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是否相信《道德經》終究有一天會被破解?

皂羅袍3


我是不太相信的,因為研修需要絕頂聰明,定力堅如磐石,德如天地聖人,既能不鑽牛角尖,故作高深,又不流於膚淺,所以普通人極少能夠參透的。一般人只要在大體能夠解讀,運用於自身道德修為,理解自然人心,作為自己說話行事的參考,就非常了不起了。

如若真能參透,成為得道者,必有以下三個標誌:

第一、對各種高深的科學理論變得順理成章融會貫通。無論物理化學經濟軍事貿易都一通百通,易於理解。特別是對古今中外的哲學都能輕易參透,明瞭它們的優劣差異,常可一語中的,令多年研究的專家瞠目結舌。

其語言必舒如風和細雨,不急不躁,任何話題,都無需準備,便可對答如流,出口成章,理據信手拈來,令人無不心悅誠服服。如要寫書必是暢銷,且經年不衰,令洛陽紙貴。(此之謂立言)

二、智慧超群,萬事通達,順天理,容萬物,內心方正,外行柔順,看似無德無威無為,人卻皆好之,樂以其為師為友。(此之謂立德)

三、即使沒有權勢地位,也能逐步積聚人脈,掌握資源,切時而行,得天時地人和。雖不能感天動地,但只要其感興趣,有所求,無違於法,無損於人,皆可達到目的。如在體制內,一定可以快速崛起,經天緯地,成國之棟樑,成就一番事業。(此之謂立功)

在老子所處的時代,孔子用”禮崩樂壞”來形容。奴隸制社會管理形式已徒有具軀殼,有的公權他落,國家分裂;有的諸侯已成一方霸主,毫不把天子放在眼裡,奴隸紛紛逃亡,依附豪強,井田制日漸式微,一種新的生產關係已經悄然形成。天子已無力左右諸侯,國君也不再保護貴族,有作為的貴族順應潮流,成為新興勢力的代表。失德無能的貴族,則走向沒落。豪強之間兼併戰爭連綿不絕。

面對“禮崩樂壞”的紛亂的局面,老子與孔子的態度卻大相徑庭。這和他們知識結構和貴族身份的差異有著密切關係。

另外雖然都是沒落貴族,有入官學的資格,但貴族血統高低相差很遠,老子是普通的貴族,主要得益於史官家學,受到周朝大學者商容的青睞,推薦入當時的最高學府“太學”學習,後也是由商容推薦出任周王室的圖書館長館兼檔案局局長,雖在書海傲遊,知識日增,智慧益盛,他的知識遠比孔子豐富全面,卻沒有權貴豪強經天緯地的志向,眼看周王朝岌岌可危,連圖書檔案館館長的薪奉都難以保障,就拍屁股辭官走人。在他眼裡周王室盛極而衰,是必然趨勢。著述《道德經》的時候年事已高,這都使他的思想行為都趨於保守,在行動上採取”無為而治”的態度。

這個特點與孔子正好相反,孔子王族血統出生,雖是野合庶出,但在他掌握了奴隸制鼎盛時期的典章制度之後,他看到的就是周王朝典型章制度的優越性,從而產生了拯救周王朝,挽大廈於既倒的雄心壯志。儘管孔子的政治方向是逆歷史潮流而動的,但他對國家的政治走向卻有著強烈的使命感。這一點是非常積極的,值得學習的。

《道德經》是彙集各種知識,精煉而成的綱要性文獻,你要修研《道德經》,又希望自己有所作為,就必須看到這一點,才能把《道德經》天才思想的智慧和力量充分地挖掘出來。我們可以把《道德經》看成:道德倫理哲學,政治哲學,軍事哲學,自然哲學,生活哲學,養生哲學,生存哲學。它是哲學,還不是具體精密的知識,你還得用各種其他知識滋養它,驗證它,激活它,讓它成為你的思想的統領,那麼《道德經》就能給我們啟發和靈感,它所蘊涵的智慧和力量,才能充分地發揮出來。

所以,我一方面深信經過深入參研,《道德經》一定能被破解;但另一方面又認為,破解以後《道德經》並不會給世界帶來什麼奇蹟。因為《道德經》經過千百年來的研修,已經越來越明晰,並無太多的機密。它語言簡練,信息豐富而概括,但又模糊而籠統,帶著許多的神秘感,但也不是可以讓我們一舉開啟寶藏的神奇密碼。有些還因為研究者的過分解讀,而使原來明明白白的意思變得雲遮霧罩。有些地方,老子用詞本來準確本真,卻因避諱改成別字,讓我們讀來橫生枝節,歧義叢生,其實相去也並不甚遠,大可不必想得太多。


錢塘漁翁1


繆也繆也!

看了題主在問題下的註釋,我可以告訴題主,按你這種方法,很大概率你不但不會“破解”道德經,還很有可能會走火入魔!

現在總是存在著一些過度解讀古代經典典籍的人,還有一些故意歪曲古代經典典籍的人。

很多經典的東西其實都是非常簡單的,複雜的是人心,不是典籍本身。

有句話叫返璞歸真,又有句話叫大道至簡,說的就是這個道理,越是高深的道理越是簡單,越是樸素,只是簡單的東西、樸素的東西反而不容易被發現。

道德經是老子闡述“道”的著作,這個道是人世間的本質,大自然的規律,是一直存在於我們周圍,卻又無形的一種法則。

老子的道並不是很多人歪曲解讀的那個玄之又玄的道士的道,儘管老子在《道德經》裡也說了“玄之又玄”,但老子說的是我前文說的法則,而不是那種奇門遁甲類的道。

如果真的能讀懂老子在《道德經》中闡述的至理名言,人生也就透徹了,練達的人生不就是超然於普通人的境界了嘛。

像題主這樣,將道德經當做一本奇書,一則密碼來破解,本身的出發點就是錯誤的。


無月文化,品讀經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館


不知這個“破解”指的是經文含義,還是老子的智慧的來源?

我讀《道德經》時間不長,而且也不是一心一意地研讀,所以對經文的理解程度不深。但我覺得,老子的智慧超出了人類的認知水平,尤其是2500年前那個科技水平極低的時代。但事實證明,當今科研成果早在老子書中就有結論。在這方面,世界各國科學界都有定論,就連當代最前沿的科研,不少領域的創始人都給出了驚人的結論,就像美國著名物理學家約翰惠勒所言:歷經數代的當代科研成果,早在2500多年前老子就給出了答案。因此有人懷疑老子來自更高維度。


當然,說老子來自高緯度,也許是一種無奈的猜測。但不管怎麼說,個人認為,說老子的思想獨領風騷幾千年,應不為過。我們知道,西方“歐洲中心論”的源頭在古希臘,而古希臘哲學家群體大多是“仰望星空”的,但是即便像柏拉圖那樣偉大的思想家、科學鼻祖,在探尋世界的本源的時候,也僅僅停留在中國先秦政治家、思想家管仲的水平上,他們共同的答案是:世界的本源是水,水是萬物的本原。

這個結論,我也曾經接受過,我們常說水是生命之源,這話不錯,也好理解。但是水真的是世界的本原嗎?如果說地球是水所生,還好理解,因為從太空看,地球就是一個大水池。但是,沒有水分,沒有生命跡象的星球是怎麼生髮出來的,太陽是怎麼產生的?風雲雷電也是水生的嗎?

而在老子那裡,水只是“幾於道”的物質,並非天地萬物之母,因為水雖然謙卑處下,又善利萬物,但卻有形有相,能被感知。而凡是有形有相的,都不可能派生萬物,萬物只能在無形無相的物質中產生,這個物質,老子姑且名之曰“道”,只是借“道”闡理,來說明能生萬物的那個物質的特性。僅此一點,老子就比古希臘思想家高明得多,深遠得多,也比他之前的管仲厲害得多。所以,德國全德大學進修中心主席赫伯特·曼紐說:這個世界的精神孕育者,應當是柏拉圖和老子,亞里士多德和莊子。

由此看來,像柏拉圖、管仲那樣的先賢大哲,頂多也就是人傑,而老子卻是高高在上,俯視著天地人寰的神格化的人,我寧願相信他是高緯度的人!這一點,在孔子那裡也可得到印證,孔子見老子三日不語,然後才告訴弟子他見到老子的印象“其猶龍耶”。

通常,人們把老子及其思想當做普通的經典來讀,於是只能停留在字面和老子生活的時代背景上,來做文字上的註釋。但是對於老子智慧的形成,以及這種高能智慧的產生原因不甚了了。這大概正是千人解老千人面的緣故吧!

但是,有時候我在想,那麼老子到底要說明什麼問題,難道他不是在為治世開藥方嗎?

春秋戰國的諸子百家無一不是在為治世出主意,拿辦法,那麼同時代的老子,除了開藥方,難道還有其他意圖嗎?

老子書中,分明講了道,講了德,講了天地萬物及其關係,這不就是一個大大的“藥方”嗎?老子還對自然界各種現象做了具體明晰的診斷並給出治療方案,除了引導人們法道自然,長生久視之外,他真的還有其他用意嗎?

人們常說“悟道”,達到什麼樣的標準才算悟道,是理解老子思想意旨嗎?還是明瞭人生天地宇宙萬物的運行規律?有的人說到《道德經》就諱莫如深,甚至與讖緯之學聯繫起來,這樣做是悟道了,還是實在沒有法,才把神來拉?

我接觸《道德經》只是一年的時間,由開始的喜歡到後來的好奇,再到現在做這方面的文字,深感老子思想的宏博精微,無奈限於學養和悟性,還遠沒有那些大家們理解的那麼深透。但也對網上那些講解《道德經》的專家教授們的說法,不敢恭維,而且諸位大家多停留在文字表面,就文字而文字,就思想而思想,逐章逐句地解讀,感覺太學院化,太瑣碎化,對於老子思想的理解表面化、庸俗化,甚至商業化,嚴重扭曲了老子及其作品。這樣的例子不用多說,從網紅翟鴻燊、于丹等,到目前網上最紅火的一些教授們的講解,都不能全盤接受,即便是南懷瑾、曾仕強那樣的資深學者,也多是自說自話,很難自圓其說。我倒覺得王東嶽、陳鼓應等人講的還不錯。

很感興趣你所說的“一通百通”,那是一種什麼樣的角度呢?我覺得你既然已經悟道了,就應該能表達出來,是怕分享吧?

一個好的辦法,可以在頭條號上開專欄銷售,說不定會遇到同道並且有能力的,願與你一起做這個工作。

若可以,我可以給你推薦一個人。

順祝心想事成!


問道黃老


仁者見仁 智者見智 破解什麼


一日三千


破解道德經的時間有早遲,破解的方式方法也是千方百式。還有就是環境使然。

例如:有的個別人,一輩子不懂道德,不招人待見;滿口仁義道德,一肚子壞水,當面是人,背後是鬼。

有的人從小對人有禮貌,人見人愛;有的人從不說漂亮話,做好人好事都在行動上;有的人言行一致,說話做事都漂亮。

我想,就用實際行動來破解道德經吧。


用戶戀土


道德經目前已經破解了,白話解析了此書,《老子天道論》,作者是老子的靈魂轉生,今世的名字叫“肖起國”。網絡上有公眾號。


用戶1031067435662


什麼道德經終將被破解啊?

道德經早就被本民科正確詮釋了!

老子曰: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致無為,無為無不為’

如果悟懂了以黃帝的道源經,周文王的周易和老子的道德經為代表的華夏思想,那麼整個華夏思想的精髓就可以‘損之又損’為六個漢字:

道生玄,德守中!

道生玄,德執度!

再進一步‘損之又損’,濃縮成三個漢字:

道!玄!德!

寥寥三個漢字便可以用來詮釋宇宙,萬物和人類,一切的一切!

集人類的所有智慧於三個漢字之中!

漢字蘊含的信息量,無與倫比!

道!玄!德!

這就是本民科的‘損之又損道德經’!

千萬別小瞧了祂!

祂可是人類開啟超越物質文明新時代之門的鑰匙🔑!

那麼,諸位網友,你們悟懂了華夏思想嗎?


外星文明新時代


就算完全破解《道德經》的內涵,又能怎樣呢?隨著當今科技的發展,人類對宏觀宇宙和微觀粒子的認識越來越清晰,現在對《道德經》的理解將來又會被推翻了。

古人對自然的認識畢竟是有限的。舉兩個栗子,量子互相糾纏的原理用陰陽就解釋不通,從哲學層面去認識量子糾纏應是另一種自然規律,單從陰陽去理解可能會阻礙量子科學的發展,所以量子科學的發展需要另一種哲學思想。另外引力波的現象也不能用陰陽五行的思維去理解,是先有引力再有物質還是先有物質再有引力的呢?這個問題可能涉及宇宙和自然的本質,已經遠遠超出了《道德經》的哲學思想所能涵蓋的範疇了。

著眼當前,融會古人智慧,結合當今自然科學的發展,在傳統哲學的基礎上認識新的自然和世界,才是研究老莊,《易》思想的正確姿勢。


黎鳳果1


我研修老子《道德經》。於2006年開悟通靈。撰寫了《德道神悟》和幾百萬字的修煉日記。……。但不知怎樣交流。


伊尹597


首先恭喜你,學有所得。但是我希望你可以謙虛一點,理智一點。《道德經》之所以被捧上神壇,是因為它蘊含著無數智慧哲理,很多人讀之都會得到感悟和啟發,讀《道德經》有所體會應該值得高興,但沒必要搞得那麼玄乎。或者你真的領悟了什麼是“道”,老子本來就說它似有若無,不可名狀。你並不需要勉強把它表達出來,有感悟,按著感悟去指導自己的人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那樣更有意義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