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將對公眾、企業綠色低碳行為進行積分獎勵

選擇公共交通出行、自覺節約能源、進行垃圾分類……生活中如此“舉手之勞”的低碳行為,便會給我們生活的世界增添一份綠意,現在,踐行低碳行為還能獲得獎勵。近日,成都印發了《關於構建“碳惠天府”機制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在國內首創提出了“雙路徑”碳普惠建設思路,通過搭建公眾、小微企業踐行綠色低碳行為的參與平臺,推動構建“人人關注、人人參與、人人共享”的城市綠色低碳生活圈。昨日,市生態環境局召開新聞通氣會,就《意見》的具體內容進行了解讀。

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解釋道, 為了鼓勵更多人綠色出行,《意見》提出,強化“蓉e行”平臺非營運燃油車停駛申報功能,對非限行日內自願停駛行為實施積分獎勵;實施新能源車使用行為積分獎勵,探索差異化的激勵機制;深化公共交通領域低碳場景,鼓勵共享單車運營商、公交集團、地鐵公司完善用戶激勵措施,對活躍度排名高的用戶實施積分獎勵。在其他消費場景中,成都將以評價標準引導餐飲、商超、A級旅遊景區、星級旅遊酒店、綠色旅遊飯店、展會實施節能低碳管理,構建低碳消費場景,對場景內的行為實施積分獎勵。

“基於‘碳惠天府’機制的普惠特點,以及互聯網產品的開發規律和運營模式,將依託成都產業集團建設運營的‘碳惠天府’公益性平臺,使普惠機制更具延展性和可持續性。”上述負責人介紹,目前該機制各項重點任務正有序推進——造林管護、節能改造等8個碳減排量化方法學已編制完成,餐飲、商超、景區、酒店等公眾低碳場景評價標準正加快制定;“碳惠天府”微信小程序也已上線試運行;“碳惠天府”APP開發和線上商城建設工作也在緊鑼密鼓進行中。

該負責人說,今後,市民朋友就可以用自己踐行綠色出行、垃圾分類等低碳行為產生的個人碳減排量和在綠色商場、綠色飯店消費獲得的減排量,在“碳惠天府”平臺上參與環保公益活動、兌換碳積分獎勵,並獲得有趣且實用的綠色商品和服務;而企業朋友則可以通過節能技術改造、提高碳資產管理水平,來降低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碳排放量,根據相應方法學,科學核算項目碳減排量,並在四川聯合環境交易所的交易平臺上與有“碳中和”需求和意願的購買方進行交易。

低碳積分可在綠色商城等兌換商品

在我們日常的衣食住行遊等生活和消費中,都可以踐行低碳行為。那麼,如何把它們轉化為碳積分呢?上述負責人解答道,市民可以對照“碳惠天府”平臺上的行為數據(每個行為會及時生成相對應的碳減排量),用減排量根據平臺兌換規則獲得碳積分。同時,還可以學習宣傳環保理念,通過參與知識問答、轉發朋友圈等趣味性活動,在寓教於樂之中獲得額外碳積分獎勵。

據瞭解,碳積分主要由公眾綠色低碳行為產生的碳減排量換算生成,是公眾兌換商品和服務的權益憑證。為防範金融風險,公眾持有的碳積分僅可在公益性運營平臺兌換,不直接用於市場交易或個人交易,不直接與人民幣進行掛鉤結算,不具有貨幣屬性,經兌換後的碳積分由運營實體收歸併註銷。

那麼,碳積分有什麼用途呢?成都將建設線上綠色商城和線下商業聯盟,持有碳積分的公眾,可以兌換綠色商品和服務。該負責人介紹,目前“碳惠天府”微信小程序已上線試運行,已具備減排量生成、碳積分兌換基本功能。下一步,將緊貼公眾日常生活,全面開發低碳出行、低碳消費、低碳生活等場景,不斷拓寬“碳惠天府”的普惠激勵範圍。同時,將逐步提高碳積分使用價值,積極擴充綠色商品和服務品類,在豐富自營類產品的基礎上,加強與線下實體店的商業合作,讓用戶可以用碳積分兌換更多更實用的優惠權益。

名詞解釋——

碳普惠制:指為小微企業、社區、家庭和個人的節能減碳行為進行具體量化和賦予一定價值,並建立以政策鼓勵、商業激勵和碳減排量交易相結合的正向引導機制。具體來說,就是許多公眾低碳場景將得到相應的價值獎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