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人在中國研究書法,成書法家,被稱為西方研究書法第一人

他是一位意大利人在中國研究書法,成書法家,被稱為西方研究書法第一人,打臉書法大師,直言:不太接受日本人寫書法那一套。

提到意大利和意大利人,你可能一下就會想到著名的旅行家和商人馬可波羅,以及水城威尼斯,馬可波羅的作品《馬可波羅遊記》記錄了當時他在東方的所見所聞,據說馬可波羅17歲時來到中國,在中國遊歷了17年,到訪過中國很多古城,他的著述在西方廣為流傳。

意大利人在中國研究書法,成書法家,被稱為西方研究書法第一人

在現代,意大利又出現一名漢學家,他不僅來中國旅遊、留學、學習漢語,還練起了中國文化最核心的藝術:“中國書法”,不僅學習書法,還研究中國書法,成為一名書法家和書法史研究專家,對於中國書法有著深入的理解和認識,一般的書法家可能也到不到這種水平,被稱為“西方研究中國書法第一人”。

畢羅,(Pietro De Laurentis),意大利漢學家、獨立學者,1977年出生於意大利,多次留學中國,2007年獲得拿波里東方大學漢學博士學位。曾任拿波里東方大學研究員,教授古代漢語、現代漢語和中國文學史。“二王”學研究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

意大利人在中國研究書法,成書法家,被稱為西方研究書法第一人

畢羅專注於中國書法研究,同時也進行書法實踐,能夠自如地書寫中國書法的多種書體,他的書法取法王羲之《集字聖教序》、歐陽詢楷書,以及孫過庭《書譜》,對於孫過庭代表作品《書譜》他有著獨到的見解,同時還學習魏碑《張猛龍碑》,漢代隸書《曹全碑》、秦朝李斯的小篆《嶧山碑》,無論在理論還是實踐,都達到了很專業的程度。

畢羅早在1998年就開始在北京留學,學習的是漢語專業,但是據畢羅自己描述,學習漢語只是一個藉口,很少上課,大部分時間都在外面跑,比如琉璃廠、博物館個等地方,蒐集喜歡的書法字帖和資料,看到了街上燈箱、廣告牌、條幅對於漢字的運用,原來篆書、隸書、楷書、行書這些古老的文字到現在的實用性仍然很強,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街頭巷尾處處是文化,這應該是在課堂上學不到的。

意大利人在中國研究書法,成書法家,被稱為西方研究書法第一人

於是便買了一些宣紙、毛筆等書法工具,嘗試著練習,並請教了一些書法愛好者,雖然這些愛好者水平並不高,也沒能真正的教授他書法,但這卻是一個好的開始,回到意大利以後,畢羅找了一位住在意大利的上海老師教自己書法,從歐陽詢的楷書重新開始練起,算是走上了書法之路,後來他還專門去了一趟長沙的歐陽詢故居。

2000年,畢羅去中國美術學院進修了一年,中國美術學院是最早開設書法專業的高校之一,有著完善的技法訓練體系,還有一套被稱之為“國美模式”的書法訓練模式,這一年畢羅在中國美院的留學經歷,對於他對於中國書法,有了新的認識。

意大利人在中國研究書法,成書法家,被稱為西方研究書法第一人

現在的畢羅已經不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書法愛好者了,儼然是一位中國書法文化學者了,我們看他寫的論文,光是題目就讓人感覺不明覺厲,比如:《唐代行政制度與書法》、《正書之源流》、《孫過庭生平考》、《書法的書寫過程與其序列性》,都是專業級別的論文。

畢羅對於中書法的理解是很深刻的,甚至遠遠超過中國一些書法專家,比如談到中日書法的對比,他直言:我不太接受日本人寫書法的那一套,日本人在寫書法時自然書寫的成分很少。

獨到的見解總是能夠從對比中可以看出來,現在不少人喜歡“現代派”書法,喜歡更加“藝術化”的書法,這也是日本現代派書法所具有的特點,而中國傳統帖學書法,雖然看起來沒有那麼強的視覺衝擊力,卻更有文化的內涵,自然不做作,畢羅一眼就看到了二者的區別,可見其眼光之獨特,對於中國書法認識之深刻。

意大利人在中國研究書法,成書法家,被稱為西方研究書法第一人

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在大部分外國人,哪怕在中國留學的外國人,他們對於中國書法的認識也只停留在“畫”上,他們學習中國書法,無非是使用毛筆這種中國書法工具在宣紙上畫他們所理解的西方的“線條藝術”,因為他們沒有理解什麼是書法的結構、筆法、墨法、文字內涵,以及書法背後的文化內涵。

但我們看畢羅的書法,很明顯不僅僅是單純的描畫漢字的外形,其用筆、結構完全就是書法家的水平,甚至我們看他寫的這幅草書橫幅,還有很濃厚的文人書法的“書卷氣”,看起來和“土生土長”的中國書法家並沒有太大區別。

我們當代的一些書法大師,認為中國書法書法應該突破,於是開始從西方藝術那裡尋找突破點,用西方的藝術理論解讀中國書法,把書法的筆畫、結構、用筆全都用一個詞語概括,叫“線條”,把中國書法的章法簡單地歸結為“點、線、面”,用西方技術分解的理論闡述書法,稱舒書法為“線條的藝術”,有的大師甚至要擺脫漢字去搞書法創作。

意大利人在中國研究書法,成書法家,被稱為西方研究書法第一人

畢羅草書條幅

在這個方面,這位西方的書法研究者畢羅的認識很到位,他認為:我是把王羲之看成一個世界人物,把王羲之和中國書法當成世界文化的一個亮點……王羲之的《蘭亭序》和達芬奇的《蒙娜麗莎》,實際上在文化地位上是一致的。

這無疑對於打臉那些崇尚西方藝術理論的現代派、拿西方藝術理論解讀書法“書法大師”,用西方藝術理論解讀書法在藝術上或許是一種探索,雖然隱約讓人感覺有那麼一點不自信,但是這種探索很明顯是不成立的,這些年的書法實踐,也證實了這一點。

中國書法就是中國書法,它和西方的藝術一樣,具有獨立性,有這自己的審美特徵和要素,它和西方藝術有一定的相通性也有區別性,用西方藝術來解讀書法,或者用書法去解讀西方藝術,都是不能夠完全成立的,書法不僅是藝術,更是一種文化,由此也可見畢羅對於中國書法理解的深刻。

意大利人在中國研究書法,成書法家,被稱為西方研究書法第一人

畢羅草書橫幅

你對於畢羅的書法以及他的觀點怎麼看?歡迎關注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