过了孩子,再追问钱的去向。孩子回答不好,又是一轮新的处罚。这部分父母认为严厉的处罚会使孩子有恐惧感,以后当孩子有拿家里钱的想法时,经历的处罚会重现在孩子的脑海里,制止孩子拿钱的行为。

这部分父母在农村较多。我是农村人,也有幸遭遇过类似的情形,但钱不是拿的,只是没有告诉父母。这件事我记忆犹新,深深的刻印在我的脑海里。

1990年我还是小学生,已经能够独立的照顾自己了,平时自己穿衣,做饭,上学,做家务,打猪草等等。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父母也没那么多精力来管我。每天父母都有忙不完的事,做不完的活。有时候太阳下山了,天都黑蒙蒙了,父母才从山上回来,这时候我就端饭上菜,一家人只有这时候成员才全齐了。

记得那个时候5元钱能买很多东西。我一般6点起床做饭,吃饭去上学。有天在父母的房间里舀米去煮,看到米缸脚下有5块钱,想着很久没吃糖了,顺手就揣到裤兜里。我吃过饭就去上学了,顺便在学校的小卖部买糖吃。小卖部的糖1毛钱1个,我买满了整个裤兜,遇见好朋友也一起分享。下午放学了,又买了几个准备带给家里人吃。那时候年龄小,也没想太多,只觉得自己吃糖是不好的,也得让家里人一起吃。

回到家老爸坐在椅子上脸黑沉沉的,今天老爸回来的特别早。我拿起糖给老爸递过去,老爸没接问我哪来的。我说是我买的。老爸问我那来的钱。我特实诚的回答是在父母房里捡的。老爸当时就变了脸色,一耳光就甩过来,直接把我抽翻在地。老爷过来拖住老爸,说娃小,啥子都不懂,不要打了。老爸说从小就偷钱,长大了还得了,不好好教训他,还不翻天了。老爸是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他也是那么做的。老爸说要给我一个难忘的教训,我也确实记住了教训,在以后的日子里还经常做噩梦。

农村的朋友应该看过甘蔗吧,老爸折断一根甘蔗抓起来就对我挥过来。我才刚从地上爬起来,又被打趴下。老爸喊不准动,给老子抗到,我就乖乖的趴着不敢动,任由老爸在背上,腿上抽打。直到甘蔗打断了,老爸才收手,说今晚不准吃饭,去瓦子(房顶上的盖瓦敲碎后留下的碎片)上跪倒,好好反省。老爸吃过饭,走过来问我以后还偷不偷。我反驳老爸自己没偷钱,结果把老爸气的火冒三丈,一脚就踹过来,抓起旁边的修房的木板子劈头盖脸的抽过来。老妈过来劝,老爸说不把这小子教好了,以后进了班房(监狱)我才没脸面去把他弄出来。老妈也不敢说了,退到一边。家里老爸说了算,没人吭声。老爸再次问我到底还偷不偷,我犟起脾气死活不承认偷钱。最后老爸边打边喊,打死你,就当老子没你这个儿子。我后面应该是晕了吧,反正没感觉了。以后见了老爸我都是有多远躲多远,能不喊就不喊,也不愿意和老爸说话了。

在我居住的农村,家里的孩子调皮了,该管教了,通常都是父亲出手。家里常备一根棍子,犯错就挨打。父母也没文化,只相信管教孩子最靠得住的就是打,一次不行,打两次;两次不行打三次。有时候我都怀疑自己是不是父母亲生的。有一次开家长会,老师叫老爸发言。老爸站起来就是一句,娃儿不听话,打,只要不打死,老师尽管打。其他的家长也附和,还有家长说娃儿如果敢还手,打死都没的事。这就是我们那个时代父母教育孩子的缩影。

假如我以后有了孩子(可能很难了,长这么大女孩的手都没牵过,说起来挺尴尬。),首先要放弃体罚的教育方式。体罚对孩子的身心发育都不好,还可能造成较大的心理问题。(我做噩梦的场景里,棍棒挥舞的次数太多了)体罚不能解决任何问题,还可能造成父母与孩子的对立。尤其现代孩子接触的事物多,想法也多,如果不好好加以引导,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巨大的影响。

妈妈必须平静自己的情绪,轻言细语的同孩子交流。不管当时是怎么想的,请不要把孩子的行为定义为偷窃。孩子还小,父母就是孩子的天。当父母否定孩子时,孩子也会对自己产生否定的思想,对孩子以后的成长不利。可能孩子不能意识到自己本身的错误,或者在孩子的思想里妈妈的钱就是自己的钱,自己也可使用。妈妈要认识到孩子本身的想法,再加以引导。

孩子的需求很简单,也许是一个娃娃,也许是一个玩具,也许是一件衣服……孩子的心灵是单纯的,当他发现和父母交流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孩子就不会自己拿钱去交换。孩子察觉到父母的善意,也会愿意和父母分享自己的想法。当形成了一种习惯,就会从根本上杜绝私自使用父母的金钱。

父母也要教育孩子有劳才有得的道理,在孩子小的时候树立起正确的金钱观和人生观。分清楚你的,我的,他的有哪些区别和不同,并告诉孩子不劳而获是可耻的。

父母可以出去打一场麻将,为什么不可以抽一点时间出来和孩子好好交流一下呢。

我想孩子偷拿了家里200块钱,父母应该负有很大的责任。每天留一点时间和孩子交流聊天,我认为应该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各位观众认同吗?

最后,我建议那些依旧把体罚作为最好的教育方式的父母们,请换一种教育方式吧。


扈荼

很自豪地说,我小时候是没有拿过家里大人的钱的,那时候家家都普遍没有钱,我连我妈的钱放在哪里都不知道。不过我妈妈是个很开明的人,她虽然没有那么多的教育理论,但做法还是和现在很多教育专家一致的。


就是从小我们都有零花钱。因为那时候家里亲戚多,每逢过年都会得到压岁钱,每年的压岁钱妈妈都是让我们自己保存,自己想买什么吃的或者用的,她并不干涉。

所以从小到大,我似乎对钱没有那么敏感。

有时候遇到卖冰棍的妈妈或者爸爸也会买上一暖壶,没有冰箱,都放在暖壶里,一次吃不完就采用那种方法保存着;每次放学回家老妈也会准备一杯温茶水,夏季回到家一饮而尽,比什么饮料都解渴;


而老爸经常出差,每逢出差回到家都会给我们带各种新奇的零食,还记得有一次老爸还去小卖部买了整整一箱子各种零食。

也许就是因为父母对我们并不过于管制,所以我们对零食或者说对钱都没有那么渴望,自然也不会去想着偷拿父母的钱。


回到问题上来,孩子偷拿了父母的200元钱,先要看看孩子年龄多大。我儿子很小的时候也拿过我钱包里的钱,但是他并没有意识到那是不可以的,他甚至很豪迈地对我说:妈妈,你今儿想吃什么?我请客。在他心目中,他只是想做一把能请妈妈吃东西的土豪。


经过那个年龄段之后他就不再爱拿钱了。不过有时候他也会向我要钱,记得有一次做长途大巴,他向我要10元钱,我给了他,并叮嘱他要放在衣袋里,他放好了,但是后来就不知道怎么丢了,我没有责怪他,只是告诉他钱是必须要放好的,小孩子因为没有那么多保护自己东西的意识,需要通过这一件件小事可以逐步促使他成长。

在那之后他就不再向我要钱放在他那里了。


如果孩子比较大了,偷拿父母的钱,要问清楚孩子想要买什么?不要给孩子贴标签,给孩子冠上偷的帽子,但是也要非常严肃地告诉他,这件事涉及到的问题。


平时也可以给孩子一些零花钱,由他自己支配,培养孩子的财商和情商。


jason妈咪有办法,第20期优质问答答主,爱旅游,爱文字,爱诗词风花雪月;与天斗与地斗,与娃斗其乐无穷;写有温度的文字,做灵魂有香气的妈咪!敬请关注!


jason妈咪有办法

不请自来,我来回答一下!在孩子意思到钱的好处时,一定要对孩子教育,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这是非常重要的!而孩子偷拿家里钱,正是对孩子教育的契机。在讲如何教育孩子之前,我来讲一个我们小时候发生的故事

80年代末,山区应然是很贫穷,很少能吃到各种美味可口的零食。有一天,有一个叫小虎子的孩子,偷拿家里的一张大团结,领着我们沟里的一群小朋友来到沟外买零食吃。我们一群小朋友像饿狼一样,大吃特吃。终于是把一张大团花得一分不剩,才回来。小虎子回到了家,父母找这一张大团结,已经找疯了。那时候一张大团结是一笔巨款,怎么也相当于现在几百元吧。等。当确定钱被小虎子偷拿花出去时,父母把他吊在梁上好打。这就是小时候父母教育我们的方法,棍棒底下出孝子。


现在来看小虎子的行为,偷拿家里的钱给小伙伴儿花,是为了获得小伙伴们对他的好感,是为了在小伙伴中有地位,想当小伙伴中的孩子王。现在回到题主的问题,孩子偷拿家里的二百元钱,该如何教育?
首先父母要弄明白,孩子拿200元钱做了什么,这是教育孩子的基础。通过孩子拿钱做什么,来判断他拿钱的动机


,这是非常重要的。然后对孩子说,家里的一切钱财都属于父母的,不属于你的。你想要拿大额的钱买东西,必须经过父母的同意才可以。为了惩罚你未经父母同意拿钱的行为,你的零花钱取消两个月。两个月内,以后想要零花钱,必须通过给家里劳动才能获取相应的报酬。让孩子明白:钱是通过劳动换来的。钱要花在刀刃儿上。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等等,关于金钱的教育,通过劳动慢慢孩子就能体会了。这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契机,家长万万不可错过。孩子犯错不可怕,关键的是家长如何对待犯错的孩子。大家怎么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