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道德經》: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深省“美與醜”之判斷

當今社會是一個唯美時代,隨著生活的越來越富裕,人們對美的享受也越來越注重,講究。真可謂“女人愛瀟灑,男人愛漂亮”,已成為年輕人追求的時尚和擇偶標準。

讀《道德經》: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深省“美與醜”之判斷

但是,這只是從外表的反應,然而對真正的“美”又是怎樣看呢?為此,用《道德經》中的思想“天下皆知美之為美”來分辨一下: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道德經》第一章節開頭句。

語譯是:天下人如果都知道美好的東西之所以是美好的原因,這就是醜了。如果都知道善良的東西之所以是善良的原因,這就是不善良了。

從這一語譯直觀上,好像不盡人意,是不是搞反了,為什麼知道了美就有了醜呢?知道了善就有了惡呢?這就是需要正確理解的關健所在。

要知道《道德經》是道家思想學說,是道家創始人老子所著,對萬事萬事物都是以“道法自然”自然而然的“道”的思想來分析。

人人都知道美之所以為美的原因,都知道善之所以為善的原因,已經就起了分別心了,就不是道同了,就是離開了道的境界。這就是《道德經》的智慧之用的判斷之處。

“道”的認知觀點,就是世界自然狀態是清靜的,虛無的。也就是無美醜,無善惡。美醜和善惡,只是人們的一種價值意識判斷,是在日常生活中對事物表面現象,所作的不是真正的判斷而定,是人為的生活態度。

自然的萬物本身無所謂美醜,善惡,這是從根本的層面上,有形外顯的在“道”的隱含層面上來說,是沒有美醜,善惡之分,是合為道同的(有道德)。然而分出美醜與善惡,就是道德與否境界了,是人為的行為體現。

讀《道德經》: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深省“美與醜”之判斷

為此,人類社會行為,對自然萬物和從自身的角度作出美,醜,善,惡來分辨。而導至對好美厭醜,好善厭惡引起紛爭,是非難辨。所以就需要人們常說的“透過現象看本質”來分辨判斷。

根據《道德經》中的這一論斷為原則,結合當今現實社會中的美與醜,善與惡的現象,舉幾個顯而易見的例子來辨,使之分辨理解更為確切:

01

“美”確實是當今社會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無可厚非。

但是,有些打扮花枝招展的“美”女,卻在背地裡幹著賣淫的髒行,來謀取金錢財富。從表面上看又美又善,而實際上是又醜又惡,好吃懶做,好惡逸勞而形成的。這就是本質上的內在的美與醜,善與惡的根本區別。

02

在社會上有些女人,天生一副美人身材氣質,這本身是一種在社會上追求自我發展的優勢。可是她們把這一優勢用在不正確的指導思想上,去做有錢人的第三者,破壞他人家庭,搞得家庭不和而離婚,給社會帶來不和諧因素。其實這樣的美女,在自己不知不覺中變成了醜惡女人,遭到社會人們的指責,謾罵而最終沒有好結果。

03

再來說下男人瀟灑,就是因為瀟灑而淪為終生獨身。一味追求外表的美麗漂亮,“這山望著那山高,就是不知那山好”被外表的美麗漂亮弄得暈頭轉向,不知哪好。

認為自己瀟灑,一表人材,總是東揀西挑美麗漂亮,結果把自己年齡拖到四十歲,再也找不到年輕美麗漂亮的姑娘,而索性不找,以至成為一個名符其實單身漢而後悔終身。這樣的例子在社會中確實有很多,真不應該啊!

這種男士根本不知道,人的漂亮瀟灑隨著年齡的增大而會退化,甚至消失,這個自然生長規律的道理。為此,告誡社會中的“瀟灑”男士,以此為鑑,追求外表美麗漂亮,適可而止,關健要內心漂亮為善,才是真正的美麗漂亮。

讀《道德經》: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深省“美與醜”之判斷

綜上所述

就是讀《道德經》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指導思想來判斷美與醜,善與惡。並舉例說明,這也是社會中及以為常的現象。應以此為鑑,來正確處理自己的美麗與瀟灑,以至生活過得美滿幸福。

那什麼才是真正的美麗和瀟灑呢?從以上幾個例子中不難發現。也就是,愛事業,愛工作,愛家庭,夫妻和睦,教好子女,知足常樂,以鄰為伴,以鄰為善,為整個社會和諧穩定作個好榜樣。

讀《道德經》: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深省“美與醜”之判斷

總而言之

一個人的美貌和氣質,不僅是固有的,而且可以通過自己內心的要求,穿衣打扮塑造自身美麗和瀟灑。這也是自然而然的行為,應該給予支持和讚許。

但是,不要心懷不舉,去社會上尋歡作樂。那真是過了日子,難過世,是不長久的。反而被全社會啼笑為之陋習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