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的时候。曹操为什么不让许褚去战颜良文丑?

此生不悔入中华


你是谁三国历史还是三国演义?

如果是三国历史,曹操听从荀攸声东击西的策略,亲率关羽、张辽、徐晃等猛将与轻骑兵奔袭白马,碰巧关羽斩杀颜良。许褚根本不在场或者没有作为前锋上阵。

如果是三国演义,罗贯中药突出关羽神勇,当然要制造出整个曹营无人能敌颜良的态势,这才能为关羽出马埋下伏笔。历史上关羽真的杀了颜良,喜欢刘备阵营的罗贯中当然可以大加修饰。


一梭烟雨江湖行


《三国演义》不是《隋唐演义》,没有明确武力值排行,除吕布天下无敌,其他出场率较高的武将,很难说谁稳赢谁。

这些人单挑斗将的表现,是根据情节需要突出谁决定的:

曹操收徐晃时,为突出曹操求贤若渴,徐晃就跟许褚打得不相上下。战马超时,为突出许褚忠勇憨直,裸衣战马超又不分胜负。

斩颜良要突出的是关老爷,所以徐晃只能做败下阵来的陪衬,完全不顾其二十年后能与关羽势均力敌。

至于说所谓“三国二十四名将”排行,纯粹是说书人想当然,没有什么依据。


真正鳄鱼不哭


您好,我是老乔,一名喜欢历史的书画家,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军与袁绍相持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以上是简单的跟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官渡之战,咱们接下来用大白话分析下许褚

许褚(chǔ)字仲康,谯国谯人(今安徽亳州市古城镇)长八尺馀,腰大十围,容貌雄毅,勇力绝人。

官渡之前曹操的近卫是典韦,后因张绣背叛,典韦为保护曹操战死,之后许褚才主要负责曹操的护卫工作,为什么没让许褚去战颜良,文丑?曹操当时在官渡之战中处于兵力不足的劣势,对许褚的信任是一个问题,不放心许褚伸身手是一个问题,还有最主要的就是曹操的私心,更担心自身的安全,后来也证明曹操的考虑是完全正确的,也救了自己一命。

当时徐他等人想要谋杀曹操,因许褚总是伴随在左右,不敢下手,一直等到许褚离开休息期间,徐他等怀揣利刃来见曹操,当时许褚在家心神不宁,就立即回到曹操身边,徐他等人入账见到许褚大惊失色,许褚见状不对,即刻斩杀徐他等人,事后曹操更加信任许褚,出入同行都不让他离开身边。

后曹操与韩益、马超等单独谈话,左右皆不随行,仅带许褚一人,马超自负其勇力绝人,想要暗中偷袭曹操,但平日经常听闻许褚的大名,怀疑随从即是此人,于是问曹操“曹公的虎候在哪里“?曹操用手指了指许褚,许褚怒目视之,马超不敢动,数日后,曹军击败马超军,交战中许褚亲自斩得敌军首级,这就是日后许褚怒目吓退马超的事。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因为在古代更讲究地位身份,尤其是两军交战中,将对将,兵对兵,当时的许褚充其量是一个重量级的保镖,并不是一名前锋将军,所以并没有资格去战颜良,文丑。

我是老乔,喜欢历史,希望我的解答分析能为您解开疑惑。


老乔爱画画


首先,颜良文丑不是死于官渡之战,是阵亡于“白马之战”。

《三国志》记载:文丑是死于乱军之军。

就是双军混战时,战死了。何人所杀为迷。

《三国志》记载:“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

颜良是被关羽所杀,但是是在二军混战时,关羽望见了颜良麾盖,在张辽军队的掩护下,关羽策马冲到颜良身边,在万众之中杀死颜良,又拔出腰间佩刀斩其首级而归。属于突击刺杀行动。

《三国志荀彧传》:三年,太祖既破张绣,东禽吕布,定徐州,遂与袁绍相拒。孔融谓彧曰:“绍地广兵强;田丰、许攸,智计之士也,为之谋;审配、逢纪,尽忠之臣也,任其事;颜良、文丑,勇冠三军,统其兵:殆难克乎!”彧曰:“绍兵虽多而法不整。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治。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自用,此二人留知后事,若攸家犯其法,必不能纵也,不纵,攸必为变。颜良、文丑,一夫之勇耳,可一战而禽也。”

下面翻译下这段古文:

献帝建安三年(公元198年),曹操击败张绣,又在东面活捉吕布,平定了徐州,继而与袁绍相对抗。孔融对荀彧说:“袁绍地盘辽阔,兵力强大。田丰、许攸非常具有谋略的才能,为袁绍出谋划策;审配、逢纪是尽忠的臣子,为袁绍处理政务;颜良、文丑勇冠三军,为袁绍统率军队。恐怕难以战胜他啊!”荀彧回答说:“袁绍兵力虽多但法令不严。田丰性格刚直却喜欢犯上,许攸贪婪而不约束自己。审配专横却无谋略,逢纪果断却刚愎自用。审配、逢纪这两个人为袁绍处理后方事务,一旦许攸家族触犯法规,一定不会被两人放过。许攸必定叛变。颜良、文丑二人只不过的不懂策略单凭个人勇气的莽夫而已,一战就可以将他们捉住。”

当曹操平定了张诱和吕布后,北方中原地区只有曹操和袁绍二大势力。袁绍当时的实力远远强过曹操,当时朝廷中有投降派和主战派,时任少府的孔融是投降派的主要代表。

针对这种悲观言论,时仼侍中的荀彧针锋相对的对孔融进行了批驳。他的表态鼓舞了军心,激励了士气,也统一了思想。

建安五年(200年),袁绍以颜良为主将进攻白马,曹操采用军师荀攸“声东击西、轻兵掩袭”之计,假装要在延津渡河,营造袭击袁绍军队后方的假象,诱使颜良分兵守卫延津。曹操趁这个机会突然引兵扑向白马,在距白马只有十多里时,颜良才发现曹军,只有仓促迎战。曹操派将军张辽和关羽率领骑兵突击。在二军混战中,关羽望见了颜良坐在麾盖下,在张辽率领的骑兵掩护下,关羽策马冲到颜良身边,出奇不意的把颜良杀了。徐晃等人的后续部队也随后冲杀。袁军大败,解了白马之围。

但曹操认为白马并不适合防御,就把人口和物资进行转移。袁绍军队就渡河追击运输车队。曹操军队撤退到延津,在黄河岸边防洪堤布下伏兵,把运输车队放在堤坝的另一侧显眼的位置。袁绍追击曹操的骑兵主将文丑和刘备,率领五六千骑兵赶到延津,却只看见物资,不见曹军,便分散开来抢劫物资。这时曹军突然功击,袁军战败,文丑也在乱军中阵亡。

上面是根据《三国志》译写。但兄台提出这样个奇怪的问题,无非想说为什么要关羽出战了。虽然我对拿小说当历史非常反感,但既然开了头,现在就来谈小说。

操先提五万军亲临白马,靠土山紥

住。遥望山前平川旷野之地,颜良前部精兵十万,排成阵势。操骇然,回顾吕布

旧将宋宪曰:“吾闻汝乃吕布部下猛将,今可与颜良一战。”宋宪领诺,绰枪上

马,直出阵前。颜良横刀立马于门旗下;见宋宪马至,良大喝一声,纵马来迎。

战不三合,手起刀落,斩宋宪于阵前。曹操大惊曰:“真勇将也!”魏续曰:

“杀我同伴,愿去报仇!”操许之。续上马持矛,径出阵前,大骂颜良。良更不

打话,交马一合,照头一刀,劈魏续于马下。操曰:“今谁敢当之?”徐晃应声

而出,与颜良战二十合,败归本阵。诸将栗然。曹操收军,良亦引军退去。

操见连斩二将,心中忧闷。程昱曰:“某举一人可敌颜良。”操问是谁。昱

曰:“非关公不可。”操曰:“吾恐他立了功便去。”昱曰:“刘备若在,必投

袁绍。今若使云长破袁绍之兵,绍必疑刘备而杀之矣。备既死,云长又安往乎?”


上面是《三国演义》原文,曹操到达白马之后,颜良早已经严阵以待,曹操知道不可以直接和他硬拼,于是决定先派一员大将去挫其锋芒。先后派出了原吕布的部下降将宋宪和魏续,但都被颜良杀了。之后徐晃上阵,也只坚持二十回合,也大败而归,曹营诸将都非常震撼。

曹操心里郁闷,程昱就举荐了关羽。曹操帐下猛将如云,像许褚、张辽、曹氏兄弟、夏侯兄弟等,程昱是看不起他们非要举荐个关羽?当然不是。程昱在后面已经把意思说明了,这只不过是程昱一石二鸟之计罢了。

在《三国演义》中,刘备徐州兵败之后,刘备往北逃跑投奔了袁绍,关羽跟了曹操。但关羽身在曹营心在刘,关羽跟曹时,就说了要有刘备的消息,就要走。现在颜良这样厉害,不如让关羽与颜良相拼,不管他们二个谁输谁赢,对曹操这方面来说一点损失没有。关羽胜则赢了战争,关羽输了正好去了一块心病。

这里面最主要的是,要是关羽把颜良杀了,刘备在袁绍那里,袁绍一定要杀刘备,又可以除掉一个敌人,取到借刀杀人的目的。刘备一死,关羽也只有安心跟着曹操混了。


我欲随波不逐流


战颜良,文丑之战时,都压根没有提起许褚,也许许褚当时没有在现场,也许曹操担心许褚有失而不想让许褚上阵战颜良文丑。况且三国演义这本书本身矛盾很多,如颜良二十合战败徐晃,徐晃五十合战平许褚,许褚二百余合战平马超,马超二百余合战平张飞,张飞一百合战平吕布。以此类推,颜良武力明显胜过许褚,而许褚与马超武力在伯仲之间,而马超与张飞也在伯仲之间,即使有相差,那也很小,那么颜良武力当然也胜过马超张飞


卢丛霞袁林华袁华


罗贯中:这都是根据剧情需要,为了突出主角而安排的,许褚上了我也得让他败下阵来,要不然后面关老爷过五关斩六将的戏咋安排?不弄个大功给他还人情他走不了啊!这后面还串联着刘备与袁绍的戏,刘备当时寄身袁绍账下,你二弟斩了我大将产生戏剧冲突,这都是看点,所以让关老爷来斩那是最合适的。


x46793982


官渡之战时曹操一是不想许褚有所损伤,二是许褚当时地位也不高,所以曹操没有让他去战袁绍麾下两位猛将颜良和文丑。


小龙女5505


借袁绍杀曹操


芬达奥利奥


怕许褚被杀


小呆牛


因为颜良文丑终归是要死在关羽刀下的,许褚打不打,也没关系吧?[捂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