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哪次战役意义最重大,最关键?你怎么看?

满脸络腮胡的小怪兽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这三场战役,是三国时期最重要的三次大战。可以说,每一场大战都影响了三国的历史进程。

官渡之战,决战的双方是都意欲统一北方的曹操和袁绍。当前袁绍兵力10万,而曹操只有2万,但曹操在一邦谋士猛将的帮助下出以奇兵致胜,最终大败袁绍。这场大战使曹操一举统一了北方,成了天下的霸主。

赤壁之战,决战的双方是一心想统一天下的北方霸曹操,一方是刘备、孙权联军,最终刘孙联军采取火攻的战术,最终让曹操大军损失殆尽,败逃回北方。这场大战使原本实力强大的曹操军力大损,失去了一统天下的能力,形成了三国鼎力的局面。

夷陵之战,决战的双方是刘备和孙权,双方投入兵超过十万之众。战争初期刘备方面获得不小的胜利,东吴孙权甚至派人来求和,但刘备一心为关羽报仇,拒绝求和。后孙权任命陆逊为大都督,统率五万人开赴前线,抵御蜀军;同时又遣使向曹丕称臣修好,以避免两线作战。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刘备想采取速战速决的战法没有得逞,后由于天气炎热,违背军事原则,把军营设于深山密林里。东吴陆逊采取了火攻的战术,火烧连营,使刘备蜀军几乎全军覆没。只有刘备带少数随从乘夜突围,逃到了白帝城。刘备也由于心火攻身一病不起,亡故于白帝城。

这场战争让蜀汉受到重创,元气大伤,国力出现较大的衰退,失去了统一天下的实力。

综合来分析,还是赤壁之战对历史的影响更大,这一战最终确立了三国鼎力的局面,历史开始迈进了波澜壮阔的三国时期。


云端白杨


这三大战役都很重要,各自受益或受害的对象不同而已

01官渡之战

这是曹操平定北方最重要一次战争,否则曹操根本无法在北方立足,当时曹操手中虽然挟持了汉献帝,在群雄之中取得了有利的地位,但他的地盘位于群雄割据的中心,四方受敌。于是他首先怀柔远方的韩遂、马腾,取得他们的支持,然后消灭了一直与他为敌的吕布以及张杨的后继眭固。这之前郭汜、李傕已被歼灭,张绣也投降了曹操。曹操周围的董卓势力基本上被一扫而光。

而这时袁绍在河北攻打公孙瓒,公孙瓒兵败自杀。袁术也病死。这样到了建安四年(199)八月,袁绍和曹操在黄河两岸直接对峙,冲突已到了不可避免的时候。这一年的秋天双方拉开大战帷幕。第二年,即建安五年十月,在黄河南岸的官渡,终于迎来了最后的决战。

当时袁绍在军事上处于绝对优势,而且北方的公孙度和西方的韩遂、马腾等都采取中立的态度,袁绍不存在后顾之忧,可以全力以赴对付曹操。与此相比曹操的条件就很不利了。他背后有与袁绍有同盟关系的刘表,还有虽与刘表敌对但却野心勃勃的孙策,曹操随时有受后方攻击的可能性。

所以官渡之战的前期准备工作比战争本身更重要、更多。

曹操的准备工作

01派卫觊为使者前往与刘表敌对的益州刘璋处,想策动刘璋从侧面牵制刘表。可是卫觊因道路不通,只到了长安就不能前行了。

02发生了意外,这时献帝不满曹操的专横,下密诏令外戚董承暗杀曹操。虽然这个阴谋因消息泄漏而失败,但又有刘备伙同董承一党在徐州小沛起兵反曹。曹操立即采取行动击破刘备,刘备逃奔袁绍而去。留下来的关羽敌不过曹操,只好投降。

03曹操又派臧霸占领袁绍在黄河南岸的地盘青州,消除了袁绍由侧面袭击的后患。

04荆州南部的长沙太守张羡策应曹操举兵攻打刘表,刘表受到牵制,不能与袁绍共同对付曹操。

袁绍的战前工作

袁绍联络孙策攻击曹操,正准备乘虚袭击许都的孙策遭暗杀身亡。

袁绍又怀柔盘踞许都南边汝南的黄巾残党刘辟,并派刘备到汝南合流以搅乱曹操后方,这一行动也被曹操一举粉碎。从准备工作上,曹操显然做得更足。

战争的结果

在官渡迎击袁绍的进攻,最终以少胜多取得了全面胜利。曹操的胜利与袁绍集团的内部不和有很大的关系。在围绕攻打曹操的问题上,袁绍的谋士们意见不一,互相牵制。而这些谋士本身都是一些官僚士大夫,代表着不同地域、不同集团的利益。也就是说袁绍虽然手下有很多谋士,但他却不会用人,这也是袁绍失败的最大原因。谋士许攸的叛变最具有代表性。曹操正是采用了许攸的计谋,对袁绍的粮草屯集地乌巢发动了奇袭,最终取得了官渡之战的决定性胜利。

官渡一战结束,曹操彻底在北方站稳了脚根,后面才有机会发兵攻打刘表,引发了下场战争:赤壁之战

02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的意义在于战后形初步三中鼎立之势,曹操短时间无法再对南方发动战争,孙权也在江东站稳了脚根,战争的最大受益者当属刘备,刘备虽然挂着皇叔的名头。实际上没有什么实力,在赤壁之战前在长坂坡被曹操打得丢盔弃甲,差点连儿子都丢了,刘备只好投奔荆州刘表处。

荆州刘琮的投降,胜利来得过于容易,才让曹操才产生攻打东吴的想法。

当时因为刘备在荆州人气比较旺,在鲁肃的建议和撮合下,孙权与刘备进行联盟。

这样,曹操、刘备、孙权三个集团在无法预料的局势变化中迎来了赤壁之战。曹操的兵力,除了自己带来的三十万,攻占荆州又新得十万人马,一共四十万左右,实际上能在前线参加战斗的也只有二十万左右。孙权军共有十万兵力,周瑜率领其中精兵五万,直接参加战斗的有三万左右。刘备这时只有可怜的两千左右的兵力。

曹操的船队从江陵出发,沿江而下,在长江南岸的赤壁一带与周瑜的水军遭遇。曹军初战不利,撤退到北岸的乌林,与周瑜军隔江对峙。而这时曹操军中疾病蔓延,士气日渐低下。

曹军北方士兵居多,不习水战,曹操于是命令船队用绳索把船舰互相牵连起来,以减轻风浪的颠簸。吴将黄盖发现了曹军的这个弱点,就向周瑜建议用火攻战术。周瑜采纳黄盖的建议,让黄盖写诈降书给曹操。善用计谋的曹操竟没看出其中有诈。

黄盖选十艘小船打头,船上装满浸满油脂的干柴,外面用帐幕盖好,其他战船随后,由南岸向北岸的曹营驶去。曹军毫无防范,黄盖船队就接近了曹营,然后一齐点火冲进曹操船队。这时东南风大作,曹操的连环船队顷刻间就淹没在一片火海之中。曹操失去了几乎所有的船舰和大半人马,慌乱中收拾残兵败将经华容道向江陵撤退。华容道非常泥泞,行军十分艰难,曹操到达江陵时已狼狈不堪,他留下曹仁驻守江陵,自己匆匆引军北还。

而刘备趁机占了荆州南部三郡,初步有了立足之地,而孙权进一步与刘备结盟,把妹子嫁给了刘备。而且刘备还向孙权借了南郡(书上称荆州),大致承诺是取了益州,就将荆州还给孙权。

所以,赤壁一战奠定的三国鼎立之势

03夷陵之战

至于夷陵之战,是因为刘备取了益州后,并没有兑现诺言,而是以“取得凉州后,再归还”,惹恼了孙权,加上鲁肃去世,继任者吕蒙,用计赚回了荆州,还将刘备的结拜兄弟关羽诛杀。孙刘关系破裂。

两年后,刘备发动了夷陵之战,结果被陆逊火烧连营,大败而归,上演了一“白帝托孤”的一幕。蜀国也因此大伤元气,国力大损,久久不能复原,成为三国中最弱的一方。尽管后有诸葛亮、姜维的辅佐,都难已对魏构成大的威胁。

分析:

就算不发生夷陵之战,以蜀的国力,其实也无法击败魏,况且,北方曹丕已经篡权称帝,成了魏,刘备也称皇帝,已经忘记当时的初心。所以这一场战争影响力最小。

另外的两场战争:官渡、赤壁战役在三国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非常之关键。


国内ERP专题


既然说到三国这三大战役,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些战役它发生的背景以及所对魏、蜀、吴三国有怎样的影响。

1、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为争夺北方霸权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背景:

曹操一方:自东汉末年黄巾起义东汉政府名存失亡各地军阀割据直到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迎献帝,迁都许县,自始挟天子以令诸侯(“奉天子而征四方”),威势大增。他先后击败吕布、袁术,占据了兖州、徐州以及部分豫州、司隶。但是曹操也面临他的困难就是他所处之地则是处于四战之地,除了北方的袁绍,关中诸将尚在观望,南边刘表、张绣不肯降服,东南孙策蠢蠢欲动,暂时依附的刘备也是貌合神离。

袁绍一方:建安四年(199年),袁绍最终战胜公孙瓒,据幽州、冀州、青州、并州,尽有河北之地,意欲南向以争天下。这样,华北最重要的两个政治军事集团,决战势所难免。起初形势袁强曹弱。袁绍已无后顾之忧,地广人众,可动员的兵力在十万以上。尤其袁绍所统治的核心冀州更是兵粮优足

战争的意义:使当时中国北部由分裂走向统一的一次关键性战役,对于三国历史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官渡之战是汉末乃至中国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也是曹操与袁绍争夺北方霸权的转折点。官渡一战之后,曹操终于一反之前对袁绍的劣势,为自己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指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

背景

曹操一方:曹操自从在官渡之战后击败袁绍主力,又经过七年时间败袁绍三子及北方少数民族乌桓,黄河以北都在统治之中。而西北的马腾对曹操已不惧威胁,为统一全国,举兵南下和所处长江流域的刘备、孙权产生冲突。

孙权、刘备一方:此时的刘备虽然栖身于荆州但自身实力不足以抗衡曹操于是派遣诸葛亮与东吴联络促成联盟,以长江天险共抗曹操

战争的意义:孙刘联军打败了曹操,为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夷陵之战

背景

刘备一方: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章武元年(221年)七月,也就是刘备称帝三个月后,刘为了给关羽报仇,挥兵攻打东吴孙权,气势强劲。孙权求和不成后,决定一面向曹魏称臣,避免两线作战,一面任命陆逊为总指挥率军应战。陆逊与刘备相持七八个月后,最终于夷陵一带打败蜀汉军。夷陵之战的惨败,是蜀汉继关羽失荆州后又一次实力大损

孙权一方:东吴守住了荆州,而蜀汉受到重创,元气大伤。此战之后两家为了共同对抗曹操于是吴蜀重修于好的联盟再也没有发生动摇,三国局势出现稳定的对峙。

综上所述这三场战役没有最关键以及哪场最有意义,这三场战役对于魏蜀吴三方来说都为自身生存奠定了基础。






尘封瞬间


三国鼎立是古代历史上最令人津津乐道的现象,三国三大战役是其中最精彩部分。三国三大战役使得曹操统一了北方、曹操大败三国鼎立、刘备病死,这三大战役最终都是火攻取胜、相持时间长、对后世影响大。

三国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

一、官渡之战(公元220年—221年)

战争经过:官渡之战是北方的曹操与袁绍两大集团之间的对决,袁绍兵力10万,曹操兵力2万。开始,曹操用荀攸之计,在白马、延津两地斩杀袁绍颜良、文丑两员大将,重挫袁绍的锐气。不过,袁绍的整体实力还是超过了曹操,两军在官渡相持数月,难分高下。可是,袁绍集团的谋士许攸投靠了曹操,并献计奇袭乌巢。乌巢乃是袁绍的屯粮之地,被曹操一把火烧了,袁军大乱,张郃、高览等将领向曹操投降。最后,袁绍只带着八百余骑仓皇逃回河北。

结果:官渡之战,袁绍元气大伤,不久病死,袁谭、袁尚更难以抵挡曹操兵锋,冀州平定。曹操又北征乌桓,基本统一了北方,成为三国时期实力最强的军阀。

评价:官渡之战是袁曹双方力量转变,使当时中国北部由分裂走向统一的一次关键性战役,对于三国历史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此战曹军的胜利不是偶然的,袁曹间的兼并战争,虽属于封建割据势力之间的争斗,但它实现了地区统一,客观上符合人民的愿望。

二、赤壁之战(公元208年)


战争经过:刘表病死,曹操率大军南下,荆州望风而降。曹操追击刘备,占领江陵后,率军东下,欲降服孙权。在诸葛亮、鲁肃的建议下,孙刘联合,与曹操隔江对峙。由于北兵不善水战,曹操以铁索将战船连接,以图克服。不料,孙权集团中黄盖献计,以投降之名火烧曹军战船,使得曹操大败,败逃之中士卒损伤大半。之后,曹操率领大军回许昌,荆州等地的守军被孙权、刘备打败。


结果:赤壁之战,孙刘联军大败曹操,形成了天下三分的雏形。

评价: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曹操的刚愎自用、战略战术的失当,孙吴的团结对对手的客观分析促成了这次战争的胜利。赤壁之战使孙刘在江南稳定下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阻碍了中国的统一。

赤壁之战,曹操自负轻敌,指挥失误,加之水军不强,终致战败。孙权、刘备在强敌面前,冷静分析形势,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三、夷陵之战(公元221年—222年)


战争经过:荆州失守,关羽被杀,刘备以报仇之名率军东征孙权。开始,刘备锐不可当,攻占峡口、秭归等地。孙权求和不成,任命陆逊为大都督,在夷陵抵挡刘备。陆逊坚守不战,两军相持半年,蜀兵锐气丧尽。陆逊看准时机,水陆并进,火烧蜀军连营七百里,大破刘备。刘备退守白帝城,陆逊为防魏兵袭击,并未穷追猛击。

结果:夷陵之战,蜀国元气大伤,刘备病死于白帝城,为吴、蜀两国再度联合创造了条件。

评价:在夷陵之战中,陆逊善于正确分析敌情,大胆后退诱敌,集中兵力,后发制人,击其疲惫,巧用火攻,终于以五万吴军一举击败气势汹汹的蜀军,创造了由防御转入反攻的成功战例,体现了高超的指挥艺术和军事才能,表明他不愧为一位杰出的军事统帅。


至于刘备的失败,也不是偶然的。他“以怒兴师”,恃强冒进,犯了兵家之大忌。在具体作战指导上,他又不察地利,将军队带入难以展开的二、三百公里的崎岖山道之中;同时在吴军的顽强抵御面前,又不知道及时改变作战部署,而采取了错误的无重点处处结营的办法,终于陷入被动,导致悲惨的失败,自食“覆军杀将”的恶果,令人不胜感慨。

四、三大战役相同点

1、三战都使用了火攻这一战术,并且都是最终由火攻战结束战争。

2、一般认为,这三战都是以少胜多的战役。当然,夷陵之战是否以少胜多是有争议的,例如《资治通鉴》就认为它是以多胜少。不过,这三战的确打得相当精彩,却是不争的事实。


3、三战在进行过程中都使用了“相持”这一战术,战争拖延的时间都比较长。尤其夷陵之战,战争的双方在山川综谷间相持了一年之久,可谓旷日持久。

4、这三战都是三国形成过程中的关键之战,因而其战略意义非常重大。官渡之战使曹操完成了对北方的统一,使他一跃成为全国实力最强的 军阀。赤壁之战确立天下三分的历史格局,使三国的走向日趋明朗。夷陵之战则最终确立了天下三分的格局,使三国成为事实。


梅姑姑318


三国时期发生了很多战争,而最出名的就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每一个战役都有巨大的意义。

一、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曹操以两万左右的兵力,出奇制胜,击败了袁绍十万兵力。这个战役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曹操以其非凡的才智和勇气,写下了他军事生涯最辉煌的一页。至此,曹操击溃袁绍,北方再无人与曹操抗衡,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二、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说的是曹操和孙刘联盟发生在赤壁的战役。由于曹操的刚愎自用,轻敌的缘故。造成了最后的惨败。赤壁之战的失利,使曹操失去了短时期天下统一的可能性。而孙刘双方从这次战役胜利后逐渐强大,逐步扩充军事力量,扩大地盘。可以说赤壁之战就是三分天下雏形的开始形成,问鼎江山的角逐拉开了新的序幕。

三、夷陵之战

夷陵之战,是三国时期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的最后一场。刘备称帝三个月后以替关羽报仇为由,挥师东征东吴,气势强大。东吴求和不成,又转向曹魏求和,避免两线作战。又派陆逊应战,陆逊以逸代劳的方法阻挡了蜀军的攻势。又以后退诱敌,集中兵力,后发制人,击其疲惫,善用火攻。终以五万兵力战胜了来势汹汹的蜀军,创造了由防御转为反攻的成功战例。至于刘备的兵败也不是偶然的,他以怒兴师,恃强冒进犯了兵家大忌,在具体指导下又不察地利,将军队带入崎岖的山道之中,面对吴军的抵抗,不能及时改变作战布署,导致陷入被动,最终惨败。

夷陵之战让新建立的蜀汉政权遭受沉重的打击,不仅损失了大量兵力和物资,还有很多将领阵亡。国家摇摇欲坠,内乱不断。在刘备去世后,诸葛亮花了五年时间,重建军队,平定内乱,发展经济才使蜀汉国力提升到可以对外出兵的实力。吴蜀重修于好,从此再没动摇。三国鼎立对峙的局势稳定,所以夷陵之战被认为是前后三国的分界点之一。


鼠年有猴


从意义来说应该是官渡之战最大。

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的霸主地位,从此全天下再没有任何一个诸侯能和他相比。自从曹操胁天子以令诸侯以来,其他诸侯都以各种方法来声讨他,政治上处于非常被动的局面。袁绍的背景比他更强大,四世三公,关系网遍布天下,并且非常正统的。而曹操是宦官之后,说起来不是很好听,说话的力度比不了袁绍。何况地盘也只有袁绍的四分之一,人口也稀少。总之从什么角度考虑都没有可比性。

官渡之战后,曹操协胜利之势,一举拿下了袁绍的四州,彻底巩固了自己的实力。令天下人看清楚了,只有他才是最厉害的,令天下人才纷纷来投靠他。又利用控制汉朝廷首脑,掌握盖章的权力,可以任意升降全天下人的官职。逐渐削薄了人民的意念,慢慢的把他当做了正统。这才是曹操官渡之战胜利的最大收获,也为曹氏家族最终篡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赤壁之战意义还是比较大的,首先他延缓了曹氏家族统一天下的进程,孙权也巩固了孙氏家族在江东几十年的统治,令曹操知道长江天堑不是那么好打过去的,不敢轻易集中力量再来一次渡江之战。刘备呢,也寻找到了绝佳战机,终于有了立足之地,并且经过赤壁之战,曹孙两家暂时没有力量来对付他了,给了他喘息的机会,才有了后来的三分天下。只是百姓多过了几十年战乱,又多受了几十年的苦难。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赤壁之战带来了很负面的影响。

夷陵之战比赤壁之战的意义要大一些。因为它加速了曹魏统一天下的进程,令老百姓提前过上了天下没有纷争的日子。这个意义站在我们老百姓的角度看是积极的。刘备经此一战,陨落于白帝城,桃园三结义自此完美落幕,不得不说令人伤感。蜀国从此一蹶不振,再没有了争夺天下的能力。而吴孙和蜀国从此形同陌路,也失去了最后那点争夺天下的希望,长远考虑,陆逊其人不是吴国的功臣,而是千古罪人。


军哥话历史


既然是三国那最关键的当然是赤壁之战了。因为曹操赤壁之战的失利才出现三国的局面。其实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是三国中三次重大的战役,每一次战役三国的整个局势都发生了变化。


赤壁之战的起因:曹操率领十五万北方士兵欲征讨刘表,曹操还没到达荆州刘表却去世了。刘表的小儿子刘琮年幼,听从手下大臣蛊惑率众投降曹操。因此曹操轻而易举的接收了荆州,还得了七八万的荆州军,这让曹操感到志得意满想要顺势踏平东吴。曹操一意孤行不听劝阻,发动了赤壁之战。

曹操赤壁之战的失利主要在两方面,首先是主战场上铁索连舟被周瑜用火攻打败、其次是带来的北方士兵遭受瘟疫死伤过半,无奈只能烧毁全部战船撤回北方。

赤壁一战的重要性在于曹操实力大损,刘备称曹操无力攻伐的时候占据了西川,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不然这段历史就变成魏吴相争了。而且赤壁之战是存在两个发展方向的,第一个就是历史记载的,而第二个就是曹操听取贾诩的建议那么曹操在活着的时候就能统一天下。因此赤壁之战相对于其他两场战役显得更关键些。

官渡之战只是成全了曹操,让曹操一下稳坐东汉末年各路诸侯之首,同时也奠定了曹魏的根基。官渡一战曹操以少胜多堪称经典战役。官渡之战期间也体现了曹操的谋略、胆识,曹操的毕生战绩可以将曹操称之为一代名将了。

夷陵之战是蜀汉走入低谷期的一战。汉中之战、大意失荆州这两战已经让蜀汉损失了大量的兵力进入了疲劳期。如果刘备不一意孤行发起夷陵之战,在孙权归还荆州求和时罢兵,蜀汉经过几年的休养必然能够回到巅峰,也不至于又损失一批武将及士兵让蜀汉彻底的进入低谷无法翻身。

若是论三国,还是赤壁之战更重要。曹操的一次失利才有了现在的三国历史。让更多的名将、名士有了自己发挥的空间。


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和大家一起探讨、学习历史。


青梅煮酒品三国


三国三大战役中,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都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争典范。而夷陵之战则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此战重创蜀国,使刘备集团元气大伤摇摇欲坠,诸葛亮耗时五年才基本将国力恢复。

若论意义最重大,当然首推赤壁之战。此战役是《三国演义》全书中最重要、规模最大、人才最集中的战事,小说从第四十二回至第五十回,运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描写此战役。

一、故事经过。

曹操败袁绍、破乌恒之后实力大增,已基本统一和稳固了北方。因此于建安十三年七月,带领号称八十万大军南征,欲顺江而下直逼东吴消灭孙权从而一统天下。刘备派诸葛亮会见并说服孙权结盟,共同抗曹。因此东吴以周瑜为主将,程普为副将,率三万精锐水军与两万蜀军联合,沿长江西进于赤壁与曹军对峙。吴蜀联军施计使得曹操将战船首尾相连,周瑜及黄盖上演苦肉计,诈降曹操,曹操中计后被吴蜀联军纵火,火势由船及寨,使曹军死伤过半,仓皇逃回北方。荆州要地尽被吴蜀两国占领。至此,三足鼎立的局面拉开了帷幕。

二、赤壁之战前,三国实力及局势。

1、曹操

曹操在官渡之战后基本统一了北方,为顺利南征做足了充分准备。首先是挟天子对西北诸侯马腾父子进行分封,并将马腾家属迁至邺城为人质,以此解除西北地区的威胁,以便集中精力统一南方。在攻取荆州时因刘表病逝,荆州新主刘琮在蔡瑁等人的怂恿下主动投降了曹操。如此一来,首战告捷的曹操立即将兵锋指向了刘备,并顺利占领宛城,在长坂坡大败蜀军。曹军一路走来可谓顺风顺水,此时的曹操当然是志得意满,东吴孙权已近于嘴边的肥肉。

2、刘备

由于刘备对刘琮主动投降曹操一事并不知情,因此当曹军兵临宛城时才开始仓促逃跑。逃跑时又带着老百姓,导致行军速度非常慢。在长坂坡被追上来的曹军打得落花流水,甚至两位夫人均落入曹操之手,幸而逃至夏口与关羽汇合,方才得以喘气。此时的刘备依附于荆州还没有自己的地盘。

3、孙权

东吴孙权靠父兄攒下的祖业,应该说实力不差刘璋刘表等。如果单单从水军实力来说,估计并不比曹操差,毕竟曹军惯于马战而不熟水战。在曹操大军压境之下,吴国内部也出现了战与降的两派之争。经过诸葛亮舌战群儒之后,孙权才下定决心与刘备联盟共拒曹操。

三、赤壁之战最关键的意义及对后世的影响

1、在当时的意义

赤壁之战以曹操大败而告终。虽然曹操的整体实力还在,但短时间内却无力发动大规模的统一战争。再加上曹军败逃之时,吴蜀两军乘势占领了荆州各地,实力大大增强。特别是刘备获取了此战最多的战果,真正有了属于自己的地盘和基业。所以此次战役之后形成了三足鼎立的相对稳固态势。如果孙刘联军在此次战役中失败,会加速曹魏集团统一全国的进程。那样或许中华大地上又会减少许多战火的侵扰,百姓也会早些过上平静安宁的生活。所以赤壁之战的重大正反意义也正在于此。

2、对后世的影响

因为赤壁之战是以弱胜强的典范,其故事被人们所喜闻乐见、广为流传。宋代苏轼以此背景为题材,写出了《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名篇佳作。近现代,也出现了不少关于此题材的电影电视及文艺作品。草船借箭、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诸葛亮舌战群儒、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等等故事甚至深入人心,在人们口中成为了脍炙人口的经典之谈。

所以三国的三大战役中,我认为赤壁之战的意义最为重大!当然,以上仅仅是我个人的见解,欢迎诸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谢谢!






小天品历史


前言: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都有着非凡的意义!官渡之战是曹操统一北方的关键之战,赤壁之战是奠定三分天下的战役,而夷陵之战是蜀汉走向没落的开始!

相比较起来,赤壁之战的意义最重,其次是官渡之战,最后是夷陵之战

官渡之战

建安五年,袁绍在打败公孙瓒后,统一了青幽并冀四州,便率军十万攻打曹操,曹操率领两至三万人迎战袁绍!

1.官渡之战曹操没有太大的胜算,自己也有点不想打了

官渡之战曹操缺兵少粮,打的事异常艰辛;在第一阶段的交锋中,曹操虽然利用声东击西的策略在白马和延津附近斩杀了袁绍的大将颜良、文丑,但对于袁绍来说,并未伤筋动骨。曹操率军撤回官渡,袁绍也率兵进到了官渡,两路进入相持阶段!

此时的曹操认识到了一个问题:他打不过袁绍,兵力上的悬殊和粮草上的短缺,让曹操这个战略军事家对打赢这场战役几乎不看好。曹操便询问留守许都的荀彧商议退兵,荀彧立主曹操与袁绍决战,贾诩也向曹操进言建议曹操坚持打下去,这样曹操便坚定了和袁绍决战的决心。

2.结果是袁绍太无能了,曹操反而赢得了这场决战

恰巧许攸叛逃投靠曹操,曹操利用许攸的建议烧毁了袁绍的乌巢屯粮,张郃、高览等将领也投降了曹操,袁绍的军队军心涣散,一溃千里!由此曹操赢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

而官渡之战袁绍集团的失败原因主要是袁绍这个人太无能,许攸的叛逃和张郃的叛逃和他都脱不了干系!袁绍刚愎自用又喜欢奉承,做事单凭个人喜好,对的都没听进去,谗言倒是都信了!

这场战争的失败也让袁绍失去了争霸天下的机会,如果是刘备的话,可能还会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刘备是三国里最打不死的小强;杖虽然打输了,但地盘还在,军队也还在,可袁绍这个人经不起打击,一蹶不振了,自己儿子又忙着内斗,是彻底的没机会了。

3.官渡之战让曹操统一了北方

  • 曹操以少胜多打出了气势军心,曹操的军队战斗力本来就很强,而官渡之战以少胜多,更是打出了名声,从此天下诸侯莫不对曹操心生惧意!
  • 曹操获得了大量的土地和兵员。官渡之战后曹操获得了袁绍的部分军队,又得到了大量的土地,实力一下子增强,他开始一步步的实现了统一北方。
  • 从此北方再没有威胁到曹操的诸侯。官渡之战后,袁氏兄弟内斗,北方再也没有了威胁到曹操的存在,之后曹操分别灭了袁氏兄弟,又北征乌丸,统一了整个北方区域!

官渡之战最重要的意义在于曹操和袁绍谁赢了,谁就能统一北方,也是当时的中原核心区域,进而以绝对的势力问鼎天下。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是发生在曹操统一了北方以后,建安十三年,曹操率领号称七十万大军南下逼近江东,实际上没那么多人;孙刘联合共同对抗曹操,双方在赤壁发生大战,最后曹操失败退走。

1.赤壁之战时是曹操最有可能统一全国的时候

赤壁之战的时候,天下诸侯基本上没有多少了,江东孙权、益州刘璋、汉中张鲁、西凉马超韩遂,这些单个的都不是曹操的对手,而袁绍、袁术、吕布、刘表这些人坟上的草都枯了几茬了,此时的刘备寄住在江夏刘琦那,兵马也就几万人!

这个时候的曹操携带着统一北方的气势,军强马壮,兵多将广,曹操估计也没想到有一天自己和老对手袁绍一样被以少胜多的击败。

赤壁之战曹操的失败主要原因是

  • 曹操志得意满,认为天下再没有威胁到自己的诸侯,也没看的起孙刘,有些飘了;导致指挥失当。
  • 曹军士兵多是北方人,不习惯水战,而且水土不服,还爆发了瘟疫。
  • 曹操的补给线太长,军队数量又庞大,粮草不足,很多士兵是忍饥挨饿,这样军队虽然数量庞大,战斗力却降低了很多。
  • 东吴善水战,刘备兵虽然不多,但战斗力不弱,善于陆战,双方联合,实力不弱,又有周瑜和诸葛亮这两个顶级智囊

赤壁之战的失败看似短时间内让曹操失去了统一全国的机会,实际上是曹操一生的最后一次机会,此时的曹操已经是垂暮之年了。

2.赤壁之战最大的获利者成了刘备

赤壁之战,东吴水军打主力,刘备辅助,结果战争结束后,捞到便宜最多的是反而是刘备!

刘备和孙权势力瓜分了荆州,刘备获得了荆州的四个郡,荆州总共七个郡,刘备自己打下了三个,又从东吴那借了个南郡,这样刘备就有了一个稳固的地盘,虽然这个地盘被三方都垂涎,但曹操短期内不会再南下,东吴又是联盟,这样刘备就有了发展的机会。

这时的刘备就像开了挂一样,彻底的屌丝逆袭,在荆州收了黄忠、魏延、马良、庞统等高端人才,之后夺取益州,汉中打败了曹操,蜀国有了三分天下的资本。

3.赤壁之战决定了国家是统一还是地方政权割据

如果赤壁之战曹操获得了胜利,那么江东将会纳入曹魏的版图之中,曹操也就能完成自己一统天下的报负!统一江东后,北边的马超和益州刘璋、汉中张鲁基本没啥大麻烦,刘备也就没有任何希望了。

赤壁之战失败后,曹操短期内再无南下的机会,毕竟几十万军队的出征耗费不是一个小数目,以曹魏的实力也要修养好几年;另外孙刘结成联盟,攻打哪一个双方都会拧成一股绳,唇亡齿寒。

曹操也失去了唯一一次能够统一全国的机会,后来刘备夺取益州依托荆州和孙权结成联盟,曹操不敢轻易南下。

夷陵之战

1.实际上夷陵之战的失败对于天下大势的影响不是很大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夷陵之战是一个两败俱伤的消耗战,刘备即使侥幸胜利了,也会陷入和东吴的对持消耗中,这时曹魏乐于看到的。

而荆州的丢失对于蜀汉来说才是最致命的,蜀汉丢失了荆州以后,就等于把自己锁在了西川,别人打不进来,他也很难打出去,注定了蜀汉只能做一个偏安一隅的地方霸权。

对于天下大势的影响,夷陵之战还不如蜀汉失去荆州的意义大。

2.发动征吴之战可以说是刘备的孤注一掷

荆州丢失后,刘备看到了蜀国的困局,诸葛亮应该也明白。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计谋,在这个时候已经几乎实现不了了,可以说魏国的防御重点也都在这。

刘备正因为看清了,所以不顾一切的发动了征讨东吴的战争,从另一方面来说,可以说是孤注一掷,赢了有希望争霸天下,输了和不作为都是没有希望的。

结语

所以相对来说赤壁之战是三大战役中,意义最大的一场战役,胜负也决定着曹操统一全国还是持续地方政权割据的局势。


小任浅谈史


每一次意义都很重大!看对谁来说。

一: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对曹操来说意义最重大,官渡之战不仅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而且经过官渡之战,曹操击败袁绍,奠定了曹操一统北方的基础,统一北方后入主中原一统天下其实只是时间问题。

二: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对孙刘都是意义重大的,因为经赤壁之战,孙刘不仅击败了强大的对手曹操,而且基本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本格局。

三:夷陵之战

夷陵之战对蜀汉和东吴来说都极为重要,不过夷陵之战最终以刘备失败而告终,蜀汉的实力从此大损,没落只是时间问题,但同样对东吴来说,三足鼎立之局面已破,东吴的没落也是时间问题。

这三场战役是三国中最出名的战役,每一场战役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很难区分,如果只能选一个,那还是官渡之战。因为最后统一天下的还是曹魏集团。


分享到:


相關文章: