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齊下才能讓中小學生心悅誠服地崇拜科學家而不去豔羨明星


孩子們崇尚明星而不是科學家,對國家、民族是極其有害的。改變中小學生不健康的崇尚,應該多管齊下。

一、堪憂的中小學生的不健康崇尚

科教興國,沒有科技教育的振興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崛起,就沒有國富民強的中國夢。科學家本應該是孩子們崇尚的偶像和孜孜以求的人生嚮往。

時下,令我們憂心的局面卻是:孩子們在追星!

孩子們的追星狀況堪憂。追星狂熱者有的臥室敬奉明星靚照,有的不惜車馬勞頓跟隨明星腳步,有的甚至不惜千里迢迢,只為與明星見一面,籤個名,拍張照。即使非狂熱者,每每談及明星,也往往饒有興致,臉上透漏出豔羨的亮色。

追星,會追掉國家和民族未來。孩子們被扭曲的極其不健康的價值取向,應該引起整個社會的高度重視。

多管齊下才能讓中小學生心悅誠服地崇拜科學家而不去豔羨明星

追星


二、讓孩子們離開明星崇拜科學家需要多管齊下

1、讓孩子們崇尚科學家,我們的媒體,應該營造崇尚科學的氛圍。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古往今來,社會進步無不是生產力發展的結果。無論是第一第二次工業革命還是現在的信息技術革命,都極大地推動了社會發展,而科技發展離不開科學家。

我們國家的振興,我們民族的強盛,需要的是崇拜嚮往科學家,立志投身科技事業的孩子,而不是迷戀明星,迷戀銅臭的勢利紈絝。

多管齊下才能讓中小學生心悅誠服地崇拜科學家而不去豔羨明星

科教興國


當今,電視、電腦作為現代化傳播媒介,對少年兒童的影響越來越大。電視節目和網絡文化的優劣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現在和將來中小學生的素質,特別是對兒童心智的啟蒙、情感的培養、個性的塑造、社會的瞭解等諸多方面,發生著潛移默化的巨大的無所不在的影響。

鑑於此,我們的媒體應該躲避明星,對明星的生活,尤其對他們收入,對他們喧囂熱鬧的張揚場面,少去關心,儘量躲避。讓鏡頭、話筒、筆觸的焦點,對準科學家的事蹟、活動、意義,以及國家給予的具有誘惑力的獎賞。讓中小學生從心裡深刻認識:無論從國家民族角度還是個人利益角度,科學家都比明星更值得去向往、去崇拜、去追求。

多管齊下才能讓中小學生心悅誠服地崇拜科學家而不去豔羨明星

多媒體


2、讓孩子們崇拜科學家,必須大幅度提升科學家待遇,嚴控明星嚇人的收入。

司馬遷曾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無利不起早,逐利是人的本能。人生在世,不能沒有衣食住行,不能沒有錢的支撐。誰都向往錢多些,再多些。

社會主義的分配原則是按勞分配,即社會以勞動作為分配個人消費品的尺度,按照勞動者提供的勞動數量和質量分配個人消費品,等量勞動獲取等量報酬,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勞動者不得食。

毋庸置疑,科學家的勞動數量、質量遠遠大於明星,意義遠遠高於明星。但他們的收入卻不成正比。

不妨看看科學家和明星的收入差距:

當紅明星收入:明星,或幾首歌一部戲,掌聲無數,鮮花無數,銀子幾十萬上百萬甚至千萬!有的甚而保鏢開道寶馬跑車。夠高級,夠離譜。讓孩子們不崇拜,難!

多管齊下才能讓中小學生心悅誠服地崇拜科學家而不去豔羨明星

一葉知秋,我們不妨通過袁隆平,透視科學家收入:

在自己的母校,袁隆平坦率地表示,除了自己每月6000多元工資外,加上股份分紅、稿費、諮詢費等額外收入,每年總共有30多萬元。袁隆平2000年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獎金不過區區500萬。而且,拿這種獎完全可能是第一次也是人生最後一次。

多管齊下才能讓中小學生心悅誠服地崇拜科學家而不去豔羨明星

中國水稻之父


他穿的是15元一件的襯衫、100多塊的鞋子,戴260元的手錶……

或許自我安慰,他說,用財富衡量科學家價值太低級、太庸俗。

相對於明星,我們的科學家夠寒酸,夠悽苦,讓中小學生放棄明星去崇拜,不可能。

馬克思主義認為:物質對意識具有決定作用。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對物質的反映。名利如果天壤有別,讓我們的中小學生崇拜寒酸的科學家,放棄闊綽的明星,會是痴人說夢。

中華民族的振興,不能沒有歌,沒有舞,沒有業餘的歡笑這些生活的佐料,但更不能沒有科學家的研究、發明和創造對生產力的推動。中小學生肩負著祖國的未來,多管齊下,淨化輿論氛圍,提高科學家待遇,嚴控明星收入,中小學生才能真心實意崇拜科學家,我們的未來才有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